無聲世界默默耕耘28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她是一群特殊孩子的媽媽,她喜歡把所有學生都稱作「我的孩子」。她用愛心和耐心守護著一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這些孩子,為他們帶去一生的幸福和快樂。她用辛勤和汗水澆灌著這些遲開的花朵,雖然耕耘艱難,卻使得晚開的花兒同樣芬芳滿園。她就是山東省濰坊市昌樂聾啞學校教科室主任、「中國好人」逄赧赧。 

1.買小人書和棒棒糖的老師 點燃聾童求知的興趣

  1989年,20歲的逄赧赧走上了聾啞學校講臺。和許多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一樣,接手新生的逄赧赧興奮不已,決心大顯身手。但是,第一天走進教室的情景,還是讓她傻了眼——幾遍幾十遍的教不會,這讓從普通學校轉來的逄赧赧異常受挫。 

  不過,逄赧赧沒有氣餒,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她費盡心思。學生不愛進教室,她買來小人書和棒棒糖;學生坐不住,她根據學生特點,在遊戲中教會孩子知識。《老鷹捉小雞》一課,她先用多媒體播放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然後再帶領孩子到院子裡一起做遊戲,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一來,她的課堂無論是教室還是操場,都會不時地傳來憨憨悅耳的歡笑聲。

2017年1月10日,逄赧赧(左一)不厭其煩教學生發音。圖片來源:濰坊文明網

  聾啞學校語文教學中最難的就是發音教學了,諸如「g」「k」「h」三個舌根音,通常是聾生比較難以通過的阻礙。因為發音部位極難被學生觀察到,她給每人一面小鏡子,對準鏡子哈氣,讓學生觀察在鏡子上哈氣的方法。從而巧妙地使學生學會了「h」的發音。學習「k」發音時,她讓每個孩子嘴裡含著一口水揚起頭來,再用力向外送氣而發出聲音。聽罷,有的同學還能用氣流把水送得像小噴泉似地汩汩作響,著實妙不可言!就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k」的發音。為讓學生發好「g」音,讓孩子感受聲帶的顫動和舌位的變化,逄赧赧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嚨處,伸進自己的嘴巴裡。她忍受著一陣陣的噁心嘔吐,一直到反胃、流眼淚,一遍、兩遍、三遍……在逄赧赧的教室裡有一個塑料盆,那是她防止自己噁心嘔吐時用的。

    多年的聾校語文教學,讓逄赧赧落下了慢性咽炎的病根。但每當聽到聾童們喊出了第一聲「哥哥」「爸爸」「媽媽」時,逄赧赧都會和家長一樣,流下激動的淚水。 

  學生們畢業了,他們有的走進了大學校門,有的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成了企業的骨幹力量。每每學生們有什麼喜事,總是第一個發信息或者打電話向她報喜。 

2.強忍病痛 為「啟智班」的孩子們打開心門

  2012年,學校實施全納教育模式。作為教科研主任和班主任的逄老師又接手了一個「嶄新的班級」——「啟智班」。「啟智班」是一個融智障兒童、自閉症兒童、腦癱兒童、聾啞兒童於一體的班級,有特殊學生26名。他們中,智障孩子隨學隨忘,大部分孩子們坐不住凳子,注意力集中不到2分鐘,接受知識緩慢。自閉症孩子不和老師進行目光對視,上課時或者把頭高高仰起看著天花板,或者把頭低到和課桌一樣齊,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或者莫名其妙地大哭起來。腦癱孩子則是大腦指揮不了自己的手腳動作,自然也不能拿筆寫字。 

  面對這個「啟智班」,逄赧赧說:「一個動作,有的孩子你教一遍兩遍一百遍可能還是學不會。我當時就想這可怎麼教學啊?剛一接手的時候,我成宿成宿地睡不著覺。」和記者交談時,逄赧赧說起來依然眉頭緊皺。不過,她並不服輸,內心更是不斷鼓勵自己,「春筍新逢雨後才,嬌嫩情竇花初開。棟梁少壯誰成器,栩栩藍圖拓未來。」她自己寫下七絕詩,表達對孩子們教育的夢想。

逄赧赧(左二)指導孩子做粘貼畫。圖片來源:濰坊文明網

逄赧赧(右一)和學生一起分享他們自己包的水餃。圖片來源:濰坊文明網

  逄赧赧有種不服輸的韌勁。她苦思冥想,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們身上,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她默默觀察著每個孩子生活上的一舉一動和學習特點。她大膽嘗試改革教學方法,實施分類管理、分類教學,結合孩子特點有針對性的展開教育,把26個孩子分為三大類進行教學,第一類是按著書本內容學習的學生,第二類是行為訓練的學生,第三類是自理能力培養訓練的學生。每學期,她為26個學生每人制定一份的教學培養計劃和發展目標。「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了,我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來,必須有針對性的去選擇各類教學方法。」對於孩子,逄赧赧滿腹真情。 

