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6成9人口擠六大「直轄市」 桃園遷入最多

2021-01-13 央廣網

  中新網7月1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內務主管部門公布今年上半年人口結構分析結果,臺灣人口持續往「六都」集中,近六成九人口集中在6個「直轄市」,其中以桃園人口遷入最多。

  數據顯示,人口增幅以北部地區最大,桃園的社會增加率(移入人口減掉移出人口比率)超越金門縣,居全臺之冠。桃園市府表示,遷入人口數奪冠主因,前有拼升格的遷戶籍獎勵,後與新任市長鄭文燦端出生育、育兒津貼、老人免繳健保費等社會福利有關,前後各掀一波遷戶籍熱潮,今年1至6月桃園人口增約3萬人。

  桃園市每名新生兒有3萬元生育津貼,雙胞胎每名3.5萬元,三胞胎以上者每名4.5萬元;3歲以下幼兒有每月3000元育兒津貼。

  內務主管部門分析,都會區女多於男,反之則男多於女。

  人口老化指數持續上揚,65歲以上人口對比0至14歲人口的老化指數為88.57%,較去年上半年增加5.43個百分點,其中,馬英九13日是65歲生日,也列入高齡人口。

  內務主管部門說,0至14歲及65歲以上兩端的「依賴人口」,和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的「扶養比」,也比去年同期微升。

  臺當局「行政院長」毛治國預估明年起,臺灣工作年齡人口將大幅減少,工作人口總數今年達1700萬人的歷史高峰後就會陡降,每年將減少18萬人,扶養比將大幅提高,年輕世代負擔更沉重。

