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士要殺這個禪師?心念的力量可以強大到什麼程度?

2020-12-17 善行者

今天開始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佛家六度裡面的第五度——「禪定」。

「禪定」,又稱「止觀」、「三昧」,是指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的狀態。「禪定」是生發般若智慧的基礎,是通往解脫彼岸的關鍵,是修行證悟的必經之路。「禪」是外不著相,「定」是內不動心。如能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你的人生將會從此打開一扇非凡的大門,讓你進入一個清涼寂靜的世界。

當你能禪定,你便能堅固,不被外界動搖。唯有禪定,才能消除雜念,克服妄想、煩惱,從而獲得心理的平衡。

在日本,有一個武士去問高僧白隱禪師:「真的有天堂和地獄嗎?」白隱禪師瞟了這個武士一眼,不屑地說道:「你有什麼資格問我這個問題?」

武士聽到了這話頓時被激怒了,怒氣衝衝地拔出劍來指著白隱禪師吼道:「你信不信我會砍下你的頭?」白隱見狀,慢悠悠地說:「你看到了,這就是地獄!」那個武士聽後心中猛然一震,馬上收起劍對白隱禪師施禮道歉。這時白隱笑著說道:「現在你看到的就是天堂。」

禪詩有云:「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獄門,萬法由心生,萬事由心滅。」一善發動即是天堂極樂,一惡發動即是地獄修羅。白隱禪師要告訴武士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在生活中,每個人的心念都是一把鋒利的劍,你可以執它翩然起舞,修身養性;也可以用它暴起傷人,玉石俱焚。同樣的內心,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產生不同的境界。所謂:「一念之別,善惡立判;一念之差,千古之恨。」這都說明心念的作用。

佛家十分注重對心的研究和闡述。達摩祖師有一偈云:「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就說明了心念的多變性。

《華嚴經》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也說明了「心生萬法」的道理。你的心在想什麼,你最終就會成為什麼。

有位畫家喜歡畫夜叉修羅,為了畫得更加傳神,他經常思考和模擬夜叉修羅的表情,念想得久了,不知不覺自己也變得是滿臉橫肉,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人們見了他都敬而遠之。

開始這位畫家不知道緣由,只是覺得很奇怪,後來有位禪師讓他改畫菩薩像。於是,畫家心裡想著菩薩的樣子,自己模仿菩薩的慈悲樣貌,學著菩薩慈祥的微笑。久而久之,這位畫家的面目變得慢慢和善起來,大家也都覺得畫家和藹可親,很好相處。

心裡種什麼因,心外就結什麼果。心念的力量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你的生活。在你不經意間,有些心念就通過你的行為表現出來。行為是好是壞,也全看你的心念是好是壞。

心生歡喜,見枯木亦有生機;心生悲哀,見百花亦感飄零;心生怨尤,則觸目皆是荊棘;心生恐懼,逢微笑也見猙獰。

《正法念處經》中云:「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心念是一切行動的主宰,心念生則種種法生,心念滅則種種法滅。

因此,修禪定其實就是修心,就是要讓自己的內心安定寧靜。如何讓心安定?很簡單,保持平常心、專注心,去除妄念雜念,自然一心不亂。

有人說世事複雜,卻不知所有的複雜都是人心複雜造成的。世界上本沒有複雜的事,胡思亂想多了,本來簡單的事也變得複雜了。正所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當年美國人要到太空去旅行,發了一個徵集令,向全世界的人們徵求一支能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使用的高科技筆具。因為當時常用的原子筆、墨水筆都無法在失重狀態下使用,於是,天才和專家們就開始開動腦筋,苦苦思索,但過了很久,也沒有人想出一個好辦法來。

有一天,有個德國人寄來了一封信,美國人打開一看,上面寫著一句話:「有沒有試試鉛筆?」

是啊,鉛筆不就符合太空失重狀態下用筆的要求嗎?然而,就是因為鉛筆太平常了,結果被頭腦複雜的專家和天才們忽略了。

由此可見,每天妄念紛飛、思緒輪轉,未必能發現世間真理;而心定一處、平和恬然,卻可以為智慧展現提供空間。只要保持平常心和專注心,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契入禪定境界,從而逐漸與古聖先賢遙相呼應,盡享禪悅法喜。

有個人曾問慧海禪師:「禪師,你身入佛門這麼久,可否發現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慧海禪師回答:「有。」那個人接著問:「那是什麼呢?」慧海禪師道:「飢來吃飯困來眠。」那個人聽了後大笑道:「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哪個人不是這樣呢?」

慧海禪師搖搖頭嚴肅地說:「當然不一樣!世間的人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的事情,而睡覺的時候卻想著吃飯的事情。而我吃飯的時候就想著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想著睡覺,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世人的心往往被各種欲望所牽引和擾動,陷入利害得失之中不能自拔,心生種種思量,念起千般妄想,因而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平常心和專注心,最後走入歧途。若能時刻保持平常心、專注心,遏制妄念,一心不亂,那麼你將會慢慢進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從而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真諦。

