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看電影已經成了非常普通的一種娛樂方式,如今我國電影的票房紀錄不斷被刷新,也證明了我國電影愛好者的規模在不斷擴大。不過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能夠創造票房佳績的電影,往往都是優質電影,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影,也註定禁不住市場的考驗。
就比如有些電影中,會出現很多不符合邏輯,甚至不符合史實的情節。這樣的電影,如果遇到非常懂行的觀眾,難免就會遭到差評。當差評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對影片的總體評價,甚至票房產生不利的影響。一些專業的導演,在拍電影之前,甚至會不厭其煩地尋找史料,都是為了避免電影出現紕漏,不過電影導演也不是歷史學家,一些小的紕漏還是在所難免,甚至一些世人眼中的優質電影,也常常會出現不符合史實的情節。
如果影片足夠優質,很多觀眾一般會選擇寬容的諒解,但有些喜歡較真的觀眾,特別是那些了解史實,甚至有過親身經歷過的觀眾,則往往不會善罷甘休。就比如1998年,美國上映了一部二戰電影,名叫《拯救大兵瑞恩》。
這部電影由著名導演史匹柏執導,因影片重現了諾曼第登陸的慘烈場景,得到了很多電影愛好者和軍事發燒友的一致好評。從影片的口碑來看,這應該是一部優質電影,但事實上,這部影片也存在著諸多不符合史實的情節。以至於一位親身經歷過二戰的德國老兵,在看過電影後,還給史匹柏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對這些情節的不滿。
老兵寫道:史匹柏先生,你好,請允許我自我介紹,我是一名二戰德國老兵,曾參加過西線很多戰役,正是您影片中同一時期的德國士兵。我看了您的電影,首先我必須肯定,這是一部出色的電影,但電影中的一些情節,卻並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寫這封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指出您的錯誤,但我必須說,我這麼做,並無意冒犯,我只是提一點我的建議,希望您以後能拍出更出色的電影。第一個不符的情節,發生在影片的開始,沒錯,就是那一幕令人動容的諾曼第登陸。我承認,這一情節的確令很多不懂戰爭的毛頭小子熱血沸騰,但作為一名二戰老兵,我必須說,影片中,步兵貼近坦克衝鋒的場景,簡直就是在自殺。如果在戰場上,一旦坦克被炮彈擊中,即使坦克不會受損,貼近坦克的士兵也定然非死即傷。所以在真實的戰場上,士兵和坦克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
第二個不符情節,就是你的電影,搞錯了我們的髮型。影片中的德軍士兵,除了光頭就是平頭,我要說的是,我們不是那樣,我們德國人不會如此。戰場上的德國士兵,通常會留著一種名叫「普魯士榛子頭」的髮型。這種髮型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兩邊的頭髮要剃光,頭頂的頭髮要留長,然後將油脂抹在頭髮上,向後梳成背頭,這樣的髮型,讓我們看起來非常精神。而電影中,留著光頭的德國士兵,顯然不符合真實的歷史。
不過,史匹柏並沒有回覆這封信,而是交給了電影雜誌刊登。信件刊登後,很多人指責老兵雞蛋裡挑骨頭,不過我覺得,老兵是戰爭的親歷者,在意電影的劇情也無可厚非,這種心態,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肯定不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