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話,難哭了整個北方

2020-12-20 逆旅亦人生

山西,作為一個省級行政單位,在網際網路上卻總是默默無聞的。

提到山西,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煤老闆!第二反應就是:老陳醋。好像山西人都是喝著老陳醋長大的煤二代。

其實山西有趣的東西遠不止這些,比如他們的方言。如果你宿舍有一個山西室友,聽他給家裡打電話一定會震驚。為啥呢?

因為聽不懂啊。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難懂方言,山西話必須提名。

明明河北、山東和東北同學只用家鄉話也能談笑風生。結果現在聽同屬北方的山西人說話,就像聽加密電報。就連山西人自己,也難聽懂其他山西人的話。

除了幾個語氣詞啥都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呢?

山西話,難哭了整個北方

能難倒北方人的北方話其實很少。因為北方方言區內部一致性很強。

即使從最北的哈爾濱到最南的昆明,相差3000多公裡,哈爾濱和昆明人用「你瞅啥」和「你鬼眉日眼的」互相問候還是沒問題[1]。

根據一項實驗,從沒聽過濟南話的北京人,對濟南話的可理解度平均打分6.33(滿分10)。再遠到陝西,對西安話的理解度也能打6分。哪怕到遠到西南的四川,北京人對成都話的打分還有6.71[2]。

不過,到了山西就不同了。

北京人表示,對太原話的理解度打分平均只有2.67[2]。考慮太原離北京並不算遠,實在讓人奇怪。況且,太原話還是山西話的異類,是最北京的山西話。

要是「正統」山西方言,你可能一句都聽不懂。

1928年,馮玉祥(左一)、蔣介石(中)和閻錫山(右一)在會議中合影。閻錫山是山西五臺人,他的方言其他兩人是絕對聽不懂的 / Wikipedia

不光我們覺得難,100多年前清朝人就領教過懂山西話多讓人崩潰了。

當時一篇宣傳官話的帖子《陳情資政院頒行官話簡字說帖》裡也提到這一點,山西人和河北人,之所以互相敵視,視為異類...完全是因為他們的方言差的太遠了。

光是用耳朵聽,山西話就讓人一頭霧水,因為它的語音系統和北方話很不一樣。

如果說浙江話還像日語,那山西話就只能像《星際迷航》裡外星人的克林貢語了。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謝爾頓就經常說克林貢語 / 嗶哩嗶哩

