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老南京人的時代記憶都在這了

2020-12-20 南京江北新區

南京,六朝煙水,十朝古都

有人說它是一個無法複製的城市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時間的洪流永不會止步

但我們的對於時代的記憶

卻一代代流傳著

只有生活在南京城

才能真切體會到日新月異的變化

搭上小攻的時光機

去看看南京的百年變化吧~

從前

南京有這樣一個地方叫老城南

有一群人叫老城南人

就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老城南的巷子在老城南人心中意義重大

「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這是老城南的建築特色

幽深的巷子、紛亂的電線桿、

孩子們在追趕,老人們在嘮嗑

現在

如今的老城南已經成為

年輕人緬懷老巷風光的地方

依舊在這裡享受恬淡生活的

多是捨不得離去的老人

「看南京一定要看老城南,

而老城南的精髓都在老門東」

如今若想回顧老城南的風貌

老門東則成了更好的選擇

從前

新街口就真的是個路口

一個樸實無華的十字路口罷了

德基、金鷹、中山像,這些都不存在

只有大三元、同慶樓、勝利影院等

一些老字號,開得密密麻麻

現在

如今的新街口和「簡單」二字

已然是沒了半毛錢關係

一眼望去,儘是繁華

而曾經的十字路口

地底下是亞洲最大的地鐵站

24個出口,向你發出挑戰!

從前

說了新街口,順便談下金陵飯店

自1983年開業後金陵飯店

便獲得「中國第一高樓」的稱謂

每天在樓下仰頭圍觀的人群不計其數

那時的南京人

一個月的收入不過30元

金陵飯店的門票5塊錢一張

隊伍卻排成一條長龍

可見當時的金陵飯店多麼震撼人心

現在

如今的南京最高峰早就變成了

高450米的紫峰大廈

更一躍成為了南京的地標建築

從前

在老城區人的眼裡

出了水西門就是鄉下

河西更是被貼上「窮鄉僻壤」的標籤

7路公交車則是溝通城內外的橋梁

7路公車來來回回地穿梭

它從建鄴的棉花堤出發

以瑞金路為終點,橫跨半個南京城

就像一位默默無聞的記錄者

見證著河西一路發展的歷史與變遷

現在

新世紀到來,河西騰飛了

一座座高樓平地而起

誰能想到三十年「河西」真的應驗了

當年排隊買房的人們

早都財富自由了吧!

從前

1951年成立的南京市工人文化宮

藏著一代人的絕版青春記憶

怪物飛車、碰碰車,還有電子遊戲機

永遠要被叫吃飯才肯回家

69年來,工人文化宮

成為全南京人的娛樂文化休閒場所

這個地方承載了太多的青春

現在

如今工人文化宮不在了

可是它的意志卻被繼承了下來

回到這樣的遊戲機廳

也能夠找回兒時的記憶吧!

從前

大華電影院無論是規模或是設施

都是站在當時頂端水平的存在

它是市民娛樂的重要場所之一

兒時的老電影

如今還深刻的印在腦海中

現在

大華電影院被淹沒在歷史之中

大戲院卻來到我們身邊

古老的建築搭配新的藝術形式

我們精神依託又回來了

從前

「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

曾經的華東地區最大電子電腦產品集散地

珠江路這樣的輝煌歷史,足以被人銘記

南京人的第一臺手機、電腦

一般都是在珠江路買的

而維修自然也是在此地

現在

如今的珠江路早已高樓林立

但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珠江路依然是本地人

電子產品買賣維修的不二選擇

從前

2004年,最後一輛班車緩緩駛出

始建於1911年的浦口火車站

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上演了無數的悲歡離合的火車站

也終有一天揮手再見

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現在

浦口火車站的使命結束了

而現在只需要在歲月中

安靜的享受退休時光

真是歲月靜好啊

身邊的事物不斷離我們遠去

但記憶卻會被我們好好珍藏

快快告訴小北

你最懷念的是什麼?

