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界大尖山的中斷處,北距廣元53公裡,南距劍閣縣30公裡。大劍山的群山疊如刀劍,陡峭的石牆綿延數百裡,形成一座天然的城市,至關口突然中斷,形成一個高約150米,頂寬約100米,底寬約50米,長約500米的隘口。隘口兩崖石壁高聳,如刀削斧。此關成為進入四川的必經之路,被稱為「天下第一雄偉關」。更奇特的是,兩座懸崖的巖壁都是小鵝卵石凝結而成,和江湖中的鵝卵石一模一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抬頭感慨。古門塔為三層斜箭塔,閣樓中央掛有橫匾,「天下雄關」一書,頂樓中央匾題「雄關天塹」。可惜的是,這座延續了一千多年的雄偉古關建築,在1935年修建川陝公路時被徹底拆毀,只留下一塊長方形石碑,名為「劍門關」。現在的關樓是在1992年關樓舊址上重建的一座更為壯觀的仿古關樓。雖然關樓目前沒有什麼歷史滄桑,讓人覺得有些遺憾,站在關樓上,望著兩座懸崖,想起姜維鎮守這一關,還是覺得雄偉壯觀。
千年劍閣路,踏在景區的石頭路上,即將開始一段與歷史對話的旅程,正是天上飄著的小雨,才能渲染出詩的氣息,我掏出手機照了張相,然後朋友圈裡不加思索地伴隨著一句「細雨騎驢入劍門,遠遊無處不銷魂。」。劍門關是一首安靜的詩,也是一首壯麗的詩。
劍門關景區,號稱七十二峰,猶如一把利劍,直插雲霄。整個風景把前山和後山分開,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去了千山,從官樓到後山山門,絕壁上鑿出的山路都有,很多地方只能一個人通,一邊走,一邊用雙手雙腳,偶爾停下來看一眼山下,那種感覺比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還要深刻。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感,站在山頂上,一眼就能看到劍門蜀道的雄偉外觀,山峰突兀,單濤雲海密布,山巒疊嶂,山山交錯,山勢險峻。不能不胸懷大志,胸懷大志,不再是李白曾經的那種「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悲傷和悲傷。
向漢將軍平鄉、侯姜維廟致敬,姜維把漢朝保存在心中。掌握了軍事大權後,繼續北伐,司馬昭五路伐蜀後,姜維據守劍閣,封殺中回軍,然而,鄧艾從陰平進攻成都,劉禪投降了,姜維假裝投降,企圖救活蜀漢,被魏軍殺死,將軍英靈遠逝,這個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這是對將軍最好的紀念。
從小背誦李白的詩《蜀道難》和陸遊的詩《在細雨中騎驢入劍門》,你會在劍門門腳下想到永恆的詩,所以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都會把劍門當作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門檻。劍門蜀道的保護不僅完整,而且具有歷史的真面目。廣元為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物做出了貢獻,廣元的旅遊業發展良好。
雄壯的劍門蜀道,應該永遠與詩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