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預算公開

2020-12-17 鄒城政務網


 

 

 

 

2020年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部門預算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 主要職能

二、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第二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表

一、2020年收支預算總表(功能分類科目)

二、2020年收支預算總表(經濟分類科目)

三、2020年收入預算表

四、2020年支出預算表

五、2020年財政撥款收支預算表

六、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

七、2020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

八、2020年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表

九、2020年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表

十、2020年政府採購預算表

十一、2020年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表

十二、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

十三、2020年預算政府經濟分類科目預算表

十四、2020年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

第三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情況和重要事項說明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 主要職能

為加強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進一步規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管理,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範性,根據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工作職責。 

1.根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保護方針,積極參與保護項目的保護傳承具體工作。 

2.根據非遺保護工作安排,積極參加市委市政府組織的各項非遺保護工作的宣傳、表演、展覽等活動。 

3.積極開展傳習活動,帶徒傳藝,培養新人。要建立學徒學習資料檔案和傳承計劃,加強對學徒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技藝、道德均衡發展的傳承人。 

4.根據非遺交流、推廣和宣傳保護工作的需要,積極向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提供與保護項目有關的實物展品與文字資料等。 

5.積極採取措施,完整地保存該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原始資料、實物。 嚴格遵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密制度,依法使用和維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 

 

 

 

 

二、部門預算單位構成

非遺中心部門預算包括:本級事業單位預算。

 

 

 

第二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表

 

 

 

 

1. 2020年收支預算總表(功能分類科目)                                           

2. 2020年收支預算總表(經濟分類科目)

3. 2020年收入預算表

4. 2020年支出預算表

5. 2020財政撥款收支預算表

6. 2020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                                                                         

7. 2020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

8.2020年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表

9.2020年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表

10.2020年政府採購預算表   

11.2020年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表                                                                      

12. 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

13.2020年預算政府經濟分類科目預算表

14.2020年財政支出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可多張

(詳表附後)

 

第三部分

 

 

2020年部門預算情況和

重要事項說明

 

 

一、2020年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一)收支預算總體情況

2020年收入預算為421.6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235.62萬元,事業收入資金186萬元,上年結轉0萬元。

2020年支出預算為421.62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35.62萬元,項目支出 186萬元。

(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2020年當年財政撥款收入預算為235.62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235.62萬元,上級轉移支付0萬元。

2020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235.62萬元,具體情況如下:

1、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類)支出235.62萬元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預算情況

2020年當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235.62萬元,比上年減少0.05%,主要是在職人員減少一人,具體情況如下:

1、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類)文化(款)行政運行(項)支出235.62萬元,主要用於支付人員工資及保險.

 

(四)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情況

本單位2020年沒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安排的支出。

(五)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情況

2020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預算235.62萬元,其中:

人員經費235.62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社會保險繳費、夥食補助費、績效工資、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助學金、獎勵金、住房公積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等。

    日常公用經費0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諮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託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等。

二、重要事項說明

(一)政府採購情況

2020年政府採購預算0萬元,其中:財政撥款安排0萬元,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安排0萬元,其他自有資金安排0萬元,上年結轉資金安排0萬元。

(二)政府購買服務情況

2020年政府購買服務預算0萬元,其中:財政撥款安排    0萬元,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安排0萬元,其他自有資金安排    0萬元,上年結轉資金安排0萬元。

(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情況

2020年,通過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預算共0萬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萬元,因公出國(境)團  批次0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0萬元,本部門公務用車保有量為0輛;公務接待費0萬元,2020年國內公務接待預算共0批次0人

(四)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

本單位的機關運行費財政撥款預算為 0 萬元。

(五)國有資產佔有使用情況

截至 2019年底,XX單位機關所屬各預算單位房屋面積1435平方米,房屋用途業務用房;共有車輛0輛,價值0萬元;單位價值 5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0(臺、件、套),價值    0萬元。

(六)績效開展情況

2020年,局機關及所屬預算單位均沒有財政批覆的績效目標,未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範圍。

(七)政府經濟分類預算支出有關情況

2020年,本單位支出421.62萬元,按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區分:對事業單位經常性補助支出414.88萬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6.74萬元。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由市級財政撥款形成的部門收入。按現行管理制度,市級部門預算中反映的財政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

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指單位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資金。包括:教育收費、社會公益機構接受的公益捐贈收入,以及幼兒園接受的捐贈收入等。

三、事業收入: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如:xx單位開展xx活動取得的xx收入……等。

四、事業單位經營收入: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如xx單位開展xx活動取得的xx收入……等。

五、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按規定動用的售房收入、存款利息收入等。

六、上級補助收入:指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七、附屬單位上繳收入:指附屬獨立核算單位按照規定上繳的收入。

八、用事業基金彌補收支差額:指事業單位在預計用當年的「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結轉和結餘資金」、「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當年支出的情況下,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事業基金(事業單位當年收支相抵後按國家規定提取、用於彌補以後年度收支差額的基金)彌補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資金。

九、上年結轉: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仍按原規定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十、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

