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但忌諱光、禿、僧,就連則、殊也不行,觸犯即斬

2021-02-15 易花得木

文字獄以明清為盛,明太祖朱元璋忌諱哪些字眼?

文:枯木

所謂「文字獄」,就是文士因文字或言行得罪觸怒當權者,從而被羅織罪名,慘遭迫害的刑獄。在百科全書上定義為明清時代,其實,中國的文字獄古已有之,歷朝歷代更是屢見不鮮,不過以明清為盛而已。

 

從現有資料來看,最早的文字獄記錄應該是春秋時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公元前548年,齊莊公因與大夫崔杼之妻東郭姜私通,還把崔杼的帽子賞給別人,於是崔杼聯合宦官賈舉殺齊莊公,立莊公弟杵臼(齊景公)為君。齊國太史記錄「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這就是春秋時期史官「秉筆直書」的事例之一,而大夫崔杼殺害史官應該是最早的文字獄。

漢代也有文字獄,《漢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六·楊惲傳》記載,司馬遷的外孫平通侯楊惲因誹謗朝政被廢為庶人,後又因《報孫會宗書》書信,令「宣帝見而惡之」,於是以大逆不道的罪名被腰斬。三國時期,楊修因為站在曹植陣營參與奪嫡,曹操便藉口「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將其殺死,《三國演義》 「楊修之死」中,說楊修解釋「雞肋」之意,被曹操認為是惑亂軍心而殺,也算是經過演繹的文字獄。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首嵇康對於當權的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而與依附司馬氏的山濤絕交,寫下傳承千古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而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進言,說嵇康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司馬昭於是下令處死嵇康,嵇康也算是因言獲罪。

唐代處於盛世,文化鼎盛,前期帝王大多氣量宏大,因而對於文字忌諱頗為放任,正是因為有這種氣概,唐代才被稱為「大唐」。而到了宋代,一則是偏安,再則因黨爭,因而不少人因言獲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文豪蘇軾「烏臺詩案」以及蔡確的「車蓋亭詩案」,許多文人名士遭到牽連,被貶放逐,不過好一點是宋太祖立下規矩「不擅殺文人」,因而文人即便是丟官,也不至於人頭落地。

 

然而這一現象,到了明清時期就開始變臉。不但許多文士因文獲罪,而且動輒被殺,甚至牽連無辜,禍及親族,用血雨腥風、血流漂杵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因而自明以來,文風為之一變,文人逐漸沒有了脊梁骨,缺乏骨氣和節操,唯唯諾諾,閃爍其詞;甚至阿諛奉承成風,溜須拍馬成為慣例,豈不悲乎?!

談起文字獄,公認的事實是清朝最為嚴酷肆虐,因為異族統治,文人學士一旦在文字中稍露不滿,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譏訕清朝的內容,即興大獄,常常廣事株連。據保守統計,清代文字獄近200起,順治帝興文字獄7次,康熙帝興文字獄12次,雍正帝興文字獄17次,乾隆帝興文字獄130多次,累代迭興,愈演愈烈,許多都是捕風捉影之事,卻誅殺無辜,有明確記錄的就超過3萬餘人。

 

如果說清朝屬於異族統治,身居危牆,時刻防範,然而明代的文字獄就有點疑神疑鬼,空穴來風了。遍觀明代文字獄,尤其是以明太祖洪武時期、明成祖永樂時期和明世宗嘉靖時期為甚。其中肇始人物當屬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反覆無常,冷酷無情,而且忌諱頗多,一字不對,一言不合,立刻開斬,有的被殺都不知道原因何在,令人痛惜!

朱元璋為何如此殘暴?其原因在於朱元璋出身貧窮,缺少文化,又當過和尚,做過乞丐,前期多受人白眼,嘗盡酸苦,內心自卑;再加上性格多變,生性多疑;況且人生得勢,在於機緣得巧,依附郭子興,時勢造英雄,在眾謀士鼎力輔佐之下,一舉問鼎中原。因而在建立政權後,自信心不足,時常恐怕別人「揭傷疤」,又怕別人搶位子,因而採取酷虐統治,殺雞儆猴,藉以穩定自己的皇權,這也算是人格的缺陷吧。

 

朱元璋稱帝後,冷酷無情,臣子百姓,略有不敬,或者言語誤觸,就會被殺。不但現世,就連古人也不放過,聖人孟子也不放過,明太祖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洪武二年下令將孟子牌位撤出孔廟位;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刪節《孟子》,書中被認為言論荒謬的共85章,一律刪去,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刪定後定名為《孟子節文》。被刪的部分內容如「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諸如此類,不能一一,如此荒謬,可見一斑。