相關焦點

  • 一念佛,一念魔,心念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
    一些國外的書籍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這種力量的存在,《秘密》、《羊皮卷》能成為影響現代人的書就是因為闡述心念的力量,讓人們重新冷靜的思考唯心主義的價值所在。這個結果的善惡會改變我們將來的人生,將來的方向。我們凡夫愚痴,不知道自己當下這顆心起的念頭對自己的法界有這麼巨大的影響,但是十方諸佛菩薩,高僧大德有能量的人都會感覺到你心的起伏,像是《了凡四訓》中的袁了凡當初給雲谷禪師對坐三日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就能感覺得到。這是我們的起心動念像是無線電波,能被有能量的人攔截到你的這個信號。
  • 聽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見佛殺佛》有感
    爾欲得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感,向裡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那時候真的不能理解其中意思,後來想找一下一行禪師的《見佛殺佛》,但是國內目前沒有,只有臺灣的,買不到,昨天在喜馬拉雅搜索一下,正好有合無主播的一行禪師的禪法心要《見佛殺佛》,於是很認真的聽了幾個小時,真是越聽越喜歡,越聽越感到內心歡喜,談不上自己進步,至少感到受益。
  • 《心經》怎麼念 力量無窮大
    我們為什麼講經開頭要念《五大金剛》?念了三天,還是廣的?(為什麼)每一次講經之前要念《心經》?都是祛魔的,《心經》是祛魔的。玄奘法師,他到印度去取經,在沙漠地帶,一個人,晚上住在那裡,就看到飛沙走石,好象千軍萬馬衝過來了,他馬上就念《心經》,念了幾遍,什麼都息下去了。所以說《心經》力量很大,不要看輕了!
  • 咒語力量強大 應用要斟酌
    按:咒語在中國屬於法術的一種,以某種特別的順序或特殊音節念出,以促成某些的特殊效果的語句。語言禁忌發展到極點,達到靈物崇拜程度 ,就可能形成引 。聖嚴法師:咒語力量強大 應用要斟酌主要是因持咒兼帶持戒、修定,產生慈悲心和智慧力,必然能夠去執著而消業障,這樣也必定能感通諸佛菩薩的本誓願力。因此,什麼叫咒王?以總持的意義說,任何一咒,持之得力,都是咒王;除了邪法、邪咒,用來損人利己,或者是報復、報仇、洩憤等以害人為目的的咒術之外,都可以持誦。
  • 只狼仙峰寺鎧甲武士怎麼殺 只狼全身盔甲的武士擊殺攻略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只狼最新資訊 > 正文 只狼仙峰寺鎧甲武士怎麼殺 只狼全身盔甲的武士擊殺攻略
  • 禪師教你在禪修靜坐時如何調息念「阿彌陀佛」聖號
    這一法門以深信、切願來執持一句彌陀聖號為綱要,不但下手簡易易學,隨時隨地提起就可以修行,便於任何人的學習,而且即淺即深,能圓攝一切法門。我們念一句彌陀聖號,若能至誠懇切,驀直念去,不管妄想紛飛,一念提起則一念覺,念念提起念念覺,久而久之純熟自然,就能使煩惱妄想潛移默化。徹悟禪師曾說:「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 原來,心念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
    你就不死,但是你必須持之以恆,以這種心念來調整你這個身體,我要命令我所有的細胞都在這裡飛快地調整。因為我們這個生命體啊,每隔七年它是一次大調整,每隔七個月、七天、七個小時是中調整、小調整。只要我們用心它就在調整,我們的這個心可以叫肉身飛天,可以叫肉身化成一股風,化成一團火,化成一灘水,把一個小小的病治了算什麼?我們一些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藥吃藥,變成藥罐子了。我們的心就能主宰我們的命。
  • 當禪師遇到理科生:我讓要全世界知道這些段子禪師承包了
    2、青年問禪師:「我的心被憂愁和煩惱塞滿了怎麼辦?」禪師若有所思地說:「你隨手畫一條曲線。用放大鏡放大了看。它的周圍難道不是十分明朗開闊嗎?」那個青年畫了一條皮亞諾曲線。(皮亞諾曲線可以遍歷單位正方形中所有的點,是一條充滿空間的曲線。)3、青年再問禪師:「我的頭腦卻是被這種繁雜的世俗所裝滿,卻要如何是好?」禪師說:「你畫一個沒有瓶口的瓶子。它總有一個盡頭。
  • 什麼是禪師、律師、法師?
    在佛教中,對出家人的稱呼很多,大家可能很難分辨清楚,今天末學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禪師、律師、法師的意思和區別。在佛教經典中,出家人一般分為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這五種。這都是以專長命名的對出家人的尊稱:善於讀誦經文的叫經師;善於修持戒律的叫律師;精通論藏或者善於論釋佛教經義的叫論師;善於講經說法的叫法師;善於修禪的叫禪師。佛教傳到我國後,因為沒有特別突出的經師和論師,所以就只有律師、法師、禪師流傳下來。禪師,原意指的是修禪的比丘。《三德指歸》卷一中說:「虛心靜慮曰禪師。」
  • 諸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改變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所以你一定要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不能用外境的力量來引導你,這個很重要!你怎麼知道是外境來引導你?或者心靈來引導你呢?我們之前也講過,一個人一天當中都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跟著感覺走,你就是外境給你刺激什麼,你就做什麼。你經常做你喜歡做的事,你就很難有美好的未來,要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就對了!改變生命的最大力量是心念!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那我們的「心」該放哪?