  她邊嘗試創新改革,邊教學實踐,還同時編寫適合孩子發展的教材。一年、兩年,孩子們有了很大的變化,各類學生在逄老師耐心的教育下,都達到了教學目標,家長們更是十分滿意,每逢月休到校接孩子,見到逄老師就炫耀:「老師,我的孩子變化很大!」「老師,我的孩子學會了寫字、背詩!」「老師,我的孩子會做家務還會洗衣服呢!」……
  可誰又知道,在這些改變的背後,逄赧赧承受著難以想像的病痛折磨。她患上了腎腫瘤病,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硬是挺到寒假才到北京進行了手術治療。開學後逄赧赧纏著繃帶站在了「啟智班」的講臺上,校長劉武智說:「逄老師,你休息一段時間吧!」逄赧赧卻總是婉言謝絕——她放不下正在訓練和一天天進步著的孩子們。 

3.特教老師特殊的愛 做孩子們的「保姆媽媽」

  「沒有對這些孩子特殊的愛,做不好特教老師。」逄赧赧告訴記者。「由於孩子存在先天性生理缺陷,所以光是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耐心和艱辛。」在課堂上,也許,一句話說了幾十遍也得不到一句回應;也許,一個動作演示上百遍也不一定有所收穫;哭、鬧、發脾氣、不理不睬、扔東西,這也是課堂上經常發生的……

  「當班主任的特教老師不光教學有方,更要學會做他們的『媽媽』。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都要管。」每個早晨,逄赧赧都要幫他們整理衣服,下午幫他們梳理午休時弄亂的頭髮;定期幫他們修剪指甲、掏耳朵;天熱時為孩子們擦拭臉頰的汗水,天冷時給他們搓搓冰冷的小手;隨時給孩子擤鼻涕、擦口水……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學生,她從頭教起,手把手地教她們刷牙、洗臉。一次、兩次……直到她們學會為止。有的調皮的男孩晚上不肯洗腳,逄赧赧就把洗腳水倒好,兌上涼水,端到寢室,親自給他洗乾淨。 

  「這樣的事情,對於特教老師來說,那是常事,大家都習慣了。」逄赧赧覺得這些事太常規,真不值一提了。「學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帶的時間長了,特別有感情。在我這裡,沒有哪個孩子更好之分,真是一視同仁。」

  逄赧赧(右一)給家境困難的學生孫葉買了春節新衣服。圖片來源:濰坊文明網

  患有腦癱和輕度智障的學生小東(化名),手腳很不方便,逄赧赧便專門制定了一套針對他的教學方法。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如今的小東已可以自己行走,並且學會了用電腦打字上網,他的學習生活正在一步步走向正軌。「逄老師平常非常關心我們,非常愛我們,上課時還給我們講很多知識,有時還拿好吃的分享給我們。」小東的表述滿溢感恩。學生小婷(化名)更是黏上了「媽媽」逄老師,下課跟著去辦公室,甚至去衛生間也跟著。
  畢業多年的學生們也仍然記得逄老師曾經對自己的好。每年春節,逄赧赧的家裡總有一些畢業學生來看望。有時候逄赧赧不在家,孩子們就把寫好的信從門縫裡塞進去。「每個孩子結婚我都去,生孩子我也去。」一說起孩子們成人這件事,逄老師就高興得不行,常常說給大家聽。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過來,她既是家長眼中可敬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眼中可親的「媽媽」。偶爾逄赧赧壓力很大,也會心情不好,痛哭發洩後她重新審視自己,微笑著繼續,「其實這些孩子們特別單純也特別可愛,他們一笑,就讓我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什麼煩惱都忘了。」

4.晚開的花兒同樣芬芳滿園 讓「折翼天使」擁有光明未來

  這些年,逄赧赧的汗水沒有白流,畢業的學生全部就業,過上了另外一種燦爛的生活。在對學生關愛的同時,她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師生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逄赧赧看來,「愛,可以把堅冰融化;堅持,能夠水滴石穿。只要我們用心執著地去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她堅信這些特別的孩子個個都是天使,耕耘的過程辛苦,但晚開的花兒同樣會芬芳滿園。 

  她不僅為每個學生制定一份教學培養計劃和發展目標,更是把班級裡每個學生的進步都一一作了詳實的記錄,和家長一起培育孩子。小到剪指甲、理髮、梳頭髮、盥漱、洗澡、曬被褥,大到走姿、坐式、待人接物、習慣養成、心理變化、交通安全、學習方法、交友、護身、立志、情操等無一不做得細緻入微。 

