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圖上不存在的絕密地方,我們去了!

2020-12-12 環球網

4月23日午後,當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盛大海上閱兵式即將在青島附近海域舉行之際,環環走進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動力研發試驗基地——909。據基地專家介紹,這是極端保密的909基地有史以來第一次對外開放,允許外部人員進入參觀。甚至同行的一些中核集團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次來到這裡。環環(ID:huanqiu-com)非常榮幸成為這歷史一刻的見證者。

這次是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環球網、果殼、未來事務管理局、新浪微博共同發起的「科幻作家走進新國企」第二站——中核集團「人造太陽」主題活動。909基地是此次走訪的中核集團兩個重量級院所之一。

909基地辦公舊址。

地圖上至今不存在的909基地

在20世紀中葉,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簡稱「核動力院」,後同)的創業者從祖國四面八方聚集到今天這個依然以工號和代號命名的山溝裡,在缺乏外部資料可以參考、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可以借鑑,甚至都不知道要研製的裝備是什麼樣子的條件下,開始我國第一代壓水堆型核動力反應堆的研製工作,後來成功安裝到我國第一代核潛艇上。

1965年8月,我國正式啟動研製第一代核潛艇。

5年後,1970年8月30日,與海上環境條件一模一樣的1∶1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在909基地實現滿功率運行。

4個月後,1970年12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長徵1號」成功下水。正是核動力院人的卓越功績,奠定了今天我國海上戰略核力量的基石!

909基地就是這些功臣們工作、科研、生活的地方。那裡至今在地圖上都不存在。他們幹的事業驚天動地,而自己卻默默無聞,罕為外界知曉。

4月23日,亮相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的新型國產核潛艇。攝影/李紫恆

儘管在路上時,環環就預先被告知了一些情況,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當真正走進去,還是被眼前的景象完全顛覆,仿佛穿越來到電影當中的上個世紀50、60年代。如果不是幾處故居如今已經掛上號牌提示,以及基地專家的特意講解,環環甚至都不敢肯定這個地方,真的就是傳說中的909基地。

基地內一角

當然作為主觀感受因人而異,環環的美女同事對這裡很驚訝,覺得很像想像中《三體》紅岸基地的樣子,有種「尋寶」的感覺。

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在基地內的故居。

有點令人啼笑皆非的,環環竟然在這裡也看到了「賣房小廣告「,被貼在一處牆面上。據帶隊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地的房地產銷售人員「摸進來」貼上去的。由於是在不需要管制的外圍區域,並無大礙。看著這張飽含生活氣息的東西,環環倒覺得更像給基地加上的另一類天然偽裝。而貼廣告的人,溜了一圈也沒有意識到自己來的是什麼地方。

而今天我們這些「外人」的到來,顯然引起基地內部人員的注意。一路參觀時,環環多次發現有人從附近的窗口探出身來,很好奇的打量著我們這隊人馬,甚至「很警惕」的直接拿出手機對著我們就是一陣拍攝!

眼見之處是滿滿的歲月痕跡,無一不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和奮鬥!

基地創業者們的宿舍。

一處室內試驗場的地面居然畫有一個羽毛球場,痕跡已經斑駁。

環環走進當年的基地宿舍,發現在其中一間門背後的牆上,居然留有一首帥氣至極的毛筆手書古詩:《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可惜已經無從考證當年是誰住在這裡,又是誰寫下了這首古詩。不是什麼豪言壯語,可卻是直指心靈的震撼!

這是在另一間宿舍牆上留存的手抄散文。

從景到人,這一幕幕……特別重大的使命,舉足輕重的戰略重地,極端苛刻的保密要求,也造就了極端低調,即便到今天依然充分展現在核動力院及基地人員身上。他們研製出關係到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核心基石,可是面對採訪卻多讓報導別人,甚至羞於談論自己的成績,仿佛一身功績都與己無關。

用「破院子」形容909基地並不為過。可即便是個「破院子」,也不是誰想擁有就能有的——這背後是一套完整的先進核動力技術體系!在21世紀的今天,無數國家的國力實力已經超過上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但至今除了美俄英法等四個核大國,沒有一個能夠在核動力技術領域達到數十年前中國「破院子」的水準!