除了比北京話多8個聲母,山西話的韻母也不太一樣。很多山西方言會把普通話複韻母讀成單元音。比如普通話裡的ao,山西人讀可能就是o[4]。

一些山西話還不分陰平、陽平[4]。普通話的一聲和二聲,在他們聽來沒區別。

所以聽山西人說「今天田氣挺好滴」可別嘲笑他們口音。因為他們耳朵裡,一、二調就是一樣的。

除了聽起來和北方方言如此不同,山西話的許多構詞習慣也讓北方同胞們震驚。比如山西話裡常見的分音詞和逆序詞[4]。

2012年1月29日,山西聞喜,一位老人在製做花饃,不過外地人學這些面點做法還是比學它們的名字容易多了 / 視覺中國

分音詞,就是把一個字音分成兩個音,當作一個詞讀,據說可能是上古漢語的遺產。

乍一聽很陌生,但普通話也有這種現象。比如「孔」(kong)的分音詞「窟窿」,「扒」(ba)的分音詞「扒拉」等。

但山西話裡這種現象十分普遍。比如「絆」說成「薄爛」、「杆」說成「嘎纜」等。

試想一下,聽山西人說話,還要像拼圖一樣拼起來猜意思,恐怕對方一張嘴你就嚇跑了。

另一種反人類的存在就是「逆序詞」。也就是很多詞的字序都和普通話相反。

比如普通話裡「掙扎」、「訊問」、「整齊」,在太原方言就是「扎掙」、「問訊」和「齊整」[4]。

不過最大難點要數重疊詞。普通話的重疊詞不多,只有親屬稱謂如「爸爸媽媽」和動物稱謂如「蟈蟈」[5]。

不過山西話的重疊詞種類很豐富,分為AA、ABB、AAB、AXBB和ABCC等形式。

從日常生活中的水水、飯飯再到蟲蟲牛牛、山圪梁梁這種,一般山西人都耳熟能詳[5]。

山西,太行山系,在山西話裡這叫「山圪梁梁」 / 視覺中國

所以,如果見到一個山西大漢,張嘴就「喝水水」、「石頭塊塊」、「雞蛋黃黃」啥的,可千萬不要以為他在跟你賣萌。

山西話,山西人也聽不懂的話

山西話的難度還不限於此。

有時太原人和汾陽人見了面,不說家鄉話卻說起了普通話。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山西話的難不僅針對外鄉人,內部差異也不小。哪怕是山西土著,讓長治人去聽晉城話,也未必聽懂多少。

2018年12月30日,山西平定,村民在製作傳統小吃炸油果 。雖然小吃是山西人共同的回憶,但他們對於小吃的叫法也未必一樣/ 視覺中國

山西境內晉方言分成并州、上黨、呂梁、大包和五臺五個片。而每個片區又下轄許多不同的縣[6]。因此同一片區的人也不一定交流無阻。

據80年代記載,從洪洞縣調任到汾西縣的縣委書記,聽當地幹部匯報工作都聽不太懂。而汾西到洪洞縣才不到一百裡地,可想而知山西話內部差異多大[3]。

山西方言分布圖 / 侯精一, 溫端政, & 田希誠. (1986). 山西方言的分區(稿). 方言(2), 81-92.

有學者調研了山西42個方言點116個常用詞的說法,結果發現哪怕是基礎詞彙,不同的方言點的叫法也不盡相同[4]。

拿最簡單的「明天」來說,大同說「明天」,太原是「明兒」或「早起」,汾陽、文水又說「第明」,長治說「明日個」。最厲害的是陵川話,直接來了個不明覺厲的「清朝」[4]。

2018年10月30日,山西臨縣,李家山村 / 視覺中國

而「昨天」在山西話也有「夜天」、「夜裡」、「夜來」、「夜日」、「夜兒個」等說法[4]。所以《昨天、今天和明天》用山西話就有五六種譯法。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如果用山西話翻譯,小品名字就有5、6種譯法 / 嗶哩嗶哩

這都不算啥,對親屬的稱呼上,省內差異也不小。

比如外祖母,中區叫「婆婆」,五臺片叫「姥娘」,雲中片叫「姥姥」,西區叫「簡婆」。南區許多地方又叫「舅舍娘」[4]。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是山西人,不要一見他媽媽就叫婆婆,記得先問清再叫。

看到這裡,估計已經有不少人壓力山大了。不過,山西話不止用詞內部差異大,語音差異更明顯。

雖然我們常吐槽南方人不分平翹舌(滋呲絲=織吃詩),但北方的山西同胞也不全分得清。

像北京話一樣,山西能區分「增」讀zeng,「爭、蒸」讀zheng的,只有南區和東南區的陽城、臨汾、永濟等地[4]。

山西人大多不分zeng、zheng,只是程度不同。

1963年,山西永濟,農民在收小麥。他們是為數不多能分清平翹舌的山西人 / 視覺中國

比如在晉城、陵川等地,人們把增和爭都讀翹舌音[4]。所以這些地方,「增值稅」讀「蒸值稅」也沒人笑你。

而大多數地方,比如太原、柳林和長治等地,不管平翹舌一律讀zeng才是主流[4]。

所以你猜,《贊曾與和平》到底是哪本名著呢?

