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笄之時,孺子成人

2021-02-19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成人 

‍陽春三月,生機盎然。3月18日上午,一場傳統而隆重的成人典禮開啟了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南校區高三學生告別懵懂、走進人生新階段的時光之門。

他們走進國子監,步入大成門;

他們束髮加冠、加笄,加正服;

他們行謝師禮;

他們跪拜父母;

18歲的他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理工附中南校區的學子在演繹什麼成人典禮?詮釋什麼成人內涵?

 一、傳承文化


‍《禮記·曲禮》云:「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雜記》云:「女子十有五年許嫁,笄而字」 。冠(笄)之禮是華夏禮儀的起點,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以及加正服、命字,並通過盥洗、加冠、醴禮、三拜、拜謝等儀式,從而宣示自己正式告別「孺子」的身份,正式獲得成人的社會地位,開始享有成人的權利和履行成人的義務。

冠笄之禮延續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代的成人禮是在少男少女年齡滿18歲時舉行的象徵邁向成人階段的儀式。此次理工附中南校區2017屆成人典禮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將儀式地點選在了國子監,南校區高三年級全體同學身著特色漢服,以傳統方式、行冠笄之禮,迎接自己的18歲,傳承孝悌忠義的德行,傳承心懷感恩、銘記歷史、胸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釋菜禮

走進國子監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學府校址。理工附中南校區高三同學們像是穿越於此,身著漢服、行冠笄之禮,回溯和重現古代禮儀,「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步入大成門

高三學子懷著激動的心情,集體昂首邁步走向大成門,期盼學業有成。十年寒窗,時光荏苒,猶記肩上的責任與深恩,高三2班柳思雨和高三6班張翼同學代表高三學子發表了成人感言。

‍行謝師禮

全體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祭孔儀式,以此表示對先聖的尊敬。老師代表為高三學子寄語,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飽含著老師的深切期望。三年的教誨,三年的陪伴,師恩深似海,沒齒難忘。高三學子心懷感恩,隆重地向恩師行拜師禮,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跪拜父母

「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家長們分別為男生女生行冠笄之禮。弱冠既加,從此家國責任繫於己身。高三學子深情向父母行跪拜禮,感恩父母一路走來,不變的關懷。每位同學們飽含熱淚地跪拜家長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時,很多家長潸然淚下,此情此景,相信會讓每位同學終生難忘。

   同學們與父母互送禮物和信件,相擁落淚


家長致辭

  二、擔負責任   

為使高三學生明確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更好地融入社會,學校精心準備、詳細籌劃,通過行冠笄之禮,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以獨立人格承擔家庭、社會、祖國賦予的人生使命和責任。

什麼是成人的德性? 

           ——有三心存二意

第一個心,是責任心。當你們舉起右手,面向國旗,發出成人的誓言時,就意味著法賦予你們政治權利,民法賦予你們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從今天起,你們要獨立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那什麼是責任呢?責任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責任就是他人寄予的希望,責任就是社會託付的使命。責任就是孟子的「以天下為己任」,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任何一個偉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的堅定的信念和永恆的責任心基礎上的。當然世界上偉人畢竟是少數,平凡的人隨處可見,做有責任心的平凡人,那更是值得大家敬佩。請你趕緊行動吧!為自己的今天,為自己的明天,為自己的一生負責!

第二個心,是一顆感恩心。感謝你們的父母吧,是他們給了你生命和18年的精心呵護,你們最應該做的事情用未來的行動證明你們可以擔負起一個家庭的期望,甚至可以為父母扛得起整個世界!你們要感謝老師,他們給了你知識和受用一生的做人道理;你們要感謝同學,給了你陪伴和一路前行的動力與幫助。你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個足跡都凝聚了許多人的關愛與支持。充分理解並珍惜這些生命的養分——因為這是你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回饋和傳承這些質樸的情感就人生幸福的重要方法。有感恩之心就請每天對身邊的人說「我愛你們」「感謝你們」「我會努力做得更好」「請你們放心」「這些以後交給我」開始吧。

第三個心,是恆心。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他的頭腦是否聰明,而是看他是否一生都在朝著一個方向走,而堅持就是勝利,勝利需要恆心。恆心是勝利的保證,也是任何一個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再過八十多天,你們將迎來人生重要關口,衝刺高考,這是成人後的一次大考驗。這是一場戰鬥,必以勝敗論英雄。然而,勝敗的標準不只是分數高低和戰勝了多少競爭夥伴,而更是你自己是否全力以赴、咬緊牙關,是否戰勝了壓力、疲倦與枯燥?在家長老師們的眼裡,超越了你自己就是真英雄。

