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與劍門蜀道

2020-12-19 搜狐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

  史幼波/文陳洋 江南/攝影

  劍門蜀道對於大唐帝國來說,冥冥之中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緣份。武則天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階段,正值大唐盛世。這位出生於劍門蜀道,並且從蜀道順利走出蜀地,從而踏上中原政治舞臺的千古一帝,給這片靈山異水和這條崎嶇古道增添了無數的傳奇色彩。

而其後的兩位大唐天子——唐玄宗和唐僖宗,更是在國難之時沿劍門蜀道倉皇逃蜀,雖然他們的長途旅行並無半點光彩可言,可是卻帶來了蜀文化在歷史上的一次高峰,使蜀都成都以「南京」之名而成為唐代最繁華的名都之一。

  晉人張載《劍閣銘》中寫道:「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這篇曾勒銘於劍門關口的奇文,一語道破了蜀道千古興廢的秘密。所謂「世濁則逆,道清斯順」,說的就是劍門蜀道隨時代的盛衰,相應呈現出要麼暢通無阻,要麼艱險難行的歷史規律。

  武則天從利州(今四川廣元市)沿劍門蜀道出川的時代,正值唐太宗貞觀之治。這是大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人民生活最安定、思想文化最為活躍的著名時期之一。而到了唐玄宗幸蜀,則是大唐帝國由開元全盛急轉衰落的時期,此時中原戰亂忽起,民不聊生,蜀中成了帝國君臣乃至中國文化的避難所。到了僖宗逃蜀的時代,大唐帝國的氣數已盡,回天乏術,二十多年之後,便被後梁朱溫取代。

  因為武則天的出蜀,使劍門蜀道參與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輝煌;又因為玄宗和僖宗的逃蜀,更使劍門蜀道見證了大唐帝國由盛轉衰,乃至最後滅亡的歷史命運。

  蜀道出了個女皇帝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春夏之交,大唐利州都督武士彠攜夫人於利州城西的嘉陵江潭上作泛舟之遊。時近中午,晴明的天空忽然烏雲密布,雷鳴電閃,江上大霧瀰漫,巨浪滔天。伴隨著一道剎那間劃破天空的閃電,一條烏龍躍出雲端,直撲武都督的官船……幾分鐘之後,雲消霧散,雨過天晴。當人們回過神來,卻發現都督夫人楊氏暈倒在船艙中。回去不久,夫人即懷上身孕,十月後生下一女嬰,即是後來一度曾奪去大唐天下的則天皇帝。

  此段傳說在唐朝時便已流行開來。晚唐詩人李商隱入蜀時,曾於利州城滯留,專門慕名遊覽了利州江潭,並寫下了一首題為《利州江潭作》的詩以記其事。其詩云:

  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

  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

  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

  此時燕脯無人寄,雨滿空城蕙葉雕。

  李商隱在詩後自注,詩中江潭指「感孕金輪所」。所謂「金輪」,即武則天登基後自封為「金輪神聖皇帝」。此詩以浪漫細膩的筆法,描繪了這一段神人相交的精彩故事。明人胡震亨所著之《唐音癸籤》中,曾引《蜀志》文句:「則天父士彠,泊州江潭,後母感龍交,娠後。」可見武則天由「烏龍感孕」之說,早已在士大夫間流傳,不獨民間傳說耳。

  在劍門蜀道上出生、長大,最後走出蜀道而坐擁天下的女皇帝武則天,對於利州當地的人們來說,其出生的意義是無與倫比的。古人對真命天子素來高推為神,其穿鑿附會之極,可謂不厭其詳,更何況是武則天這位千古惟一的女皇帝呢!

  據《新唐書·袁天罡傳》中記載,說唐太宗時專司地理堪輿之職的火山令袁天罡,從長安前往蜀中查探地脈風水。當他沿劍門蜀道南行至朝天境內的華陽驛時,佇足向南遙望,只見利州城內祥雲蒸騰,紫氣縈繞,氣象非凡,不禁大為驚異,於是處處留心。袁天罡是名滿天下的一代相術大師,當他入城謁見利州武都督時,武士彠即請他為自己的四個孩子觀相。袁天罡見兩男孩武元慶和武元爽時,說二子可官至三品,能保家主;見長女(後為韓國夫人)時,斷她日後必定富貴,只是不利君夫;最後見到襁褓中女扮男裝的武則天時,袁天罡心中便有數了,只礙於天機不可洩,故將錯就錯地說:此子貴在極品,可惜是個男孩,否則將是真龍天子之命。