上面寫著: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華龍一號」:全球最安全、唯一

按計劃建造的三代核電項目

時光流轉,中核集團從早期滿足國家安全需要,研製核武器、核動力裝備,已經轉入新的發展階段,研製先進的民用核電技術,建立先進核工業體系,更好的建設國家。「華龍一號」第三代核電技術就是其中的代表。

據了解,「華龍一號」命名源於中核集團2011年推出的「龍騰計劃」,即通過自主創新實現我國核工業技術、裝備和整體能力的提升,到2020年使我國核能創新水平達到或者超越世界水平。

正在福清市建設的中國「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攝影/李曉翔

作為主研單位,「華龍一號」核心技術與關鍵設備是核動力院過去數十年技術積累和攻關的成果。其中標誌性的核反應堆177堆芯設計理念,早在1997年就由核動力院首先提出。這個177堆芯先進燃料組件設計是「華龍一號」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靈魂標誌,僅這一項技術就讓反應堆的發電能力在同等條件下提高5%以上。

「華龍一號」最大特點就是國際最高標準的安全性,創新性採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冷卻安全系統、能抗擊大飛機撞擊的雙層安全殼、抗地震等技術。

所謂「能動冷卻」,就是利用電力驅動的水泵等設備將冷卻劑壓入反應堆,使非正常狀態下產生的熱量及時冷卻,保證反應堆安全。而日本福島核事故主要原因就是海嘯造成的海水湧入,導致柴油發電機無法為「能動冷卻」裝置提供電力,進而導致堆芯熔化。而「華龍一號」除了具有「能動冷卻」手段,又額外引入「非能動冷卻」,充分結合「能動」與「非能動」優勢,即便出現極端惡劣情況,也不會發生日本福島核事故那樣的悲劇。

「華龍一號」非能動冷卻實驗裝置。

據介紹,「華龍一號」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全面覆蓋了設計、燃料、設備、建造、運行、維護等領域,裝有「中國芯」,配備自主開發的核電專用軟體,形成完整的智慧財產權體系。

環環了解到,這個意義不只是打破國外對多項關鍵技術設備的壟斷、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還代表著「華龍一號」不受國際管制的約束,為出口海外掃清了障礙。

目前「華龍一號」是全球唯一按照進度計劃建設的三代核電項目。中核集團在國內和國外有4臺機組正在同步建設。4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一迴路水壓試驗正式啟動,標誌著該機組提前計劃50天啟動冷態功能試驗,由安裝階段全面轉入調試階段。這是「華龍一號」項目的又一關鍵裡程碑。預計2020年,核電5號機組實現併網發電,投入商業運營。在國外的首個「華龍一號」工程,巴基斯坦喀拉蚩核電工程,目前兩臺機組正處於安裝高峰。

正在福清建設的「華龍一號」核島內部場景。攝影/李曉翔

據介紹,第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全球核電產業的主流機型,預計到22世紀初都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而已經領先一步的「華龍一號」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三代核電,核動力院的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已經取得實質性突破,還前瞻性的開展了行波堆、釷基熔鹽堆等研發工作,並取得積極進展。

對於核動力技術未來運用於我國的航空器等問題,核動力院專家自信的表示:其他大國有的,我們肯定會有!

中國「人造太陽實驗工程」已經讓國人受益

專家:我們這一代就能看到商用!