而不分f-和h-雖然普遍被認為是胡建地區的傳統,但一些山西人民也在這件事上拖了北方人民的後腿。

像平遙、介休、祁縣方言就沒有聲母f。所以但凡聲母f-與u相拼,一律讀成「呼」[4]。

因此馮紹峰在這裡就會被讀成「紅紹轟」,王菲就成了「王灰」。

2011年7月2日,長沙,王菲長沙演唱會。在山西,「王灰」才是她名字的正確讀法 / 視覺中國

而在n、l的問題上,雖然大多數山西人都能分得清,但仍有人會把「腦袋」說成「佬袋」,「發怒」說成「發路」。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山西的南方,也就是運城、平陸、侯馬等地[4]。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人說他讀過《安辣.卡列離辣》,先別急著猜他是南方的,說不定就是山西人呢。

當各地的山西人歡聚一堂,操著各自的方言說話。差距就像就好像四川、湖南、廣東和福建人一起說話,聽得懂就見鬼了。

山西話為什麼這麼特別

山西話和北方方言這麼不一樣,是因為山西話本就屬於晉語區,而不是北方方言區。

根本不是一個娘生的,北方人不懂山西話也就正常了。

1992年正月十五,山西忻州農村,人們在看表演。雖然都過年,但你一定聽不懂他們的話 / 視覺中國

早在漢代,《方言》一書就有「秦晉語」的說法。而相傳晉文公重耳走遍衛、魯、齊等國,都是使用秦晉語交流,可見當時秦晉語的重要地位[3]。

不過這並沒持續多久。在宋代前後,晉語和北方話就分了家,而且越走越遠。

據1324年《中原音韻》記錄,當時北京話已經完成了平聲分陰、陽二調(出現一、二聲)過程[3]。

《中原音韻》影印本 ,當時北京話就已經有陰平和陽平聲調了 / Wikipedia

可一部分山西方言至今也沒有平分陰陽。在他們聽來,「媽」和「麻」的讀音一樣。

這說明至少從1324年,山西話就和北方話分開發展了[7]。

北宋以來,北京話的入聲開始消失,到元朝入聲就完全被三聲取代。而晉語至今還保留著入聲。這麼看,晉語從北方話獨立也有700-1000年歷史了[7]。

晉語得以獨立,還是得益於山西的地理環境。

自古以來,山西東是太行山,西、南邊是黃河,北邊又是陰山山脈,這一大塊區域相當封閉。而山西大多處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上,生存環境惡劣。

而山西省內還有太嶽山脈、呂梁山脈、中條山脈的阻隔。一座接一座的大山,擋住了戰亂和外來移民,也就保護了本地方言[3]。

比如《西行散記》記載,中原大戰時期,娘子關外一片戰亂,但進了娘子關就一片歌舞昇平。

而相比之下,山西南部由於有汾河、黃河,去陝西關中地區比去太原還方便[3]。

山西晉中,太行龍口斷崖。這種地形是外來移民的天敵 / 視覺中國

結果該地區被陝西中原官話的「侵蝕」,放棄晉語,反而成了中原官話區[8]。

另外,山西自古是人口大省,人多地少。據統計,1381年河南人口189.1萬,河北人口189.3萬,而山西一省就有403萬人,比兩省人口加起來還多。

本地人都這麼多了,對外來移民的吸引力自然不大[9]。

龐大的人口造成山西史上數次移民潮,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走西口」、「下雲中」等[9]。遷入山西的沒幾個,往外跑的倒不少。

結果,晉語不僅避免了外來衝擊,還在省外拓展了第二戰場。如今內蒙西部、陝西、河北張家口等地也是晉語區,就是當時移民潮形成的意外收穫[3]。

1991年,走西口到內蒙的山西老人。他雖然生活在內蒙卻滿口晉北方言,他生活的村子也全是山西人 / 視覺中國

相傳,在抗日戰爭時為了保密情報,曾用溫州話作為情報密碼。

不過很多溫州人長期在海外漂泊,甚至全世界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其中的密碼也難免被人會破譯。

[文章來源:浪潮工作室]

