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如何成為多面手?

2020-12-16 基層破局唐主任

為什麼要成為多面手?

基層幹部面對的任務很多,這些任務需要的能力、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想較為順利的在基層度過,很有必要把自己練成多面手。

什麼叫多面手?

就是方方面面都可以來一手、甚至更多的辦法,與一般意義講的萬金油不一樣。

怎樣成為多面手?

成為鄉鎮的多面手,不是按照幾步走,或者按圖施工就行的,是對鄉鎮認識的一個深化的過程,是一個個慢慢歷練而成的。

其路徑是從一個點開始,然後攻克若干個點,因為有了廣度後,經過提煉反思總結,就有了深度、高度,這樣才是真正的多面手。

與此同時,多面手的練成,與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處的組織體系,領導的信任,息息相關。沒有那些作為依託,多面手也是練不成的。

一、攻克一個點

也就是說我們新到基層的人,不是一來自己就是高大上、非常全面的、負很多責。

其成長往往是從一個點開始。

拿我自己來說。我剛到基層的時候,溝通協調能力還行,講話比較精煉。

在基層工作不就,我就負責徵兵工作,需要跟上下左右協調:與支部書記、鎮政府領導、縣人武部都需要溝通、協調。甚至還包括鎮級部門協調:如財政方面資金的問題,如辦公室協助做體檢、開會等等。

可能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得到了上下左右的認同,領導也覺得不錯,就有機會去攻克另外的點。

二、攻克若干個點

後來我就面臨著比如徵地拆遷、突發事件、重大項目推進、政府型系統工作:人口普查等,通過這些工作之後,在單兵作戰或者組織小股部隊作戰有所突破。

但這些認識,還處於感覺方面,似乎有一些經驗。但是要面對陌生問題,立馬有辦法還有距離。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實踐論》

三、成為多面手的第一個臨界點

攻克了很多點過後,會認為自己還行。但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遇到一些失敗挫折,甚至也會懷疑自己。

這個時候需要靜下來做反思,就是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哪點是對的,哪點是錯的。

其實我們一般意義來講,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就應該反思,但實際上我們很難做到。

因為人特別是成功的時候、風光得意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考慮自己有什麼問題。

在那個階段,我們往往認為事情做對了都是自己的能力;如果事情出了問題,都是下屬,都是上級,都是環境的問題。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夠讓你靜下來,那麼說明你現在到了臨界點,也就是成為多面手的一個第一個臨界點:反思自己。像放電影一樣,對過去一幀一幀的去看。

這個過程很難受,因為成長就像蛻皮,要把過去引以為傲的東西,全部拋棄。

四、反思

反思後得出結論的高低,決定了你的成長質量

第一是對群眾的感情

說實話,現在說對對待群眾的感情,很多人都以為只是簡單的按照中央的精神來說的。

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處在中國農村基層,對群眾沒有感情,沒有真正的想為他們做事的心態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偏離方向。

不管是徵地、拆遷、關心弱勢群體等,都是要帶著對群眾的一種相對深厚的感情,你才能做好。

因為你帶了對群眾的深厚的感情,你就可能得到更多群眾的擁護。

你的群眾基礎才會更為牢固。

尤其是在遇到很大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多想想群眾,他們的智慧是無窮的。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往往是無知的。

第二點是對人的認識

我們都在基層,都是一個小小的縣城,都是一個熟人社會,很多時候我們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就往往會認為是熟人。

但是熟人不代表是朋友,可能我們忽略這個重要的點。導致我們很多時候說話做事,跑風、漏氣、不保密,別人對我們有什麼好的壞的印象,很可能是從身邊人傳出去的,所以我自己說話做事要嚴謹、要小心。

這只是身邊的人,還包括對於一些個別群眾,對於領導,對於同事,都不能簡單以都是熟人,就認為會怎樣,才不是呢?

