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耶魯大學校長都說印度人比中國人更聰明,印度未來發展更好

2021-01-11 騰訊網

耶魯校長曾經在評論外籍留學生的時候曾這樣說,他說相比中國學生我們更喜歡印度學生,原因是印度學生在留學階段能更好的融入外國的文化,也更加敢大膽的表達自己,所以印度學生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畢業後的成就會更搞。當這一個消息傳到印度後,印度媒體立即高調了起來,他們立馬改變了耶魯大學校長的原意,開始曲解的宣傳,稱耶魯大學校長說了,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加聰明,所以這決定了印度未來的發展明顯更好。

就耶魯大學校長這個發言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很明顯耶魯大學校長的意思是印度人在到達其他國家後融合的更好,但實際從這點上可以看出印度人,印度文化被同化的可能性更高,從印度歷史看,他們曾經被英國殖民過,所以現在的印度人高度認同歐美文化,特別是印度高層人士,這也是印度為何是世界上人才流失率最多的國家之一,印度雖然文盲率很高,但是印度會說英語的人卻很多,他們以會說英語為傲,甚至迫不及待的想為歐美國家服務,前段時間,印度裔的女人哈裡斯當選美國副總統,印度人甚至開始敲鑼打鼓的慶祝這是全印度的驕傲,這樣的文化也確實很讓人費解,印度現在一窮二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印度人都跑國外積極建設別國。

反觀我們在外的留學生,在歐美的中國留學生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咱們的留學生在外都是一個小團體,即便在外學習很多人也是只和同胞交流,因為大部分中國留學生他們畢業後還是會選擇回到祖國發展,為祖國發展做貢獻,所以他們並沒有很努力的經營自己和歐美人的關係,而在耶魯大學校長的言論也可以看出來,他們評判學生好壞是從是否能適應和融入歐美大學文化來評判,這本質上就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和習慣,在任何地方中國人都會堅守自己的傳統和文化,而這正是為何中國能在世界上存在5000年,也是中國為何沒有被殖民過的原因。

而至於印度媒體說印度未來會比中國發展的更好的論調我們也已經聽了很多遍,現實的結果就是在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我們的GDP是印度的5倍之多,我們的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金大關,而印度澤是在2100美金左右徘徊,想實現超越從來就不是喊喊口號的問題,那麼對於印度人說他們更聰明的言論你怎麼看,評論區留下你的意見。

