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有的家長特別納悶,孩子上幼兒園和在家裡完全是兩個樣子,在幼兒園裡什麼都可以自己來,可是在家裡就像一個巨嬰一樣,什麼事都要讓父母幫忙,而且脾氣還特別難搞。家長心想難道在幼兒園也這樣嗎?可是經過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竟然還是別人學習的榜樣,聽到這些家長真是有些茫然了。
艾米閨女3歲了,這不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可是艾米一直不敢把閨女送到幼兒園,因為艾米覺得閨女啥都不會,就連吃飯還得讓喂,這種能力到了幼兒園不得天天餓著。
可是沒辦法別人家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如果不送到幼兒園的話,閨女在家也沒有玩伴了,然後經過最後的掙扎艾米還是把閨女送到了幼兒園。
閨女進入幼兒園之後艾米整天都擔心,怕閨女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可是閨女每天從幼兒園回來之後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不開心,而且還開心的和艾米分享幼兒園的各種趣事。
艾米特別不理解,按照閨女在家的表現,閨女不應該是這樣的表現,有次幼兒園開放日,艾米偷偷的進入幼兒園觀察閨女的一日生活。艾米發現果真閨女在幼兒園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特別配合老師,而且吃飯喝水上廁所都不用老師操心。
從幼兒園出來之後,艾米一直不敢相信,這還是自己家閨女嗎?平時在家閨女可不是這樣的,在家就是一個寄生蟲,可是到了幼兒園簡直就是大姐姐,艾米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1.孩子被關注程度不一樣
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表現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孩子被關注的程度孩子角色不一樣。在家裡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孩子的身上,有時候孩子想做一些事情,可是家長卻不讓,慢慢的孩子也就接受了這種習慣。可是在幼兒園就不一樣,老師的焦點不可能一直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孩子有些時候必須靠自己。
2.孩子知道家人會包容自己
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表現之所以不一樣,因為孩子知道在家裡不管自己怎樣家人都會包容自己,所以孩子就想享受家人對自己的疼愛。孩子很聰明知道在家裡靠父母父母會妥協,在幼兒園靠老師,因為小朋友太多了老師不能一直照顧自己。
3.孩子在尋求關注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不一樣,因為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很獨立了,孩子回到家之後就想放鬆一下,而且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故意的表現事事要依賴父母,因為孩子在尋求父母的關注,想要父母多疼愛自己。
有些時候家長反饋,我也想讓孩子在家表現的和在幼兒園一樣,可是試過怎麼也做不到,肯定是方法不對。如果能做對孩子一般沒有問題的。
1.制定要求
家長要想讓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的一樣,那就給孩子制定要求,然後不光孩子執行,家長也要一起配合執行。因為有些時候家長在家裡對孩子表現太過隨意,所以孩子也沒辦法按照幼兒園的標準執行,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表現的規矩一些,有些時候可以適當的制定規則,家長和孩子一起遵守。
2.做到家庭教育一致
家長要想讓孩子表現的在家裡和在幼兒園一致,至少要保證家庭教育統一。因為在幼兒園孩子只聽一個老師的話,而在家裡人人都能指揮孩子,孩子很容易鑽空子。比如奶奶比較溺愛孩子,而媽媽比較嚴厲,當媽媽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想辦法去找奶奶求饒。所以當家長做到家庭教育統一的時候,孩子知道沒有機會可乘,孩子也就死心了。
3.培養作息習慣
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之所以不一致,因為在幼兒園有一日生活流程,而在家裡面卻沒有,孩子想遵守都沒有依據。所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幼兒園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家也要按照這個習慣來遵守,做到家園一致孩子也就慢慢的會習慣。
上幼兒園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意味著孩子要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要開始獨立的生活,家長要想讓孩子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還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這些事。
1.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不要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事情了,其實家長要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就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孩子好的地方及時表揚孩子,孩子表現不好的家長和幼兒園一起努力幫助孩子改正。
2.經常和孩子互動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太過焦慮,要經常和孩子互動,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多和孩子玩一些集體遊戲,這樣孩子熟悉了這種模式,等孩子再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也不會太害怕。比如讓孩子做老師給全家人上課,家長當老師給孩子上課等等。
3.家長不要太焦慮
孩子上幼兒園最忌諱的就是家長太焦慮,因為家長焦慮孩子更焦慮。家長一焦慮孩子肯定就會出問題,孩子出問題上幼兒園也不會省心,所以有時候上幼兒園不是孩子不適應,是因為家長離不開孩子。
家長要想明白要想讓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一致,這絕對不是單方面的事情。而且如果孩子非要要求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狀態是一樣的,那家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溫度可言,那最終的結果孩子也不願意回家了。也許最後家長是把孩子培養的和學校一樣,如果孩子真的按家長想像的那樣,估計家長又不適應了。
今日話題:您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家和在學校表現是不一樣的?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