無論是當下潛艇用的核動力反應堆,還是「華龍一號」這樣目前最完美的三代核電機組,利用的都是核裂變釋放出的巨大能量。這也是人類目前能夠成熟運用的核能技術。

這次環環走訪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所擔負的使命則是面向未來——為我們國家研製最有希望的終極能源——利用核聚變能的「人造太陽」工程裝置。他們是我國核能三步走戰略中,最後一步「核聚變堆」研發的核心單位。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環流器二號A」聚變實驗裝置。

目前正在推進的「人造太陽實驗工程」也是利用氫彈的核聚變原理,但與「氫彈爆炸」後瞬間釋放大量無法控制的能量不同,我們是要實現可控的發生核聚變,源源不斷的持續釋放能量,就像太陽內部發生的核聚變一樣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竭的能源。

據專家介紹,目前受控核聚變研究的主要是相對容易實現的氘氚熱核聚變(也就是氫彈中的聚變反應)。相比核裂變,其安全性高,聚變反應可以隨時中止;氘氚聚變反應產物沒有放射性,幾乎不產生汙染物,廢料處理成本低;核聚變反應堆也不會產生汙染環境的硫、氮氧化物以及溫室氣體。而原料氘元素在海水中的儲量極為豐富。據計算,從一升海水中提出的氘,在完全聚變反應中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燃燒300升汽油。而發一度電的成本大約只有1分錢!

一旦受控核聚變實現規模化商用,這是可供人類使用上百億年的終極能源。核聚變被稱為「未來能源「的道理就在這裡。

技術原理不難理解,前景也非常好,但是在工程上實現,難比登天!

例如,氫彈實現核聚變反應,是利用內置的「原子彈爆炸」實現的。我們的受控核聚變是要在人工裝置內達到原子彈爆心的溫度——即產生核聚變反應需要的上億攝氏度高溫。在如此溫度下,物質已經變成高溫等離子體狀態,這個溫度是人類的材料技術根本不可能承受的。而實現這個極致高溫目標,就是國家賦予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使命!

「託卡馬克」裝置結構示意圖。

目前世界受控核聚變主流的研究方向是「磁約束核聚變」(也是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利用「託卡馬克」裝置用「取巧」的方法,實現高溫等離子體流的核心溫度達到發生核聚變的要求,而靠近裝置邊緣區域的溫度降低到目前材料和工程手段能夠承受的水平——但這亦然是超高技術難度。

目前位於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內的「環流器二號A」,是我國在2002年建成的第二代「人造太陽實驗工程」裝置,是進行核聚變研究的「大科學」裝置平臺。更加先進的「環流器二號M」將於今年年底建成,有望將電流從現有裝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進一步提高我國受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究能力。

據專家介紹,目前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每次實驗放電為2秒鐘。要知道氫彈爆炸的時間單位僅為微秒。「也許到幾十年後,這兩秒就會變成20萬秒、2000萬秒,甚至是一年365天不間斷的核聚變放電。」

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裝置,環流器一號(HL-1)。

和外界很多人想像的可能不一樣,環環了解到,我國開展受控核聚變技術研究早在1958年就已經開始了。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對於發展核技術在剛起步階段,就已經有一個很長遠的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而絕不是局限於「狹小」的軍事目的。

據核工業西南物理院的專家介紹,近10年以來,我國受控核聚變技術迅速提高,總體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梯隊,在材料、超導、認識理論等關鍵領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是我們國家國力、實力提升的結果。由於受控核聚變技術研究涉及廣泛的物理、工程學科領域,每一步前進,都離不開有關領域的進步。而相應的,我國受控核聚變技術進步取得的成果已經開始「反補」有關國產技術裝備,例如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生物、醫學等領域,並取得相當不錯的成果。

環環在參觀「環流器二號A」時,不時能在龐大、複雜的設備系統中,發現一些國內知名裝備製造廠商提供的配套產品。這也是「大科學」研究、「國家工程」的意義所在。雖然看上去這些尖端前沿科研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很遠,但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現在或多或少已經受益於在這些技術研究。

環流器二號A裝置內部工作場景截圖。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我們國家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等戰略武器裝備,也有了世界頂級的民用核電機組,但是與國際同行一樣,在受控核聚變技術研究方面依然處於異常艱苦的「攻堅階段」,甚至於沒人有把握究竟到了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成功。

這也可以比較直觀的感受「難比登天」的受控核聚變技術難度,有多大!

