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觀察,幼兒能用較清楚的語句講述黃豆發芽所需的外部條件以及在不同生長環境中生長的速度有何不同。
2.通過一系列的觀察種植活動,養成仔細觀察、記錄的習慣。
1.知識準備:幼兒與家長共同查找有關黃豆發芽條件的知識。
2.實驗準備:幼兒已經初步觀察過在一般情況下黃豆的發芽情況;準備好在不同環境(水、沙、土)中已經發芽的黃豆以供幼兒觀察。
3. 語言經驗:幼兒已有說明性講述的經驗,能根據提示進行說明性講述嘗試。
提出問題——延伸問題——觀察討論——引出新問題、新實驗
1.提出問題:小朋友,前一段時間我們進行了黃豆發芽的實驗,誰來告訴我,怎樣才能使黃豆發芽?
你看到的黃豆是怎樣發芽的?先長什麼?再長什麼?顏色有些什麼變化?
2.請幼兒出示自己的觀察記錄本,邊介紹邊講述。
1.提問:
還有什麼方法可使黃豆發芽?
上次有小朋友說用沙、用土,你覺得行嗎?
請你猜一猜,黃豆到底是在水裡、土裡還是沙裡長得更快一些?
為什麼?
2.(提供圖片,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幼兒討論並講述。
1.教師出示在不同環境(水、沙、土)中已經發芽的黃豆,請幼兒仔細觀察它們有何不同?
2.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為什麼黃豆在土裡會爛掉呢?
為什麼在沙裡的黃豆反而長得最快?
(是因為土裡的水太多,黃豆不能喝太多水嗎?
是因為土太密實了,黃豆在土裡沒有空氣,而沙比較鬆散,風一吹,空氣就會進入沙裡,所以沙裡的黃豆會長得快嗎?)
3. 引導幼兒組織語句:黃豆之所以……是因為……
如:黃豆之所以會爛掉,是因為沒有及時換水。
1.引導幼兒發現新問題:
黃豆到底要喝多少水才會發芽?
黃豆在有肥料的環境中會長得快嗎?
哪些肥料會使黃豆發芽發得快?
2.引導幼兒自由結伴分組進行實驗準備,並做好觀察紀錄。
3. 組織幼兒討論並講述。
本文作者:太陽花幼稚園 陳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