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判若兩人?看看這3點,有沒有說中

2020-09-04 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文/菠蘿媽媽育兒課堂

有的家長特別納悶,孩子上幼兒園和在家裡完全是兩個樣子,在幼兒園裡什麼都可以自己來,可是在家裡就像一個巨嬰一樣,什麼事都要讓父母幫忙,而且脾氣還特別難搞。家長心想難道在幼兒園也這樣嗎?可是經過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竟然還是別人學習的榜樣,聽到這些家長真是有些茫然了。

艾米閨女3歲了,這不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可是艾米一直不敢把閨女送到幼兒園,因為艾米覺得閨女啥都不會,就連吃飯還得讓喂,這種能力到了幼兒園不得天天餓著。

可是沒辦法別人家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了,如果不送到幼兒園的話,閨女在家也沒有玩伴了,然後經過最後的掙扎艾米還是把閨女送到了幼兒園。

閨女進入幼兒園之後艾米整天都擔心,怕閨女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好,可是閨女每天從幼兒園回來之後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不開心,而且還開心的和艾米分享幼兒園的各種趣事。

艾米特別不理解,按照閨女在家的表現,閨女不應該是這樣的表現,有次幼兒園開放日,艾米偷偷的進入幼兒園觀察閨女的一日生活。艾米發現果真閨女在幼兒園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特別配合老師,而且吃飯喝水上廁所都不用老師操心。

從幼兒園出來之後,艾米一直不敢相信,這還是自己家閨女嗎?平時在家閨女可不是這樣的,在家就是一個寄生蟲,可是到了幼兒園簡直就是大姐姐,艾米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家長經常有疑問,為什麼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不一樣?

1.孩子被關注程度不一樣

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裡表現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孩子被關注的程度孩子角色不一樣。在家裡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孩子的身上,有時候孩子想做一些事情,可是家長卻不讓,慢慢的孩子也就接受了這種習慣。可是在幼兒園就不一樣,老師的焦點不可能一直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孩子有些時候必須靠自己。

2.孩子知道家人會包容自己

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表現之所以不一樣,因為孩子知道在家裡不管自己怎樣家人都會包容自己,所以孩子就想享受家人對自己的疼愛。孩子很聰明知道在家裡靠父母父母會妥協,在幼兒園靠老師,因為小朋友太多了老師不能一直照顧自己。

3.孩子在尋求關注

孩子在家和幼兒園不一樣,因為本來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很獨立了,孩子回到家之後就想放鬆一下,而且有些時候孩子就是故意的表現事事要依賴父母,因為孩子在尋求父母的關注,想要父母多疼愛自己。

有些時候家長反饋,我也想讓孩子在家表現的和在幼兒園一樣,可是試過怎麼也做不到,肯定是方法不對。如果能做對孩子一般沒有問題的。

要想讓孩子在家和幼兒園是一個樣子,家長應該怎麼做?

1.制定要求

家長要想讓孩子在家和幼兒園表現的一樣,那就給孩子制定要求,然後不光孩子執行,家長也要一起配合執行。因為有些時候家長在家裡對孩子表現太過隨意,所以孩子也沒辦法按照幼兒園的標準執行,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表現的規矩一些,有些時候可以適當的制定規則,家長和孩子一起遵守。

2.做到家庭教育一致

家長要想讓孩子表現的在家裡和在幼兒園一致,至少要保證家庭教育統一。因為在幼兒園孩子只聽一個老師的話,而在家裡人人都能指揮孩子,孩子很容易鑽空子。比如奶奶比較溺愛孩子,而媽媽比較嚴厲,當媽媽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想辦法去找奶奶求饒。所以當家長做到家庭教育統一的時候,孩子知道沒有機會可乘,孩子也就死心了。

3.培養作息習慣

孩子在家裡和幼兒園之所以不一致,因為在幼兒園有一日生活流程,而在家裡面卻沒有,孩子想遵守都沒有依據。所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幼兒園的作息習慣,即使在家也要按照這個習慣來遵守,做到家園一致孩子也就慢慢的會習慣。

上幼兒園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意味著孩子要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要開始獨立的生活,家長要想讓孩子快速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還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這些事。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還應該及時關注的事情有哪些?

