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兩歲了,一直都是我媽媽帶著,配方奶粉餵養。去年假期回家看到媽媽給侄子衝奶粉,我驚呆了,終於知道侄子為什麼會便秘?
媽媽給侄子衝的奶粉特別的濃,她表示這樣孩子可以吃得飽,不會一會兒就餓。經過我的說教,媽媽改變了對侄子的餵養方式。
每位家長都希望寶寶健康營養,但越是注意,卻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是否入了同樣的誤區呢?
有些媽媽的奶水很稀,看起來像寡淡的水一樣,於是家裡的老人就開始擔心寶寶一直吃這樣的奶水是否會缺乏營養。甚至有些家長就已經開始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粉了。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奶水清淡的媽媽來說,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母乳清並不是營養不好,與牛奶、配方奶相比,清淡的母乳所含的營養素及搭配比例、抗病因子都是最優質的。
人工餵養的寶寶,有些老人擔心寶寶吃不飽,將奶粉衝得特別濃。因為寶寶的胃腸消化功能還不太完善,衝調的奶粉太濃會令寶寶難以消化,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燥,甚至拒食。
有些家長認為鮮奶未經加工,也沒有任何添加,肯定比喝配方奶粉好。但是鮮奶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嬰幼兒的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喝鮮奶有可能會加重肝腎負擔。
經研究,配方奶粉是最佳的代乳品,符合嬰幼兒的生理特點,寶寶食用易消化吸收。因此,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特別是1歲內的嬰幼兒最好選擇更接近母乳、營養更全面均衡的配方奶粉。
過早的添加輔食對寶寶百害而無一利,對於小嬰兒來說,母乳中的營養是任何輔食都無法替代的,所以6個月內的寶寶,提倡母乳餵養,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稍早些添加輔食。
過早添加輔食,因為寶寶太小,對輔食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弱,如果進食大量米糊、蛋黃等輔食,就使寶寶的吸乳量減少了,無法從母乳中攝取必要的營養,容易缺鐵,引起缺鐵性貧血。
剛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有些家長怕寶寶嚼不碎食物會沒有營養,就給他們餵食自己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科學、不衛生的餵養方式!給嬰幼兒餵咀嚼過的食物,易將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傳給嬰幼兒,從而引起感染。
其實,讓寶寶自己咀嚼食物,不但可以促進其牙齒的生長,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咀嚼和吞咽的良好習慣。但是應避免過早地給寶寶餵食生硬、粗糙的食物。
寶寶輔食應遵循由糊——泥——條——塊兒的原則。
每一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長得健壯,認為雞蛋是最有營養的,所以恨不得一日三餐都給寶寶吃雞蛋,煎、煮、蒸輪番上陣。
吃雞蛋應講究適量,1歲內的寶寶最好只餵蛋黃,從1/8個開始至每天不超過1個,1~2歲的幼兒每天或隔天吃1個雞蛋,2歲以上的幼兒可每天吃1個雞蛋。
有些寶寶十分喜歡吃肉,但對盤中的蔬菜卻視而不見。為了彌補不吃蔬菜造成的營養缺失,爸爸媽媽會買許多維生素片給寶寶吃,企圖代替蔬菜。
然而蔬菜不僅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還含有鐵、鋅、鈣、銅等寶寶不可缺少的礦物質。
蔬菜還能促進腸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清潔牙齒,有利於牙齒和牙齦的健康。所以父母應變著花樣為寶寶做菜,以使他慢慢接受各種各樣蔬菜的口味。
蹦蹦跳跳是寶寶的天性,所以寶寶每天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不能滿足他身體的需要,此時在兩餐之間需要增加一些零食,讓寶寶依舊充滿活力。
吃零食並不是一個壞習慣,只要把握好尺度。首先要注意時間,再次是食量,另外是零食的種類。
吃零售不要在飯前吃,選擇兩餐之間,少量吃一些。媽媽們也可以給寶寶自製小零食,那樣比買的吃著健康、放心。
有些家長怕寶寶吃水果噎著,所以常常把水果榨成汁讓寶寶喝,認為這樣同樣可以吸收到水果中的營養成分。
其實寶寶在吃水果的時候,還能夠起到鍛鍊咀嚼肌以及牙齒的功能,同時能刺激唾液的分泌、促進寶寶的食慾。對於月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以用小勺刮出果肉給寶寶吃。
一位阿姨帶著1歲多的孫子在小區裡遛彎,每次遇到她們,那個寶寶就在喝酸奶,我問阿姨寶寶每天都要喝酸奶嗎?阿姨的回答令我吃驚!
阿姨說他孫子每天要喝至少3瓶酸奶,就是不喝奶粉。
有的父母經常會買一些乳酸飲品來代替奶,這個一定要注意避免。乳酸飲品味道酸甜,大多數寶寶都很喜歡,但是這些飲品不是奶,只是乳酸飲品,其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比奶低很多。
平時帶寶寶外出時,可以偶爾喝一喝,但是千萬不要把這個當作獎勵經常提供給寶寶,酸奶可以作為開胃飲品偶爾給寶寶喝一些,或與水果拌成沙拉吃。
飲食對於嬰幼兒的成長極其重要,也一直是父母們最關心的事。科學飲食不但能有效增強寶寶的免疫能力,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同時也能為健康打下良好基礎。家長儘量避開這些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