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垃圾分類全覆蓋並實現創新垃圾分類利用

2020-12-20 青島新聞網


走進位於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的廚餘垃圾處置站,現場沒有異味,工作人員正把收集到的垃圾加到有機垃圾處理機中,利用生物降解技術,通過菌群自身發酵將垃圾分解最後轉化為高效的有機肥,垃圾資源化利用就在這些機器的「一吞一吐」中實現。嶗山區在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基礎上,鼓勵企業投資建設建築垃圾、大件垃圾及廚餘垃圾處置廠,實現就地處置減量和資源化再利用,截至9月份,實現垃圾減量2682噸,節約處置清運費用130餘萬元。走出一條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嶗山模式」。

前端發力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為了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有章循、有人管、有人做,嶗山區制定下發了《嶗山區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嶗山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嶗山區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按照要求,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按「四分法」將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實行源頭分流,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嶗山區因地制宜,根據居民小區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方法推廣垃圾分類。位於嶗山區松嶺路的金領美地小區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十分奪人眼球,智能垃圾分類設備把金屬、紙張、織物、塑料等可回收垃圾類別,以及有害垃圾類別分門別類,居民在投放垃圾後,設備會自動稱重,計算出積分,居民可使用積分兌換紙巾、毽子、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提升了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嶗山區共組織垃圾分類相關宣傳活動2200餘次,新配置分類垃圾桶5600餘個,增配分類車輛13臺,109個農村社區已實現分類全覆蓋,中心城區居民分類覆蓋率達到87%。

積極探索垃圾末端分類處理再利用

嶗山區通過鼓勵企業投資,建成建築垃圾、大件垃圾及廚餘垃圾處置廠,實現就地處置減量和資源化再利用。以廚餘垃圾為例,在建設處置廠之前,每噸垃圾處理費用高達700元,現在僅需200元。

在沙子口街道漢和社區西側,看似不起眼的廠區大門上掛著一個非常醒目的牌匾——嶗山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這裡也是青島天樂弘環衛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大件垃圾處置廠,嶗山區的大件垃圾、綠化垃圾就在這裡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為寶。據該處置廠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處置廠佔地300平方米,針對大件垃圾處理產生的木質類和綠化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日處理木質類垃圾6噸。 「在500℃到600℃的高溫下,將有機物質置於缺氧狀態下,對其有控制地進行高溫分解,生物質中的油和氣燃燒掉,高溫分解生成生物炭和木醋液。其中,生物炭是土壤改良修復中不可多得的原料之一;木醋液可用於消除異味和消毒殺菌,這兩種物質能夠產生非常好的經濟價值,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

在青島宏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院內,一輛輛滿載建築垃圾的貨車在地磅上稱重。「以前,這些建築垃圾由施工單位將其運送到指定的填埋地點,一般用來山體恢復或是填海,這對居民的用水、海洋環境都會產生影響。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處理,這些原本毫無用處的建築垃圾碎塊被粉碎成為直徑不同的小顆粒。小於5毫米的顆粒可以用於道路鋪設的墊層或者用來製作透水磚,大於5毫米小於10毫米的顆粒可以用於混凝土的原材料,實現了建築垃圾的變廢為寶。 」為了防止在粉碎建築垃圾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粉塵汙染,公司將整套破碎設備放置於地下,用水泥加蓋並覆蓋綠色植被,確保在處理建築垃圾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汙染。

