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出生後,吃,可以說是令所有家長都頭疼的一件事了,餵奶怎麼喂?輔食怎麼吃?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一旦搞錯了寶寶可能就會生病甚至是致命!
這不,美國一對素食主義父母給寶寶吃的東西只有母乳,蔬菜和水果,孩子都18個月了,體重僅7.7公斤。
最後,這個18個月但體重僅相當於7個月嬰兒大的孩子因營養不良,出現脫水、肝臟疾病等各種併發症而死亡。
其實,這種錯誤的餵養方式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真不少,而且很多人還信以為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幾個餵養中常見的誤區。
01 純母乳餵養,要另外餵水嗎?
母乳餵養,6個月以下是不需要額外餵水哦。
母乳含水量達9成,完全能滿足6個月內嬰兒對水分的需要,不需要額外添加水或其他液體。即使在炎熱的季節裡,健康的純母乳餵養嬰兒在6個月內不需要補充額外的水。
而且寶寶喝水佔據胃容量,減少母乳攝入,配方奶餵養以及添加輔食之後可以適當地餵水。
另外呢,通過寶寶排尿可以判斷是否獲得足夠水分。一般來說排尿次數不少於6次,尿液呈淡黃色,就說明寶寶獲得足夠多水分;
所以,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是不需要再餵水的,請寶媽們放心只要按需餵母乳,寶寶是不會口渴的。
02 米湯、米糊和粥更有營養
「早餐不要喝粥!」——這是前段時間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一個言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提出的這個建議顛覆了很多中國家長認為粥是寶寶最常吃的輔食的思想。
為什麼早餐不能喝粥?因為米湯、米糊和粥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體積大、營養密度低,除了澱粉就是水,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而且煮的時間越長,維生素損失的越多,難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所以,就算是喝粥不能是單純的白粥,應添加各種有營養的食材,如:菌菇、肉末、蔬菜等。這樣才會讓寶寶獲取足夠的營養。
03 定時哺乳
有的媽媽在餵養孩子時,嚴格按照書本的要求,書上寫每隔3小時就餵一次奶,媽媽就真的3小時餵一次,也不管寶寶是不是在睡覺,上去就是喂。媽媽們也太可愛了,像極了上學時老師讓這樣就不敢那樣的小編本人了。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餵奶方式,這樣不僅會導致寶寶還沒餓就被迫吃東西,餓的時候反而沒有奶吃,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其實,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即當孩子睡飽了,餓了,或者是媽媽感到乳房已經脹了,寶寶也願意吃就應該立即餵奶,不要拘泥於時間。
04 胸小=奶少?
據調查,大多數媽媽都遇到過奶水不足的情況,而更是有傳言稱:「胸小的女人,奶水也很少」。拜託,胸小只能說明乳房的脂肪含量少,並不能說明奶水就少好嗎?
因為真正決定奶量的是乳腺的數量,而乳腺發育程度和寶寶吮吸刺激的時間的長短來決定奶水的多少。
媽媽的奶水是讓寶寶持續有效的吮吸,一邊吃一邊產的,不要以胸的大小判斷奶水的多與少。
05 輔食裡加點鹽?
很多老一輩的說法是輔食中不加點鹽,孩子就沒力氣。都2020年了,這種說法早就被淘汰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孩子一歲之前不要在輔食中添加任何的調味品,包括鹽、味精等。
調味品的添加容易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幹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的吸收。而過早的添加鹽會增加日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06 給寶寶吃各種營養品
有些家長自從孩子出生,那可真是心疼的不得了,什麼好東西都給孩子吃。身高比同齡孩子差一點,是缺鈣了,買!一歲多還不會走路,也是缺鈣,再買!寶寶出汗身體虛,是缺鋅,繼續買!
各種補品買了一大堆,有些補品裡面含有激素,容易導致性早熟,結果再也長不高了,還惹得一身病,這不就悲劇了!
其實這種毫無科學理論的亂補一氣,對寶寶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會出問題,而且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生長發育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對照著生長發育表,只要生長發育曲線呈上升趨勢都是正常的,如果曲線不正常也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而不是自己瞎補。
如果覺得小編講的好,記得點一下「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