至於二意,我希望同學們對人對事要有誠意和善意,要堅持善良、誠實的品質,對正義的堅持,對友誼的珍視,對苦難者的同情,對大自然的敬畏……始終對這個世界懷抱美好的理想,那是你人生向上的動力;學會感恩、學會欣賞,學會寬容和忍讓,那是你生活快樂的源泉;善於觀察、獨立思考,那是你獲取真理必經的路徑……

同學們,一個孩子長到18歲,是年齡上的成人;他有能力獨自生活甚至可以贍養父母,是生理上的成人;而他真正的成人,則取決於他的精神。精神上成人更多的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是一種思想的成熟,那幾乎是一生的事。我希望同學們穿上漢服,發出中和尚禮的中國聲音,邁起穩健自信的中國步伐,挺起自強不息中國脊梁。因為有你,中國的未來就充滿希望!

儀式最後,趙欣書記、劉梅校長為每一位高三同學頒發了成人證書,同學們在主持人的帶領下進行成人宣誓,從今天起,十八歲的少年們就要擔負起肩上的重擔,一往無前。

本次成人禮由南校區德育中心和高三年級共同策劃,理工附中黨委書記趙欣、南校區執行校長劉梅及全體領導、南校區高三年級教師、高三全體同學和家長參加了慶典活動。

高三同學劉旭、李雨凡、張丹等同學帶來了詩朗誦

《十八歲》

成人宣誓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今天,見證了18歲的成長,

六月,將敬畏18歲的尊嚴。

祝福,期待!

攝影:田君、徐曼、李嘉怡

文字:彭警、周靜君、高二2班柳思雨

編輯:彭警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人文奠基 理工見長


長按或掃描圖片關注我們

訂閱點擊頂部標題下方「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
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相關焦點