    有世界的動力造就了萬有世界的種種,如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等,這個動力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形成了眾生的共業,這一面其實就是我們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針對這三心,《金剛經》裡曾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經裡要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金剛經裡這句話所蘊含的真實意義。
  • 自然法師:懂的人學雲谷禪師,不懂的人學袁了凡
    有的人看〈了凡四訓〉,了凡因為過去人家幫他算命,也把他的命都算準了,說他這一生沒有什麼成就的,所以他就根本沒有念頭了,對這個生命失去希望。所以到了棲霞寺打坐,禪七的時候,他能夠一念就是很靜,不能叫做一念不生,沒有希望就是念,那叫做非常沉重的念,那個不能叫一念不生。只是雲谷禪師發現說,「誒,這個人很奇怪?心如是那麼靜喔?那麼安靜!」
  • 馬祖道一禪師(一)
    於林中經行。見洞壑平坦。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於來月歸茲地矣。及歸遂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滅。世壽八十。僧臘六十。元和中。追諡大寂禪師。了生死馬大師這一篇,實際上把整個佛法都講完了,做一個禪門的修行者嚮往者就這個樣子。了生脫死,生很難,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 東方新聊齋—心念的力量,堅持就會獲取幸福。
    因緣未到,就要堅持,積蓄力量,積極的去種善因,結善緣。不要強求未熟的果。一心一念的做好自己手裡的事。曾國藩曾經說過:「只管耕耘,莫問收穫。」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天上也不會掉餡餅,你的所得都是自己辛勤勞動,不斷努力,修行而來的。
  • 一句佛號消恆河沙罪業,為什麼我念沒管用
    ——道霈禪師·《佛祖三經指南》——【妙祥法師開示】「無心越理謂之過」,這個「有過」指的是什麼呢?沒有壞心,突然犯了過失,那叫過;如果是故意的,這罪就更大了。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個「轉重令輕」,什麼辦法能把重罪變成輕罪呢?就是懺悔、改過,這就能把重業變成輕業。這是第五章。這章多說幾點,為什麼要強調這章呢?因為現在有很多的人有一種邪知邪見,說人不用懺悔,如果我好好念佛,我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看看這種說法對不對?誰能說一說?你說。
  • 為什麼修學佛法,首先要具足恭敬心?
    佛法在恭敬中求在修學佛法的過程,首先應當具足恭敬心,對佛菩薩要有恭敬心,對眾生也要存有恭敬心,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恭敬心。為什麼?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很重要,我們要告訴自己:我生命的每一個自覺,都是舉足輕重的。所以,這個世界若是少了我,會是什麼樣子?佛法的弘揚若是少了我又是什麼樣子?而此刻,我的心願與佛菩薩不相應,佛法的弘揚又是一個什麼樣子?
  • 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是些什麼心?
    《金剛經》上佛告訴須菩提:「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際求心,為什麼會皆不可得呢?這些心都是些什麼心呢這是一個大問題,很多的禪宗公案都圍繞這顆「心」,糾纏著這顆「心」,真是剪不斷,理還亂,亂來亂起,起起滅滅,這個「心」啊,不安了。
  • 只狼誘導前往地牢對劇情有什麼影響?誘導武士去地牢獎勵
    誘導武士去地牢獎勵 只狼在早期去地牢的時候會接到一個白色衣服的人的任務,叫你去找一個精壯的人,一聽就是要做什麼實驗,大家在打完七面武士之後,會碰到坐到地上的紫衣武士,這時候可以選擇誘導去地牢,還一個是仙峰寺上的胖和尚也可以誘導去,那麼分別都有什麼影響呢?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僧人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一位佛的名號,這個佛的壽命無窮無盡,永遠不老,年歲無限。同時,他身上的光明也是無限的,照耀起來可以達到無窮無盡的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見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稱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不論在佛界還是在俗間,阿彌陀佛都是知名度頗高的佛。將「南無」和「阿彌陀佛」連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在佛教中,「南無阿彌陀佛」在廣義上還表示為:向一切有覺悟、有德行的人致敬!
  • 天氣酷熱,禪師卻說很涼快,白居易寫下一詩,一到夏天就成口頭禪
    不過這個時候,只要嘴裡默默地念上一句:心靜自然涼,煩躁不安的心情馬上就能平復下來,身體也會覺得清涼了不少。古人過夏天,既沒有電扇,也沒有空調,如何度過炎炎夏日,只有靠平靜的內心和強大的忍耐力,而在這樣的炎熱夏季,一些高人不為酷熱所動的修為就非常令人佩服了。白居易是一個非常喜好交朋友的詩人,他的朋友,不僅有元稹、劉禹錫這樣的大詩人,也有許多高僧名士,像他的名作「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就是在寺院參觀的時候寫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