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明白了,孩子怎麼在幼兒園和在家就跟兩個人似的呢

2020-08-27 花菜粥

孩子為什麼在家和在幼兒園判若兩人?

前段時間,姑姑家3歲的兒子上幼兒園了,期間我給姑姑打電話,問小朋友上幼兒園表現如何,我以為,姑姑的回答會是這樣的:

「他在幼兒園簡直無法無天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怕他,就連老師都拿他沒辦法。」

可事實上,姑姑卻說:

「我兒子在幼兒園可乖了,不僅沒有網上傳的恐怖的「入園焦慮」,在幼兒園裡,也是最配合老師的一個,他在入園第一天,就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兩個人玩得可好了。」

姑姑的回答,讓我有些大跌眼鏡,這還是姑姑嘴裡那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嗎?

我記得,姑姑曾經不止一次跟我抱怨過:

我都恨不得把我兒子塞回到肚子裡,真的是太氣人了——

我讓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他偏要把垃圾甩到餐桌上;

讓他不要吃雪糕了,因為他最近在拉肚子,可他徑直走向冰箱,打開冷凍室,拿出雪糕,打開包裝,把雪糕放進嘴巴裡,整個動作,一氣呵成;

而且,只要稍不如他意,回應你的一定是一場至少持續2個小時的哭鬧。

這一點都不誇張,姑姑家兒子的「戰鬥力」,我也是見識過的,曾經有一次姑姑帶兒子來我家玩,2個小時,連哭帶鬧,吃完了家裡6根雪糕,是不是很恐怖?

後來,我問姑姑:

兒子現在表現這麼好,你是不是省心多了?

姑姑卻苦著臉說:

不,省心的是幼兒園老師,回到家之後的兒子,還是原來那個糟心孩子,我就納悶了,他怎麼在幼兒園和在家就像是兩個人呢?

是呀,這是為什麼呢?

01

孩子的情緒,你懂多少

我們大人總是會犯這樣的錯誤:「一個幾歲的小孩子,能懂多少呢?」

我們只是將關注點集中在孩子身高多少、體重又長了多少?可從未想過,他們在長個變壯的同時,心理也在飛速地發育,而且,遠比我們想像的發育得更快。

事實上,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會用聲音或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把小寶寶喜歡的搖鈴拿走,他們也會噘嘴、皺眉,甚至通過哭鬧錶達自己的憤怒。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於情緒的表達和掌握更加精確,到了1歲半的時候,他們開始懂得驕傲、羞愧、內疚等等更加複雜且具有自我意識的情緒

可以這樣說,那些我們成人自以為孩子很難理解的情緒反應,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所理解和感受了。

而且,孩子在感受情緒的同時,也開始自發地思考情緒

什麼是思考情緒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在給孩子講繪本的時候,孩子看到一隻哭泣的小老虎,孩子會問「它在流眼淚,它是傷心了嗎?為什麼會傷心呢?」

他們試著在一個情緒事件中思考情緒背後的東西,也逐漸認識到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並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對孩子來說,是心理髮育中的一大步。

說到思考情緒,這裡還要不得不提另外一個跟「思考情緒」密切相關的概念,就是「情緒的社會化」。

孩子同樣作為社會人,也就意味著他們勢必會跟除家人外的其他人打交道,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周圍人的處事方式、性格態度等等,來決定自己應該在這些人面前做出什麼樣的表現,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說白了,孩子天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會引導他們釋放出合適的情緒應付周圍的人。而這,也就可以解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在家和在幼兒園完全不同的行為了。


02

孩子為什麼在家和在幼兒園是「兩個人」呢?

了解了前面孩子情緒的發展過程之後,孩子出現在家和在幼兒園截然不同的表現,其背後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第一個,作為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情緒變化。

在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得出的結論往往只有一個——不聽話,不管他們哭鬧之前發生過什麼。而這種盲目的決斷,對自我意識已經萌發的孩子來說,非但無法壓制,反而會激化負面情緒,導致孩子鬧得更加厲害、難以安撫。

第二個,規則底線不同,也就別怪孩子「看人下菜碟」。

就拿姑姑家兒子來說,他在幼兒園乖巧懂事溫和,無非是在他看來:幼兒園的規則不能被打破,而老師又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守護者,他反抗不了,既然如此,那遵守規則,是他能做出的最有利於自己的一個選擇;但在家裡就不同了,只要他一鬧,媽媽就會受不了,制定的規則也就形同虛設了。


03

應對方法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不同表現的這種行為呢?