1.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不要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事情了,其實家長要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就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孩子好的地方及時表揚孩子,孩子表現不好的家長和幼兒園一起努力幫助孩子改正。

2.經常和孩子互動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太過焦慮,要經常和孩子互動,鍛鍊孩子的綜合能力,多和孩子玩一些集體遊戲,這樣孩子熟悉了這種模式,等孩子再進入幼兒園之後孩子也不會太害怕。比如讓孩子做老師給全家人上課,家長當老師給孩子上課等等。

3.家長不要太焦慮

孩子上幼兒園最忌諱的就是家長太焦慮,因為家長焦慮孩子更焦慮。家長一焦慮孩子肯定就會出問題,孩子出問題上幼兒園也不會省心,所以有時候上幼兒園不是孩子不適應,是因為家長離不開孩子。

家長要想明白要想讓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一致,這絕對不是單方面的事情。而且如果孩子非要要求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狀態是一樣的,那家對於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溫度可言,那最終的結果孩子也不願意回家了。也許最後家長是把孩子培養的和學校一樣,如果孩子真的按家長想像的那樣,估計家長又不適應了。

今日話題:您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家和在學校表現是不一樣的?歡迎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在幼兒園很乖,在家卻「判若兩人」?
    常有家長和小編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時判若兩人:在幼兒園裡
  •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在家中與在幼兒園中判若兩人?
    在幼兒園和在家簡直就像兩個人,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種情況估計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幼兒園和家裡的表現判若兩人,在家裡好像誰都不怕,可一到幼兒園就乖乖的了,而且只聽老師的,只要是老師交代的都能好好完成。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兩面派?
  •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完全不同?快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同款娃?
    其實,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1、環境因素幼兒園是一個供3—6歲的小朋友學習和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集體場所,是一個群體,而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發展過程中都具有獨特性和差異性。幼兒在一個同齡人的群體中,也是要自尊心和面子的。比如我帶過的一個小班幼兒,是個3歲半的男孩子,他在園吃飯很認真,每次都會安安靜靜的快速的第一個把飯吃完,我觀察他一個星期左右,就問他為什麼每次都吃那麼快啊?他說他想當小老師,要在散步的時候排在第一帶其他小朋友排隊去散步。像這個幼兒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在班上來說就比較強了,班級群體這個環境因素直接影響了他,促使他進步。
  •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更聽話?讀懂依戀理論,你就明白了
    小麗是一位年輕的寶媽,她對於自己的孩子就是非常擔心的,但是最近小麗發現了一個問題,好像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裡面變得更加聽話,從來不會像在家裡那樣無理取鬧了,這讓小麗感到非常不解。一、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更聽話?
  • 在幼兒園裡被欺負的往往是這幾類孩子,家長看看有沒有你家娃?
    導讀:在幼兒園裡被欺負的往往是這幾類孩子,家長看看有沒有你家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在幼兒園裡被欺負的往往是這幾類孩子,家長看看有沒有你家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你的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判若兩人?
    為什麼孩子是個「兩面派」首先,社會心理學中有個理論叫「群體動力學」,主要觀點是,個體的行為是由個性特徵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再反觀絕大部分家庭,哪有這麼明確的規矩?現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確地說出家裡的3條規矩嗎?家裡有成文的規矩嗎?
  • 我就不明白了,孩子怎麼在幼兒園和在家就跟兩個人似的呢
    孩子為什麼在家和在幼兒園判若兩人?可事實上,姑姑卻說:「我兒子在幼兒園可乖了,不僅沒有網上傳的恐怖的「入園焦慮」,在幼兒園裡,也是最配合老師的一個,他在入園第一天,就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兩個人玩得可好了。」姑姑的回答,讓我有些大跌眼鏡,這還是姑姑嘴裡那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嗎?
  • 幼兒園園長:不會讓孩子3歲以前去幼兒園,理由有這4點
    鄰居知道了曉雯的訴求後,向曉雯說,自己家的孩子都快4歲了,還沒去幼兒園的,而且這有幼兒園園長還表示:他是堅決不會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去幼兒園,也不建議曉雯送。可是,曉雯卻有些猶豫,為什麼3歲還不讓孩子去幼兒園呢?
