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社區衛生站法定代表人、藥房負責人、會計和護士共謀行騙,主犯獲無期徒刑。2019年8月—2020年8月,北京二中院及轄區基層法院審理詐騙醫保基金案件35件,涉及47名被告人,金額4600多萬元
根據相關規定,醫保卡只能本人使用,出租、出借醫保卡的,應依法退還資金並處罰,明知他人進行詐騙犯罪仍提供醫保卡的構成共同犯罪。圖/人民視覺
文丨實習記者 梁舒婷
醫療保險基金被稱為醫療事業的「生命線」、老百姓的「救命錢」,然而長期以來一些單位和個人卻想方設法鑽規則漏洞,大肆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在一起典型案例中,北京一家社區衛生站負責人和員工相互勾結,七年間詐騙醫保基金3000萬餘元,最終主犯被判處無期徒刑。
9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一年來詐騙醫保基金犯罪案件的審理情況。北京二中院管轄北京市西城、東城、豐臺、大興、房山等五個區發生的重大一審案件及基層法院的上訴案件。據該院刑二庭庭長譚勁松介紹,從2019年8月—2020年8月,二中院及轄區基層法院共審理詐騙醫保基金案件35件,47名被告人,犯罪金額4600多萬元,人均涉案金額近百萬元。其中,一人被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五人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財新記者了解到,詐騙醫保基金涉及藥品生產企業、醫保定點醫院、處方醫生、持卡患者、贓款折現多個環節,各環節之間及內部相互勾結,共同騙取醫保。例如,藥品生產企業與醫院共謀,前者虛開藥品出庫單,後者虛開藥品入庫單,造成藥品虛假入庫、虛假消費的假象;「藥販子」冒名就診,處方醫生明知而大量開藥,造成醫保基金流失;行為人冒名就診,從醫院低價購買大量藥品後,藥品收購人及藥店明知而購買,幫助犯罪分子折現藥品。
比如,在一起醫療機構內部工作人員共同詐騙醫保基金、作案時間長達七年的典型案例中,作為北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某社區衛生站的法定代表人張某、藥房負責人王某、會計孫某、護士李某共謀,自2011年至2017年,採用偽造藥品入庫登記、虛假錄入藥品數量、虛假掛號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共計3000多萬元。該案中出現的偽造藥品入庫量、偽造就診票據等多種犯罪手法是常見的犯罪手段。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王某等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虛開藥品等方式騙取國家醫保基金,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懲處。對被告人張某判處無期徒刑,對王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四年,對李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對孫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另外,冒用他人醫保卡大量開藥也是最常見的詐騙醫保犯罪方式。被告人李某、李某某兩父子在2016年至2018年間,通過收集程某等人的醫保卡,到醫院冒名就診,虛開大量處方藥物後對外加價出售,騙取國家醫保基金超過100萬元。法院經審理認為,二人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對被告人李某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對被告人李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九年。
犯罪分子之所以有可乘之機,原因還出在醫生違規開藥以及環節制度出現漏洞。一是醫生開藥時未核對身份,根據相關規定,醫生診斷開藥時,需核對卡人是否對應,但部分醫生疏於核對,或因系熟人、曾拿過「好處」等原因而未盡到核對責任。
……
(本文來自新聞原創付費閱讀網站「財新網」。如有意閱讀全文,可直接訂閱。謝謝!)
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有923家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涉嫌騙取套取醫療保險基金2.07億元。
審計署1月24日發布了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醫療保險基金審計結果,其中包括上述內容。審計署指出,上述騙取套取醫療保險基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虛假就醫、分解住院等方式。此外,另有少數自然人涉嫌通過虛假異地發票等方式騙取醫療保險基金1007.11萬元。
從單位或地區看,此次審計抽查了28個省本級(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66個市本級和569個縣(市、區)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基金管理使用情況,抽查資金金額3433.13億元,延伸調查了3715個定點醫療機構、2002個定點零售藥店以及其他相關單位。目前,已向相關部門移送違法違紀問題線索421起。
公立醫院藥品採購實施「兩票制」後,藥品貨款結算流程為「醫院→配送企業→生產企業」,涉及三類主體,包含兩次資金劃撥。在實施帶量採購後,由於醫保預付比例不等的貨款,藥品貨款結算流程演變為「醫保經辦機構→醫院→配送企業→生產企業」,涉及四類主體,包含三次資金劃撥,顯然這個結算鏈是偏長的,與集中帶量採購是不匹配的。
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20〕5號),文件提出「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採購價格協同機制」。在筆者印象中,有關醫改的文件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印發並不多見,看來直接結算勢在必行。
在此之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國辦發〔2019〕2號)要求「醫保基金在總額預算的基礎上,按不低於採購金額的30%提前預付給醫療機構。有條件的城市可試點醫保直接結算」,《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醫保發〔2019〕18號)提出「鼓勵醫保經辦或採購機構與企業直接結算或預付藥款」。
「在價值醫療時代,最重要的一個影響者就是我們的醫療保險部門」,9月16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秋季峰會上,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說道。
他指出,未來醫療保障在改善質量的同時,也要注意控制成本。醫保基金應從傳統的被動理賠、被動給付轉變為主動採購。
劉遠立認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醫改目標已從21世紀前主要解決缺醫少藥問題,到進入21世紀後實現醫療保險全民覆蓋,轉變為現階段的「價值醫療」。
責編|王逸吟
版面|劉登輝 王伯文
本文首發於財新網
我們堅持並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轉載授權、投稿及爆料請聯絡財新健康管理員
郵箱:denghuiliu@caixin.com
恰詢:caixinhealth@ca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