相關焦點

  • 臺當局最新統計:去年桃園市遷入人口增幅最多
    (觀察者網訊)24日,臺當局「內政部」公布臺灣人口分布,其中六都佔臺灣總人口近七成約有1634萬人,在2018年桃園市的的人口淨遷入有2.3萬人,為六都之冠,也是全臺人口吸力最強的都會區。圖自臺媒據東森新聞雲1月24日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人口總增加率以桃園市增幅14.9‰最大,臺中市增6.0‰居次,臺北市減少5.5‰為最多;以高雄市、臺北市二都為例,遷出人口都多於遷入,高雄市遷出1990人,臺北市更高達1萬9632人遷出。
  • 臺中人口首度超越高雄 成臺灣島內人口第二多城市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根據臺灣當局「內政部」最新統計數字,截至今年7月底,臺中市人口數首度超越高雄,多出309人,成為臺灣島內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 臺灣近五年人口遷徙顯示 桃園縣等三縣市居前三
    島內近五年人口遷入數 桃園縣臺北縣臺中市居前三  中國臺灣網11月3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臺「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9月臺灣實際遷徙人口142萬人,近5年來遷徙累計數以桃園縣、臺北縣、臺中市為主要人口遷移集中縣市前3名,累計淨遷出的縣市則以臺北市、彰化縣及屏東縣較多。
  • 臺北房價高、高雄工作少致人口外流 2.3萬人搶住桃園
    華夏經緯網1月24日訊: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臺「內政部」公布臺灣人口分布,其中六都佔全臺總人口近七成約有1634萬人,在2018年桃園市的的人口淨遷入有2.3萬人為六都之冠,也是全臺人口吸力最強的都會區。
  • 中國人口「最多」的副省級城市,已經超過直轄市天津
    中國直轄市作為省級行政機關,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有很大的政策優勢,因此聚集了很多人口,從全國城市人口排名來看排名前三的是重慶、上海、北京,意外的是天津排在第五位,成都人口超過天津排在第四位,中國除了四大直轄市和港澳兩個特區外,15個副省級城市地位最高,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成都當然也是副省級城市
  • 臺灣「北漂」話題大熱 人口外移最嚴重的竟不是高雄
    中國臺灣網11月18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今年臺灣地區選舉「北漂青年」成了熱門話題。但事實上,漂移和外移是完全不同意思。漂移指的是長期在外地工作,但戶籍還在原出生地;外移是指為了工作、生活或求學,將戶籍遷入到其他縣市,離開原出生地。
  • 臺灣人遷戶口最愛臺北 5年遷入近5萬人
    原標題:臺灣人遷戶口最愛臺北 5年遷入近5萬人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1日報導臺「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遷移統計,近5年「6都」人口遷移趨勢顯示,北北桃(臺北、新北、桃園)淨遷入為10萬7974人,遠高於臺中、高雄、臺南的3萬3487人,其中遷入4萬6699人的臺北市奪冠
  • 臺灣「北漂」話題大熱 人口外移最嚴重的竟然不是高雄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今年臺灣地區選舉「北漂青年」成了熱門話題。但事實上,漂移和外移是完全不同意思。
  • 臺中人口首度超越高雄 成臺島內人口第二多城市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根據臺灣當局「內政部」最新統計數字,截至今年7月底,臺中市人口數首度超越高雄,多出309人,成為臺灣島內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戶政司長」張琬宜昨日受訪表示,臺中市的社會增加過去幾年都高於高雄,另一方面也帶動自然增加。
  • 臺灣人口結構簡介
    每百女子所當男子數(又稱性別比例,計算公式為男性人口除以女性人口再乘以100)為98.89。2013年之前,臺灣社會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來女性外籍配偶的持續增加是造成性別比例反轉的主要原因。就教育程度看,截至2017年底,臺灣15歲以上人口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者為最多,佔44.5%;高中高職學歷者次之,佔30.6%。文盲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約佔總人口的1.21%。
  • 臺灣省6個「直轄市」與我國內陸城市對比分別排在什麼位置?
    臺灣省,簡稱「臺」,,省會臺北,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臺灣省由中國第一大島臺灣島和周圍屬島以及澎湖列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裡。
  • 臺「內政部」最新統計:2018年臺北人口外流嚴重
    臺北市2018人口外流1萬9632人。(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月24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當局「內政部」公布臺灣人口分布,其中「六都」佔全臺總人口近七成約有1634萬人。在2018年,高雄市、臺北市「二都」,遷出人口都多於遷入,高雄市遷出1990人,臺北市更高達1萬9632人遷出。
  • 臺灣公布近7年各縣市人口遷徙概況 北部人口淨遷入多
    臺當局24日公布統計,2011年至2017年臺灣淨遷入累計正增長人數以桃園市、臺中市、金門縣及新竹縣等較多,其中桃園市增逾12.6萬人最明顯。據分析,調查結果與產業發展相關。綜合臺媒報導,臺當局當日發布2017年臺灣各縣市人口遷徙概況,實際遷徙人口(含鄉鎮市區內住址變更)160.7萬人,較2016年減少3.2萬人(減少1.9%);每千人的遷徙人口為68人,較2016年減少1人。
  • 柯文哲上任1年多 臺北市人口6年來首見負成長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統計顯示,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一年來,臺北市設籍人口出現六年來首度負成長。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說臺灣)
    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據臺灣房屋智庫統計,臺北市和新北市常住人口連續3年呈負成長,尤其臺北市近兩年每年淨遷出人口數將近2萬人,3年合計淨遷出人口近5萬人,人口流失嚴重。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據臺灣房屋智庫統計,臺北市和新北市常住人口連續3年呈負成長,尤其臺北市近兩年每年淨遷出人口數將近2萬人,3年合計淨遷出人口近5萬人,人口流失嚴重。
  • 港媒:臺中人口超越高雄成臺灣第二大城市
    海外網8月3日電 據中評社評論員文章,臺中市人口數超越高雄市,成為第二大城,將造成臺灣政治力大洗牌。人口變動象徵用腳投票,這除了是城市排行重新洗牌,也是政治勢力、政治人物的大洗牌。在民進黨新潮流系獨霸縣市版圖之際,臺中人口超越高雄,象徵民進黨「正國會」林佳龍的躍起。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7月底,臺灣6個「直轄市」,人口數最多為新北市398萬4051人,臺中市277萬8182人次之,其他依序為高雄市277萬7873人、臺北268萬7629人、桃園市217萬1127人、臺南市188萬6267人。
  • 臺灣人口最少的鎮僅剩9156人 不及人最多鎮零頭
    原標題:臺灣人口最少的鎮僅剩9156人 不及人最多鎮零頭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東縣縱谷鄉鎮人口再告急,繼所有鄉鎮近10年來陸續跌破萬人,池上、鹿野鄉人口今年統計都跌破9000人,唯一仍在9000以上的關山鎮「僅」多出156人,這個全臺灣人口最少的鎮,明年人口數恐再創新紀錄。
  • 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出生率、死亡率、遷入遷出
    >(遷入、遷出),會影響人口的增長。23、【多選題】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有( )A. 直轄市的人口都增加B. 東部省份的人口都增加C. 中部大多數省份的人口減少D.西部人口數量減少的省份最多24、【多選題】影響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有( )A. 人口增加的地區,自然增長率都高B. 人口減少的地區,人口遷出可能多於遷入C.
  • 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人口最多 臺中超越高雄成第二
    根據臺灣內部事務主管部門2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7月底,臺灣6大城市中,新北市人口數最多,臺中市人口超越高雄市,一躍成為人口第二多的城市。 具體人口數如下:新北市398.4051萬人,臺中市277.8182萬人,高雄市277.7873萬人、臺北市268.7629萬人、桃園市217.1127萬人、臺南市188.6267萬人。 戶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張琬宜指出,人口成長包括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自然增加是出生數扣除死亡數,出生高於死亡為正增加;社會增加是淨遷入扣除淨遷出,同理,遷入高於遷出為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