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重點動作的教學要作慎密的安排,應採取多種手段,以求使學生達到技術標準化、動作規範化,要達到下一年級出現該動作時,不應成為教學內容。例如初一年級重點教授手型、弓步、馬步,初二年級出現這些動作時,學生應該做到規範,達到技術標準。因此,學年計劃除按《大綱》課時規定的比重分配外,還應將全學年的重點教學內容具體化。例如初二年級重點教授僕步、虛步、歇步等,要制訂出這些動作應達到的技術標準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措施。這樣按動作的難易分階段進行技術教學,逐年掌握幾個基本動作,逐年把關,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期教學計劃是根椐僉學年分的學時,按有關要求,合理安排到一個學期中。根據武術的特點,在制訂時應考慮如下因素(一) 相對集中,但不應過多連續安排,特別是後幾次課。在安排課次時既要考慮有助於記憶,又要防止由於連續上課產生心理障礙。
由於客觀原因,需要連續安排時,組織教法要特別注意靈活多變,方法多樣,以保持學生的學習情趣。(二) 要有全局觀念。因武術較少受制於氣候、場地、器材,所以應先安排對氣候、場地、器材要求高的教材,然後再將武術教材安排在適當的時間。(三) 教材搭配應儘量考慮與上肢活動較多的項目配對。作為複習教材可考慮與耐久跑搭配,但需安排適t的發展上耽力量性練習,單元計劃是一學期中教材縱向聯繫的計劃,是教師完成該學期教學任務的總體設計。單元計劃制訂得好壞直接影響該項教材的教學質量,是檢驗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把量尺。單元計劃的重點應是完成本學期規定的技術動作和套路所採用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制訂時要注意任務明確,一課解決一兩個重點問題,不貪多求全,面面俱到,要課課相連,承上啟下,教法得當,措施得力,手段得法例如初一上學期重點教授三種手型和弓步。
假定用五個課時來完成,前二次課進行三種手型的教學,後三次課進行弓步的教學和手型的複習。根據這樣的分配,前兩次課應圍繞著三種手型的技術要求,結合學生實際,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動作,達到規範。後三次課則圍繞弓步及與弓步有關的動作組織教學弓步教學要確定每次課應完成的重點:第一次課在完整動作教學的基礎上,重點解決腳距和前「弓」後「箭」;第二次課重點解決直腰正身和蹬後細跟;第三次課重點解決身體各部位姿勢到位的問題。每次課重點解決的動作,要寫出較詳細的教法手段、教學措施。一、技術教學的步驟中學武術技術教學的內容包括基本功、組合動作、簡單拳術套路和器械套路以及攻防動作。根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技術教學一般按基本功、組合動作、拳術套路、器械奔路、攻防對練的順序進行其中基本功和組合動作是核心。
中學武術套路一般由十數個動作組成。一個完整的動作包含動的方向路線、架式結構、發力特點、停歇頓挫、心神意向等要素。學會動作和套路除了上述教學順序外,還要按一定的教學步驟使學生逐步掌握。第一步,掌握單個動作的過程,弄清動作的方向路線,俗稱「畫熟」。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學生隨教師的慢速示範進行比劃,弄清方向路線的來龍去脈。對於架勢步型只作一般要求,不求工整低勢。第二步,掌捏動作的架式,使步型、手型準確到位本年級點的基本動作要著力教學,務求工整。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動作到位。這時,教師的示範應以正常速度為主結合慢速示範,手眼身步應準確工整。在第一步採用分解法的動作,進行第二步時仍應採用,不必貫穿成完整動作。因為在活動中也存在手、身、步和架勢的準確到位。通過分解使學生掌握動作過程的準確到位。
第三步,使動作連貫協調用力順達,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動作的完整性。教師示範領作要連貫完整、節奏鮮明、動作工整。使學生把分解動作貫穿成完整動作。第四步,掌握同下一個動作的連接方法。這一步實際上是學,習新動作的開始,除按上述三步教學外,要注意二點:一是幵始姿勢必須是上一個動作的結束勢,另一點是要掌握連結的節奏,為下一步教學打好基礎。第五步,分析動作的勁力、節奏,體會「形」與「神」的配合。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武術的技法,了解武術形神兼備的特點。教師通過動作示範,和對動作性質、作用、意向、節奏的分析,使學生逐步掌握眼神、勁力、節奏配合的技巧,逐步地使形體與心怠活動結合起來,達到神兼備的要求。第六步,複習鞏固。這一步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反覆練習,使學生學的動作得到鞏固提高。
根據中學教學班學生較多的特點,在組織武術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 個體間應保持適當的間距。一般來說,基本功和拳術的教學常採用四列橫隊進行。左右間距應大於兩臂側平舉的距離,與右側同伴平舉之手相距約為一臂加-拳。前後間距約為二步。器械的教學,個體間距要加器械的長度。如果場地受限或者屬長器械,可以增加橫隊列次,也可以採用斜向錯位隊形,即問右(左)轉45度,單(雙)數列側跨一步。為了組織教學的方便,待隊形熟練掌握後,口令可下達成:「成拳術(器械)操練隊形——看齊」(二) 要注意運用多種隊形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防止單一、刻板。如「花瓣」隊形(即在方形四角前方各站一名基礎較好的學生);按設計的圖案站位分組練習等等。(三) 講示隊形應不拘一格,不僅僅只是前蹲後立的橫列隊形,裉椐需要還可採用圓形、半圓形,甚至是自由選位等隊形。
(四) 掌握武術的套路和動作,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需要學生反覆地練習。練習的形式有集中、分組、自練等。教師要善於將多種練習形式穿插交替使用,保證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時間而又不覺得單調。從實際出發原則的運用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在武術教學中應理解為: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技術水平等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在教學中因人施教,對青少年要精講多練,練習內容以動為主,對靜止性動作如「站樁」的練習,要與相應的放鬆動作交替進行。對男生要加強S韌和協調性的訓練,防止僵硬。對女生要強調動作的勁力,避免鬆懈,尤其要合理安排女生例假期間的練習。對領會動作快的學生,要加強對動作規格的要求,強調動作的細節,使其精益求精,使精、氣、神、力達到協調配合,以加深對武術特徵的領會,提高運動水平。對掌握動作慢的學生,要耐心幫助。
多給以輔導的機會,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充分調動他們潛在的積極性,使教學雙方和諧融洽,為完成教學任務創造好的氣氛。身體全面發展原則的運用武術運動內容非常豐富,並多含全身性的動作,對身體具有全面的鍛鍊價值。但在教學中由於每節課的側重面不同,因而有時對身體的某些部位,並不能得到應有鍛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要全面多樣,力求能使學生身體的各個部位,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全面發展。例如在我們重點教步型、步法時,應結合手型、手法的練習;在套路教學中,某一段下肢活動較多,負擔量較大時,應有目的增加一些上肢動作交替練習。此外,由於武術運動對人體柔韌、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同時某些技術動作要求較島的專項素質,辨以在教學實踐中,還應將身體全面發展與專項素質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互為補充,以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騰空飛腳」要求有一定的騰空高度,才能較好地完成動作,因而在學習這一動作時,除了讓學生掌搔動作過程外,還應增加一些發展腿部力_量.和增強彈跳能力的練習,促進學生較快掌捤動作,提高動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