不過,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研究所的90後在職博士生馬澤宇樂觀的表示,「我相信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看到核聚變真正的實現商用。」

目前,我國在研製自己的受控核聚變裝置同時,還參加了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參加的最大國際項目。而除了我國,其他的核技術大國也在大力發展受控核聚變技術,在這一尖端前沿領域的競爭其實相當激烈。

ITER裝置與中國祈年殿的外觀體積對比。來源:中核集團。

過去,中核集團圓滿完成打造國家安全基石的歷史使命!

現在,一場可能改變未來人類命運的全新競爭已經展開。

這是又一個輪迴。

環環認為,「託卡馬克」受控核聚變技術,以及實現相同目標的其他技術,這一能夠圓滿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尖端前沿技術競爭,不就是誰有能力主導人類命運的競爭嗎?落到自身,就是要掌控我們自己的未來命運!我們國家根本無法缺席!

在這次走訪中核集團兩大重磅研究院的三天裡,環環始終在想,當年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那些世界頂尖的專家學者,他們本可以在國外過著優厚的生活,為什麼要放棄,遠隔重洋也一定要回來?回來了,也是忍受著常人根本承受不起的巨大壓力,幹出天大的功績,甚至於只是為了解決一個在今天看來很簡單的技術問題,獻出自己一輩子的青春年華!一輩子生活在默默無聞中,無人知曉。

現在,其實也是一樣的啊!

受控核聚變太難太難了,在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幹了一輩子的老專家,幹到退休也沒見到什麼成果,很不被家人理解。這幾乎就是數十年前我國核工業創業者們一樣的奮鬥情景,在看不到盡頭的困境中不懈拼搏!

這些天環環看到那麼多在新一代尖端技術領域默默奮鬥,或年輕,或已經青春不在的老專家們。憑著他們的條件出身,隨便換一個環境都能享受更輕鬆、也更風光優越的生活。可現在為什麼也選擇了默默埋名,甚至在終生都看不成果的道路上默默堅持?

環環其實很想問,但又不敢問。人這一世總要面對一些現實生活問題,環環很怕一不小心無意中刺痛了他們。

環環覺得,這就是國之棟梁!他們所思所想所念,他們的極致追求,他們融到骨頭裡的精神,怎麼可以用常人的思維去度量?

唯有衷心的祝福!