相關焦點

  • 耶魯大學校長被定罪?稱不喜歡中國學生而喜歡印度,司法部出動了
    印度和中國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從全世界看,出國留學和中國人和印度人在世界上的佔比也最高,因此在西方人眼裡很喜歡比較中國留學生和印度生,而有過留學經歷的國人一般回來的時候都喜歡說,在西方國家,印度留學生貌似更加受歡迎,那麼這是為何呢?
  • 耶魯大學校長表示不喜歡中國留學生,更喜歡印度人,原因太牽強
    耶魯大學校長表示不喜歡中國留學生,更喜歡印度人,原因太牽強19世紀末,清朝經歷過鴉片戰爭後,逐漸認識到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徹底脫節了。清朝政府為了擺脫落後的局面,於1872年組織了一批幼童赴美留學,企圖讓這些幼童去西方學習,將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帶回中國,以扭轉封建落後的局面。
  • 中國人比印度人更聰明?印度網友承認:確實如此
    可能的原因是:讓我們直面它 - 中國人比印度人更努力工作並且紀律嚴明。而且中國人對於規則的執行力要比印度人要高得多。要進行論證的話:中國在民族和文化上是非常均勻的國家。中國創造了更為有效(規則化)的學校教育制度,這無疑使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隨機抽樣中,比印度人更好。
  • 校長剛公開宣稱不喜歡中國學生而喜歡印度人,耶魯大學就遭到司法部...
    一方面回國留學生是我國科技取得快速進步的助力,另一方面卻是很多留學生都選擇留在了外國,成了別人的力量。但無論如何,留學生這個群體是現實存在的,不會因為外部的看法而產生多大的變化。 按照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其次是印度,兩者相加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
  • 印媒:中國阿姨與印度外交官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印媒:中國阿姨與印度外交官印度《印度快報》1月5日文章,原題:走近為印度在華外交官工作的阿姨們,她們學會了烹製完美的恰帕提(印度烤薄餅) 回憶起自己的第二份工作,張桂琳(音)說她服務的是一個
  • 中印人民智商對比,英國教授:中國人平均智商105,印度人只有82
    美國公司亞洲CEO為何均為印度人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印度人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許多公司聘請的亞洲CEO都是印度人,沒有一個中國人,這讓他們感到是一種認可。而在印度人與中國人誰更聰明的話題拋開之後,迅速引起網友們的圍觀討論。
  • 印媒:幾年後 印度要在國民收入、嬰兒死亡率等5方面都贏過中國
    文章認為,面對這一情況,印度需要在國民收入、嬰兒死亡率和預期壽命、教育和城市化、鐵路和航空網絡、工業能力5個方面努力作為,爭取在幾年後超越中國,打贏這5場「戰爭」。讓印度人再次富裕在收入方面,印媒指出,1980年,中國的GDP為1910億美元,僅略高於印度的1860億美元。
  • 印度人的奇葩比較:中國人比印度人聰明嗎?是要比智商的節奏嗎?
    印度熱衷於和中國比,這大家都知道,比經濟,比建設,比發展速度!今天就更奇葩——開始比智商!說實話,我還真沒想過這個方面,人的智商和他的經歷、學歷都有關係,只是相對來說,中國的教育走的徹底,文盲率低,在這個方面來說,可能中國人的平均智商要高一點,當然這和人種沒關係!
  • 印媒驚人言論:差不多10億印度人已經自然免疫!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印媒驚人言論:差不多10億印度人已經自然免疫!在各國加緊為本國公民注射新冠疫苗的大背景下,印度媒體「The Print」新聞網11日登出一篇觀點「另類」的文章,標題即宣稱「大多數印度國民具有自然免疫力,給全部人口接種疫苗會造成巨大損害」。而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對康復的新冠患者,疫苗沒有任何益處,只有危害。
  • 印媒:印度人擅長數學 但中國人更牛
    環球網記者仲偉東1月21日報導,《印度時報》21日報導指出,印度人擅長數學,不過中國人對此更為擅長。報導稱,有證據表明印度人擁有數學天賦,在2010年的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GMAT)的數學技能測驗中,印度人的數學分數就高於平均分。不過中國學生的數學分數排名最高,印度排名則遠遠落後於中國,排在第7位。
  • 印媒:印度科技不如中國?美國網友直言:中印科技差距在不斷縮小
    都知道中國在近40年來的發展極為快速,在多個方面共同發展的同時卻做到了百花齊放,一項又一項的技術難題被中國攻破,在科技方面的進展更是前所未有的快,曾經美國看不上的科技水平,但是現在就連美國也無法不正視中國的科技水平了。
  • 印媒發現:中國以前是把印度當成反面教材
    公元後第二個千年,這些聯繫常被兩國內部及周邊動蕩打斷,印中關係逐漸疏遠。 中國知識分子,無論是康有為、梁啓超這樣的保守改革派,還是陳獨秀、魯迅這樣的歷史人物,都將印度視為中國的「最壞情況」。印度曾有輝煌先進的文明,這點得到中國知識分子認可。但他們也認為,若要抵禦西方列強,印度的近代史對中國就有特殊意義。在中國,日本被視為成功現代化,是值得效仿的榜樣。
  •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說得比我們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個發音標準的中國學生把老外說的一臉問號,而很多印度人操著一口流利的「咖喱味英語」
  • 印媒去問了 在「龍穴」的印度人怎麼說中國?
    《孟買鏡報》報導截圖在印中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孟買鏡報》採訪了幾位在中國的印度人,了解他們在中國過得怎麼樣。蘇蘭迦娜·巴塔查亞,49歲,上海 這名從記者轉行的自由作家說,中國是一個擁有第一世界基礎設施的亞洲國家,「因此你能兼得兩者的精華」。「這裡正進行的建設和設施升級超乎我的想像。從建築物到公共汽車,一切看起來都是嶄新的,而且滿目蒼翠。我喜歡看到老人們自發演奏音樂、跳舞或者打太極拳。」
  • 印度觀察|印式英語的矽谷競爭力
    雖然他們自己不會說英語,但他們當年已經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我在這所補習班一個學期的學費差不多是我母親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學習英語改變了我。不僅讓我更加自信,還讓我有機會在省內及國家級的比賽中取得名次,獲得自主招生的名額入讀心儀的大學,並且為我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如果我不會說英語,甚至沒法遇到我的先生。
  • 印度人做CEO,中國輸出廉價勞動力?其實應該困擾的是印度人
    "美國華爾街印度高管遠超中國",對於這篇報導大家應該不陌生,曾有段時間熱度非常的高。也是因為這篇報導,又出現了不少"印吹",那麼真實情況如何?今天我們來仔細聊一聊。01印度人才的不容易《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爆火之後,讓更多的人對印度帝國理工學院有了進一步了解,很多國人也是在這個時候知道,印度有一所這麼厲害的大學。再加上印度高管"統治"華爾街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開始鼓吹印度,認為印度人其實比我們更聰明。
  • 印度網友:中國人的話讓我們羞愧
    印度國內又有人要「抵制中國製造」了。據印媒報導,此次抵制運動的始作俑者是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CAIT)。▲中國製造的玩具在印度加爾各答的商店裡進行售賣。(《南華早報》)該組織打著所謂「保護印度本土產業」的旗號,宣稱中國製造的產品正在損害印度的小規模工業,從而慫恿印度商人和消費者抵制中國商品,還別有用心的選在印度大選期間。
  • 谷歌被印度人「統治」!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這個被中國人戲稱為「劈柴哥」的印度人,和陳勤背景很相似——谷歌新掌門「劈柴哥」出身於普通家庭,並非從小生長在美國,在印度本土一路從小學讀到大學,之後到美國攻讀碩士。加入谷歌時的職位也和陳勤一樣,都是軟體工程師,基本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猿或碼農。
  • 斯坦福、耶魯校長:大學生學什麼才能適應未來發展?
    他說斯坦福要做的,不僅僅是推動變革,還要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變革,為應對變革做好準備。他認為,大學要把造福社會作為卓越教育的目的,要教育學生成為自信但同時謙虛和具有同理心的全球公民和領導者,服務於全人類的利益,構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社會。
  • 谷歌被印度人「統治」,是因為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這個被中國人戲稱為「劈柴哥」的印度人,和陳勤背景很相似——谷歌新掌門「劈柴哥」出身於普通家庭,並非從小生長在美國,在印度本土一路從小學讀到大學,之後到美國攻讀碩士。加入谷歌時的職位也和陳勤一樣,都是軟體工程師,基本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猿或碼農。美國有句名言:矽谷是在印度人和中國人的背上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