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家居士能否受人供養?

2020-12-19 蓮荷居士

提起「居士」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佛道兩家都將在家修行的信徒稱作居士。在佛道盛行的古代,文人雅士們又常常以自稱,譬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樂天居士,唐伯虎自稱六如居士,甚至清代的雍正皇帝,也是著名的居士皇帝,他自稱「圓明居士」。

眾所周知,阿羅漢是人間應供福田,而比丘雖然福德有虧,但他們代佛說法,教化世間眾生,接受世人供養,將來成佛作祖,等於間接給了世人種福田的機會。那麼,在家居士能否為人說法,能不能接受供養呢?本文中小編就為大家一一揭曉這些的答案。

在家居士,也被稱為「白衣」,用「白衣」指代在家的修行人與古印度的風俗有關。因為當時的在家人穿白色衣服,而出家人則穿染色衣。即便在當今,佛教色彩濃厚的印度和斯裡蘭卡等國家,普通人去寺院時仍然要穿白色衣服。

「白衣說法」是末法之兆,那麼是不是白衣說法導致了末法來臨,所以白衣不能說法呢?其實並非如此,白衣說法是末法時代的結果,而非末法的原因。蓮池大師開示,末法時代魔披僧衣,導致僧團威儀有損,修行上不似正法時代精進,因此白衣說法漸漸成為主流,進而出現白衣上座講法,比丘下座聽法的現象。這才是白衣說法乃末法之兆的真正含義,也是最讓佛陀痛心之處。白衣上座是否正確我們隨後再講,現在先講白衣能否說法。

可以明確地講,白衣說法並不違背佛制。只要所說法上契佛理,下契眾機,即便是白衣,也應予以護持和讚嘆。譬如古印度在家的維摩詰居士,他的說教還被集結成了《維摩詰經》。相反的,雖然身披袈裟,如果所說法不依經論,宣說邪知邪見,處處講他人是非,那我們就不要盲從。不要忘記,佛陀入滅時除了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的訓誡,還留下「三法印」供後世佛弟子印證佛法。

這是否意為著在家人可以接受供養呢?答案是否定的,佛為世人說了「八正道」,出家人以法活命尚且是邪命,何況是在家的白衣居士。也許有人會說,佛不是講眾生平等嗎,為什麼出家人說法能受供養,自己卻不能?佛世時出家人三衣一缽,更無他有,而在家人卻有妻兒老小。供養出家人是種福田,供養在家居士是希望他養家餬口嗎?再者「鳩摩羅什吞針」的典故也說明,自己沒有那個境界,就不要去做那個境界的事情。