其實啊,家長只需要做好這三步,煩惱很快就會消失了:

第一步:制定規則。

在任何一個家庭中,規則太常見了:不許在沙發上蹦蹦跳跳、不許躺著看電視、不許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等等。

不管制定什麼規則,大家一定要注意,對孩子來說,太多的規則等同於沒有規則,既然如此,家長不妨就給孩子設定3~5個你認為最為重要、孩子也必須遵守的規則,並不斷跟孩子重複,去加深他們的印象。

至於那些太過細節的規則,家長只需要以身作則,不用去做過多的強調和要求,孩子也會在榜樣的作用下,無師自通。

第二步:遵守規則。

這裡要特別提醒的是,規則適用的對象,不僅僅是孩子,而是所有家庭成員。

就拿吃雪糕這一條來說,當你要求孩子不能吃雪糕的時候,最好其他家庭成員也要同時拒絕雪糕。

我有一次去姑姑家串門,一進門,就看到姑父手裡拿著一根雪糕,兇巴巴地跟他兒子說「你拉肚子呢,不能吃雪糕」。

大家覺得,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很過分呢?

第三步:孩子試圖破壞規則時,先認同孩子的情緒。

我們接著第二步說,在實際生活中,作為成人,我們都很難做到時刻都遵守規則,偶爾還會出現「闖紅燈」的行為,更不用說自我控制能力還比較差的孩子了。

所以,在面對孩子破壞規則的時候,不用大驚小怪,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只是,如果你不想孩子變成「兩面派」的話,最好在孩子破壞規則時,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地思考這麼兩個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破壞規則?

在這之前,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的行為表現?

當然了,如果孩子願意和你溝通,那麼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會更加容易,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故事,孩子接受開解會更快;

如果孩子拒絕溝通,那麼,你只需要思考第三個問題——

孩子破壞規則後,會有什麼後果?

若是這個後果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人身傷害,那麼不妨就讓孩子繼續自己的行為,「品嘗」破壞規則的後果,這之後,再溫和地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其實,想要改善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兩種不同表現的情況,大家還是要記住四個字——「接受」和「體驗」。

孩子只是縮小版的「成人」,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在遇到各種事件時,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反應,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說明他們是聰明。

但是,我們都不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太過懂得「察言觀色」的人,所以,接納他們的情緒,允許他們在規則範圍內「放肆」,相對自由的環境,才能培養出純粹的「新新人類」。