你覺得哪裡的方言最難聽懂呢?歡迎留言寫下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山西太原北方商貿玩具品牌城
    太原山西北方商貿城簡介:  山西北方商貿城始建於一九九六年,是一座以經營酒店用品、五金家電、燈飾、玩具、茶葉為主的大型綜合批發交易市場,地處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商貿區中心地段             山西北方商貿城(有限公司)市場總佔地近四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五萬餘平方米。每天都接待著來眾多來自太原及周邊市縣的玩具分銷客戶,由文體用品城、北方商貿玩具品牌城及部分零散的玩具批發商戶共同組成的玩具批發軍團讓這裡成為整個太原乃至山西最大的玩具集散地。
  • 山西,中國真正的魔鬼方言區
    因為聽不懂啊 如果要評選中國最難懂方言 山西話必須提名 明明河北、山東和東北同學只用家鄉話 也能談笑風生 結果現在聽同屬北方的山西人說話 就像聽加密電報
  • 《山西話》丨江湖一盞燈
    《山西話》丨江湖一盞燈 2020-11-15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西最宏偉的莊園建築,喬家大院自愧不如,被譽為北方民居典範
    作為華夏文化的源頭之一,山西的過往幾乎就是整個中國的歷史。在山西這塊英雄遍地、絢爛多彩的土地上,創造了傳統文化的頂峰,尤其是各種傳統建築遺蹟更是獨步全國。這次要告知大家的這個景點就是山西最宏偉的莊園建築,名聲更勝一籌的「喬氏莊園」在它面前都自愧不如,它的整體建造風格被譽為我國北方居民建築的典範,它就是常氏園林。常氏園林地處山西省,文化內涵厚重。
  • 山西的這個景區很不起眼 但裡面的私人花園景是北方之最 太美了
    其實真正到了山西才發現,這裡簡直是「豪宅遍地」。喬家大院只是這所有的豪宅大院裡的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而已。山西晉中,這地方在清朝的時候可以說是富可敵國,那個時候中國最會做生意的人都集中在晉中了,這裡甚至曾經是清朝的金融中心。所以到山西旅遊,千萬不要只認喬家大院景區哦,晉商的每一個大院景區都非常值得一看。
  • 【同川故事】百年風雨話滄桑(山西 郭雙明)
    百年風雨話滄桑——紀念祖父郭鎬都郭雙明山西代表苗培成、趙連登等人從廣州返並,會同在並的國民黨員韓克溫、趙光庭、李冠洋(李江)等人,秘密發展國民黨組織。郭鎬都在此期間,被發展為山西省地方首批國民黨黨員之一。與同受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李大釗委派而來的高君宇等領導同志一起共同協作籌建山西地方的國共兩黨組織建設和合作工作。
  • 山西方言,山西人都聽不懂的山西話!太難了,聽懂算你厲害!
    很多人都知道,全國最難的話,是溫州話。但在大北方,還有一種話能威脅到溫州話的存在,那就是山西方言。山西方言簡潔明了,形象生動,古樸中還帶著點那麼些外人摸不著頭腦的「可愛」!除了山西各市方言不同,山西人一張嘴就暴露身份的典型、特色、標誌的一個詞非「是了」莫屬,想一想,你身邊多少山西人疑問句會發出「是了」的上升音調!山西人,就愛說山西話,熟悉的方言,親切的語調,這是山西,是故鄉帶給我們一生的印記!我們要好好說山西話!
  • 北方又要下雪了,倒春寒一觸即發?權威預報:山東山西降溫十幾度
    4月7日午後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我國中東部的天氣形勢看起來還是和之前差不多,北方多地還是一如既往的晴朗,只不過,南方的陰雨天氣也有所減弱,今天午後,長江中下遊的很多地方都已經看到了晴朗的陽光。
  • 哪裡的方言被認為是正宗古漢語,北方方言還是閩南話,別弄錯了
    北方方言被人們稱之為官話,這是如今普通話出現的基礎方言。北方方言的分布範圍十分廣泛,並且方言之間的差異也很小,就好比說,如果兩個人都說北方方言,就算其中一個來自於哈爾濱,另外一個來自雲南,兩個人不說普通話,交流起來問題也不大。而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數大概佔據了整個漢族人口數量的75%。
  • 河北最難鬧機密的方言!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
    河北話發音較平,而且一般句子的結尾多用去聲。這樣的發音模式就會顯得缺乏韻味兒,也可以說比較平實,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河北人的性格特點。在這裡,小編整理了一份咱們河北各地的方言集合快來看看,你的家鄉話上榜了嗎?你認為最難聽懂的是哪個地方的方言呢?
  • 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族最晚入主中原,卻統一整個中國北方
    在東漢的時候,由於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打敗了當年稱霸中國北方草原幾百年的匈奴族,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西遷,向西沿著北緯大約40度這條緯度線,來到了今天地中海的東岸,成為今天土耳其、保加利亞的主幹民族之一。而南匈奴呢,向光武帝投降了,被安置在山西呂梁地區。匈奴分裂後,北方草原霸權出現了真空期,這時,從大興安嶺遷來的鮮卑族成為了蒙古高原的主人。
