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失眠和自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失眠不是問題,過於關註失眠這件事情才是問題。更進一步說,失眠者只是對失眠這個結果過分重視,但是對自己失眠的原因並沒有給予適當的對待。就好像從挑選種子、從種植環境、從澆水捉蟲這些事情上都沒有在意過,卻只對該開花的時節不開花鬱悶不已。
黑夜吞噬的是白天人們記憶力殘留下的一切不如意,日積月累,已經形成了厚厚的屏障,不止是在身體裡也在心裡。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諦三在《寫給失眠者的心理學:哈佛導師引你尋找失眠背後的自己》(以下簡稱《寫給失眠者的心理學》)中寫到,失眠症不僅僅是睡不著那麼簡單,其背後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心理問題,例如:自卑。而澳大利亞的精神科醫生貝蘭·沃爾夫對失眠症是這麼表述的:「失眠症是自卑者最容易表現出來的症狀之一。」
假設以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的表述都是正確的,那麼,只要沒有解決自卑的問題,失眠的問題就無法解決。如何解決自卑的問題,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承認並理解它。不管是因為身體殘缺、小時候家境不好、成長的過程中遭遇過任何的不測、甚至只是你有個望子成龍的媽媽也或者因為身材不好被嘲笑......
生活中任何一件件不如意的小事兒,都會被假我這個自己的大腦記住,牢牢地記住!並且會在任何時候翻出來,你不行的證據!並且會在你成功的時候,告訴你說,「別太得意,別忘記你那些失敗的經歷。」而我們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假我狀態中日復一日。
所以剝離開你的真實想法和假我這個小人的幹涉,試著去想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短板。你覺得完美的那個人,也有他的不如意,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相信我,每個人其實都會體驗到自卑,如果有一個人每一天都是100%的自信,那也是一種病態對嗎?所以自卑是一個很常見的心理,不是所有的自卑都需要去處理。更不要揪著它不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就想開了。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裡也說道,其實每個小孩在生下來,他面對這個世界面對成人的時候,他都是有自卑的,就是因為這種自卑心理才會促使他去成長,去促使他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其實這是一種力量。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正在自卑,所以心裡不舒服,潛意識裡總想著如何去對抗和解決這個事兒,所以睡不著睡不好。恭喜你,找到了核心關鍵點,接下來我們要去體驗那個感覺,去承認它的存在,是的,我就是自卑的。我曾經家境不好,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很多歧視和白眼。我因為胖,被全班同學笑話,並且雖然現在已經結婚生子了,但還是害怕跟陌生人遇見......是的,這些都是存在的。不過它們已經發生了,即使再發生一次,也不過如此,所以我沒必要耿耿於懷。那些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傷害我的就都過去吧!今後我會順其自然的生活,活出來真實的做自己,農村來的孩子又怎樣我一樣生活的快樂,我比你們經歷的多也是財富!我胖又怎樣,瘦的人千篇一律,我胖也有人愛也有自己的風格和韻味......
往往假我這個頭腦無時不刻告訴我們,這錯了那不對了,你不能做這個你做那個會被誰說等等。所以形成這樣的模式也不是我們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傳統是社會是時代,已然如此,何必讓你一個人在黑夜裡背鍋呢?所以,如果你的內心深處有這樣一份自卑,今晚可以拉出來一起聊聊。承認它認可它,就像承認你睡不著又怎樣?
慢慢來,一切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