(來源|南京攻略 編輯|鄭好 江北新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青島中山路劈柴院,逐漸老去的青島記憶
    劈柴院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雨歷程,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記憶。其實劈柴院有個路名叫江寧路,德國佔領青島後,於1902年修建了此路。 它是「卜」字形,東端連著中山路,北邊連北京路,西邊通河北路。「江寧」是南京的古稱,這裡也是青島最早的「南京路」。
  • 懷念MSN時代的我們
    在諸多的IM社交軟體中,我最喜歡MSN,那是一個微信和微博還沒有橫行的時代。印象中,國內能與MSN分庭抗禮的IM只有QQ。雖然馬化騰也是在99年模仿ICQ做的OICQ(即QQ)但是,2003年才進入中國的MSN還是倔強地殺出一條血路。尤其在中國,它有著很多特殊的意義。早年我對QQ並沒有很在意,總覺得QQ裡都是一群小孩,以及另一群內心陰暗、不懷好意的陰謀分子。
  • 老南京人記憶中的兒時美味——餈粑
    老南京的餈粑,和川渝地區的不同,裡面都是紮實的糯米,吃一個就能飽! 餈粑又香又脆,一口下去外酥裡軟,一下找回兒時記憶
  • 全新解讀,別樣感受 「老新聞」裡的南京變遷記憶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我們的記憶舊聞新讀」第七期近日重讀3篇「老新聞」,尋找南京文化建設歷程和百姓生活變遷中的鮮活記憶。「我們的記憶舊聞新讀」由市委宣傳部、市新聞辦、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和市新媒體人士聯誼會共同主辦,通過對70年裡的舊聞回顧與重新解讀,通過新媒體平臺再次加工和傳播,共同回眸70年風雨。
  • 市委書記用五句詩詞,歡迎「老南京」回家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北宋時期,著名詩人王安石在赴京上任的路上,寫下了這一思念南京的千古名句。千年之後,在這春夏之交的美好夜晚,各位海內外「老南京」相約故鄉、歡聚一堂,共敘桑梓情誼、共話家鄉發展。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在南京工作過、學習過、生活過,關於這座古城、綠城、科教城、樞紐城、產業城,一定都有不少珍藏心底的美好回憶。此時此刻,那些熟悉的味道最令人懷念。從金陵鹽水鴨、龍袍蟹黃包到鴨血粉絲湯、赤豆小元宵,從綠柳居、奇芳閣到韓復興、蔣有記,這些耳熟能詳的特色美食和本土「老字號」,共同串起了「舌尖上的南京」「記憶中的金陵」。
  • 金陵飯店,南京人的獨家記憶
    金陵飯店總高110.4米,共37層,這可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建築,也是南京市的標誌性建築物。對大部分人來說,金陵飯店就是個景點,大家都只能做仰望高樓的人。而當景點頂層的璇宮(每小時轉一周)開放之後,普通大眾才有機會走進飯店,親歷接觸這棟象徵身份的第一高樓。
  • 《我的少女時代》:有一種情感,是用來懷念的
    《我的少女時代》觀看了不下三遍,每一次觀看,都會被觸動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這部劇劇情老套,但是這部劇豆瓣評分卻有7.8分。究其原因,因為該劇的主題是關於初戀與遺憾的青春。主要講了高中時代的少男少女之間那種情竇初開,不懂感情而錯過了彼此的傻傻的初戀情愫。
  • 懷念平潭第一代攝影陳菊生先生!致敬記錄時代的平凡人!
    他一頭灰白的頭髮,常穿一身牛仔衣,筆挺的身材,戴一副老花鏡替我們審稿子,教會我學做電視專題片,到後來寫人物專題稿,為後來成為一名專業的報社記者打下了基礎……時過幾年,又一位老攝影師陳菊生也走了,這兩日幾家自媒體用我曾經為陳老師寫的人物專題稿,來懷念這位一生無兒無女的老攝影師。覺得這滾滾紅塵中,終是有幾分溫暖。
  • 曾經這36首老電影歌曲原唱,現在讓人如此懷念,回味無窮!
    經典老電影歌曲集錦! 在我們的生命裡總有一些東西是讓人刻骨銘心的,歲月消逝中也總有一些東西是無法磨滅的。那些看過的每一部電影,就是一個懷念!每一個鏡頭,就是一個輝煌!每一首歌曲,就是一個經典!
  • 北師大老圖書館改造引發畢業生懷念(圖)