  • 山西健康碼申請在線辦理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快速申領山西健康碼點擊進入山西健康碼入口 山西省疫情防控「健康碼」問答  1 什麼是山西健康碼?  答:山西健康碼是以居民填報的健康數據為基礎,結合防疫大數據信息比對校驗後生成的個人專屬二維碼。健康碼分為紅碼、黃碼、綠碼三種顏色。
  • 為何南方人容易聽懂北方話,反過來卻很難?小學生身上找到答案
    普遍認為,中國的漢語言一般可以分為北方語系和南方語系,北方語系主要以普通話為基礎,雖然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來說,無論是語法還是詞句,都是大致互通的,所以也難以用省份來區別,統一形容為北方語系。南方語系就不一樣了,地域的不同往往帶來語言的區別,江浙一帶說的是吳語,而福建附近的則稱為閩語,中南部地區還有徽語、贛語等,再往南到廣東,則明顯有三種語系,包括粵語、客家話和閩南語。有人說,如果你到北方旅遊,從東北的黑龍江,到西南的雲南,就算不能完全聽明白,只要說得慢一些,也能大概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 為何得山西者易得天下,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山西篇)?
    蒙古不多說,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北方疆土的最重要威脅來源。山西最北端的城市大同,從古至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是政府重要的邊防城市,屯兵戍邊之所在。山西的北部屏障主要有二,其一是天然的黃土高原地形,可以有效影響蒙古騎兵的閃電戰和陣地戰效果;其二是人工的長城屏障,可以彼此呼應,大大降低蒙古鐵騎長驅直入的隱患。山西以東,隔太行山脈相望的,正是中國北方地區最重要的華北平原。
  • 山西被忽視的皇城,面積3.6萬平方米,被稱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其實我國有很多景點, 景色很好, 值得玩,但往往被忽視了, 比如說山西,可以考慮「五臺山、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喬家大院」等景點, 這些景點的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山西國內經常忽視這樣的景點。這是「皇城相府」,位於山西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 這個景點被稱為「皇城」, 為什麼叫皇城呢?
  • 遼寧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電纜招標公告
    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電纜招標公告 1.招標條件: 山西協誠工程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受招標人委託,對其項目建設所需貨物進行國內公開招標。本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資金已經落實,具備招標條件。
  • 【教學篇】◆如何聽懂北方方言?
    官話方言通稱北方方言,即廣義的北方話,一般所謂"大北方話"。在漢語各大方言中,官話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響。近1000年來,中國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從唐宋白話到元曲到明清小說,都是在北方話的基礎上創作的,再加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話通行地區從元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臟地帶,向來官場上辦事交際,都使用北方話,因而有"官話"的名稱。
  • 山西有個小村落,被譽為明代北方第一古城堡,400年固若金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山西有個小村落
  • 北方冷得發紫,山西大同大降溫22度
    3月26日下午,我國北方多地北風呼嘯氣溫驟降,這是寒潮已經全面南下的表現。從下午16點的24小時氣溫變化圖上看,我國北方多地凍得發紫,這是多地氣溫猛烈下降的特徵。比如今天河北山西多地就成為降溫中心,山西大同24小時降溫幅度高達22.1度,今天下午16點前後氣溫還在零度線以下,對比起來,大同3月25日的最高氣溫還達到20度以上,可見這股寒潮的威力的確是非常強勁。
  • 《灰猴》多視角詮釋眾生百態 主創幽默學習山西話
    《灰猴》多視角詮釋眾生百態 主創幽默學習山西話 導演張璞在闡述影片創作時直言「紮根故土給我非常踏實的感覺」,主創們在敘述角色亮點時更是幽默地和觀眾討論起山西話的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