要多從利益角度去分享,從他們所處的環境去分析,甚至從他們可能最壞可能到達什麼程度去分析。這就是底線思維。

第三是將知識理論,政策法規,當地風俗濃縮為幾個或若干個工作模式

比如徵地拆遷該怎麼做,按照文件的要求我們要成立小組、要理清政策、要開群眾會、要進行測量、進入現場、交地給用地單位等,這是一個完整的流程。

其中哪兒最容易出問題呢?可能是籤小協議、房屋拆遷等。而且事情開展的程序不一樣,其結果也有很大的區別。

還有很多種類型的工作模式:如開會,如匯報,如調解民事糾紛等

第四是是否獲得上下左右的認同

在上下左右的認同裡面,有一個認同權重的問題。

因為我們都是在一個小小的社會裡,看似形形色色幾百上千人。但對你的感覺,對你的印象,說好、說差,關鍵的幾個人會起作用。

這是我們個人成為發展的一個組織基礎。

第五面對個人的進退留轉

可能升得上去,也可能升不上去,這個時候就要看自己的心胸。

其實我們從來很少人開始心胸格局都很大的,說句實話,我們都是被「氣」大的。

五、成為多面手的第二個臨界點

將反思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

將以上的經驗進行總結提煉歸納,成為若干點(細化),接受現實工作激流的拍打。如果可以證明你的70%~80%的經驗都是基本正確的,恭喜你成為了多面手。

自己的認識與實際工作上有差距的地方,進行修正;自己的認識與實踐相符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認識從實踐開始,經過實踐得到了理論上的認識,還須回到實踐中去。—《實踐論》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幹部?請看老馬的「法寶」
    認清職責使命強化職業認同 幹部素養是服務好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的前提條件,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基層幹部,老馬表示,要從五個方面做好工作,即腳踏實地、遵紀守法、品德高尚、對黨忠誠、充滿感情以及重塑價值觀。 腳踏實地,就是要結合工作實際,緊貼崗位要求開展工作,「基層工作不落實,上級精神難落地」。
  • 基層幹部如何有效應對網絡輿情
    基層幹部作為基層工作的「領頭雁」,提升充分應對輿情的能力與水平,已成為不可迴避的新課題。但是,目前有些基層幹部在面對輿情事件時,不僅存在一定的能力短板,還存在迴避和消極心態,極易導致工作陷入誤區。學網懂網用網,改變以往圍堵的處置心態網絡輿論是民意和民情的體現,對待網絡輿論問題,基層幹部要秉持疏勝於堵,通浚強於阻隔的心態和理念。面對網絡形勢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各級領導幹部要學網、懂網、用網」。基層幹部作為基層工作開展的主心骨,應具備治網的本領和能力。
  • 基層幹部「欲言又止」,為什麼?
    基層幹部「講真話」為什麼如此重要?部分基層幹部為何「不講真話」?如何讓基層幹部「想講真話」「能講真話」「會講真話」「必講真話」?加強公眾監督,讓基層幹部「必講真話」。促進基層幹部「多講真話」要加強公眾監督,讓「假話」無處遁形,讓「真話」成為唯一的選擇。
  • 如何做一名基層好幹部
    好幹部,是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更是新時代的需要。幹部要有幹部的樣子,好幹部就必須有好幹部的精氣神。而如何「勇於擔當,乘風破浪的基層好幹部」呢?我認為應該這樣去努力:一、擔「學」不輟,學而不息,做一名素質過硬的基層好幹部。幹部是幹出來的,也是學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當今時代,知識爆炸、信息萬變,如果我們不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就解決不了「本領恐慌」的問題。學習是領導幹部應有的人文情懷和價值追求。
  •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
    」……如今,「不提名字」已經成為不少幹部打開心扉講真話的前提。在監督性報導中,基層幹部往往主動「匿名」,因為「提意見就像迎風吐口水,糊自己一臉」,誰反映問題,誰去解決問題、誰就成了問題,所有吐過的槽都可能變成「鍋」砸在自己身上;而在正面宣傳中,基層幹部往往是被「頂替」、被「匿名」,因為不能「功高震主」。
  • 高學歷人才如何成為高素質幹部
    浙江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把人才強省和創新強省作為首位戰略,並要求加快打造一支與建設「重要窗口」相匹配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走向基層,正在成為趨勢。但陌生的地方也意味著全新的考驗。這些剛剛走出「象牙塔」的高學歷人才,能否適應基層的土壤?他們怎樣縮短與成熟幹部的差距?
  • 淺談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基層幹部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們應當如何將這份家業繼續傳承弘揚下去呢?我認為我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要明晰自身的義務與權利。眾所周知,機關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我們的權利都是人民賦予的,用好手中的權利,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 基層幹部要努力學習
    基層幹部是國家政策的執行者,其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政府的形象,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幹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提升基層幹部的能力,那就是堅持學習。而學習最終的目的是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 一場基層政工幹部的能力突圍:政工幹部的戰位在哪裡?
    同軍事幹部一樣,政工幹部的舞臺也越來越大。」在該師領導看來,演訓活動、大項任務是基層政工幹部大展身手的機會,也是彰顯政治工作價值的契機。「越是在艱苦惡劣的環境,越是有艱巨繁重的任務,政治工作的作用就體現得越明顯。」一場關於政工幹部謀打仗的「頭腦風暴」在該師演訓場興起。政工幹部的戰位在哪裡?如何將各方力量攥指成拳形成合力?怎樣在演訓一線發揮政治工作威力?