  果然後來如袁天罡所料,幾十年後,武則天位極人主,頒令天下,改李唐國號為大周,成就了名符其實的千古一帝。而袁天罡遙望王氣的華陽驛,便因此而名聲大起,被後人改稱為「望雲驛」,並建有望雲亭。望雲驛後來又更名為望雲鋪,一直沿用至今。

  望雲鋪位於今廣元沙河鎮之北的望雲村。唐代以後的歷朝,皆依唐制於望雲鋪置有兵軍和跑馬郵訊。據《廣元縣誌》記載,清朝在此置訊並設把總,置軍兵30名,驛馬35匹,其兵馬費用不屬於地方,皆由國家統一撥發。上世紀三十年代,川陝公路修通之後,望雲鋪郵訊才告廢棄。

  武則天與皇澤寺

  廣元皇澤寺作為一座年代久遠的佛教古寺,素來卻以女皇武則天的祀廟而聞名於世,其主要原因,就是寺內則天殿所供奉的一尊主像,為唐代圓雕武后真容像。該像身著佛衣,頭戴寶冠,寬額廣頤,胸飾纓絡,有著典型佛像的慈眉善目和妙莊嚴相。

  武則天曾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後宮中作才人,太宗死後,一度於長安城北感業寺削髮出家為尼。武則天的出家生涯雖然短暫,卻對她的精神世界影響甚巨,以致後來取代李唐成了大周皇帝,亦念念不忘自己的佛教身份。公元693年,她自稱為「聖神皇帝」;第二年,她又改稱為「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到了第三年,她則乾脆以彌勒菩薩應化自居,自封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

  「慈氏」乃佛教中對未來將成佛的彌勒菩薩的別稱。武則天稱帝之後,有僧人向她獻上一部《大雲經》,據云經中講有慈氏菩薩「以女身當國王」的故事。後來僧人法明在重譯《大雲經》時乾脆說:「太后是彌勒降生,應代唐為閻浮提主。」於是武則天命人廣印《大雲經》散發天下,又在全國各地興建大雲寺,並一改李唐王朝「道先佛後」的地位排序,大力提倡佛教,使得武皇一代成為中國歷史上佛教最為鼎盛的時期。直到現在,漢傳佛教寺院中早晚課上念誦的《開經偈》,就是出自這位「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之手。

  有一種說法是,廣元皇澤寺就是那時全國各地興建的大雲寺之一。但從對皇澤寺內摩崖造像的考證來看,洞窟內的佛像主要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而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廣元發掘出土的佛像及其題記中,也可以看出在南北朝時期,此處曾有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叫做「顯明寺」或者「平都寺」。清道光年間的《保寧府志》和《廣元縣誌》中均載有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李烏奴的人在利州城西的烏奴山麓建寺,初名「烏奴寺」。李烏奴史有其人,為南朝齊、梁間人,曾在川北一帶起兵,聯合氐族勢力,建立臨時政權與南朝官軍對抗。據此推斷,皇澤寺當是以舊烏奴寺為基礎擴建起來的。李烏奴死後,烏奴山更名為烏龍山,烏奴寺自然一度更名為烏龍寺。

  據宋《輿地紀勝·古蹟·利州》中所引舊時碑文云:「舊廟(指皇澤寺)號則天金輪皇帝廟。」由此可見,皇澤寺曾一度稱為「則天金輪皇帝廟」。及至武則天病逝之前,於上陽宮遺詔去掉皇帝稱號,僅稱「順聖皇后」。於是,「金輪皇帝廟」便又改為「順聖皇后廟」。

  在五代後蜀廣政二十二年所刻之「廣政碑」石碑上,刻有「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武后新廟祀」的眉題。碑文中詳細記載有利州百姓在水旱災年進寺祈禱,每每皆有靈驗。於是,該寺的香火極其旺盛,歷代寺內殿宇不斷興建,洞窟造像不斷增加,寺廟規模不斷擴大,成為整個劍門蜀道上的第一名寺。

