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好友吐槽,不到一歲的兒子每天是睡覺困難戶,這不哄睡一個半小時,在床上打滾、哭、揉眼睛,就是不睡覺,搞得她焦慮地想打人。
我關切地問:孩子不吃奶,也不睡,是不是哪裡不舒服?
好友說:不是,他就是鬧覺,這不是第一次了,困得要死,眼睛都睜不開。
另一位朋友也附和道:我兒子就是這樣,入睡困難,還有起床氣,為啥男孩鬧覺這麼厲害?
這可不是男孩子的專利。鬧覺和起床氣,這兩個詞,我是再熟悉不過了。
大女兒幾個月大的時候,每天睡前要哭半個小時不止,我抱著她在地上轉悠,她就一邊吃著手一邊嚎。以為長大就會好,其實不然。
到了幾歲的時候,她莫名地發脾氣的時候,多半是犯困了。要命的是,上了幼兒園,如果她睡到自己醒來還算順利,如果是時間來不及叫醒她,那可是惹禍上身,鬧起來能把家裡的房頂掀翻。本來趕著上學上班,這一鬧,時間從指縫中都流走了,往往都是我強硬地把她拖出門,美好的一天,就從起床氣引起的不愉快開始了。
細細想想,起床氣,就是鬧覺的一種。鬧覺是睡前困了鬧,睡後睡不醒還鬧。
從生理學的角度,孩子在發育階段,身體和大腦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除此之外,睡眠不足還會導致孩子以下兩方面常見問題。
①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的時間長短不一,這是孩子大腦發展所決定的。但是,睡眠問題也是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不容忽視的因素。
孩子睡眠不好,第二天的精神不濟,精力不佳,必然做事情的時候會無法集中精力。
②引發情緒問題
仔細觀察一下,孩子是否有以下這種情況:
*孩子在該休息的時候,過於亢奮;
*發無名火,對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反應過激;
*頻繁地翻找東西之類的,表現很狂躁
研究表明,當孩子睡眠不足過於疲憊,就無法適當地調節他們的身體和情緒。
孩子需要多少睡眠才能保證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呢?這裡給大家一個範圍作為參考(全天時間)。
1歲:13小時以上;
2歲:12—15小時;
3歲:11—14小時;
4歲:10—13小時;
5歲:10—12.5小時;
6歲以上:8——10小時。
這裡要考慮孩子個體的差異性。
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繁多,這需要父母們平時多觀察孩子的生活,看哪些習慣、事件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大寶有一段時間頻頻睡不好。那是因為在她身上發生了一件事。
一天下午,我帶著她去超市上面的遊樂場玩,她玩完沙坑,出來穿上鞋就一溜煙跑了。當時,我正在穿鞋,準備去追她。
我沿著她跑的方向追過去,可沒有她的影子!人太多了,她又太小,我完全找不到她,我拼命地吼她的名字,可聲音被淹沒在人群中……
我嚇的腿都軟了,跑到娛樂園那裡準備廣播一下時,有人拍了拍我的後背,說這是你家孩子嗎?我扭身一看,一個老奶奶牽著老大的手。
孩子找不到媽媽,和媽媽找不到孩子內心一樣恐懼不安。那天晚上,孩子半夜醒來很多回,而且還哼哼唧唧的說著什麼。
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可能有:分離焦慮、環境變化、家長施壓、過度刺激、過度忙碌、作息上的變動、某些事情的發生等等,這些因素會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比如體內緊張素的增加,對導致孩子無法獲得良好的睡眠。
所以,當孩子因睡眠不足而亂發脾氣、情緒失控時,我們首先要思考引發這一行為背後隱藏的問題。
一名叫John fish的外國男孩是一名哈佛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生。他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時間管理表,引起廣大網友的稱讚。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吃飯、幾點睡覺都事無巨細地列的清清楚楚。
他說,今天的目標是晚上十點睡覺,有9個小時的睡眠。
只有保證一定的睡眠,所有的事情才會高效完成。
睡眠如此重要,所以一定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作息規律。我們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1:啟動睡前固定程序
很多人認為,孩子玩累了自然會睡,其實不然,那樣會耗費孩子過多經歷,讓孩子身心疲憊。只有孩子心裡越放鬆,才越容易按時睡覺,入睡也會很快。
睡前固定程序,因人而異。大家可以參照下面的程序:
*刷牙、洗漱或洗澡。
*上廁所,並換好睡衣。小寶寶要提前更換尿片。
*孩子在睡前有時會爆發極大的活力,讓他們盡情瘋玩一會,消耗一下體力。可以陪著孩子玩遊戲,或唱歌,不要讓他們過度興奮。
*讀書。對小一點的寶寶,你自己讀給她就好;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親子共讀。
*演一出晚安手偶戲。
*向家裡的物品道晚安。
*播放舒緩的音樂。
*每晚告別之時,可以說「媽媽愛你,晚安,明天早上見」,或別的晚安語。
兒童教育專家布雷恩說:遵守固定的睡前時間表並保持每晚的作息習慣,可以對孩子產生舒緩效果,會讓他們感到安全、穩定並容易入睡。
想讓孩子按時睡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就要給他們創建規律的睡前秩序。
方法2:藉助工具叫孩子起床
對於有起床氣的孩子來說,可以嘗試用鬧鈴叫孩子起床。這個工具可以用與四五歲以上的孩子。
老大現在雖然已經七八歲,但每次被叫起時、或者她醒來正在穿衣服有人進入房間,她就會發很久的脾氣。好像是某種秩序被打亂後,她會很焦慮。於是,我就用鬧鈴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調好鬧鈴,第二天自己聽到鬧鈴醒來後,她穿上衣服自己出來,就會很開心。
對於不能用鬧鈴的幼兒,我們可以邊輕輕地撫摸,邊溫柔地把孩子喚醒。而不是急匆匆地把孩子從睡夢中叫起來。當孩子睜開眼睛,第一看到媽媽溫和又親切的臉,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最後想說,任何事情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孩子內心才會有安全感,不會被焦慮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