  • 如何做一名合格優秀的基層黨員幹部
    俗話說「基層是熔爐,它為黨員幹部鍛鍊了品質、提升了毅力、增強了能力,是一個寶貴的實踐學習場所」,但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也不乏偶有遇到「飄浮」的黨員幹部,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錯誤心態,如果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沒有真正融入基層,將基層鍛鍊當成自己成長、鍍金的手段,那就很難真正為百姓解難事、
  • 讓「三門幹部」更接地氣
    要解決「三門幹部」不接地氣的問題,要幹部自身發力,更要各級單位密切配合,方能在實踐中錘鍊幹部,使其不斷熟悉基層工作方法,脫離「稚氣」,更接「地氣」。求真務實,讓深入基層成為標配。有的幹部到基層鄉鎮,甚至是跨行業、跨系統的,到了基層就是「兩眼一抹黑」,遇到點問題就會搞不清東南西北。因此,黨員幹部都要到基層多歷練,不管是擔任領導職務亦或是其他,都要先做一做進村入戶的工作,摸一摸百姓的「家底」,掌握一方水土的基本情況,方能找準解決問題的發力點,才能讓群眾信賴,而不是任由「三門幹部」的名稱繼續延傳下去。選賢任能,為事業發展培養幹部。
  • 習近平與蘭考基層幹部見面 幹部:大家搶麥克風發言
    基層幹部們在上課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最基層鄉村幹部的一次普通培訓,卻意外地迎來特殊嘉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鄉黨委書記……發言者個個來自基層;基層組織建設、村支書的出路、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話題個個「接地氣」。  現場   鄉村幹部座談會意外等來總書記   3月17日,是蘭考縣南彰鎮黨委書記史天佑參加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的第二天。
  • 「做好基層幹部,擺正位置最關鍵」
    來自鎮委書記、街道辦主任等基層幹部的聲音,生動地回答了「我是誰」的問題。這段時間以來,南方日報連續推出了「我是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特別報導,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  昨日,南方日報邀請了來自基層幹部和專家、網友、群眾代表等面對面探討「我是誰」問題,暢談基層工作的熱點難點,切磋如何做好一名基層幹部。
  • @基層幹部 你對目前的工作狀態滿意嗎?
    日前據媒體報導,如今基層安排事項流行要求所有工作「百分百完成」「百分百達標」,更是給基層幹部帶來很大困擾和壓力,基層幹部的工作精神狀態和滿意度因此受到影響。滿意度是指個人對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況所抱有的肯定與否的態度體驗。一個人的滿意度水平影響個人的工作表現。
  • 基層幹部,你有困擾和壓力嗎?
    「權力不大,責任不小;工資不高,事情不少」,這是部分基層幹部們的自嘲。任務應接不暇,任何一項都不能、不敢鬆懈;工作日程表滿滿當當,每天都有大量工作需要處理……這是不少基層幹部的工作常態。日前據媒體報導,如今基層安排事項流行要求所有工作「百分百完成」「百分百達標」,更是給基層幹部帶來很大困擾和壓力,基層幹部的工作精神狀態和滿意度因此受到影響。
  • 基層幹部如何寫好調查報告
    對基層幹部來說,調查研究與撰寫調查報告是一項工作的兩個過程。如果調查研究是一個「摘菜」的過程,那麼撰寫調查報告就是一個「烹調」的過程。調查研究,是為了深入群眾,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就好比「摘菜」,是基層幹部實際工作中應當掌握的基本功。「摘菜」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掌握「烹調」的手藝,將摘得的「菜」加工成豐盛的美味,給人以啟迪或享受,同樣重要。
  • 走出基層幹部「匿名化」困局——為基層減負、為實幹賦能漫談⑤
    「千萬別讓人知道是我說的」「別寫進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說這些的」「領導可能嘴上不說,但會給我小鞋穿」……如今,「不提名字」已經成為不少幹部打開心扉講真話的前提。據媒體調查,幹部在面臨各類採訪或詢問時,不管主題是正面還是負面,都希望能在事後的新聞報導或者調研報告中隱去名字,基層幹部「匿名化」傾向正在加劇。
  • 為基層鬆綁減負 讓幹部輕裝上陣(深度關注·為基層幹部減負系列...
    曹正平攝(人民視覺) 圖③:山東東營市東營區萬泉村油桃種植區內,黨員幹部幫助農戶摘油桃。 劉智峰攝(人民視覺)今年4月中辦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以來,各地落實的情況如何?
  • @:基層幹部是「穿針引線」人民群眾
    為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層幹部要紮實推進近鄰黨建工作,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做社區群眾中的 「穿針引線」人。「穿針引線」要拿穩「針」。 「穿針引線」針是關鍵,要想聯繫好社區群眾,建立「鄰裡一家親」的氛圍,就要拿穩黨支部建設這根針,社區有了主心骨,大小難題有了拿主意的人,社區才不是群龍無首。
  • 離開基層的5種方法,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離開基層的幹部看過來
    現在,很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幹部都有一種逃離基層的想法,但是很多幹部沒有資源,雖然有想法也只能接受現實,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普通幹部離開基層的5種方法。以鄉鎮街道為例,提拔最快的崗位絕對是辦公室的秘書和黨務工作者,但是由於這兩個崗位異常辛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幹,那些在基層盼望調離的幹部,如果沒有其他門路,就應該主動向這些崗位靠攏,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付出艱辛後等待提拔也不失為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