  北宋仁宗時期,司馬光之父司馬池入蜀為官,後升任利州路轉運使,年幼的司馬光即隨父到了利州。當時的皇澤寺為一座幽靜清涼的禪院,山上蒼松翠柏,遮天蔽日;禪院裡晨鐘暮鼓,不染凡塵。司馬池在禪院大佛背後的山崖上築起一座讀書臺,以供年少的司馬光淨心讀書之用。可見才學冠世,以編撰《資治通鑑》而名滿天下的司馬溫公,年少時亦曾得到劍門蜀道上蓊鬱靈氣的無私灌溉。

  廣元地區民間一直流傳著紀念武則天生日的習俗。每到正月二十三日這天,人們成群結隊到皇澤寺、則天壩和嘉陵江畔遊玩。婦女們穿戴一新,相互邀約沿河灣暢遊,以討吉祥。1949年以後,這一習俗中斷,直到1988年才重新恢復這一習俗,把時間改為九月,並正式命名為「廣元女兒節」。

  大唐天子的幸蜀之旅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的某一天,從漢中境內的「褒谷」道口走出了一隊疲憊之極的人馬,那就是落魄天子李隆基和他那班早已飢腸轆轆、不堪一擊的御林軍。從漢中至成都的劍門蜀道上,沿途留下了這位落魄天子幸蜀的大量遺蹟。七盤關以南一直沿用至今的轉鬥鋪、中子鋪、神宣驛、朝天驛、飛仙觀等劍門蜀道上的地名,均與唐天子的這一行程有關。

  唐玄宗到了七盤關時,得知前方飛霞鎮有蜀官接駕,於是命眾人星夜南行。至轉鬥鋪一帶時,但見夜空明淨如洗,北鬥七星轉鬥位於正北,並為六道彩環相擁。隨行之佔星者以為大吉,說內亂將由此轉為安寧。玄宗一時大喜,故命名此地為「轉鬥鋪」。而抵達中子鋪時,已是月上中天,夜過子時,據傳說同樣也是瑞象紛呈:先是五裡紅雲罩路,繼之金銀木樨提前飄香。見此情景,天子大喜,乘興口佔《夜題中子》一詩:「中天玉蟾輝如銀,子規夜半無啼聲。彩雲祥霧鋪五裡,金輦銀靴走錦城。」

  到了飛霞鎮,果然有蜀中百官隆重接駕,朝覲天子,於是此地便更名為「朝天」。自此以後,玄宗皇帝在眾蜀官的簇擁下直下西南,再無阻障。過利州、下昭化、入劍門、出梓潼,終於在七月庚辰,駕臨成都。對於從安祿山之亂到幸蜀的這一段落魄生涯的緣由,唐明皇一路上也少不了反躬自省,對世事興衰的認識也與往日不同。在擁眾入劍門關天險時,玄宗面對倚天石門的絕壁險道,曾連連感嘆。在楊端、李梅賓所編的《劍州志》中曾記載:「帝幸蜀至劍門,顧謂侍臣曰:劍閣天險若此,自古及今,敗之相繼,豈非在德不在險耶!因駐蹕題詩。」云云。

  就在唐明皇幸蜀一百二十多年後的一個冬天,為了躲避來勢兇猛的黃巢之亂,唐僖宗也踏上了這條悽惶之路。據史籍記載,僖宗帶領王儲及「神策軍」五百人,從長安子城的含光殿金光門悄然出城,連文武百官都不知曉。而所謂的神策軍,不過是臨時從長安城內湊攏的一班無業人員,純屬烏合之眾,從未經過行軍打仗的訓練。

  就在京城亂作一團,僖宗夜半倉惶出逃之際,其三太子早已看破紅塵,趁亂出走,於名僧石霜慶諸禪師處削髮出家,後於邵武龍湖駐錫說法,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一位著名高僧。據《五燈會元》卷六記載:「邵武龍湖普聞禪師,唐僖宗太子也。幼不茹葷,長無經世意。僖宗鍾愛之,然百計陶寫,終不能回。中和初,僖宗幸蜀,師斷髮逸遊,人無知者。」

  僖宗悽惶出逃,又痛失愛子,其傷心斷腸的情形比之唐玄宗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同玄宗皇帝一樣,唐僖宗的逃蜀之旅亦在劍門蜀道上留下了大量遺蹟。今昭化城外嘉陵江上的桔柏渡口,以及東岸江邊的擺宴壩,傳說即是西川節度使陳敬暄遣步騎三千設宴接駕之處。在劍閣武連至柳溝境,至今有雙眼泉水,終年不枯,水質甘甜。相傳僖宗幸蜀路過此地時,身患重病,醫治無效,後經異人指點,飲此泉水而愈,於是賜名為「報國靈泉」。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陸遊入蜀行至劍閣道時,寫有一組標題很長、名為《過武連縣北柳池安國院,煮泉試日鑄顧渚茶,有二泉皆甘冽,傳雲唐僖宗幸蜀,在道不豫,至此飲泉而愈,賜報國靈泉雲》的詩,共計三首,茲錄第二首如下,作為本篇的結束:「行殿悽涼跡已陳,至今父老記南巡。一泓寒碧無今古,付與閒人作主人。」

