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胞肺癌治療後活了15年 忍不住開始抽菸結果查出了第二個肺癌!

2020-12-20 和訊

「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特別報導

4月15日-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把得癌症的原因歸結為「運氣不好」。實際上,有很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在杭州市腫瘤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腫瘤中心)鄧清華副院長看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很多時候決定了他的命運。

鄧清華副院長從事腫瘤醫學臨床診治20多年,遇到過許多癌症患者。有這樣一位病人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明明屬於肺癌患者中的「超級幸運者」,卻選擇了錯誤的生活方式,最終留下了遺憾。他想用這個真實的病例告訴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腫瘤的發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見習記者 張慧麗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解瑞飛 製圖 張琳

他本應該是一個「超級幸運者」

「這個病人走的時候61歲,小細胞肺癌,經治療後活了15年,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是超級幸運者。」鄧清華副院長說起這位病人,語氣裡卻滿是惋惜。

2003年,年僅46歲的胡先生(化名)在一次單位體檢中,發現左肺有病變。經過進一步檢查,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三分之二的患者初始治療時即伴有遠處轉移,局限期患者經同步放化療後,中位生存時間僅在17個月左右,五年生存率僅為15%—25%,而廣泛期患者既往僅能選擇化療,中位生存時間僅為9~11個月。當時胡先生跑了不少醫院,醫生也說他最多只能活一年多。

「鄧醫師,你再幫我想想辦法!」兜了一圈回到杭州,胡先生找到了鄧清華。經評估,胡先生屬於局限期小細胞肺癌,還沒有出現遠處轉移,情況不算最糟糕,儘管做不了手術,但可以接受根治性的同步放化療。

經過同步放化療後,胡先生的情況一直不錯。本以為自己最多只能活一年,但兩年過去,每次去複查情況都很穩定,這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期。

因為患上肺癌,有著多年煙齡的胡先生戒菸兩年多了,但好了傷疤忘了疼,他又忍不住想抽菸。剛開始每天只抽幾根,到後來一發不可收拾,又恢復一天兩包煙的節奏。

「你又開始抽菸了?」胡先生到醫院複查,鄧清華聞到他身上濃重的菸草味,苦口婆心相勸。可胡先生就是聽不進去,「不能抽菸,我比死還難受!」

長期抽菸,胡先生患有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到了2017年初,他又查出了小細胞肺癌,這次是在右肺,屬於第二原發性肺癌,而不是14年前的腫瘤復發。

胡先生的病情進展得很快,相應的治療用上去,但獲益並不大。差不多過了一年,他就去世了。

「其實他本不應該是這樣的結局,如果他能聽我的,把煙戒了,也許他第二個肺癌就可以避免了。」鄧清華副院長說道。

改變生活方式讓他多活了15年

「實際上,部分中晚期的腫瘤患者經過規範合理的治療,也是可以達到根治效果的。如果患者後續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態,甚至可以長期生存。」

15年前,鄧清華副院長曾接診過一位來自台州的患者,姓林,當時年紀56歲。林先生在當地醫院查出三期非小細胞肺癌,處於局部晚期,他輾轉多地就醫,醫生都說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最多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

求生欲望強烈的林先生找到鄧清華,無論如何都想搏一把。鄧清華根據他的病情,制訂了同步放化療的治療方案。經過四個周期的化療和30多次放療,林先生肺部的腫瘤慢慢縮小直至消失。

「我記得很清楚,那個時候他的兒子還在讀大學,他是家裡的主心骨。能夠把他救回來,一家人是相當高興的。」鄧清華副院長說。

以前林先生也抽菸,但從那以後,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第二次生命,生活習慣也變得健康了,戒菸戒酒,從不熬夜,平時有時間做一些運動,心態也越來越好。他每年都會定期來找鄧清華副院長複查,每次結果都正常。這些年下來,兩人早已從醫患變成了朋友。

腫瘤是基因改變的結果 但最關鍵的還是環境因素影響

很多人會把得腫瘤的原因歸結為運氣不好,認為是先天基因決定的。

對此,鄧清華副院長說,腫瘤的發生確實和基因突變有著密切關係。基因突變的來源有三種:遺傳、環境因素、隨機突變。

其中,遺傳所佔的比例相對比較小,真正遺傳性癌症僅佔全部癌症病例的5%-10%,這就是說,家庭成員中有人患癌,後代不一定會患癌。

環境因素包括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室內和室外空氣汙染與多種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陽光照射和皮膚癌、皮膚黑色素瘤等相關等等;此外,最重要的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抽菸、酗酒、熬夜、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等。國外有研究表明,抽菸能導致人體7000個基因發生改變,能夠引起包括肺癌在內的多種癌症。

也有人會問,有些人明明沒有家族史,也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生活方式,為什麼也會得腫瘤?