  逄赧赧(右二)指導學生閱讀。圖片來源:濰坊文明網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逄赧赧所教學生馮友萍被評為「濰坊市十佳少先隊員」,考入長春大學;劉丹、宋華英、路琳琳等也分別考入北京聯合大學和天津大學深造;楊國琴同學被評為「濰坊市美德少年」,山東省優秀少先隊員;馮葉同學則是校舞蹈隊的隊長,帶領隊員們拿下了省、市、縣等文藝匯演的大獎,作品《古詩吟唱》獲得2014年第十一屆中國中小學生校園影視工作金獎,還榮獲2015年山東省教育廳《禁毒》徵文一等獎,《地科杯》徵文優秀獎;劉金鑫同學2015年榮獲《地科杯》徵文三等獎;王那東同學2016年榮獲徵文一等獎。

  「讓這些學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快樂成長,今後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樣融入社會,就是我最大的心願。」說起對孩子的期望,逄赧赧流露出母親才有的慈愛深情。 

  用奉獻託起沉甸甸的重任,用真愛點亮特殊教育的校園。面對那些身心有缺陷的孩子,逄赧赧用超凡的愛融化著特殊孩子的內心世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特教之歌。

    (稿件來源:山東省文明辦、濰坊文明網 作者:昌樂傳媒集團 滕秀偉 吳瑞萍)

編輯點評

  特殊教育是充滿博愛精神和人性美的事業。作為一名特教教師,逄赧赧28年如一日的付出,充滿了艱辛,同時飽含著她對這幫孩子的愛和深情。28年來,她承載著社會和特殊孩子家庭的希望,傾心守護著這些 「折翼天使」的成長,讓每一個殘障孩子都得到尊重和愛護。她堅信,只要有大家的關心呵護,晚開的花兒也一定會芬芳滿園。

(責任編輯:張青玲)