就歷史記載而言,朱元璋的忌諱也頗多,就文字而言,其中有幾個字眼是不能碰觸的,一旦冒犯就會被殺。,我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不能觸犯自己的名諱;第二,不能觸犯自己發跡前的身份;第三,不能觸犯皇權字眼。下面我們簡單擷取其中幾個事例做說明。

 

第一,不能觸犯名諱,這是古老的傳統,不但朱元璋,就連普通人都講究,因而不算為過,可是朱元璋把名諱的含義竟然延伸了更多。比如「殊」字,朱元璋認為是「歹朱」,是罵自己,觸犯則死,明代呂毖撰著的《明朝小史》卷二「歹朱」條記載,朱元璋召鳳陽圓通院著名詩僧釋來復來京,來復賦詩一首: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

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芾動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

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的大意是歌頌朱元璋豐功偉績。沒想到朱元璋聽後卻大怒,認為「龍光」是說「和尚」,「殊」是說朕是「歹朱」?「無德頌陶唐」說朕無德?何方妖僧,竟敢如此大膽?!遂斬之。

第二、因而朱元璋當過和尚,於是於是對「和尚」、「僧」字眼非常厭惡, 「生」和「僧」字相近也不行,就連和其有關的字眼也不能有觸犯,諸如「光」、「禿」認為諷刺。又因為朱元璋發跡前,被稱作「賊寇」,於是喜歡別人說「賊」、「寇」、「匪」,就連和「賊」字相近的「則」也非常厭惡,這點例子特別多。

 

據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明初文字之禍》中記載,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為海門衛作謝增俸表,以表內「作則垂憲」,誅;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為都司作萬壽表,以「垂子孫而作則」,誅;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為按察使撰賀冬表,以「儀則天下」,誅;桂林府學訓導蔣質為布按作正旦賀表,以「建中作則」,誅;常州府學訓導蔣鎮為本府作正旦賀表,因「睿性生知」的「生「」字,誅。等等,諸如此類,觸犯「則」字被誅殺的還有很多。

 

而關於「光」字,《明朝小史》「以意解字」條記載,杭州儒學教授徐一夔曾經做賀表上,其中有「光天之下」,又有「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朱元璋覽表大怒:「腐儒侮我,生者僧也,因我曾為僧;光則摩發之謂也!則字近賊」,於是以大不敬罪,收而斬之。這讓禮部官員大驚,請示道:「愚蒙不知忌諱,乞將表式」,於是朱元璋自己做表當作範式傳示天下。

第三,不能觸犯皇權,哪怕是諧音之類,也會被殺。如《廿二史劄記·明初文字之禍》記載,德安府學訓導吳憲為本府作賀立太孫表,其中有「生知」,涉嫌「僧」字,「帝扉」涉嫌映射「帝非」,「法坤」諧音「發髡」,「天下有道」涉嫌「有盜」,「藻飾太平」涉嫌「早失太平」,於是被誅。台州訓導林雲寫的《謝東宮賜宴箋》,中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同樣因為「法坤」近「發髡」,「藻飾太平」近「早失太平」,被誅。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以至於官員人人自危,有很多儒生都不願入朝為官,害怕禍及自身,更有的裝瘋賣傻,以祈求保命。《明朝小史》卷一「佯為病癲」條記載,有一次朱元璋要殺一囚犯,太子認為不可,於是太祖問監察御史袁凱,袁凱說:「陛下欲殺之,法之正也;太子欲宥之,心之慈也」,這樣兩方都不得罪,結果朱元璋認為首鼠兩端,下獄。被餓了三天放出,袁凱裝瘋,渾身塗滿汙穢。朱元璋說:「吾聞顛者不慮痛」,就用木椎刺袁凱,袁凱不疼反笑,於是被放歸。回家後還是裝傻不睡在床上睡地下,騙過了使者,得以免死,最後朱元璋死後才開始出來,得以善終。

 

從上可知,朱元璋忌諱多多,暴戾自卑,反覆無常,殺戮無情,不但功臣被斬殺殆盡,就連普通官員百姓也難免,文人稍有不慎,就會身首異處,以至於到了靖難之際,兒孫混戰,建文帝一朝中竟然沒有良將,更沒有眾多文臣保駕,文風為此凋零。明朝第一才子解縉,前腳慷慨而言,成祖朱棣一進南京,立刻前去參拜就是例子。