  • 行冠笄之禮明成人之志 青島二中學子成人禮(組圖)
    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歟?"  01   笄禮與冠禮  笄禮,即漢族女孩成人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一般在女子15歲時舉行。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加冠即表示成年。冠禮同為古代嘉禮。古代冠禮一般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 【校園新聞】行冠笄之禮,成有志之仕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融入歷史的洪流,鼓起奮鬥之帆,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第三篇章:新夢想《禮記》曰:「冠者,禮之始也。」華夏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成人禮就是華夏禮儀的起點。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禮儀,是漢民族的重要人文遺產。為了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我校在高三學子成人禮活動中還專門安排了冠笄之禮。
  • 2018戊戌年傳統冠笄禮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舉行
    2018年5月27日,蘭州大學國學社獻禮蘭州大學一百一十周年校慶戊戌年傳統冠笄禮在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崑崙堂前大圓臺盛大舉行,吸引了眾多同學前來觀覽。之後行蘸禮、賜冠者、冠者聆訓,最後在先聖孔子之像前拜先師,及冠禮成。及笄禮也嚴格按照上述步驟進行,期間將加冠者、將笄者與正賓行為舉止均端莊不失禮節。此次冠笄禮的舉辦,一方面能夠使社員擁有「長大成人,肩負責任」的意識,另一方面希望同學們能夠感受傳統禮儀之美、弘揚傳統文化,同時迎接校慶的到來。
  • 孺子不可教也??
    「孺子不可教也此語實屬無稽,千百年來流行於不少夫子自居者之口,不知有幾多父母心碎,子弟神傷,然庸師洋洋而不自知。嗚乎!主觀臆斷,妄下結論,實乃師之陋也!便讚許「孺子可教」(「孺子不可教也」的歷史原貌是「孺子可教」啊!)傾囊以授,果成大器。《史記》中的這兩個典故告訴我們,只要你善於發現學生優點,因勢利導,就沒有「不可教的孺子」,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真正的「因材施教」的理念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教育民主,要具人文關懷,尊重學生……妄言「孺子不可教也」 的老師明顯充滿教育歧視,專制武斷,不負責任。
  • 到底是「孺子可教」還是「孺子不可教」?
    有時候,當長輩教育孩子,孩子能夠聽從長輩教導,長輩就會誇孩子「孺子可教也」;有時候,當長輩教育孩子,孩子怎麼都不聽從教導,依舊我行我素時,長輩就會嘆息:「孺子不可教也」。如果聽過這兩句話的人,大概會非常疑惑:孺子指的是什麼意思?到底是「可教也」還是「不可教也」?
  • 孺子不可教也 可教也
    眼前浮現出一年級時語文老師教他讀《小小的船》這首兒歌時的情景:老師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指讀著,無數遍後讓他讀,他始終不能讀正確,老師徹底崩潰了。"走!走!走!回教室"      孺子不可教也!看幾張美圖,撫慰一下我受傷的心❤️❤️!
  • 為成人還是為孩子?中西方童話審美趣味之別
    趙景深認為王爾德作品中包括《快樂王子》在內的九篇作品,內容表現並不是兒童的說話,而含有成人對社會的哀憐,只能當散文詩去鑑賞。周作人認為它純粹是詩人的詩,它是詩人的而非兒童的文學,但在同時仍認為它是童話,是&34;童話本質與神話世說實為一體&34;神話者原人之宗教,世說者其歷史,而童話則其文學也&34;人的文學&34;莫名其旨,以為荒唐之言&34;蓋舉凡神話世說以至童話,皆不外於用以表見原人之思想與其習俗者&34;若寄寓訓誡,猶為其次&34;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
  • 池州首屆「漢式成人禮」,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你孩子在嗎
    今天上午9點,共青團池州市委在市第六中學主辦了「池州市暨貴池區首屆傳統漢式成人禮」,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共青團池州市委朱芸芸書記致辭漢文化是禮儀的文化而冠、笄之禮就是華夏禮儀的起點也是在提醒大家從「孺子」
  • 豐城市孺子學校、新城小學、劍聲中學開學公告
    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學校決定錯時錯峰開學,現就2020年秋季開學工作安排如下:一、初一新生(1)報到時間:劍聲小學畢業生:8月31日-9月1日其他小學畢業生:9月1日-9月2日上午8:30—11:30, 下午2:30—5:00(2)入學教育:9月4日上午8:00—12:00
  • 【水潤淼小·微課堂】 孺子並非不可教也——淼泉小學第29期「水潤微講堂」之我的教育故事
    孺子並非不可教也——淼泉小學第29期「水潤微講堂」之我的教育故事「問題學生」是相對於「優等生」而言的,在思想、言行上經常違反日常行為規範的一類學生。對於他們的教育和管理,一直困擾著家長、學校和教師。曾經的他,像一棵渾身長滿刺的「仙人掌」,讓人不敢靠近。
  • 孟子|不忍人之心
    換句話說,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人,即「成人」?在孟子的世界中,他既看到諸侯國上下交徵利之危,也看到語言失真之弊。若就生活語境而言,人們常常被「詖辭、淫辭、邪辭、遁辭」包圍,而難有「詩、書、執禮之雅言」。如此,我們感嘆人心不古。大家知道,孟子非常看重「良知」,何為「良知」?他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孺子不可教也」
    五十年代建校時主體建築就是「宗」字造型,寶蓋頭是教師辦公室,下面的兩橫是兩長排教室,再下面一豎是大會堂,右邊的一捺是校長室,總務處就在這左邊的一撇裡,這裡除了總務室還有醫務室和廣播站。到了總務室,我才發現當初交米後開的兩張單子,一張皺巴巴的還算完整,另一張只剩下了半截子。
  • 【國學】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此章語句淺顯明白,但其實尚需推敲。「君子成人之美」,一可理解為君子消極地、間接地成全他人好事;二可理解為君子主動地、直接地幫助他人實現美好願望,或完成好事。如《大戴禮·曾子立事》說「君子不說人之過,成人之美」,即屬於第一種成全。
  • 校訓是成人之砥
    校訓的這種旨趣決定著校訓在成人方面有著強大且持續的效能,這種效能可以簡要地概括為校訓是成人之砥。  從「砥」的字面意義理解,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砥礪、磨礪;二是砥柱,中堅力量。校訓在成人上的第一層含義,主要發生在學校的新生剛接觸校訓的階段,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體驗理解校訓、認同校訓,並用校訓規範自己的言行,引導自己的志向確立、人格形成,檢討自己的過去,規劃自己的未來。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將自己原來的個性與以校訓為旨要的規範進行反覆不斷碰撞、磨合,形成帶有自己個性特徵的校訓個性化理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