  • 孩子在家好好的,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生病?
    入園前兩周生病發燒的孩子最多。有很多家長會納悶兒:孩子在家好好的,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生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幼兒園裡孩子多,容易交叉感染。這個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很少感冒發燒。
  • 為什麼幼兒園6月份開園,還是有必要送孩子入園呢?請參考這幾點
    分享以下這幾點,可供家長們參考:1、送孩子入園,讓孩子回歸集體生活,滿足孩子們的「社交需求」。很多孩子在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寒假之後,就特別想念幼兒園裡充實豐富的集體生活了,中班、大班的孩子會想念老師和同學,小班的孩子即使上了一個學期的幼兒園,也都有一定的「社交需求」了。
  • 為什麼網絡中的我們,往往和現實裡判若兩人?
    可能大家都會有這樣的親身經歷。現實中,我們看起來是扔在人群裡壓根就找不到的普通人,然而只要打開電腦,立馬可以化身KOL,說出一些讓不少人點讚或者吐槽的觀點。對這種反差,過去人們都是用「鍵盤俠」等詞彙進行形容。
  • 幼兒園園長:不會讓孩子3歲以前去幼兒園,理由有這4點
    鄰居知道了曉雯的訴求後,向曉雯說,自己家的孩子都快4歲了,還沒去幼兒園的,而且這有幼兒園園長還表示:他是堅決不會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去幼兒園,也不建議曉雯送。可是,曉雯卻有些猶豫,為什麼3歲還不讓孩子去幼兒園呢?
  • 孩子在家挑食到幼兒園就乖乖吃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朋友家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每次放假回家總在抱怨家裡的飯不好吃。每次到了吃飯的點,吃兩口就不吃了,過會餓了就自己找點零食吃,讓其父母對學校的飯菜特別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大廚可以「徵服」孩子這挑剔的嘴?由於兩個人就決定到幼兒園裡看看孩子平時吃的是什麼飯,隨便請教一下學校裡大廚,讓孩子在家也可以吃的津津有味。
  • 孩子一上幼兒園,容易反覆生病!家長重視這3點,孩子少生病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哭鬧不肯去,讓家長牽腸掛肚,沒到放學點趕緊去接孩子。好在適應了幾天,孩子有些熟悉、有些喜歡幼兒園了,家長們大舒一口氣,「終於放心了,我這心裡也沒有那麼不舍了!」可是,好景不長,孩子又開始感冒發燒,讓家長叫苦不迭。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去了一周就開始生病,去了30天,生病吃藥20天。
  • 家庭條件再好,孩子3歲後也要上幼兒園,這些好處在家裡學不到
    家裡有保姆還有老人,會認為反正有人帶孩子,乾脆就不讓孩子上幼兒園了,有這種意識的家長為數不少。當然,大部分家長他們還是覺得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離開父母到學校去過集體生活,這是要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雖然幼兒園不會學習太多知識,但是在學校裡也能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在孩子三歲時上幼兒園,家長們也非常支持。
  • 孩子最愛的幼兒園「大鍋飯」,有什麼魔力?4點優勢在家很難做到
    在幼兒園開飯時所有的小朋友都在一起吃,這裡面肯定會有幾個孩子吃飯特別香,用餐氛圍特別好。那些原本吃飯困難的孩子,在小夥伴的帶動下也變得有食慾。 但還可能對面這「一堆」飯菜感到無從下口,看起來量太多就會對吃飯有一種抗拒心理。 而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是先給孩子盛很少的量,不夠吃了再續,這樣孩子在吃飯時就不會有太大壓力。
  • 幼兒園裡平時吃啥菜?吃幾餐?孩子能不能吃飽?看看您猜對沒有
    看看您猜對沒有前些天悅悅刷到了一個視頻,講的是寶爸寶媽如何給孩子挑選幼兒園,在悅悅看來這是一個極為普通不需要操心的事情,沒有想到在底下的評論區裡居然有這麼多的人發愁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擇幼兒園,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得不到好的照顧,不會好好吃飯,吃不飽也睡不好,呀,才發現天底下當父母的人要操心的事情竟然如此相同。
  • 在家做好這3點,助你順利擺脫孩子入園難的窘境
    農村的童年,走家串戶是常有的事,因此在上學前,一個村的孩子不論年齡大小,基本都能相熟。那時的父母很省心。而如今城市裡的孩子,大多時間是關在套房裡,即便是左鄰右舍也不一定能叫得上名字。如果父母在家沒有提前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那麼到了入園的時候就會狀況百出,就有了所謂的「入園分離焦慮症」。
  • 寶寶在家裡好好的,為什麼一上幼兒園就生病?
    ,孩子在家裡的時候還好好的,可是一去幼兒園,就會隔三差五地生病。因此,每到幼兒園開學的時候,發愁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各位家長朋友們。孩子送到幼兒園以後,過幾天就會生病,當然也不是什麼大病,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拉肚子一類的。雖然病情不是很嚴重,但是看到孩子難受,家長也會心疼。孩子生病的話,就需要在家裡休息。如果孩子在家的話,那麼我父母肯定有一個人必須都在家中照顧孩子,這樣會影響家裡人的上班。
  • 孩子一感冒,就怪幼兒園?老師:這鍋不背,看看你在家怎麼帶娃的
    寒冷的冬天,不管大人和小孩都總是感冒。大人哪怕重感冒也要撐著去上班,可小孩感冒一般就在家休息了。常見的感冒種類,無外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可不管是哪種感冒,只要上幼兒園的孩子冬天一感冒,不少家長就怪幼兒園。班主任:這個鍋我們可真的不背,先看看你在家是怎麼帶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