鄧清華副院長說,因為人體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更新,細胞不斷分裂,在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生錯誤,就有可能導致腫瘤發生。這也就是所謂的「隨機突變」。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最好的腫瘤預防方法

上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提出,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類癌症可以被預防。面對腫瘤,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

鄧清華副院長表示,腫瘤預防共分為三種形式:一級預防針對健康人群,防癌於未然,避免致癌因素,防止癌症發生;二級預防針對腫瘤高危人群,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腫瘤的治療效果;三級預防針對腫瘤患者,旨在提高腫瘤患者的治療療效,降低復發轉移風險,改善生活質量等。

一級預防的重點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從五點著手:

1.戒菸。吸菸是人類第一大致癌因素,有20多種癌症被證明和抽菸密切相關,當然,吸菸還可導致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對吸菸人群而言,任何時候戒菸都不遲;

2.戒酒。有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飲酒都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長期過量飲酒的人患癌風險增加3%-5%;

3.均衡飲食。提倡相對全面選擇食物種類,少吃高熱量的食物,多食用蔬果等高纖維含量產品,儘量避免過度調味或過度烹飪;

4.保持健康的體重。肥胖會增加患癌風險,乳腺癌(尤其是絕經後婦女)、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胰腺癌的發生與肥胖密切相關;

5.適當運動。3%的癌症由運動不足引起,如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等。

另外,還有熬夜、室內和室外的空氣汙染、職業暴露、微生物感染等都是致癌因素,有些時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可控範圍內儘量保護自身,確保自己的健康。

腫瘤早診早治是關鍵 這四類腫瘤通過早期篩查 能夠顯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我們都知道,越是早期的癌症,治療效果越好,因此腫瘤的早診早治非常重要,篩查是最重要的手段,也就是二級預防。」

鄧清華副院長介紹,癌症篩查和體檢是兩個概念,不是每一種癌症都適合做篩查,針對高危人群,做特定病種的癌症篩查才是高效且有必要的。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有4種癌症,是可以通過早期篩查,能顯著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

這四種癌症就是乳腺癌、腸癌、肺癌以及宮頸癌。

乳腺癌:40歲以上無家族史女性,每年1次鉬靶或乳腺B超;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乳腺篩查應提前至30歲,有家族史或緻密性乳腺人群建議選擇乳腺磁共振進行篩查;

腸癌:40歲以上健康人群,每5-6年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有腸癌或腸息肉家族史,則建議1—2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肺癌:55-77歲之間,每天抽菸一包及以上,或戒菸時間不到15年,以及有肺癌家族史或慢性肺病史;以上三類均為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宮頸癌:30歲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議每年做宮頸塗片檢查。另外,如果有條件,並符合HPV疫苗接種條件,則推薦進行接種。

除了以上四種腫瘤,其他病種需不需要篩查?鄧院長認為,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建議諮詢專業醫生,譬如有胰腺癌家族史的,建議胰腺癌篩查;東南沿海地區的成年人群可以考慮進行鼻咽癌篩查;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胃潰瘍病史的人群,可以考慮每年一次纖維胃鏡檢查;50歲以上男性人群可以考慮基於前列腺特異抗原的前列腺癌篩查;既往有乳腺癌病史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行卵巢癌和胰腺癌的篩查等。篩查時,要根據自身情況,需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並諮詢專業醫生。

參與腫瘤防治科普知識競賽 贏取幸運健康大禮

在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杭州市衛健委「健康杭州」微信公眾號、杭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及杭州市腫瘤醫院微信公眾號上將同步開展腫瘤防治科普知識競賽,以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歡迎大家參與。