2021/1/15榆木齋

相關焦點

  • 窮朋友來見朱元璋,興高採烈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拉出去斬了
    窮朋友投奔朱元璋,興高採烈說了一句話,朱元璋:拉出去斬了在古代,為了表示尊敬,對於皇帝的名字或是尊者的姓氏,是避免直接說出口或寫出的。漢朝的時候,為了避諱,劉秀曾將秀才改為「茂才」,漢明帝劉莊為了避諱,竟把《莊子》改為《嚴子》,但要說在這方面最敏感的,可能就要屬朱元璋了。朱元璋出身寒微,還做過和尚,所以最忌諱別人提自己當和尚的經歷,與「僧、禿」有關的發音更是提都不能提,有次,一個書生上表拍朱元璋馬屁,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
  • 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為何殺盡昔日部下?連教書先生也不放過
    並且毒殺名臣劉伯溫,在一次又一次挑戰朱元璋底線後,朱元璋以謀反罪誅其九族,並且捉拿其黨羽,並殺了幾十家開國權貴。並且廢除宰相制度,取消中書省,讓六部管理全國事務。郭桓案則是關於懲治貪官汙吏的大案子,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懷疑有人貪汙,於是嚴查全國財政稅務。
  • 朱元璋操弄文字獄,背後的真相不止是猜忌
    光是在史書上和各種的明人筆記中能檢索出來的就已經不少了。而且五花八門,不得不說朱元璋的敏感的神經真的不知道什麼會被觸碰到。那個時候寫點文字給皇帝看到了,那都不是什麼好事,搞不好就是要掉腦袋的。如果有同學想穿越回明朝初年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話,以下幾個字千萬不要用,用過的人都已經掉腦袋了。1.朱元璋從起義軍出身,在他心裡那就是落草造反。
  • 一句醉話冒犯朱元璋,醒酒之後他如此補救,朱元璋卻笑他瘋了
    馬皇后死後,寧妃曾經統攝後宮事務,說明她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寧妃給朱元璋生下一個兒子,就是排行第十的魯王朱檀。朱檀後來娶了湯和的女兒,可見他最初很得朱元璋的喜愛。但朱檀後來開始走邪路,服用金石之藥,結果弄瞎了眼睛,不到二十歲就死了。
  • 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明朝國姓是「朱」,老百姓吃豬肉怎麼說?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有著避諱這種說法, 如果有人一旦不小心犯了皇帝的忌諱,那可是要掉腦袋的。比如說唐朝的第二個皇帝叫做李世民,為了避諱就不夠提人民這個詞,因為人民這個詞裡面含有民字,所以就得避一下李世民的諱。
  • 朱元璋內心很自卑:決不允許他人嘲笑皇后腳大
    朱元璋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所以朱元璋不但大權要獨攬,連小權力也要攬在手裡。這樣的皇帝自然當得非常辛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假期,也沒有娛樂,完全是一個工作狂。因為主要的工作是批閱公文,所以朱元璋特別討厭文人那一套,事先大大鋪墊,賣弄經濟學問,冗長卻又不中肯。
  • 大嘆「高雄市長不好當」,韓國瑜直播吐心聲:看我頭髮都禿光了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高雄市長韓國瑜開直播宣導防疫事項,大嘆「高雄市長不好當」,當到連頭都禿了,因為高雄目前不只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同時還有登革熱疫情需要防治,「所以說高雄衛生局長不好幹,高雄市長也不好幹。」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家也不例外,父親朱五四靠著給地主劉德家種地為生,朱元璋年齡小就只能給地主劉德家放牛,據傳說朱元璋還和湯和等人偷吃過劉德的牛,被劉德一頓毒打。所以朱元璋小時候是沒少餓肚子的,可能朱元璋兒時候的夢想就和電視劇《朱元璋》裡說的一樣,那就是有大餅吃。甚至朱元璋可笑的認為皇帝的待遇也只是左手一個大餅右手一個面膜。
  • 是什麼原因導致葡萄藤出現光禿現象
    葡萄種植到一段時間後,有些葡萄枝會出現光禿的現象,一條長長的藤上面,沒有一片葉子和果實,一旦出現光禿的情況,葡萄枝就很難變回原來一樣枝繁葉茂的樣子,而且會造成樹形混亂,樹勢衰弱。導致葡萄樹出現光禿的現象,由3個原因導致,第一個是在葡萄幼年期,由於生長過快,新長出的嫩芽不夠結實,芽眼不飽滿。而且在修剪的時候留枝過長,導致次年營養吸收不全面,部分枝芽缺少營養,從而導致出現光禿的現象。第二種是土壤肥料缺乏,而且氮素過多,造成枝條分布不均勻,有些地方葉子特別多,有些地方葉子就比較稀疏,葉面功能也差,長期得不到營養均衡,葉子就會掉落,停止生長。
  • 朱元璋的諡號是什麼?他的廟號又是什麼?