    「老圖書館要和大家說再見了。」近日,微博名為「太子河的姑娘」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在微博上貼出了學校老圖書館正在施工的照片,引發了不少北師大畢業生對於老圖書館的懷念。老圖書館要拆除?校圖書館館長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解釋說,老圖書館是要改造並非拆除,改造之後建築的一部分仍歸圖書館所用,另一部分可能劃歸學校裡的其他學院。  這棟正在改造的圖書館建於1989年,總面積13000平方米。但位置有限,學生一早在門口排隊佔座的景象很是常見,2008年考入北師大的小趙記得,當時想要佔座就得早上6點起床排隊,然後直奔圖書館的五樓,因為四樓的閱覽室8點才開門,還不能帶書包進入。
  • 懷念京味老電影《夕照街》詮釋老北京人情味,看完讓人感觸頗深!
    ,毫不誇張地說工作永遠都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家庭所以說陳強老爺子確實把當年的老北京人給演活了,時隔多年依然不落俗套,就像很多老電影一樣,現在看別有一番韻味兒,有意思的是他在單位不苟言笑,回到家裡也是唯我獨尊,一言不合就跟閨女兒子開始掰扯,非得把這件事兒弄明白了才算完,直脾氣,刀子嘴豆腐心,身上有不少老北京人的特質其次陳佩斯飾演的這個角色也很重要
  •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二八自行車、兒童三輪車、磁帶、鐵爐子、老照片、三鬥櫥櫃、煤糕模子等,這些老物件曾經是人們生活當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 中國新聞周刊:懷念翻譯的「大師時代」
    很多讀者開始懷念以前的老翻譯家,如傅雷、葉君健、朱生豪、董樂山等。最近一些文學翻譯獎項評比中,基本還是一些老翻譯家的作品得到肯定,比如田德望。而最近公布的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中,三項翻譯獎均告空缺。有人認為現在中青年翻譯家中,已不可能再有大師出現。  老翻譯家的優勢在哪兒?中青年翻譯家為什麼屢遭非議?我們這個時代,還能再出現翻譯大師嗎?
  • 「藏品的記憶」引來新國潮青年集體懷舊 老物件和K coffee 都愛啦
    二八自行車、兒童三輪車、磁帶、鐵爐子、老照片、三鬥櫥櫃、煤糕模子等,這些老物件曾經是人們生活當中重要的必需品,也是一個時代的見證,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老物件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日,太原肯德基塢城路餐廳舉辦了一場「藏品的記憶」 懷舊主題老物件展覽,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
  • 臺灣鐵路便當,懷念就是好味道,這是臺灣人共同的記憶
    臺灣的鐵路交通貫穿縱橫,無論你想去哪裡,幾乎都能到達。提到火車,不免要想起臺灣特有的鐵路便當,做法獨特,深受當地人和遊客喜愛。
  • 南京第一代電視主持人艾力辭世
    3月9日,當艾力的兒子發了一條緬懷媽媽的朋友圈,勾起了許多好同事、老觀眾的30年前的回憶,也瞬間刷爆了南京人的朋友圈。上世紀80年代,老南京都知道「艾力姐」,她曾是「電視臺第一位當家花旦」。當天,南京廣電集團還舉行了艾力老師的追思會,老一代主持人周海、聶澤新以及艾力的親屬、身前好友、觀眾代表一起追憶與她的似水流年,表達自己對「女神」的思念。
  • 懷念用蠟紙油墨印試卷的時代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記憶,無意間想起剛參加工作,手動油墨列印的年代。
  • 「古早臺灣,重拾記憶」,臺拾記拾取80後的記憶並將其延續
    所謂古早,就是有一些年代了,像80後兒童時期的吃過的美食或者那個年代的建築,例如膏蟹米糕、古早味蛋糕、拱門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以前觸手可及的,現在漸漸被淡忘或者直接消逝,也是現在的人們所懷念的,這就是充滿情懷的古早味。
  • 「南京味道」聚集老門東三條營
    不但匯聚了蔣友記、韓復興、雞鳴湯包等老字號,還有藍老大糖藕粥、徐家鴨子、司記豆腐腦等12家最南京、讓吃貨流口水的民間美味。  江南時報記者黃勇文  秦懷珠攝  最南京的美味  民間美味入駐三條營「南京味道」  在這條老街區,不僅是看一看歷史,還有一些百年老店以及各種老城南小吃。
  • 上海「人氣最火爆」的餐廳,是老上海人最懷念的經典味道!
    努力帶你走進葛葛鏡頭裡的每一個故事……上海最為中國重要的經濟發展城市,地位有目共睹,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老上海的美食,對於這家餐廳,當地人稱它是記憶中老上海的味道,十分懷念。每天就餐的人「數不勝數」,非常受歡迎,這家餐廳就是「長壽粗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