每個孩子都是機智的精靈,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是家長與他們鬥智鬥勇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我能跟你一樣,光在家看孩子不用幹活」,婚姻裡感同身受有多難
    我當時還對她們有些擔心,但是她們說:「我在家帶孩子沒有什麼,關鍵是我老公也是一下班就回家,我老公知道帶孩子有多辛苦。」像她們的婚姻中就有互相和感同身受,她們的先生願意帶孩子,自然也知道帶孩子有多不易。這種是比較好的情況,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一些男人不理解女人的辛苦,還會覺得女人在家就是玩。
  • 媽媽,我想在家,為什麼一定要上幼兒園呢?
    這些答案裡面有沒有是你對孩子的回答呢?我們作為父母,是應當明白我們把寶寶送去幼兒園的目的,以及我們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得到些什麼。否則,我們也無法正確的引導孩子在幼兒園裡面的學習以及生活。然而,對於孩子而言,3-5歲是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幼兒園裡面,老師也會根據孩子的不同表現想出不同的辦法來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而在家裡的話,家人很難做到時刻督促,更沒有那麼多的小妙招來引導孩子。所以,我的兒子,只有上幼兒園才更能幫助你養成良好的習慣。
  •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更聽話?讀懂依戀理論,你就明白了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後有不少父母都會感到非常擔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去幼兒園裡面適應不了,所以在放學之後有不少父母都會圍著老師爭先恐後的問自己孩子到底表現什麼樣。
  • 老娘帶孩子出去玩了一天,累的跟狗似的,你倒好,在家連飯也不做
    -01-清明節的時候,朋友約我帶孩子出去春遊,孩子聽到以後,高興的不得了,嗷嗷叫的非要去我看見孩子的反應,當即就答應了朋友,晚上的時候我就問他,明天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去,他說好不容易放假,想在家休息休息他當時的樣子,別提有多生氣了,死氣沉沉的,就這樣躺在床上睡覺,聽見我跟他說話,頭也不抬
  • 為什麼在幼兒園經常生病的孩子,疫情在家就不生病了呢?!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經歷了這個漫長的特殊假期,全國各地多數的幼兒園陸續已經開學。可很多家長在是否送幼兒是否來園時,又猶豫起來了!,而之前在幼兒園經常生病呢?
  • 「孩子上幼兒園了,老婆還自己在家」,戳中女人淚點的話卻有人說
    如果你感覺孩子已經上了幼兒園,你老婆是在家閒著的話。那麼拜託你找一個人幫著接送孩子,找一個人幫著照顧雙休日,找一個人幫著照顧孩子的節假日。@球媽:你以為全職寶媽真的很輕鬆?不就是看個孩子嘛,那你咋不自己每天24小時看著呢?別說你是一家的經濟支柱,你要掙錢養家,你老婆也可以掙錢養家,你跟你老婆換換試試嘛,說不定你一天就不幹了。
  • 幼兒園開學了,該不該送孩子去呢
    幼兒園朋友多 前幾天小編收到了幼兒園老師的來電,幼兒園開學了,我把女兒送去嗎?這個問題我已經跟很多人聊過,我也從老師的語氣中了解我們最好是居家照顧。那該不該送幼兒園呢!如果你有注意最近的新聞,一定有了解,目前已有26省官宣了具體的幼兒園開學日期,這麼多地方確定開學了,傳達了一個信號:疫情已經穩定,在向好的趨勢發展,學校已經具備了開些的條件。那麼孩子,到底入不入園呢!
  • 幼兒園天價學費,家長接通知被驚呆,孩子:爸爸你的手怎麼在抖
    幼兒園天價學費,家長接通知被驚呆,孩子:爸爸你的手怎麼在抖最近全國上下迎來了開學季,許多孩子是興高採烈,憧憬著自己的學習生涯,尤其是剛要入學的小朋友,一根他們提起馬上能認識新朋友一位家長就說到,我一月的收入還算可以了一月2萬,但到年尾根本見不到錢。
  • 為什麼孩子不在幼兒園上廁所?原因老師不說,但家長要明白
    這不,我閨蜜家兒子今年剛滿三歲,剛剛被送進幼兒園。最初幾天,孩子幾乎每天都要尿褲子,我閨蜜的婆婆每天都得往幼兒園給孩子送褲子,後來乾脆提前把褲子塞進書包裡。而閨蜜,也在不斷教育孩子,在學校不能尿褲子,別的小朋友會笑話的。如果想上廁所就要跟老師說,別害怕。給兒子做了幾天心理疏導之後,閨蜜發現他確實不尿褲子了。但是,現在孩子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還是衝進廁所。有好幾次,走在路上都對媽媽說:「媽媽,快點,我要憋不住了。」
  • 不願在幼兒園大便,80%的孩子有相同經歷,原因跟你想的不一樣
    我家辰辰一放學,就經常急急地要回家拉臭臭,昨天還拉褲子裡了……」班裡28個孩子,除了3個孩子家長表示寶寶能在幼兒園大便,其他家長都表示孩子不願在幼兒園拉大便。家長們好不容易克服的分離焦慮,卻又敗給了孩子的屎尿。而孩子寧願憋著也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的現象,還真的很普遍。據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這方面影響。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多數孩子不想在幼兒園拉大便呢?
  • 孩子在家挑食,幼兒園老師卻說孩子吃飯香,知道原因後寶媽頓悟
    前不久一位寶媽跟我講述,說自己家兒子很奇葩,在家吃飯挑食,在幼兒園吃飯卻很香。有次老師在群裡發了孩子們吃飯的照片時,她看著那些飯菜感覺沒食慾,心想著孩子恐怕要餓肚子了。於是去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就試探性地詢問老師:「老師,我兒子吃飯吃得還好吧?他平時很挑食的。」
