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這樣講?你看大家,最後看了袁了凡,都學袁了凡 。但是要是佛子哩?要我,我學雲谷, 我幹嘛學袁了凡!我學雲谷,我來教授一切袁了凡。我看了這本書,我就可以感覺到那雲谷為什麼他能夠教袁了凡功過簿?雲谷從來不在功過簿上記一筆、記一畫,雲谷直接跳脫世間一切功過,照見根本覺心,那叫雲谷。
所以現在才會有聲音,有的人生病,先生生病了,太太為了他先生生病,所以要印《金剛經》跟大眾結緣。結果就有人說,其實不如印〈了凡四訓〉跟〈俞淨意遇灶神記〉,比《金剛經》的功德大。這顛倒至極!
而且真正來講這〈了凡四訓〉,雖然他在世間法中是善書,教授人能夠念念向善,所以他有功過簿。但是用一個行者的姿態,我是講說行者的姿態,因為每一個法,在每一個因緣環境不同,每個眾生根機不同時,他所起的一切他的啟發是不一樣的。所以這裡面就如同我們常講的「佛以一音所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不但是佛如是,世間法中都是如是。有的人看〈了凡四訓〉,了凡因為過去人家幫他算命,也把他的命都算準了,說他這一生沒有什麼成就的,所以他就根本沒有念頭了,對這個生命失去希望。所以到了棲霞寺打坐,禪七的時候,他能夠一念就是很靜,
不能叫做一念不生,沒有希望就是念,那叫做非常沉重的念,那個不能叫一念不生。只是雲谷禪師發現說,「誒,這個人很奇怪?心如是那麼靜喔?那麼安靜!」所以叫他到面前來,問他說:「先生為什麼這個心如是安靜?一般人修行,心都還不見得能夠如是安靜!」因為古德是真正明心見性的人,看到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你不要說他言談,他坐在那邊所有的一切皮色,所有一切這個膚色,或者是你走到旁邊那個氣氛,他能夠微細感受到你心中的氣氛安靜、不安靜。古德是明心見性。一般中醫哦,中醫望聞問切都知道你什麼病,何況古德!他當然可以看到你的心性,氣血的奔騰,在哪裡奔騰。(奔騰就是那個計算機,奔騰,開玩笑!現在已經過時了!)他可以看到的。了凡就告訴他,過去算命先生已經幫他算過,所以他現在根本沒有什麼,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如是安靜。雲谷禪師說了一句話:我以為是什麼豪傑,原來還是一介凡夫!就是根本凡夫,這是了凡四訓的開章。雲谷禪師告訴了凡,事實上這個命數在眾生凡夫之中,雖然被數之所拘限、在攝受,但是真正世間法中那些大善之人、大惡之人,他還不是數之所能夠拘泥的,還不能夠用數,用計算能夠算得出來。數就是計算。所以一個人若是墮在命數之中,有一套公式,只要學這套公式都可以把你算得出來。所以數叫計算,所以你墮在命數裡面,所以他有的時候,你還可以超越這些計算,超越這些數的。但是這個超越,你要永遠知道,這是跟凡夫講的超越,你超越超越還是在數中,那叫不定數,還是在數中所束縛的嘛。所以了凡聽了這句話以後,就問雲谷禪師怎麼樣能夠改變命運。雲谷禪師沉思了一會,然後告訴他。
為什麼要沉思,你知道嗎?因為雲谷禪師發現你還是凡夫,你只問改變命運,你只問還在世間紅塵中的執受之中說如何改變。能變之處,就算你今生能變,將來還是什麼?起成輪迴呀!但是為了呵護眾生如是心故,他必定還是要度,現在他沒有這種根器,沒發大心嘛,他不發大心真正在這一生中了斷,所以就只好告訴他,那你就用功過簿,每天行種種善行,你的運氣就會變了,你的運勢都會變。
假如袁了凡聽到雲谷禪師這句話,從此以後舍俗向道,那就不叫袁了凡,叫釋了凡。那為什麼叫袁了凡?袁字上次不是講嘛,袁是長衣,六祖大師跟惠明講逢袁則止,就是這個袁。
就是你在一切法中,還有依他所起的,依凡說了凡,依了凡說凡,這都是依,那都是凡情。所以他叫「袁了凡」。雖然了凡二字是後面取的,但是他就是袁了凡。所以了凡他就回去以後,真正如是教授子孫,後面的故事我就不再轉述。但是這種書要告訴世間人,他不發大心的人,就如同袁了凡如是發心,只是想要在世間法中如何戰戰兢兢,這樣子叫做懇懇切切的掌握命運,這其實也叫做可憐相!這樣掌握命運,那袁了凡這後面的所有一切道理,那在世間之中接引如是眾生品類,還叫善本。
但是要是用在佛氏門中,根本解脫大道上面,這是惡書。為什麼?他必定迷惑一些行者決定心故!