  劍門蜀道總述

  劍門蜀道是指歷史上從先秦時代一直到清末民初,以蜀都成都為起點北上通往中原腹地的一條主要通道,其中以大量開闢於懸崖絕壁的古棧道最為著名,古史中所謂「棧道千裡,無所不通」,便是對劍門蜀道的典型描述。本專輯從劍門蜀道在中國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入手,通過人文地理的角度去探尋這條千年古道的歷史脈絡、人文風情與古道風光。整個系列共分九個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開篇劍門蜀道綜述、劍門蜀道與三國風雲、嘉陵雲棧的前世今生、踏上艱難蜀道的詩人們、蜀道上的藝術寶庫、蜀道千年古鎮、劍門蜀道與大唐帝國的興衰、古道名關,等等。該系列文章通過大量生動的蜀道個人親歷、豐富的歷史人文材料,以及多次深入實地的人文地理採訪,為讀者勾勒出了一條氣勢恢宏、多姿多彩、盪氣迴腸的千古蜀道。如果說天府之國是古人對蜀地風採的絕佳描繪的話,那麼,劍門蜀道則是把錦繡天府向世界敞開的一扇最重要的門戶。

  作者手記

  北出成都,沿108國道一路驅車上行,過德陽、綿陽,一路都是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川西平原的富麗風光,可謂盡收眼底。但進入梓潼境之後,道路起伏曲折起來,過七曲山南麓的送險亭之後,山勢突兀,古柏森森,劍門蜀道的崎嶇便初現端倪。

  在七曲山以北二十裡地的古蜀道上,有一片開闊的田地,名叫上亭鋪,又叫「郎當驛」,是當年古蜀道南端的一個重要驛站。此處還保存著一塊石碑,上書「唐明皇幸蜀聞鈴處」八個大字,碑石略顯剝落,然字跡完好,系光緒二十年仲夏,梓潼知縣桂良材補立。其近旁尚有龜形碑座一段,字跡磨滅,難以考辨,據說是早先原碑的基座。

  據說唐明皇李隆基一行入劍門之後,沿著數十裡風光旖旎、古柏參天的「皇柏大道」緩緩而行,就如同觀光旅遊般輕鬆自在,早沒有初踏蜀道時急急如喪家之犬的狼狽相了。然而進入梓潼境內的郎當驛,眼看著崎嶇難行的劍門蜀道已到了盡頭,川西平原的富麗與豐饒就在眼前時,突然想起自縊於馬嵬驛前的楊貴妃來。是夜,玄宗住在蜀官安排的行宮中,設施雖高貴華麗,卻難免冷清寂寞。想自己雖貴為天子,在命運的面前卻同樣軟弱無力,連自己最心愛的女人也保護不了,長時間壓抑在心底的悲慟,不禁一下子湧上心頭。

  這一慟不打緊,正好外面夜雨霖霖,疾風陣陣;行宮四面的簷角下,只聞鈴聲悽悽,不絕如縷。這位曾締造了「開元盛世」的大唐天子,回想從前笙歌曼舞、霓裳羽衣的繁華往事,再看看如今的悽惶落魄、流浪天涯的狼狽景況,深感命運難測,人生無常,以至輾轉反側,整夜難眠。正如一首古詩中的句子:「忽然觸著傷心事,鐵作心肝也斷腸!」白居易《長恨歌》中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寫的便是玄宗皇帝在劍門蜀道這一段路途中過夜時的情形。筆者在查閱《梓潼縣誌》的時候,也看到了兩首題郎當驛的古詩,其中清人王士禎過郎當驛時所寫的一首印象很深。他的詩序這樣寫道:「蜀道有郎當驛,即唐明皇雨中聞鈴聲處。」其詩云:「金雞賜帳事披猖,河朔從茲不屬唐。卻使青騾行萬裡,三郎當日太郎當。」