活動將從中抽取幸運讀者,送出健康大禮!一等獎1名:價值2000元的防癌體檢套餐;二等獎10名:價值600元的防癌體檢套餐;三等獎50名:價值100元的甲狀腺或乳腺腫瘤篩查套餐。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 這症狀要警惕是小細胞肺癌
    肺癌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肺癌在近年來死亡率和發病率增長的速度是最快的,有研究證明,長期吸菸的人更容易患肺癌,另外城市居民肺癌的發病率比農村高。那麼,什麼是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症狀有哪些?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 重磅免疫治療藥物泰聖奇中國上市,突破小細胞肺癌治療30年困局
    據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1報告顯示,肺癌已連續16年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近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還在逐年遞增,並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肺癌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的15%,是一種侵襲性強,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
  • 小細胞肺癌是怎麼發生的?
    前面講過肺腺癌、肺鱗癌的發生機制和早期特點,有朋友留言諮詢小細胞肺癌的細節,豪大夫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病例,今天給大家講解一下,希望對讀者朋友有用。小細胞肺癌的起源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15%左右,中老年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具體比例,不同地區存在差異),與吸菸密切相關,大約66%的病人伴有血液NSE及促胃泌素釋放肽前體升高。
  • 小細胞肺癌還是不治之症嗎?
    肺癌根據組織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85%,小細胞肺只約佔肺癌的15%,雖然比例不高,但小細胞肺癌(SCLC)侵襲性高,是預後極差的肺癌類型,小細胞肺癌5年生存率僅2%。
  • 國內首個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發布,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值得了解!
    前段時間,小細胞肺癌二線用藥也時隔24年迎來了新藥Lurbinectin。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更是發布了首個專門針對小細胞肺癌的診療指南,要知道,舊版指南中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是混在一塊的,小細胞肺癌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 小細胞肺癌合併副癌症候群,還能用免疫治療嗎?專家討論太精彩了!|...
    小細胞肺癌(SCLC)在所有肺癌中佔比約15%,它的特點是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倍增時間短,治療手段匱乏,患者預後較差。免疫治療的出現顯著改善了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目前指南推薦的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度伐利尤單抗的劑量為1500mg,化療期間每三周一次。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位患者最終選擇了620mg劑量,會影響治療效果嗎?
  • 同樣是肺癌為何有人活了3個月而有人活了30年?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有的病人查出來3個月就去世了而有的人活了30年都好好的?肺癌的生存周期取決於病理分型及腫瘤分期。用通俗易懂的話說,肺癌病人的存活時間取決於癌症的惡性程度以及發現的早晚。雖然小細胞肺癌對放化療很敏感,甚至有的患者化療後腫瘤完全消失,但往往都是暫時的,在短暫的「蜜月期」後,腫瘤往往會再次復發,並且糟糕的是復發後再進行放化療往往也不再敏感。臨床研究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廣泛期小細胞肺癌5年生存率不足1%。根據自己臨床經驗來看小細胞肺癌平均生存周期3~6個月。
  • 大概98%的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關,約2/3的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
    患者:張先生 性別:男性 年齡:64歲 病名:小細胞肺癌 2018年1月,張先生在中國國內接受CT體檢的時候發現右肺結節,但並未採取治療。
  • 三位年輕人查出晚期肺癌!這種肺癌基因檢測和精準治療太重要!
    「李山是我印象深刻的肺癌患者之一,因為太年輕了,才剛畢業開始工作。」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周建婭教授介紹,患者來就診時,CT檢查顯示右肺病灶合併淋巴結的轉移和對側的轉移,Ⅳ期肺癌。「他不抽菸,從事辦公室工作,沒有處在特殊環境,也沒有不良習慣。相對於大多數肺癌患者,這個病例確實比較罕見,這麼年輕,這麼早轉移。」