馬上就是五四青年節了,環環想說,從中核集團年輕一輩隨便拉出一個來,就是五四青年代表。

來源:環球網/張海潮

相關焦點

  • 高德地圖九大絕密卷宗帶你暢遊上海迪士尼
    高德地圖暢遊迪士尼九大絕密卷宗之躲避擁堵迪士尼樂園開園初期,每天都會有幾萬人湧向迪士尼旅遊度假區,其周邊道路一定會出現擁堵情況,而且由上海市區通往迪士尼的主要道路也很有可能會在高峰期出現擁堵。本來是想早早去然後酣暢淋漓的玩上一整天,但卻先在路上堵了半天,鬱不鬱悶?這時候,快打開高德地圖躲避擁堵啊!
  • 古代中國的三幅絕密世界地圖!
    然而,世界地圖並非當代之產物。人類繪製地圖,用地圖認識世界,古已有之。可是,古代並沒有精密的天文科學儀器測量,沒有精準全面的地理科學知識,人們到底如何去繪製地圖?對世界地圖又有著怎樣的認識與見解?今天,我們就通過古代中國明王朝的三幅絕密世界地圖來做一深入了解、認識。
  • 上海北站出現在寶山區楊行的地圖上,但滬通鐵路並不走這個地方
    在很多的地圖上已經標出了寶山區楊行地區有一個上海北站,但這可能是過時的信息,因為滬通鐵路一期並不走寶山區楊行,楊行站可能是市域鐵路的站點,而非國鐵系統的上海北站。下面是一副老地圖上面的上海北站。北沿江高鐵的地圖上的上海北站上海市寶山區楊行地區的地圖如下所示,傳說從的」上海北站「就在圖中紅圈的位置。
  • 世界地圖上有標註的不存在島嶼
    而在歷史上,這一區域也曾經有過多次發現有後來被證明不存在的礁石。儘管對這個島的位置和存在都有懷疑,但很多地圖出版商依然將這個島加入了他們的地圖之中。直至21世紀,一些地圖出版商雖然對這些南太平洋礁群的位置和存在存疑,但仍然將它們加入到地圖之中。
  • 絕地求生:新地圖資源點一覽 這個地方比沙漠圖Pecado還要「肥」
    密集的資源分布讓玩家完全不需要害怕沒有足夠的裝備進行戰鬥,不過由於超小的面積新地圖Sanhok轉角遇到愛,跟其他人發生遭遇戰的機率也同樣大大提升。說完整個地圖的資源分布情況,接下來我們在具體分析一下新地圖中的建築類型與特典。
  • 原神:你去過空中島嶼嗎?原神這個地方上的去嗎?原來是隱藏福利啊
    這個遊戲的特點應該就是人物和景色都特別唯美了,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了,你去過整個地圖裡面視野最美的地方嗎?這個地方就是雲頂的那座島嶼,在那個島上,因為全圖最高,景色就才是最美,正所謂站得高看的美嘛。
  • 我們最常看到的世界地圖並不真實
    但是看看下面我們最常見的世界地圖,目測俄羅斯差不多是中國的3倍大。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經常稱歐美為西方國家,中國為東方國家。但地圖上美國明明在我國右邊,也就是東邊,為什麼呢?要解釋這些,要從我們常用的世界地圖的繪製方法和原理入手。
  • 地圖上的這個地方,不應叫「衝繩」而是叫琉球
    美國亦曾強調不對琉球群島的主權做界定。眾所周知,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琉球群島仍是獨立的,那以後才被日本強佔,這是非常晚近的事。而美國長期不承認日本對琉球的所謂主權,也不使用日本人給起的「衝繩」名字。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兩次提出將琉球交給中國,但未獲正面回應,此事遂寢。
  • 是什麼動力,讓他們堅持找到這個連地圖上都沒有的地方?
    茶卡鹽湖、鳴沙山月牙泉、祁連大草原、崗什卡雪峰……總有那麼一些地方,不會因為去的人多了,就落於俗套;也總有那麼一些地方,聽別人所述,遠不如自己親身去經歷。比如在荒茫的中國西北腹地,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中,就有這一個連地圖上都不存在的石油小鎮。它被稱作代號「404」,曾經車水馬龍、無比繁華,卻又在一夜之間忽然沉寂。
  • 地圖為何錯得離譜:每一張世界地圖都存在失真
    然後,利用國外一個叫thetruesize.com的網站把地圖進行了修正,結果發現:在這幅世界地圖上看上去並沒有那麼大的非洲,其面積比西歐、美國、阿根廷、印度、中國的面積總和還要大,是世界第二大洲;而看上去和非洲差不多大的格陵蘭島其實比印度還要小一點;而俄羅斯這個世界面積第一大國,如果將其拉到非洲的緯度,它可就沒那麼大了。
  • 海南一絕密景點,被譽為中國的馬爾地夫,地圖上都搜不到
    不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平線的上升,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這個「上帝拋灑人間的項鍊」將消失在地球上。而我國一個省份,同樣在國際旅遊上享有盛名!那當然是小刻現在所在的土地——海南省,同樣有著我們印象中的椰風海韻、沙灘美女、遇見與邂逅。那麼在這裡,會不會同樣有令我們嚮往的馬爾地夫一樣的美景呢?