「自嶗山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以來,累計處置建築垃圾3600餘方,處置廚餘垃圾1200噸,處理大件垃圾85餘噸,生產木醋液17餘噸,生產生物炭22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嶗山區城市管理局資源管理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深入社會「神經末梢」 實現全域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
    如今,從社區到鄉村,從城市標誌性建築物、廣場園區、地鐵公交碼頭到工地圍牆、報刊亭,廣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元素,垃圾分類宣傳已深入社會的「神經末梢」。去年以來,廣州實現全域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實現了基層社區全覆蓋、城鄉統籌全覆蓋、政策體系全覆蓋和考核監督全覆蓋。
  • 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
    原標題: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 針對目前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面臨的「總量激增、分類難推」的嚴峻形勢,一些專家學者呼籲:在借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有效經驗的基礎上,利用「網際網路+」的新型回收平臺,儘快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環境押金制回收體系,首先針對飲料標準包裝物這一低附加值廢棄物,實現高效安全回收和「瓶到瓶」循環利用,打開生活垃圾分類的突破口。
  • 南京八卦洲垃圾分類全覆蓋 實現垃圾不出島
    中國江蘇網訊 自2018年3月份以來,棲霞區八卦洲街道按照全域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的要求,用2個多月時間實現了農村垃圾分類全覆蓋,形成了較具特色的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八卦洲街道累計分發農戶小垃圾分類桶2.13萬個,設置分類收集點810處,投放240L大垃圾桶1600多個,添置71輛分類收集車輛,新建成1300平方米大件垃圾分揀中心及信息監管中心、1個餐廚廢棄物處理站和7個村級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改造提升了洲內有機肥料廠,1處垃圾中轉站正在進行選址和設計。
  • 雁塔區公共機構、場所等垃圾分類將實現全覆蓋
    年底前,雁塔區公共機構、公共場所、經營場所等垃圾分類將實現全覆蓋,城市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監督和執法查處力度,2020年雁塔區共督促檢查小區3148個/次,單位及沿街商鋪9699家/次,現場督促整改生活垃圾分類問題4013個,下發整改督辦單118個,同時完善健全「三支隊伍」,組織宣傳員1232名、督導員1043名、引導員1455名,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 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 全市今年創建84個垃圾分類示範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何強)隨著生活便捷性提高,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成為困擾居民的一大難題。今日(9月10日)記者從市政協召開的垃圾分類處理重點提案檢查督辦座談會上獲悉,2018年,全市要創建84個垃圾分類示範區,擴大垃圾分類制度覆蓋範圍,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 精細化分揀再升級 大興龐各莊鎮實現智能垃圾分類全覆蓋
    龐各莊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結合前期試點經驗總結,現已在其他43個村全部實現分類組桶入戶全覆蓋,組建157人分揀員隊伍,並配備智能垃圾收集車129輛,實行「移動收集」,撤出垃圾大箱233個,新增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驛站9處。
  • 實現垃圾分類,湖南各地有了時間表
    日前,省政府印發《湖南省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方案,2021年,全省地級城市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並協同處理廚餘垃圾。全省地級城市要在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還將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和政府績效考核內容。
  • 嶗山區垃圾分類在行動④:全民參與做好「關鍵小事」加速環境改善
    半島記者 馬克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我們所製造的垃圾數量也越來越多,做好垃圾分類,是我們每個公民應該盡到的責任與義務。為了促進嶗山區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嶗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場公益進社區之垃圾分類公益課程,通過觀看垃圾分類公益短片,讓市民對垃圾分類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認識到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不僅能促進資源循環利用,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 重慶三年三步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重慶日前印發了《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分三年三步走,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建成的目標。根據行動計劃,重慶將推出45項具體舉措,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地見效。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2018年4月,長治市上黨區在長治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主動作為,因地制宜,在全區開展了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積極探索實施新路徑、提供新經驗,打造新模式。一年多來,上黨區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形成了多元共治、全民參與、全網覆蓋的局面,也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方式和運行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效,為其他地區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 農村垃圾分類 如何做到「全覆蓋」?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23日,江蘇南京召開全市農村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推進會,標誌著南京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從試點變成全面開展。在面廣量大的涉農地區,讓農民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從每一戶源頭開始開展垃圾分類,這不亞於一場「環保革命」。
  •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5-12 16:33:502020年5月11日,隨著淳安縣千島湖鎮新安大街漁人碼頭停車場外最後一處垃圾桶被撤除,標誌著淳安城區範圍內已全面完成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工作,實現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全覆蓋。
  • 株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時間表、路線圖來了!(附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今後5年,分年分類增加達標範圍,到2025年,農村垃圾分類與城市垃圾分類同步實現「全覆蓋」達標任務,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基本分類處理到位,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根本性治理。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時間表、路線圖012020年內全市城區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城市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市新開發小區、新交付使用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市區建成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廠。
  • 歸德街道「三統一」 保障垃圾分類全覆蓋
    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響應區城管委「奮戰100天,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號召,歸德街道為推動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每月進行一次城鄉環衛一體化座談培訓,針對針對歸德地域面積大、村莊規劃較原始、人口多等問題,共投資2000多萬,實施「三統一」工作,促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提升
  • 今年年底,常德市城區公共機構要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尚一網訊(記者 李萌 文/圖 )11月30日,常德召開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會,全面動員和部署我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副市長尹正錫出席會議並講話。依據《湖南省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我市示範片區和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以「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包括餐廚垃圾、家庭廚餘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法」為基本類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市城區公共機構和示範片區可根據生活垃圾產生情況在「四分法」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具體分類類型。
  • 浙江蘭溪垃圾分類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共贏
    大件垃圾變廢為寶,還能免費認領,這可替我省了不少錢。」昨日(12月12日),在浙江蘭溪華龍紡織有限公司務工的杜海平在蘭谿市垃圾分類辦免費「淘」到心儀的家具。據了解,早在2016年,蘭溪就在全省率先建成大件垃圾處置中心,通過「覆蓋式收集、資源化利用、公益性服務」全鏈條處置,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 縱觀四大城市樣板 探索垃圾分類「中國模式」,垃圾分類,固廢處理...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楊海英提出,要從文明強國的角度,以垃圾分類為良好載體,發動全民參與;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好標準和規範,穩中求進,堅定不移走好垃圾分類之路;要實現再生資源與垃圾分類的有效銜接,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要充分發揮垃圾分類城市聯盟的平臺作用,儘快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垃圾分類「中國模式」。
  • 做好垃圾分類 共享綠色生活
    下一步,廣州將突出抓好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全鏈條提升,全方位推動,全社會動員,實現城鄉垃圾分類全覆蓋。創新:網際網路+助力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環衛收運系統與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是廣州市垃圾分類的特色模式之一,通過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覆蓋,實現生活垃圾「大分流、細分類」。近年來,廣州不斷創新「網際網路+」和「兩網融合」模式,疏通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渠道。
  • 青島市嶗山區五龍澗幼兒園舉行垃圾分類實踐活動
    網購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主要購物方式,多種材料、多種樣式的快遞外包裝,成為生活垃圾的主要來源。這使得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快遞包裝數量徒增,為垃圾社會處理增添負擔。青島市嶗山區五龍澗幼兒園於2020年雙十二前期,組織開展「快遞包裝垃圾分類」活動,旨在使全體幼兒提高垃圾分類意識,做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文明小使者。學會正確處理快遞包裝,分類投放材料。首先,孩子們通過觀察了解快遞盒子的材料組成。接下來教師組織幼兒探索正確拆快遞的方法:膠帶全部拆除,紙盒逐一壓扁、捆繩便於投放。
  • 全市垃圾分類工作 時間表、路線圖
    2020年內全市城區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城市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市新開發小區、新交付使用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市區建成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