最後回到白衣上座的問題,在家居士學佛成就再大,也不應該目空一切,任何時候都要敬重出家人。南師每次為青年出家人講經,都極為恭敬。《地藏十輪經》中有言,末法時代,眾生不能見佛,倘若有個人發瘋了,把自己的頭髮都剃掉,穿著僧人在街上招搖,佛說他的功德大到不可思議。因為出家人就是佛的象徵,是解脫煩惱的象徵!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揚州文峰寺居士抄《心經》供養觀音菩薩
    值此殊勝節日,鳳凰網佛教面向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團隊,發起三大主題活動,推出「我和觀音菩薩有個約定」主題策劃。本文系揚州文峰寺四位居士在「我以《心經》供觀音」抄經環節中提交的文章,鳳凰網佛教編發她們抄寫《心經》時的體會和感悟如下:
  • 行腳第二天:法師得慈悲居士的供養 今日閩南無上清涼
    賜恩巖辭別合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4月7日,由福州閩侯崇聖禪寺、泉州南安雪峰禪寺發起,雲門、法眼、臨濟喝雲門人共同參與的,紀念雪峰義存禪師圓寂1110年,從南安小雪峰至閩侯大雪峰行腳活動二、居士供養帶來的清涼早上,水頭居士,南安居士,紛紛趕到泉州,他們帶來礦泉水、營養液、食品供養法師及居士們。有些居士,加入到行腳的隊伍中去,他們用一天的時候,護持師父們走向今天宿營地惠安。
  • 世炫法師:在家居士怎樣供奉舍利?
    世炫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有人問世炫法師:在家居士怎樣供奉舍利?世炫法師答:我們供舍利,是要以恭敬虔誠的心來供養,《金剛經》裡面講的最好,叫「法無定法,圓融無礙是妙法!」在家居士家裡能夠有條件的供養舍利,最好能搞一個佛堂,放在比較清靜的地方,有條件可以用水晶材質的寶塔,把它裝起來,來供養禮拜,這當然是恭敬的表現。佛經裡面講的,有一分的恭敬得一分的利益,你能夠去恭敬的禮拜就是最好的。
  • 佛教:業障現前,化「逆緣」為「順緣」的方法,王居士的故事
    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聖人。聽從命運安排的人,是凡人。通過學佛改變命運的人,才是未來的學佛人。改命就是化「逆緣」為「順緣」的過程。相信很多學佛同修會有這個體會,學佛後「逆緣」明顯增多,各種障礙層出不窮,從佛教的教義來講,這是冤親債主障礙你。
  • 佛教:一杯清水,這樣如法供養,功德無量!
    有道是「佛法無明諍,有緣度眾生」,佛菩薩廣設方便,接引有緣眾生;眾生為了表法對佛菩薩的感念與恭敬,常以各種美好之物,供養三寶。近日,有位受菩薩戒的師兄,提了一則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從戒律出發,受戒居士不供養諸佛,便犯「輕垢罪」。然而,他單位上工作繁忙,回家還要伺候老人、照看孩子,實在無暇他顧。
  • 在家學佛居士最致命的六大問題!對照一下自己
    照理說,那些都是出家僧眾的分內事,非居士所當做,萬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學佛的立場;否則應現出家相,不該一方面捨不得離俗出家,另一方面又要模仿出家生活,享受出家人的權利,這不是在家學佛的本意。在家學佛是為了獲得佛法的利益而學佛修行,護持三寶,是三寶的外護,不是三寶的核心。然而,時代變了,出家人少了,需要佛法和佛事的人數卻增多了。在沒有出家人或很少出家人的地方,也允許在家居士代說三皈。
  • 8家寺院居士告訴你 抄《心經》有多殊勝
    建宗居士:抄《心經》讓人獲得真正的寧靜和自在(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江蘇東臺彌陀寺)天津市蓮宗寺常住法師帶領眾居士抄《心經》供養觀音菩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果朝)淨晨居士在天津市蓮宗寺抄《心經》供養觀音菩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果朝)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4
    各人講各人的話,一百個人講一百個人的話,所以很多被稱為名嘴的人,名嘴就是很會講話的人,那麼就受人稱讚、及擁護,讚嘆及供養,但是時代不同,真正的明師卻反而被遺棄,明師就是他真的有修行,他講的法真的正確無誤,並且能與佛陀真正的教義相呼應,這樣的修行者結果反而被人遺棄,不能得到像名嘴一樣地受人讚嘆供養,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後遺症,所以這是現代社會的共業吧!
  • 在家居士應具足的五個條件
    在《雜阿含經》卷三三第九二七經等的規定,在家居士,應該具足五個條件,稱為五法具足,那就是: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業,如果不能受持五戒,那就連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豈能解脫生死?如果嚮往出家生活,而又為現實環境之所不許,那也不妨於五戒之外,可以另於每月陰曆的六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後兩日),受持以一日一夜為期限的八關戒齋,所謂八關戒齋,是指:1.不殺生。2.不偷盜。3.不淫(一日一夜不可與異性交媾)。
  • 《雜阿含經》中的居士修行問題
