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有三個讀音:[ pù ]用於地名。有的地區把「鋪」寫作堡,如十裡堡。[ bǎo ]土築的小城。也泛指軍事上構築的工事:碉堡 。[ bǔ ]堡子,有城牆的村鎮。多用於地名。而在陝北有鎮川堡,當地人讀作[ bǔ ]。
還記得那首歌謠嗎?「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巍巍長城綿延萬裡,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在我國世界遺產萬裡長城上有許許多多的關隘,而在陝北明長城段有著名的36堡,組成了抵禦外侵和聯通南北的重要邊塞。
堡城或稱邊堡,間距10裡左右,城周1—3裡,磚包城垣,開1—2門,建甕城門。城內有駐軍營房、校場、寺廟,邊堡同長城的間距一般不超過10裡,遇警時可迅速登城。
36堡中,有四座著名的古堡被稱為陝北四大名堡,你知道是哪幾個嗎?
它們分別是高家堡、瓦窯堡、安邊堡、鎮川堡四大古堡。這四大名堡其中有《平凡的世界》取景地,也有延安革命聖地中央紅軍原址,下面咱們分別去了解一下,這四大古堡。
01鎮川堡
鎮川堡不是大同的鎮川堡,我們說的鎮川堡是同名的位於陝西榆林鎮川鎮的鎮川堡。
鎮川堡在榆林南65公裡處,為鎮川鎮駐地,南至米脂縣15公裡,北至魚河堡28公裡。鎮川堡是在明嘉靖29年,當時的延綏巡撫張珩為了抵禦蒙古騎兵,在無定河沿岸築土為堡,同時在堡子周圍設兵寨,同時命名為鎮川堡,這也是現在鎮川村、鎮川鎮的由來,當時的明長城城牆長約2000米,高2.3丈,並有指揮樓和南北城門,清朝時還有擴大,並有了東西城門,直至民國時期仍有駐軍,不過後來損壞嚴重,現在只有周圍的瓦崗寨、薛家寨、朱家寨尚存,曾經的烽火臺遺址依稀可辨,其餘都湮滅於歷史的煙塵中了。
02安邊堡
安邊堡位於陝西省定邊縣安邊鎮,是一處非常重要的關堡。安邊堡是明正統二年有巡撫郭某所建,隆慶六年(1572)增高,萬曆六年磚砌。安邊堡分舊安邊堡和新安邊堡。
舊安邊堡於成化11年廢棄,守軍開始移到新堡,現舊堡磚石都已拆除,只有殘塌凌亂的土城遺蹟可循,著名的「魁星樓」也只剩下了夯土基座。
新安邊營是明成化十一年餘子俊置(也有說成化9年的),以其地平可戰守,移守深河兒,地名中山坡,改置新安邊營。北至舊安邊營六十裡,城在山後,背山面水,險阻四塞,於是駐新址。新址東至永濟堡34裡,西至新興堡70裡,曾駐兵1404名,馬782匹,守備一員,新堡統轄14座城堡,北距舊安邊80裡,東至永濟堡30裡。
03瓦窯堡
對上面兩個堡如果還陌生的話,那麼這個堡可是聲明遠揚的,學過歷史的可以說沒有不知道這個名字的,這裡曾是中央軍委舊址、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還是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瓦窯堡會議召開的地方。
瓦窯堡位於延安市子長市瓦窯堡鎮,享有「天下堡,瓦窯堡」之譽。瓦窯堡歷史悠久,元代就已經繁華了,南河、秀延河交匯而形成灘涂,臨河砌堤,逐漸形成了城郭。不過由於同治年間的戰亂,損壞嚴重。現在的瓦窯堡依然保持著延安革命時期的舊址眾多,成為了一處紅色革命旅遊勝地。
04高家堡
看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嗎?劇中原西縣就是在這裡取景的,那一棟棟上世紀中葉的建築,「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濃濃的一派解放初期的味道。這就是高家堡了。
高家堡位於神木縣城西南50公裡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裡。為夯築土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兩度重修,後多次修茸。
古城平面方形,城牆夯土修築,外包磚,設有東西南三門,東曰:聳觀、西曰:永興、南曰:安瀾。三門均建有甕城, 現東門甕城造破壞無存,包磚城門尚存。南門今已經恢復重建,西門城門及甕城遺蹟尚存。北城牆建有兩層墩臺,臺上原建有三官殿,一層門洞額嵌「映北辰」石碣一方。四面城牆包磚已被城內居民扒掉,城牆殘缺,但遺蹟尚存,目前正在恢復重建。東城門,甕城已經無存。
高家堡是長城遺址上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堡,東南牆均長311米,南北牆均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牆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兒牆,間有垛口、嘹望洞。數十米處必有馬面突出,俗語戲稱「城小拐角大」,實際純為軍事防禦所需。城內有城隍廟,道光縣誌說該廟「神極靈應,相傳前代每有邊警,先期鐘鼓自鳴」。民間傳康熙駕幸高家堡時感其靈異,敇封「靈應侯」。因此,「城小神靈大」又成當地美談。現除魁星樓,女牆、垛口、瞭望洞被破壞外,其餘的均保存完好。
整個城中古建築多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築和明清古建築,它們相互交織在一起,歷史的脈絡在這裡得到了延續。
陝北四大名堡雖然有其名,但是並不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唯有名列第一的高家堡保存完好,而鎮川堡已經了無痕跡了,瓦窯堡以其特殊的地位得以重點保護,而安邊堡則是乏善可陳。
陝北四大古堡你去過幾個?明長城在陝北段應是顯得最為不破滄桑的一段,塞上大漠風光和中華脊梁,撫古追昔,寂寞蒼廖,心潮澎湃,長城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