  • 有一個沒人承認的國家,地圖上也不存在,它叫做「阿爾札赫共和國」
    有一個沒人承認的國家,地圖上也不存在,真的有個這種國家嗎?答案是……有的,是位於高加索地區的「阿爾札赫共和國」!我想99.99%的人,聽到這個答案,反應大概都會是「這是哪」吧?說起這個地區,就不得不說現在亞美米亞與亞塞拜然之間正在發生的軍事衝突,可是中國大部分人對這個兩個國家基本上不認識,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發生衝突。原因很簡單,他們有仇。
  • 另一個角度看《絕密跟蹤》,你確定不看嗎?
    影片開場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銀行搶劫案,兇惡的劫匪、永遠在路上的警察、在樓頂操控一切的幕後黑手,配上滴滴滴的秒表聲,真的是不入戲都不行。接下來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是監視班嫻熟配合正在跟蹤,那邊是幕後黑手高樓監控全局又犯一案。無論是警察還是罪犯,都是嚴密部署,環環相扣,分分鐘挑戰你的智商。
  • 革命歷史劇《絕密使命》殺青
    該劇由袁錦貴擔任總策劃,張曉東擔任總監製,張敏擔任製片人,錢林森編劇,白濤執導,張桐、應昊茗、牟星領銜主演,首次揭秘被毛澤東稱為「紅色血脈」的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隱秘故事,講述了交通員們忠於職守、前赴後繼、勇於獻身的感人事跡,展現了這條「摧不垮、打不爛的地下航線」上熠熠生輝的忠誠精神。
  • 我們的性存在
    其中一位參會者提到,如果僅僅從身體快感來說,現有的情趣用品可以讓女性在10秒內達到性高潮,對人體的刺激和快感要遠遠勝於人之間的性行為。如果僅僅是感官的刺激,那麼科技必然取代人文,但性遠不只如此。這位參會者提出,一些人將從兩人建立聯繫、釋放性的信號,到約會、吃飯、點電影、去酒店開房、發生性以及之後的溫存,都是性的一部分並樂在其中。從這個意義上看,科技總有無法實現的功能。
  • 全國旅行地圖中,河北為啥略沒存在感?
    雖然每個人心中浮現的內容不完全一樣,但代表性景觀應該也比較像,比如北京有天安門、故宮,內蒙有草原,雲南有麗江,西藏有雪山,哈爾濱有冰雪,上海有外灘……這些知名景觀,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是我們去這些地方旅行的必打卡環節,也自然而然出現在我們心中的「旅行地圖」裡。
  • 是什麼動力,讓他們堅持找到這個連地圖上都沒有的地方?_易車網
    茶卡鹽湖、鳴沙山月牙泉、祁連大草原、崗什卡雪峰……總有那麼一些地方,不會因為去的人多了,就落於俗套;也總有那麼一些地方,聽別人所述,遠不如自己親身去經歷。比如在荒茫的中國西北腹地,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中,就有這一個連地圖上都不存在的石油小鎮。它被稱作代號「404」,曾經車水馬龍、無比繁華,卻又在一夜之間忽然沉寂。
  • 朱元璋的絕密身世:色目人後裔
    而老朱要隱藏的家族秘密屬皇家絕密,是直接影響到大明江山和自己皇帝這把交椅穩固的絕密。因此,最好是動用國家機器的能力和效率把這些絕密信息儘可能地抹掉,不能抹掉的採取任何辦法和手段封存起來。甚至為了保證絕密永不外洩,用很多人的鮮血來封存這個絕密也是必要的。
  • 一本紙書被我們做成了線上地圖書,地圖中的歷史,超高清在線瀏覽
    事情也頗為順利,我用了兩三天時間,就搜集到了書中大部分地圖的電子版,不少還是高清版。古人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既然這些地圖本來自於別人的慷慨分享,因此我也決定把這些來源各異的地圖整理成集,獻給所有喜愛這本書的讀者們。現在你已經不用再挨個去尋找這些地圖,我們的「地圖書」平臺已經提供了這本「地圖書」的線上配圖版,把省下來的兩三天好時光,去做些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吧。
  • 高德地圖點亮城市在哪裡設置 怎麼弄點亮去過的地方
    高德地圖讓我們的出行生活更方便,很多人手機裡都安裝了。而你現在高德地圖有個新功能,可以點亮我們古國的地方。是怎麼玩的呢?一起來看看。  高德地圖如何點亮城市  首先更新高地地圖版本至V10.05及以上,登陸高德地圖帳號,支持第三方登陸方式,支付寶、微信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