相關焦點

  • 和李白一起穿越劍門蜀道,到武則天故裡拜佛,順便聽一聽三國故事
    在這裡我給您提個醒,有一位大詩人叫李白的,寫了一首《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以廣元為中心的劍門蜀道。劍門蜀道劍門蜀道肇始於西周,使用至民國,民間至今仍在使用,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價值地段。
  • 細雨騎驢,劍門蜀道應當與詩長存,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
    劍門關——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界大尖山的中斷處,北距廣元53公裡,南距劍閣縣30公裡。大劍山的群山疊如刀劍,陡峭的石牆綿延數百裡,形成一座天然的城市,至關口突然中斷,形成一個高約150米,頂寬約100米,底寬約50米,長約500米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如刀削斧。
  • 走過懸崖上摳出來的路,看諸葛亮築起的劍門雄關,感受蜀道的艱險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伴隨著李白這首《蜀道難》我們的行程也來到了四川,迎接我們的則是艱難的蜀道。從青木川出來,很快就進入四川地界,道路崎嶇,溝谷縱橫,山似乎也變得高聳起來,在河谷中穿梭我已經初步領略到蜀道的艱辛不易,腦子裡也是一幕幕曾經在此發生過的歷史故事。
  • 劍門關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且有淡淡清香,是蜀道風景名勝區
    劍門關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且有淡淡清香,是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豆腐劍門關豆腐,也稱「劍門豆腐」,指的是四川省劍閣縣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劍門關鎮的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巖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200多個品種的菜餚。列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四川廣元與蜀道上最高的瀑布,被網友稱為最好看的風景
    劍門蜀道:綿延於秦嶺、巴山岷山之間蜀道,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形容。光霧山:光霧山是一方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可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綠」五絕。劍門蜀道 AAAAA(李白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形容)
  • 劍門關古鎮被授予首批「四川文創集市」
    朱鬥峰 何泉江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近日,四川省舉辦首屆文創大會並現場進行了文創集市授牌,劍門關古鎮成為首批四川文創集市之一。劍門關古鎮文創集市位於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廣元市劍閣縣境內,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劍門關-翠雲廊國家5A級景區的核心重鎮。集市建成區面積1.82平方公裡,門面3250間,建築總面積近40萬平方米,以非遺傳承、劍門根雕、劍門手杖、劍門布藝等非遺、文創類元素和劍門豆腐、劍門土雞、劍門茶葉等生態旅遊產品為主。
  • 劍門關古鎮被授予首批「四川省文創集市」
    走進劍門關古鎮文創集市劍門關古鎮始建於三國時期,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劍門關-翠雲廊國家5A級景區的核心重鎮。境內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三國蜀漢文化、蜀道文化以及紅軍文化、劍門關豆腐文化等,是旅遊觀光、研究蜀漢文化、品味劍門豆腐文化的最佳之地。
  • 臺灣大學生航拍劍門關 紛紛直呼「很震撼」
    四川在線消息(張欣 記者 張庭銘 文/圖)23日,在18位傳媒專業大學生的操控下,數架無人機在廣元市劍門關和翠雲廊上空盤旋,時而爬升鳥瞰,時而俯衝細賞,盡情拍攝初冬別樣的蜀道風光。隨著兩岸媒體的同步播報,特別是大學生們在各類網絡社交媒體發出的相關圖文迅速傳播,將大幅增加了廣元和劍門蜀道在島內的出鏡率和美譽度。廣元市壯美的山水和厚重的人文,讓來自臺灣大學生紛紛直呼「很震撼」,而劍門美食則讓他們感覺「還沒有吃夠」。「劍門關比我想像中還要雄偉,」觀看完巡關表演,臺灣文化大學學生張鈞皓說,「三國聖賢集聚之地,以後有機會我還要再來。」
  • 世人皆雲「蜀道難」,蜀道真的難嗎?
    一提起蜀道,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李白筆下那條「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但實際上,成都向西,有連接西藏通西域的茶馬古道;成都以南,有西南絲綢之路;成都以東,有自三峽溯長江而上的水道。早在很久以前,蜀道便是四通八達、聯通外界。