    朱元璋的諡號 朱元璋逝世後的諡為「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此後後人又為其增添了諡「聖神文武」。朱元璋諡號其實也是有講究的,諡號裡面的「欽明」二字是指朱元璋推翻元朝而建立了大明,元朝的統治使得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歧視民族以及對漢族人的不公平規定都使得漢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能好好過日子,有些甚至吃不到飯,後來,朱元璋帶領人打倒了元朝,成立了明朝,因此後人給朱元璋諡號中有「欽明」兩個字。
  • 朱元璋改一字,很多人讀不出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朱元璋原名是朱重八,原因是元朝不讓漢族人取正式名字,出生於沒有讀過書或是沒有做過官的家庭,只能用數字,不過朱元璋並不喜歡自己的名字,後改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又改為元璋。
  • 大臣進獻美女給朱元璋,朱元璋大喜過望,結果起床後說:殺了她
    為了做到收買人心,朱元璋全城張貼公告,來了個「約法三章」。不搶奪老百姓,不欺壓老百姓,不搶奪民女。這一招還真好使,全城的老百姓受夠了元朝的欺壓,紛紛念朱元璋的好來。正在這時,他的養子朱文正和胡大海的養子胡德濟向朱元璋進獻了一名美女,此美女不是別人,正是江南著名的才女蘇坦妹。
  • 劉伯溫功勞如此之大,朱元璋為何要卸磨殺驢,你看他出身就明白了
    但隨著元朝的建立,以文立國的宋朝,徹底被蒙古人的鐵蹄打敗,而文人的地位也是一落千丈,不但在蒙古帝國完全沒有地位,而且文人也被化為了下九流的行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在元朝的體系內,不但讀書人完全沒有地位,而且是僅僅是次於乞丐的一個職業。
  • 朱元璋為保命,不敢輕易得罪廚師
    在致力於研究中國社會史的袁燦興筆下,殺伐決斷的朱元璋,講求「為上者,飲食要精調」,偏偏面對狡辯的廚子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心修仙的嘉靖帝,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訪五色芝。可當有官員申請,免去進貢紅曲飄香、鹹鮮入味的魚鮓時,嘉靖帝卻又不同意,修仙的嘴巴,也要嘗遍人間美味。沉迷做木工的天啟帝偏愛鮮美的雞樅,只賜給自己的乳母客氏和魏忠賢,連皇后都不讓嘗一口。
  • 男孩手指腳趾全部光禿禿 啃指甲上癮或是孩子壓力太大
    藉口支開媽媽後,小軒這才坦言:媽媽要求他每次考試必須前三,周末和假期全都被各種培優班擠滿了,每天連個喘氣的時間都沒有。那次剪禿啃光指甲後,讓他感到很興奮,之後就上了癮。浦飛飛告訴媽媽,小軒的異常行為很可能是學習緊張和壓力過大焦慮所致,不妨給些時間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習壓力自然就會得到緩解。(記者 劉璇 通訊員 雷榮浩 代雨朦)
  • 中國人為什麼忌諱「綠帽子」?
    中國人為什忌諱「綠帽子」文/炎炎談歷史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習俗,當然也有很多的忌諱,比如過年忌諱說不吉利的話,大喜的日子忌諱說喪氣話等等。在穿戴上也是有很多講究。到了明朝,朱元璋崇尚節約,對於商人及風月場所這一類非常排斥,所以下令,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四種衣料,而商人只能穿絹、布。對娼妓院的女性規定,「樂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許與民妻同」,「教坊司伶人常服綠色巾,以別士庶人服」。
  • 朱元璋用膳時吃到頭髮,大廚急中生智回6字,皇帝龍顏大悅還升官
    公元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病,鞏固中央集權,對權臣進行了一次大的政治改革,清除權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胡惟庸案」。當時胡惟庸的勢力相當大,整個勢力範圍都已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統治,再加上他的擁權自大,在日常作風上也極其高調,所以,最終於1380年被朱元璋處決。
  • 此人是朱元璋東家,不肯借地給朱元璋葬父母,後來下場如何了?
    而朱元璋真的是一窮二白了,不僅窮的要過飯,甚至連父母死了都沒地方安葬,只能跪地求人。此人是朱元璋東家, 不肯借地給朱元璋葬父母,後來下場如何了?朱元璋小的時候本來隨父母在地主劉德家當佃戶,一家人靠著幾畝薄地維持著簡單的生計,雖然說過得不好,但好歹也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