  • 肺癌早期,咳嗽有3個特點,別忽視,當心是小細胞肺癌
    肺癌到現在為止依然是很多人害怕的一種惡性疾病,並不僅僅只是因為近兩年的發病率的不斷增長,而且還與它的高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這種癌症也沒有年齡和地域上的差異,並且依據這兩年的醫學水平,在治療上依然沒有一些很好的藥物可以完全控制住這種疾病。
  • FDA解鎖小細胞肺癌新型藥物治療,小編奉上最全SCLC治療進展
    :,DoR為6.2個月,PFS為4.2個月,OS為15.8個月;   鉑類耐藥型患者:DoR為4.1個月,PFS為3.4個月,OS為8.1個月   該研究(QUADRUPLETHREAT)是一項二期臨床研究,對於一線耐藥/難治性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設計為採用RRx-001治療後,再繼續用EP方案化療,評價其療效。   共入組了26名鉑類耐藥/難治性或既往已接受過二線以上化療方案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4mg RRx-001,每周一次。
  • 肺癌分哪些類型?患了肺癌後能活多久?
    近幾年,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影像設備的精細化,越來越多的肺癌病人被發現。因為肺癌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導致很多肺癌病人一經診斷,就感覺被判了死刑。其實,肺癌如果被發現得早是有被治癒可能的,所以肺癌的高危人群應該定期進行胸部CT的檢查,以發早現肺癌,早治療。肺癌分哪些類型?根據肺癌病人的臨床表現,病理分型和腫瘤的生物學特徵,肺癌可以分為兩大類型。
  • 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快!希望在哪裡?如何圍剿它呢?
    小細胞肺癌發病約佔肺癌的15%左右,生物學特性不同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案也有很大不同,它屬於惡性程度高、進展速度快的那類腫瘤。初診時晚期患者的比例太大,希望在哪裡?該怎麼治療呢?病人出現咳嗽、咯血等不適而行影像學檢查,發現肺部腫物,需要病理診斷。
  • 肺癌多久擴散,不同類型時間不同,小細胞肺癌擴散最快,腺癌次之
    肺癌多久擴散,不同類型時間不同,小細胞肺癌擴散最快,腺癌次之 2020-07-24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
    原標題: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啟動近日,由中華肺癌學院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臻知篤行,呼吸與共——肺癌免疫治療新航道」全國啟動會在上海召開。目前,免疫聯合治療是小細胞肺癌中更有發展前景的治療策略,《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0》將PD-L1免疫抑制劑聯合化療,列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推薦方案。
  • 男子戒菸一年後查出肺癌,突然戒菸真的很傷身?答案呼之欲出
    「肺癌又不跟我姓,跟我沒啥關係!」通常老張在說這話的時候,嘴裡都會叼著菸捲。 認識老張的人都知道,他活這一輩子,嘴裡不噴雲吐霧的時間很少。連老張自己都知道,活了61年,抽了37年的煙,一天都得抽個四十多根。老張逢人還說,自己除了高血壓,身體結實得很。
  • 肺癌從防到治二十條
    近20年來,肺癌的相關新藥在迅速發展,讓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2、吸菸是怎麼導致肺癌的香菸當中有很多的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能把肺部的天然防線「繳械」。上圖就是肺部的天然防線——纖毛,這些小東西長在我們呼吸道的表面,日常情況下,它們通過運動能把有毒物質、細菌、病毒等等有害物從肺部清掃出去。當你吸菸的時候,纖毛無法正常工作,上述各種亂七八糟的有害物會留在你的肺裡。
  • 肺癌患者能活多久?影響肺癌預後因素有哪些
    經常有網友或者患者家屬向我諮詢,一旦肺結節發展為肺癌後,還能活多久或者生存期還有多久?患癌家屬非常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影響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有好多,下面我一一給大家做個解釋:
  • 18歲女孩長期吸二手菸被查出患肺癌晚期(圖)
    醫生說:「抽菸太多造成肺癌加口腔癌,最好的結果是能活5年。」掙的錢比別人多,抽的煙比別人貴常德市鼎城區的張迪(化名)43歲了。早在10多年前,他的名字就傳到了周邊好幾個村,因為他膽子大,從小不聽話,比如他中學沒讀完就不讀了,還學會了抽菸。20多歲的張迪瞞著全家人,背著一壺水獨自一人到長沙打工,兩年後賺來好幾萬塊錢。
  • 「糖友」去檢測血糖被查出「肺癌」 專家:定期體檢預防肺癌
    大河網訊 近日,一老糖友趙先生因身體乏來到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血糖檢測,誰知經過醫院醫生的再三詢問、不斷排查,竟然查出浸潤性腺癌,害怕之時,醫生為趙先生實施微創手術切除病灶,好在發現得早,預後很好。老糖友來醫院控制血糖 卻查出「肺癌」趙先生60歲,人很瘦,皮膚和眼睛因為喜歡喝酒顯示出一種隱隱的紅色,除了喝酒,他還有個最大愛好就是---抽菸,1天2包到3包煙。每次來住院,我們內分泌科的大夫都苦口婆心勸他戒菸,但是趙大叔並沒有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