    今天,我們或許沒有這麼大的財力,但力所能及的幫助與關心是應該有的。「在於居家,樂則同樂,苦則同苦,在所作為,皆相隨順,故名為家。」如果能夠遵循這一教導,那麼家庭裡的什麼矛盾不能化解?3.供養僧眾。這這是居家生活的第三種神聖之火。佛說奉事、供養僧眾,可得大福報、大義利。因為「諸沙門、婆羅門善能調伏貪、恚、痴者」,是人、天的福田,居士應該隨時恭敬、奉事供養,供養之物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類為宜。這是在家信眾的基本義務。僧俗二者,各盡其責,各安其宜,也是正法久住的一大助緣。
  • 佛教的「妄語」的意思是什麼?
    在佛教中,妄語為十惡之一即虛妄不實的言語凡是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騙的人領解之時不管能否達到妄語的目的即成妄語罪而在妄語中還有上人法妄語、大妄語中妄語、及小妄語之分上人法是指賢聖所修所證的法。出家人說此妄語破底子戒,居士說此妄語破五戒中的不妄語戒。有些人即便有必定的境地,也見到了一些景象,但也不能隨意說。詆毀佛法僧:這個罪很大。比方一個人原本具有禮佛修行的慧根,因為他人詆毀佛法僧,導致這個人斷了修行,斷了他的成佛之路。
  • 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自號「蓮峰居士」
    五代十國時期,總體而言,動蕩的政治形勢阻礙著佛教的發展。但是,與戰亂頻發的北方相比,南方諸國則相對承平穩定,加之許多帝王都熱心護教,所以南方的佛教事業顯得蒸蒸日上。其中,南唐後主李煜的佛教因緣尤引人注目。李煜不僅自號「蓮峰居士」(《墨莊漫錄》卷七),還說:「我平生喜耽佛學,其於世味澹如也。」
  • 唐忠毛:民國上海居士佛教慈善資金的主要來源
    華東師範大學唐忠毛在文化周期間發表題為《民國上海居士佛教慈善資金的主要來源——以「世界佛教居士林」與「淨業社」為例》的論文,以「世界佛教居士林」和「淨業社」為例,詳細分析了上海居士佛教慈善資金的主要來源。論文摘要如下:佛教居士慈善有私人行為與居士組織行為兩種方式,私人性的慈善資金無法詳細考察,故這裡所言的慈善資金來源主要是指居士佛教組織慈善資金的來源。
  • 妙著居士:一卷《心經》 我抄了三小時
    值此殊勝節日,鳳凰網佛教面向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團隊,發起三大主題活動,推出「我和觀音菩薩有個約定」主題策劃。本文系廣西桂平西山龍華古寺妙著居士,在「我以《心經》供觀音」抄經活動中提交的文章,妙著居士虔心至誠,沐手恭書《心經》,以此供養觀音菩薩。以下為妙著居士抄寫《心經》的親身體會和感悟:
  • 供養在朋友圈,功德不可思議 !
    因為金錢在佛教裡稱為不淨之物,也是萬惡之源。所以說僧團首先建立在不摸金錢的基礎上。不光是比丘不允許摸錢,就是沙彌也不允許。有的人認為:出家了,受了大戒,才不能摸錢,在做沙彌的時候可以摸。那也是不允許的,因為沙彌戒裡就有這麼一條。
  • 民國時期最成功佛教組織,六萬會員,享譽世界丨漢口佛教正信會
    太虛大師創辦的漢口佛教正信會(後更名為佛教正信會),奉行「正信的佛教」與「人間佛教」宗旨,不僅有力回應時代潮流,並成長為當時最成功的佛教組織。在上世紀30年代前後曾達六萬餘會員,為我國近代佛教界最大的居士組織,也是後來中國居士組織的雛形,其影響從武漢一隅擴展至全國乃至全世界。
  • 給你來揭秘佛教吃素的原因
    修行人該如何看待小乘與大乘,這個教派一直堅持釋迦佛在世時制定的規定,託缽乞食,或者是寺院所在地區的居民們輪流供養,都是給什麼吃什麼,所以還是可以吃肉的。05在家居士應該如何做在家居士,是佛門的護法,不是出家人,所以沒有硬性的指標規定,全憑自己的心願,倘若覺得自己也能和寺院裡的出家人一樣,那也沒什麼不行
  •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麼意思?
    是梵語音譯,在印度的原意是「親教師」,是指導我修學的老師,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人才能稱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佛家弟子,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更不一定是佛教的出家男眾,有資格的出家女眾,也可以稱為和尚。所以,和尚並非佛教的專用名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和尚一詞,逐漸成為對出家人的專用稱呼,大家管老僧叫老和尚,小沙彌叫小和尚,其實這是誤傳。
  • 常見的佛教禁忌和規矩全在這裡
    佛就像我們父母長輩一樣是受人尊重的,他們非常特殊,若一定要照,那照相時要把佛菩薩的形象全部取在鏡頭當中,不能讓頭、身體等殘缺,更不可以在佛前擺出一些奇異的動作,褻瀆佛菩薩的動作,更不可以用手觸摸佛菩薩像,這都是不好的,是對佛教和佛不尊重。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因為此稱謂是如今人們對於佛教稱謂誤解最多的一個,所以筆者將它放在開頭。首先要提醒的是這個稱謂不是像大家認為的那樣專指男性出家人的,只要是修行佛法的大德,無論出家在家,男性女性都可以用這個尊稱來稱呼。如果你尊敬某位高僧或者佛教在家大德,那麼從你尊敬的這人開始,上到十方一切諸善知識以及諸佛菩薩都可以稱「和上」。由於和上二字含義非常尊崇,所以千萬不能自稱和上,否則就鬧笑話了。總而言之和上是佛教中對精通佛法並持戒精嚴的道德智慧之士表示敬意的崇高尊稱,切不可因當下佛教亂象而對這個稱謂產生誤解以及輕視,甚至拿它取笑造下口業,望諸同參能夠重新定義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