  • 5A劍門關風景區,距離成都約3小時車程,來四川必玩景點之一
    自古有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古時的蜀道就是指的劍門蜀道了,現在去劍門關景區就可以體驗到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艱難驚險!那劍門關好玩嗎?劍門關不止好玩還驚險刺激!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境內,距離成都約260公裡,駕車約3小時車程,途徑成渝環線高速、京昆高速到達。另外還可以在成都東站乘坐高鐵動車在劍門關站下車,在轉車前往劍門關景區,全程約需2個小時。
  • 蜀道有多難?攀登劍門關鳥道和猿猱道就知道了!
    近日,因為出差廣元劍門關參加捷途X70 PLUS在西區的上市發布會,主辦方舉辦了徒步劍門關的活動,從景區大門口到梁山寺,然後下山走到東大門,全程徒步,選擇了鳥道,很驚險刺激,也很鍛鍊身體。劍門關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頻!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唐朝從公元618年高祖李淵建立大唐起,到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廢唐哀宗李柷終結,大唐共傳289年曆21帝,此篇來簡單介紹下曾經強盛的大唐帝國的歷代皇帝。1:唐高祖李淵(566-635年)大唐開國皇帝,公元618年-626年在位。
  • 火樹銀花過新年 首屆劍門關新春燈會璀璨亮燈
    高志農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2月8日晚7時,廣元劍閣縣「劍門關華僑城2018首屆新春燈會」在西成高鐵劍門關站站前廣場正式亮燈,璀璨奪目、熠熠生輝的燈會為遊客們帶來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劍門關樓、蜀韻燈柱、劉備出關、諸葛設關、張飛植柏、姜維守關……本屆燈會以「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為主題,運用一流的燈光科技,由「天下雄關—劍門關」迎賓區、「三國人物」展示區、「中央舞臺」互動區、「福狗旺年」鬧春區四大板塊組成,共設置了大、中、小型燈組共29組。
  • 蜀道要塞,三國重鎮,四川廣元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一、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裡處,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讓其名揚海內。
  • 在四川廣元劍門關景區,他們竟然是這樣過元旦的!
    元旦第一天,劍門關陽光普照。好天氣為這個特別的節日增加了無限喜慶。一大早,遊客紛至沓來,看表演、爬山、擊鼓,祈福迎新,歡聲笑語——新的一年,他們選擇從劍門關開始。舞動劍門為慶祝元旦佳節,劍門關華僑城此次推出的系列表演節目不僅非常熱鬧,還充分融入劍門關2400多年的厚重歷史文化,頗具有人文底蘊。
  • 歌曲《我在劍門關等你》詞作者伏子光,雄關兒女世代賢良!
    這首《我在劍門關等你》,由伏子光作詞,李書偉作曲、演唱,由八千裡路(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五丁開山,不老的傳說,滾滾濃煙 你從歷史走來,劍門關是我美麗的家鄉,是我美麗的家鄉。天險屏障,佑我泱泱華夏,雄關兒女,世代賢良,紫荊樹下,許下千古不變的佳話。
  • 劍門關首屆新春燈會璀璨亮燈 三國元素引人注目
    2月8日晚7時整,劍閣縣「劍門關華僑城2018首屆新春燈會」在西成高鐵劍門關站站前廣場正式亮燈。「劍門關樓」、「蜀韻燈柱」、「諸葛設關」、「劉備出關」、「姜維守關」、「張飛植柏」等等,以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為主題的29組極具傳統性和地方特色的大、中、小型燈主題燈,輝煌奇巧,蔚為壯觀……
  • 第七屆《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獎出爐 李春雷、常克分別摘桂
    本報訊 9月27日,第七屆《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獎頒獎儀式在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古城舉行。經評審,河北作家李春雷的報告文學《蜀道上的夢想》、重慶作家常克的散文《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長》分獲小說紀實文學類和散文詩歌類一等獎,另有10件作品分獲二等獎、三等獎。
  • 劍門丨江蘇虞山最高處,山勢險峻怪石林立,巍峨崎嶇堪比蜀道之難
    虞山劍門,在虞山中部最高處,高度為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稱。「絕壁雲扶將墮石」,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了懸崖凌空的劍門奇景。從南坡拾級而上,山勢險峻,長約五百餘米,筆直如鞭,古稱「霸王鞭」。山道崎 劍門嶇,既陡又狹,足下深谷幽險,舉目怪石凌空,使人有蜀道難之感。
  • 烙鐵為筆火為墨 木板上烙出雄奇蜀道
    烙鐵為筆火為墨 木板上烙出雄奇蜀道     2017 記錄□本報記者 何浩源  木與火相遇,並非只有燃燒殆盡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