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不少孕媽覺得順產太疼了,會選擇剖腹產,但從手術室推出後就開始後悔,手術也疼啊、為何要先平躺好幾個小時、躺完讓下地活動扯的傷口疼到懷疑人生,拔尿管後讓自己上廁所也是要多尷尬有多尷尬,還有就是產後宮縮痛真是痛到連親娘都不認識……
其實剖腹產後也很遭罪,並不比順產的產婦輕鬆,接下來就來說說為什麼剖腹產後要「去枕平臥」6小時,除了這點,剖腹產後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剖腹產後要求 「去枕平臥」,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剖宮產後有很多事項要注意,第一個就是要求 「產婦一定要去枕平臥6小時」 ,很多家屬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產婦能舒服嗎?而且還不讓枕枕頭,其實醫生吩咐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① 放鬆腰椎
由於在做剖腹產手術時,使用的麻醉方式主要是 「硬膜下麻醉」,在麻醉師的要求下,產婦側身,儘量弓起後背,暴露腰椎間隙,這樣的姿勢方便麻醉醫生進行腰部麻醉。
腰椎麻醉時,要刺破腰椎進入脊髓腔,會對產婦的脊髓造成一定的損傷,而術後產婦採取「去枕平臥」的姿勢,能讓腰椎放鬆下來,並且得到一定的休息,有助於身體恢復,也有助於麻醉藥的吸收。
② 讓身體休息
剖宮產是一種非常消耗產婦體力的分娩方式,在產後要求產婦保持 「去枕平臥」 的狀態,是一種完全的休息狀態,這樣可以促進體力的恢復。
③ 促進子宮的恢復
剖宮產後,對子宮的損傷較大,從這個角度說也是 建議 「平躺」,可以讓子宮內的淤血自然流出去;「去枕」 的狀態 也可以緩解產婦在手術過程中的緊張和勞累。
④ 避免出現呼吸抑制
如果麻醉藥在術中沒有完全吸收,仍有麻醉藥殘留在血液中,產婦躺著時可能會出現對呼吸道的抑制,只有 「平躺」 的姿勢,才能讓呼吸道充分打開,緩解症狀,避免呼吸道抑制,而出現窒息。
產婦 「去枕平臥」 具體要怎麼做?
首先,要輕輕的將產婦放在病床上,去掉頭下方的枕頭,保持平躺的狀態;
然後,在產婦的腹部加上沙袋,對傷口進行加壓,因為在手術中,產婦的腹部經歷了多層切開和縫合,傷口的張力非常大,而加壓沙袋是為了加壓固定,可以防止傷口裂開,同時,通過對腹部施壓,也可以讓子宮內的淤血儘快的排出,促進子宮的恢復。
在「去枕平臥」過程中,家屬和產婦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① 要絕對去枕平臥。
也就是一定不要墊枕頭,有的家屬怕產婦不舒適,會悄悄給產婦墊上枕頭,但其實這樣很容易出現危險,如果平躺時產婦實在難以忍受,可以和醫生溝通,根據醫生建議適當墊高頭部。
② 家屬不要過多和產婦交流,而要多觀察產婦,並做好相關記錄。
在去枕平臥過程中,因為產婦身體、精神狀態尚未恢復,仍然很虛弱,因而家屬儘量少和產婦交流,儘量讓產婦多休息,細心觀察產婦面色及精神狀態變化,嚴格記錄尿量、液體的輸入量。
③ 家屬不要隨意挪動產婦,以免牽拉到傷口。
在去枕平臥的過程中,產婦一定會因為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而出現勞累,但是家屬也不要因此而隨意挪動產婦,避免傷口受到牽拉,引起出血等情況。可以輕輕地給產婦按摩腿部和腰部,以緩解不適表現。
除了「去枕平臥」,剖腹產後還要注意這些事項
相比順產,剖腹產術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也會更遭罪,除了去枕平臥,還有這幾點也是需要注意的。
① 四早原則: 在產後一定要讓產婦早排氣、早下地、早排便、早翻身,這樣才能促進胃腸道的恢復,和子宮的復舊;
② 產後飲食以清淡為主: 產後第1天可以喝點清淡的蘿蔔水,促進排氣,也可以吃少量蛋黃補充蛋白質;產後第2-3天,可以適當吃水果,但不要吃得太涼,也不要吃過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
剖腹產出院回家休養階段,產婦要注意這些方面
剖宮產手術雖然很成熟了,但畢竟也是手術,術後修養很重要,一般術後在醫院住院5-7天就可以出院了,回家後的一段時間內該注意的方面還是不能大意。
① 多注意臥床休息,適當活動,但不能做劇烈活動,影響身體和傷口恢復;
② 避免受涼、避免沾涼水、避免直接吹風,這些都不利於產後身體的恢復,甚至還會留下「月子病」;
③ 月子裡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早的抱寶寶、不要一次抱寶寶時間過長,不要久坐久站,當出程腰酸背痛等身體不適時,應立即臥床休息;
④ 遠離產後抑鬱,家人要多關注產婦情緒和心理,若發現產婦有不良情緒出現要及時疏導;而新媽媽自己感覺心情不好時,也要及時和家人、丈夫溝通,或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及時排解不良情緒;
③ 月子期間飲食注意多:
整體保證營養均衡,蛋白質充足,而且新鮮的蔬菜水果要吃,前陣子有新聞,在廣東某地區因為坐月子不吃青菜而導致寶寶出現腦出血的案例報導;
可以適當吃些 利尿消腫、促進惡露排出的食物,也可以安排些有助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
不宜吃過於油膩、油炸類的食物,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胃腸道消化和身體代謝的負擔;
還有一些影響母乳分泌的食物也要避免吃,比如有些媽媽吃韭菜會回奶,不過這個存在個體差異,最好忌口,別存在僥倖心理。
剖宮產後,其實對產婦的身體損傷還是蠻大的,因此需要注意的方面也不能大意,要注意身體的儘快恢復,也要避免心情抑鬱;照顧寶寶的工作,家人要多幫忙,有棘手的育兒問題要多問問有經驗的人,一起陪伴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