十一、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經費:指市級部門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差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夥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十三、機關運行經費:指行政單位(包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財政撥款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2020年非遺中心部門預算表.xls

相關焦點

  • 鄒城市人民政府 部門(鎮街)財政預算 2020年市文化和旅遊局部門...
    2020年部門預算情況和重要事項說明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第一部分 部門概況 一、主要職能鄒城市文化和旅遊局(以下簡稱市文化和旅遊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加掛鄒城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鄒城市文物局(以下分別簡稱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物局)牌子,歸口市委宣傳部領導。
  •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關於公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載體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我局於2018年7月組織了「2018-2020年度」傳承基地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期,阿克塞縣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展示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縣幼兒園舉辦了「童心向黨」「雙語」合唱比賽。他們彈起冬不拉、用哈薩克族樸實的語言傳唱了哈薩克族民歌《故鄉》《帶羽毛的少年》等歌曲,在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使民族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 保護人類瑰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歷史文明,增強文化自信,濰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非遺傳承調研隊成員於2020年8月14日到8月16日在濰坊壽光市三元朱村和張家河頭村進行暑假「三下鄉」實踐,進一步了解「壽光蔬菜生產習俗」和「懷師拳」等壽光非物質文化遺產,體會歷史文化,推動文化傳承。
  •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9個在荔灣!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
  • 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 共探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之路
    陳麗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多樣性的源泉,也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社會凝聚的重要載體,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高校責無旁貸。北京師範大學依託北京市「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聯合珠海校區成立了「北京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發展中心」,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人才培育、科研合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諸多探索。
  • 菏澤麵塑(曹州面人)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霑化漁鼓戲)山東省霑化縣2霑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中國霑化漁鼓戲劇團)72傳統戲劇一勾勾山東省臨邑縣1臨邑縣文化館73傳統戲劇皮影戲(泰山皮影戲)山東省泰安市2泰安市泰山皮影藝術保護研究中心74傳統戲劇皮影戲(濟南皮影戲)山東省濟南市2濟南市群眾藝術館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虞唐中心小學獲評「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
    (通訊員:歐陽建)9月14日上午,虞唐鎮黨委書記周普奎將「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的牌匾授予虞唐中心小學,虞唐中心小學成為湘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感知、體驗中了解本地文化,激發學生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在傳統民間文化的滋養中,培養對傳統民間文化的興趣。今後,學校將開展豐富的「非遺」活動,培養更多技術精湛的小小傳承人!
  • 中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項目及傳承人授牌
    本報訊(記者 燕卓)作為西寧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區域之一,城中區非遺項目蘊含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近日,城中區文化館為城中區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授牌。
  • 2020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即將召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重點工作任務,做好2021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定於12月21日在廈門舉辦「2020年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論壇」,同期召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委員擴大會議
  • 2020年度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文體旅局、福州高新區文旅局、市非遺保護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復州皮影戲為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各種文化形式發展的基礎,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應該得以珍視、保護、傳承。復州皮影戲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復州皮影戲的保護和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在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復州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 生產性保護: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產中傳承
    87萬項非遺資源,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488位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6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數據有力展示了我國「十一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成就。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在安徽黃山召開
    為深入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和時代風採,講好新時代的中國非遺故事,探討新時代非遺文化的傳承利用和創新路徑,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11月19日至20日在安徽省黃山市舉行。
  • 第七屆北京西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志願者結業 47人通過認證
    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第七屆「民間瑰寶記憶西城」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志願者招募活動結業儀式12月5日在西城區文化中心舉行,結業儀式既是對歷屆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志願者招募系列活動的階段性總結,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 中醫藥文化丨非物質文化遺產「徐氏外科」開展傳承教學活動
    為進一步落實《江蘇省中醫藥條例》,加強中醫藥傳承和文化傳播,日前,我院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外科(瘰癧科)在醫院8號樓示教室,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徐氏外科」中醫丹劑煉製傳承教學活動。     該科老專家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科主任黃子慧主任中醫師、科副主任薛倩一副主任中醫師等「徐氏外科」老中青三代傳承人濟濟一堂教學相長。
  •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在南京體育學院成立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陳通司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展處郝永安處長、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研究部原主任崔樂泉研究員、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王健處長出席了成立儀式。我校黨委書記朱傳耿,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國慶,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史國生出席成立儀式。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泰山皮影戲傳承人範正安獲得「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泰山驢油火燒傳承人李鵬榮獲「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模範傳承人」;寧陽縣「保護蟲源地?蟲兒回故鄉」活動被評為2015年「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十大亮點事項」。「泰安市實施泰山皮影+,探索非遺資源合理利用新渠道」被評為2016年「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事項」。
  •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閉幕 發放獎金14餘萬元
    12月25日,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民間瑰寶 魅力之都」2020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創意設計大賽閉幕式在紀曉嵐故居隆重舉行。據了解,此次大賽立足於西城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核心技藝或經典元素,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時尚創意設計方案,並對獲獎作品給予應用性轉化資金扶植,力求為非遺保護注入「活力、魅力、時尚」元素,為非遺融入當代生活做出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