  • 「我不跟你玩!」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前幾天鄰居的一位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兩個月,每次問到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孩子都可憐巴巴地說:他們不跟我玩。在小區裡時也是一樣,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想加入,卻總是被拒絕,有的孩子直接說「我不跟你玩!」別說孩子內心難過了,媽媽自己都感覺很受傷。
  • 孩子在家挑食到幼兒園就乖乖吃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吃的東西也是越來越豐富,但孩子在家總是挑食,吃飯時吃兩口就不吃了,嫌棄家裡做的飯不好吃。很多家長也是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藝,但是,孩子還是說家裡飯沒有幼兒園的好吃,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疑惑?難道幼兒園的廚師是哪裡的「五星大廚」?
  • 幼兒園的孩子在家,家長應該在教育方面做些什麼呢?
    孩子目前是在小班的第二學期,由於疫情遲遲未開學。我們現在也跟家裡人一起商量了一下,決定直接9月份再去上中班。其實內心蠻珍惜這種從天而降,我們增多的跟她們這種相處的時光。想想看幼兒園畢業以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就一路在上學。往後我們彼此相互陪伴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周末日我們也會有,我們的工作周末在一起的時間,怎麼待也待不夠。既然大環境是這樣,不能去上學了,我們就坦然地接受合理的安排。
  • 在家不聽話的孩子,幼兒園老師輕鬆搞定,老師的方法值得家長借鑑
    萌萌是幼兒園小班新生,雖然分離焦慮很快就過去了,但是還有一件事讓萌萌媽媽很頭疼。老師說萌萌在幼兒園裡表現不錯,自己的事情能夠做得挺好,也能夠遵守紀律。但是,萌萌回到家裡以後,還是跟入園前一樣,什麼事都依賴家長,動不動就發脾氣。
  • 在家不午睡,在幼兒園天天午睡,看完監控後,媽媽心疼不已
    在家不午睡,在幼兒園天天午睡,看完監控後,媽媽心疼不已小蘭今年剛上幼兒園,媽媽本來以為孩子上幼兒園以後自己會輕鬆很多,但她還是會不自覺地擔心孩子。小蘭雖然是女孩子,但平時特別好動,在家的時候,無論媽媽怎麼哄都不願意睡午覺。媽媽送小蘭上了一段時間幼兒園,老師也沒有向媽媽說起午睡的事。
  • 老婆,你不上班不幹活,還拿我的辛苦錢揮霍,而我累的跟個狗似的
    老婆,你不上班不幹活,還拿我的辛苦錢揮霍,而我累的跟個狗似的作為女人,我認為女主人作為家庭的一部分,是有義務承擔部分家庭經濟的,但同時,女人沒有生孩子和全包家務的必須。做事要講究方法。以投資的名義去貸款買處房子,不求升值,每月要還貸,錢不就攢下了嗎?對孩子未來的教育婚嫁也有了著落,配偶也會理解的,名正言順,家庭和睦。怎麼能動不動就離婚呢?知要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要懂得保護你的家人,包括不太明事理的妻子。關於上班,這個以後再商量,前面2個不解決日子都過不成,你都計較不著她上不上班的事。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怎麼緩解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呢?
    成人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新鮮事物,也會有緊張不安的情緒,更何況是各方面發展都還不成熟的孩子呢!面對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第一,家長要接納孩子的分離焦慮。幫助孩子想像在幼兒園的好玩的事情:」上幼兒園可以認識好多小夥伴、有很多新玩具,老師還會帶你玩遊戲呢。」並且給孩子承諾:」等到他午睡起床,吃完下午茶,玩一小會,媽媽就會來接你回家。「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上幼兒園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根據孩子的情況自己寬展)只有充分接納孩子的分離焦慮,你才可能溫和地安撫孩子,幫助他減少分離焦慮。
  • 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和在家完全不同?快來看看你家有沒有同款娃?
    2、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善良的天使,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壞孩子,孩子之所以在家和在學校的性格不一樣,其實很大可能跟父母和老師的引導有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所反映出來的跡象:在校不敢在其他孩子面前講話,而在家表現得很活躍,或者在校很乖巧而在家很霸道等這些孩子性格多變的情況。
  • 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應該如何跟孩子分別呢?溜走肯定是不行的
    哭就哭了,那接下來媽媽怎麼離開呢?總不能「執手相看淚眼」,一直在幼兒園哭吧!有些媽媽什麼都不跟孩子說,趁機偷偷溜掉;更多的媽媽欺騙孩子說「媽媽去趟衛生間哦」,然後直接走掉……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如果孩子連媽媽都不信任了,那孩子如何面對這紛繁複雜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