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6月8日19時10分訊(記者 祝可)今(8)日上午,高考文綜、理綜科目結束。針對重慶地區考生所用的2018年全國卷Ⅱ文綜試題,重慶外國語學校3位名師進行了解讀。據悉,今年試題依舊突出考查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呼應社會熱點問題,設問角度創新。
》》》政治:突出考查學科的核心素養 設問角度創新
蘭青
(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外國語學校高三政治備課組長,曾獲重慶市直屬校優質課大賽一等獎,重慶市課程育德大賽一等獎。)
今年的全國||卷延續了去年的試卷結構,即經濟生活部分有四個選擇題,一個單獨的大題。政治生活部分有三個選擇題,一個單獨的大題。文化生活有兩個選擇題;哲學有三個選擇題。文化和哲學綜合考一個大題。初步來看,該套試題具有以下特點:
1.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1)試卷彰顯國家意志,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比如,第15題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的對外開放舉措為材料,讓學生分析中國金融業開放的積極意義,並引導學生認識到中國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促進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決心。又如,第39題直接援引19大報告和新黨章當中的原文,旗幟鮮明的告訴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就是堅持黨的領導。
(2)試卷既弘揚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展示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大成就,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比如,第20題讓學生從哲學角度分析中醫的醫治方式,讓學生領略了中國傳統醫學思想與傳統哲學思想的有機統一。另外,「中國標準走出去」「我國雜交水稻研發新成就」等具有時代感的材料和相關設問都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3)試卷立意高遠,引導學生仰望星空;同時又精巧設問,告訴學生腳踏實地。第39題通過「學習袁隆平,放飛青春夢」的主題發言和第23題分析奮鬥的原因都體現這一點。
2.突出考查學科的核心素養。整套試卷著重考查基礎知識,主幹知識,沒有過偏、過怪或過難的內容,而是把重心放在對學生的關鍵能力,關鍵素養的考查上。比如,第17、第18、第22、第49等題突出考查和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第16題則涉及法治意識素養。第38題題目要求分析「企業稅負降低與財政收入增長之間的經濟聯繫」,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和相關經濟知識才能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意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
3.不迴避熱點知識,但設問角度創新。比如,第39題的第2問要求回答如何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但是該題要求從我國推廣科技產品和科學技術的角度作答,學生如不認真審題,盲目憑經驗回答,得分可能也不會太高。
》》》歷史:突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呼應社會熱點問題
鄧斌
(中學歷史高級老師,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市優秀教師,市級班主任工作室 「鄧斌工作室」曾榮獲全國先進名師工作室,所教學生曾取得重慶市高考總分第一、二、四名。)
2018年重慶全國卷高考文綜(歷史)命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立場,試題學科特點突出,既注重主幹基礎知識的考查,又強調學科素養和關鍵思維能力的考查,試題難度適中。試卷主要特點:
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試卷在試題結構、考查內容、相對難度和往年保持相對穩定,並力求有所創新。如第31題引入漫畫,第33題引入柱形圖,材料呈現圖文並茂,新穎活潑,豐富多元。第41題一改傳統的組合材料為單一材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試題難度。
突出對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體現基礎性、綜合性和創新性
試題切實把學科主幹知識作為能力考查的主要載體,強調對學科基本概念、階段特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內化,著力考查對主幹知識的理解運用。考點涉及先秦思想、自耕農經濟、三省六部制、明清文化、近代外交、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建設、羅馬法、資本原始積累、西方文學、歐洲經濟一體化、中國近代化、全球化視域下的中外文明交流等。綜合性體現在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觀指導下,綜合運用學科知識、方法和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第42題「從材料中提煉出一個啟示,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考查學生概括提煉材料信息,發現問題建構觀點(啟示)並史論結合予以說明的能力,進一步開放了作答空間和思維視域,既全面考查了學科核心素養,又體現了一定的創新性。
3、突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選取典型素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如第30題滲透了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第42題講述了近代著名洋務企業漢陽鐵廠的建立、投產過程,反映出近代中華民族所遭遇的艱難曲折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奮鬥精神,激勵考生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斷開拓進取,體現了強烈的愛國情。
4、重點考查國史黨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如第27題呈現出崑曲的精美雅致,第29、30題反映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探索與奮鬥,第31題藉助漫畫題材,讓學生解讀出女性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與豪邁。第41題通過《一帶一路視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傳播》,讓學生明了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第42題讓學生從近代企業發展的案例中提煉出啟示,深刻理解民族復興道路的艱辛。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深層的精神追求,試題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弘揚體現了命題人高遠的立意。
5、呼應社會熱點
試題並不迴避熱點,精心選擇了反映時代主題 、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題材進行考查。如第26題隱性體現「機構改革「,第28題反映大國關係,第29題回應馬克思主義深遠影響的時政熱點,第41題緊扣「全球化」「一帶一路」「改革開放」背景下的中外交流這一時代主題。
》》》地理:注重對基礎主幹知識的考察 對解讀圖文信息的要求較高
葉小琦
(重慶外國語學校高三年級地理備課組長,曾獲重慶市直屬中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地理學科一等獎。)
2018年高考地理試卷在題型、風格、呈現形式等方面大致延續了以往特點,比較穩定。試題以地理學科四大能力的綜合考查為主線,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實現高考地理試題的育人價值、選拔功能和引導教學作用。
選擇題比較常規,注重對基礎主幹知識的考察。考點主要涉及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區域特徵認知、地球運動、大氣環流和水循環。其中地球運動部分考察基礎的時間計算,難度不大。四個題組皆有配圖,一如既往的要求考生準確獲取和解讀圖文信息、充分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解決問題。
綜合題依然是主題式,小切口。36題把握時代脈搏,在大數據背景下,以「數據中心」為載體,引導考生關注生活,運用地理學科的知識和思想方法解答問題,相比17年第(4)小問變為開放性設問,鼓勵學生闡釋和論述地理問題。37題則圍繞美國龍捲風重點考察了學生對自然地理現象的分析和思考,對學生獲取解讀圖文信息的要求較高。
選做題相比17年變成了兩個小問,但依然貫穿「人地關係」的主線,傳遞和弘揚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引導考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