    【本網點評】

    ·逄赧赧:敬業之德育百花芳菲
    ·逄赧赧:用愛心和責任鋪就特殊兒童幸福路

相關焦點

  • 王琪:深耕特殊教育25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特教人物
    她深耕特殊教育25年,用愛守護著每一位「折翼天使」,並與同事們一起力求「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25年的特教工作 王琪1994年畢業於樂山師範學校聾教專業,1996年調入綿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經有25年。
  • 王琪:深耕特殊教育25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在這樣的學校,雖然沒有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但有一群可愛的人一直在堅守,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為特殊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王琪老師就是其中一員,她深耕特殊教育25年,用愛守護著每一位「折翼天使」,實現了該校辦學宗旨「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 陝西省陽光學校優秀教師夏明慶,用辛勤的勞動守護「折翼的天使」
    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耕耘和無怨無悔的奉獻。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書寫屬於自己的教育敘事。用滿腔的熱誠和無悔的付出,守護那些「折翼的天使」。1997年,他放棄了在北京打拼的夢想,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綠葉精神的嚮往和追求,跨進了教育之門,開啟了他人生的教育生涯。
  • 孫秀蘭:打造「星空家園」,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這些常人眼中的智障孩子,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星空家園的孫秀蘭看來,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時刻用愛溫暖著這些「折翼」的天使。  「星空家園」,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家園。  從一句話也不會說,到現在能彈奏好幾首曲子,三年來,明明(化名)進步明顯。  孩子們沒有紀律觀念,一看不住就跑的沒影。孫思渺拉著1米8多的學生,很是費勁。
  •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傅家鎮中心小學舉行送教上門服務活動
    2020年12月15日,積雪未化,傅家鎮中心小學送教團隊的心理教師郭斌和音樂教師王韻斐滿懷熱情來到了小迎(化名)同學家中提供送教上門服務,希望針對孩子播撒愛心,用愛守護這些折翼的天使……  「上帝關上一道門
  • 【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展播】靖娟: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2009年3月,靖娟選擇成為了我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十餘年來,她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她深知,特殊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特教工作者以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教育對象,用慢節奏促進生命的進步和成長。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永濟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靖娟: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2009年3月,靖娟選擇成為了我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十餘年來,她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她深知,特殊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特教工作者以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教育對象,用慢節奏促進生命的進步和成長。
  • 濱州「星空家園」孫秀蘭:用愛心守護每一個「折翼」的天使
    k他們不能像常人一樣表達情感,卻渴望與人交流,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在常人眼中的智障孩子,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星空家園的孫秀蘭看來,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她用自己的堅守時刻溫暖著這些「折翼」的天使。起航「星空」,為「折翼」天使找到快樂成長的家園「是一個叫瑞瑞的男孩帶我進入特殊教育這個領域的」有著30多年幼教經驗的孫秀蘭說。1994年,瑞瑞被父母送到當時孫秀蘭工作的二棉幼兒園。剛來的時候,瑞瑞生活不能自理,喜歡蜷縮在角落裡,也不去與老師和小朋友交流。「那時候也不知道瑞瑞患的是自閉症,就感覺瑞瑞很孤僻,刻意地躲著老師和小朋友」,孫秀蘭說。
  • 用愛喚醒折翼天使「沉睡的心靈」
    送教老師們用無私的愛與真誠的心,喚醒了折翼天使「沉睡的心靈」。在送教的過程中老師們也會和家長深入交流,鼓勵他們不拋棄不放棄孩子,切實保障這些「折翼天使」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希望。趙萍
  • 富裕特教學校:「折翼天使」送別樣教師節禮物
    教師節到了,富裕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們收到了一群「折翼天使」送給他們的特別的禮物,使得今年的教師節格外有儀式感。「感謝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感謝老師賦予我們知識,祝老師節日快樂」這幾句簡單的話語,15歲的女孩韓宇彤卻練習了一百多遍;學生王蒙用手語向她的老師表達節日的祝福
  • 攜溫暖的春風長沙中學生將愛吹進「折翼天使」的心裡
    「我愛你們」「你們很棒」「我叫××」……在一遍遍向聾啞孩子們比劃時,聾啞孩子們露出了高興的笑顏,大家互相擁抱,交換自己備好的信件。無聲的世界裡,他們依然能用心靈溝通。此外,學生們還和聾啞孩子進行了友誼籃球賽與室內燒烤活動。「雖然他們的世界是靜默的,但在其他方面,他們不遜色於任何人。」「折翼天使」們的要強和友好,讓周南中學的學生打心底裡佩服。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山市禪城區啟智學校馬善波:用愛幫助「折翼天使」回歸社會
    「讓每個『折翼天使』能夠自食其力,被社會接納,學會做人,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從事特殊教育17年來,一直擔任智障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和德育工作,馬善波憑著一顆愛心、一份耐心、一雙專業「慧眼」守護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為他們回歸社會而努力。
  • 悅讀:折翼天使墮入地獄肆虐人間——《默默地我相信天使》
    是怎樣慘澹沉重的生命包袱讓一個人扛著罪愆的十字架,近約三十載沿著蹊徑踽踽獨行,又是何等的沈鬱記憶讓一個人失去充滿希望懷抱的成長過程,註定在嘆息與悔恨中度過。作者以內斂的口吻將一個失去上帝眷寵小孩子的心路歷程化作一曲緩慢哀傷的生命謳歌,他的文字不帶個人情感,宛如旁觀者隔著一層薄膜冷冷審視窺探這世界,有如遺世獨立,而雅致的敘述口吻如破碎的美麗花瓶,教我們體會生命曾經何等豔麗,如今卻消逝不再,文字與想像結合成為一幅斑駁灰暗的畫作,讓人在優美細膩的筆觸中品嘗絕望與孤獨。
  • 鄉村教師唐廣芳:用天使的翅膀守護孩子
    鄉村教師唐廣芳:用天使的翅膀守護孩子 發表時間:2014-09-09   來源: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白寶鄉北山村委完全小學教師唐廣芳,28年來堅守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用一隻臂膀撐起完整師愛,成為山裡娃走出大山的希望。今年教師節前夕,他被當地教育部門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 周玲麗:讓「折翼天使」重新展翅飛翔
    懷揣教育夢想,走進無聲世界,她一待就是20多年;她無怨無悔奉獻,讓很多失聰孩子聽見美妙的聲音,在無聲世界中唱響生命之歌。她就是安徽馬鞍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周玲麗。周玲麗說,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讓這些「折翼天使」重新展翅飛翔。
  • 夏津特教學校的別樣六一:1000個蛋糕溫潤「折翼天使」
    28日上午,夏津愛心企業為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送去一千個暖心的蛋糕,並現場與家長孩子一起DIY蛋糕,陪伴「天使的孩子」度過一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1000個暖心的蛋糕送給特殊孩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河南誠城集團 關愛一座城愛心行 關愛「折翼天使」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就像「折翼的天使」;有這樣一些老師,為了孩子歷經艱辛,仍在堅持。
  • 在青島中心聾校默默耕耘15載!特教老師劉慧用愛的「魔法」打開無聲世界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0日訊 在教師這個光輝的職業中,有這樣一個不同的隊伍,他們面對的學生,在大家的眼中或許是比較特殊的存在,而這些特教老師們則用自己的愛去溫暖這些孩子,劉慧便是其中的一員。15年間,她看著一批又一批聾啞孩子健康成長,給這些孩子重新插上飛翔的翅膀,在無聲的世界裡播撒愛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