我為什麼這樣講?你看大家,最後看了袁了凡,都學袁了凡 。但是要是佛子哩?要我,我學雲谷, 我幹嘛學袁了凡!我學雲谷,我來教授一切袁了凡。我看了這本書,我就可以感覺到那雲谷為什麼他能夠教袁了凡功過簿?
雲谷從來不在功過簿上記一筆、記一畫,雲谷直接跳脫世間一切功過,照見根本覺心,那叫雲谷。懂的人學雲谷,不懂的人學袁了凡。所以你懂的人,《金剛經》是雲谷,所以雲谷,祖師的氣度。
袁了凡是那些眾生,他不能發出如是大心,根本脫離世間執受時,那種哀哀怨怨、勤勤懇懇的委曲的善持啊!你知道嗎,他有一天不畫,就小心會墮在惡道。「有一天不畫墮在惡道」,你說:法師,你這樣講的話,是不是太過份!有一天不畫墮在惡道?當然嘛!現在不是大家都在根塵上參了嗎?你在每個根中,不管是好是壞,每個塵中你只要有一天不知道他是覺,他就叫做墮落。你雖然覺得是善,覺得是善,還叫感覺;覺得是善的感覺,他將來就會能夠感覺到不善,因為他就有成住壞相,成住壞空種種病相。所以《地藏經》中才講,
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你只要墮在相中的感受之中,都是罪都是業,你連說好、連說善都是罪。所以老子才說,你真的以為有善嗎?賊也!你根本看不到心中本來性中的清淨嘛,那個叫做賊。甚至那個是連赤心的能所二字都跳出的,所以那個叫做「一心」,那個叫做一心。怎麼會是袁了凡的功德大哩!眾生之所以將來生中,生生世世都能起成善行,都是過去生中在解脫道上,在一切出世間聖人或者世間聖人門前,哪怕燒一炷香、供一束鮮華,或是傳達一句文字、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或是一句一偈佛中的所有解脫大道,他將來就算在人間還沒有發出離心,他能夠秉持善性耶!這個叫大道。不是說你抓著世間那個委曲,那個世間的文字,教人勸善的文字,所以你念念之間生生世世就能夠行持善本的耶!錯,你抓的那個委曲的文字,就知道你潛在意識還是什麼?還是攀緣現前的執受,你不過只是想要改變現在的執受嘛!你在想要改變現在執受時,這一念心在心體之上就是剛強,就已經是剛強了。既然剛強就一定有個相,受輪迴相。你要是真正能供養過出世間的聖人,或者在心性上的大道的一句一偈,將來他在世間,不但在世間能夠成就十善,能夠成就善品。他還什麼?他還念念之間心性之中,他將來生生世世還能夠長養,清淨之中向上長養。因為什麼?因為他過去種的種子因緣不同故,那個種子他是超越一切世間執受的善根種子,只是他現在還沒超越,所以他在一切世間法中,雖然沒有根本超越,但是在世間法中,他已經什麼?漸漸舍離執著。
因為舍離執著故,所以才有善行嘛!你在眾生眼睛見色時,你不會覺得你執受很厚重,你當然能夠慈悲對一切色。你之所以不能夠慈悲面對一切色,是因為你的執受太深嘛!因為我的執受深故,執受越深他就越難填滿自己心中的那個感受。
所以越難填滿時,他就不能夠允許、不夠容能許別人破壞他一點執受,所以他怎麼能夠慈悲面對一切呢!所以佛門中講的一心,你真正證到修行人,真正是在修行,不要說證到本性,就是你真正知道為什麼修行的人,他能夠世間十善,他絕對世間十善。因為鏡體現前處就是鏡色,他一定能持世間十善。但是假如你執著世間十善就是善,就是修行,那叫魔天。這個道理你要清楚耶,這個道理不是世間上的攪遶,世間善法就是修行,錯!你真知道修行的人,他一定世間十善。你要捉持世間十善以為修行,那叫做謗佛、謗法。在這個道理上你要這樣子明確,叫清清楚楚,這叫做知道那個「一」,知道那個一。所以講到那個感受,你慢慢將來會體會到,你只要不認這個覺體,你都是墮在感受上面說的善。
你只要墮在感受上面說的善,雖然善是一種現前的感受,還是執著、還是執取、還是剛強。你現在以為是善,將來慢慢慢慢在執受之中,當你前面覺得善的那個感覺不再在時,突然你感覺不到時,你心中就會覺得惶恐,一惶恐中,心智就失守。你過去那個也不叫智慧,那是守在那邊的智慧,就叫失守。所以世間只要在執受上,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你只要有一念肯於回光的,那才叫做真正的世間善之源也,那是至善之根源。節錄於上自下然法師《圓覺經》049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