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單體遠距離衛星廳正式啟用。
經過安檢後登機口指引提示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圖
9月16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和捷運系統正式啟用。上海機場集團透露,衛星廳啟用後,整個浦東機場每天約60%航班將在衛星廳運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實地體驗出發、候機流程。
衛星廳位於浦東機場現有T1、T2航站樓南側,由兩座相連的S1和S2組成,呈工字型,提供出發候機、到達及中轉服務。
10時30分左右,記者在浦東機場T1航站樓經過安檢後,注意到登機口提示牌上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凡是帶H字樣的登機口,即需要乘坐捷運到衛星廳登機。按照指示乘坐電梯下樓,即到達捷運車站。
捷運系統
指引提示
國內、國際可轉換登機橋
捷運系統分東、西兩線獨立運營,東線連接T2航站樓與S2衛星廳,西線連接T1航站樓與S1衛星廳。
該系統採用雙線穿梭運行模式,可適應機場24小時全天候運行工況,行車間隔時間小於5分鐘,系統車輛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小時,兩樓之間的運行時間最快為2分30秒,共配置7列車,可滿足航班尖峰時段的運行需求。
到達衛星廳S1中央大廳後,記者注意到「國內出發、到達」採用了混流層,而往上則為國際出發層,往下為國際到達層。
在國際出發層G138號登機口候機的旅客陳先生說,自己準備乘坐當天航班MU787/AZ7091前往羅馬,這趟航班正是衛星廳首趟國際出發航班,「今天早上我根據登機牌,以及指引提示,乘坐捷運找到了衛星廳,挺方便的。」
衛星廳國際出發層
衛星廳室內
旅客陳先生乘坐衛星廳首趟國際出發航班
衛星廳國內出發,到達採用混流層
衛星廳內還設置了旅客上網區,新增30臺無線上網取號機,滿足包括外籍旅客在內的無線上網需求,配置了包括無線充電設備在內的充電設施,解決旅客的「充電焦慮」。
無線充電設施
衛星廳啟用後,新增的90個登機橋位,將使浦東機場航班靠橋率從50%提升至90%以上。這意味著旅客基本告別擺渡車。
從衛星廳看機坪
旅客在衛星廳內候機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總經理胡稚鴻介紹,這次衛星廳環繞中央核心區建設了35座三層國際國內可靈活切換的登機橋,相比功能單一的登機橋每年可多處理700萬人次的旅客量,提升了衛星廳的使用效能。可轉換登機橋,集國內到達、國內出發、國際到達、國際出發四個功能於一體,且國際、國內進出港客流有效分離。同一架飛機能在原地完成國際、國內航班的切換,聯程飛行保障將大為簡化,提高進出港旅客的出行品質。可轉換橋可以滿足現役最大機型A380以及其他各類新機型,如B787、A350的停靠。
上海機場集團介紹,西側的T1與S1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達到3680萬人次,服務東上航、天合聯盟;東側的T2與S2共同運行,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達到4320萬人次,服務國航、南航、星空聯盟、寰宇一家等。
旅客在衛星廳準備登機
衛星廳登機廊橋
出行提示
在浦東機場乘坐出發航班的旅客,仍在T1或T2主樓完成值機、行李託運、出境手續、安全檢查等流程,登機牌上登機口帶有字母「G」或「H」的旅客則需要乘坐捷運列車前往衛星廳登機。而航班停靠衛星廳的到達旅客,根據標誌標牌的指引搭乘捷運列車返回T1或T2主樓,在主樓辦理入境手續、提取託運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