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印度人「統治」,是因為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2020-12-11 騰訊網

天使導語

同樣接受精英教育,為何在美國,甚至全世界跨國公司,華人大多數在底層掙扎,印度人卻紛紛做上高管?

這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作者作為一個沉迷教育的海澱媽媽,也關心這個話題。只是,她得出的結論,或許和你以前看到的都不大一樣。

1

從谷歌到臉書,印度人和中國人的兩種命運

在美國矽谷,從Google谷歌總部山景城,到Facebook臉書總部門洛帕克,開車只要20分鐘。

就在這兩家全球矚目的高科技巨頭,今年下半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似乎隱喻著華裔和印裔員工兩種截然不同的處境。

9月19日,臉書總部,一個38歲的中國男子從辦公樓的4層跳下,當場死亡。他叫陳勤,浙大學霸,赴美攻讀碩士後入職臉書。據離職的同事透露,陳勤生前日夜工作——不止996,經常工作到半夜一兩點,卻面臨被開除的風險,把陳勤的死因直指公司內部的惡性競爭和職場霸凌。

12月3日,Google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雙雙宣布卸任,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掌門人的位置,傳給了桑達爾·皮查伊。這個被中國人戲稱為「劈柴哥」的印度人,和陳勤背景很相似——

谷歌新掌門「劈柴哥」

出身於普通家庭,並非從小生長在美國,在印度本土一路從小學讀到大學,之後到美國攻讀碩士。加入谷歌時的職位也和陳勤一樣,都是軟體工程師,基本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猿或碼農。

美國有句名言:矽谷是在印度人和中國人的背上建立起來的。

美國最多的移民來自墨西哥,其次就是中國和印度,人數基本一樣,各佔美國移民總人數的6%。(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數據)。

那麼,人口基數差不多,同樣接受精英教育,印度的基礎教育還遠遠落後於中國,在美國的世界級公司裡,印度人和中國人做高管的人數總該差不多吧?

錯!印度人才在美碾壓華裔,印度人高管數量遠超中國人。

《財富》500強裡,印度裔人才領導的公司佔到了33.2%,這一比例還在不斷上升。(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研究報告)。和印度人比起來,華人高管少得可憐。

矽谷三大IT公司,除了蘋果,谷歌和微軟的掌門人都是印度人。

微軟CEO 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

好在還有一個中國人,沈向洋,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也算是華人在美國科技巨頭裡擔任的最高職位了。可是,也就在今年11月13日,微軟CEO 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在公司內部郵件中宣布:沈向洋將於 2020 年初正式離職。

各大中文媒體一片哀嚎:「美國科技巨頭公司再無華人高管」

2

為何印度的精英教育沒有職場天花板?

同樣接受精英教育,為何華裔總在底層苦逼地996,印度裔卻紛紛做高管?

先說說目前比較流行的幾個看法。

第一個就是印度媽媽比中國媽媽更「雞血」。

我有個朋友住在美國,隔壁鄰居就是帶著三個娃的印度媽媽,朋友對我說:

以前,我們總吐槽美國的教育風氣被華人帶壞了,搞得太雞血,雞體育,雞藝術,課外輔導班一大堆。現在,我們開始吐槽印度人了,不管在哪個方面,印度媽媽都比中國媽媽更雞血!

印度電影《起跑線》劇照

幼升小,中國媽媽想讓娃上好學校,想出的辦法也就是:公辦嘛最多就是花上幾百萬買一個學區房,民辦嘛就是從上幼兒園開始雞娃多學語數英外加跳繩拍球手工團隊合作。

而印度媽媽不限於此,想像力和行動力更彪悍,在印度電影《起跑線》裡就有典型的描述:

好學校自己考不進,後門走不進,送錢送不進,那麼就只好冒充窮人,因為優質學校每年都會把一定比例的名額分配給窮人。

點擊播放 GIF 0.7M

印度電影《起跑線》劇照

在印度冒充窮人可不容易,是「裝窮人嗎?送命的那種。」

為了進個好學校,雞血媽媽一家從豪華社區搬到貧民窟,沒有自來水,沒有抽水馬桶,劣等大米要每天排隊去領晚了還沒有,街道屎尿橫流,容易傳播霍亂,老鼠和伊蚊在房間裡竄來竄去,傳染黃熱病和登革熱。

印度媽媽當然也怕呀,但和上好學校比起來,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

印度電影《起跑線》海報

第二個就是印度家庭更重視英語教育,溝通能力和交流欲望更強。

如今的雅思聽力考試,加入了非英語國家口音,如果正好考到印度人說英語,考生就會很鬱悶。

印度英語聽起來還不如中國英語,我在外企工作時,印度人很多,IT部門尤其多。我們每次Oracle系統更新,或者上什麼新系統,都會和印度人開電話會。

印度人詞彙量很大,經常拽一些偏門的單詞,說話語速快,關鍵是,一說起來就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但他們的發音和語法準確度實在難以恭維,我們這些中國同事,插不進話,聽印度人說話又很累,經常是聽著聽著都睡著了。所以,我們總結道:

印度人英語不地道,催眠效果卻是極地道的。

印度電影《起跑線》劇照

但是,老美還是覺得印度人英語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本原因是印度人臉皮厚,不管自己英語多不標準,都敢亂說。

中國人總覺得,說100句不如做一件。印度人可不這樣認為,做一件事,就得說上100句。

所以,中國人1分鐘能說清楚的事,印度人可以和你掰斥1個鐘頭。

到底是中國人溝通能力強,還是印度人溝通能力強,真讓人凌亂了。

但是,公司高層特別是西方領導,似乎更喜歡話癆印度人,他們不可能在你邊上天天看著你幹活,所以想聽聽你在幹些什麼,公司發生了什麼,這樣他們對你的工作和公司現狀就會有更多了解。

其實不管哪裡的領導,都討厭失控,討厭意外,所以過程中的透明和主動,是領導歡迎的。而低調的中國人,總覺得讓結果說話更重要,沒結果就瞎嗶嗶有啥意思。

在跨國大公司求生,敏於行而訥於言,顯然不是個好習慣。

第三個就是印度人喜歡學管理,也更能抱團。

印度人還特別喜歡學個管理學學位比如MBA。

從下面表格可以看出,在美國,取得非MBA碩士學位的華裔比印裔多,博士學位華裔也佔壓倒性優勢,但是印裔學MBA就比中國人多得多。

這說明,中國人更偏好研究技術和學術,而印度人在技術基礎上還喜歡鑽研管理,也就是美國人最喜歡說的領導力。

在矽谷和印度人並肩工作的華人也印證了這個推測,在谷歌工作的軟體工程師戴傑說:

很多華人同事用功刻苦,技術過硬,但和印度裔同事相比較,華人工程師似乎不太擅長展示自己和自己的產品。印度裔同事有著更強烈的表現欲,也很善於表達。

而高管,核心本領是管人,而不是管技術。

領導者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努力把事情做好,用行動證明自己;

第二個層次是講出來影響別人,說服別人追隨自己;

第三個層次是寫出來,更大範圍更深遠地傳遞價值觀。

而華人工程師,通常能夠做到第一個層次,很少有人能做好第二個和第三個層次。

與華人相比,為何印度的精英教育沒有職場天花板?上面說的這3點都是重要原因,卻不是根本的、底層的原因。

3

選擇多更幸福,還是選擇少更幸福?

你們有沒有去過印度?

很多朋友去過印度,感覺很魔幻,這是一個讓人又恨又愛的地方,髒亂差,有著嚴格的種姓制度,貧富分化嚴重,卻有著異常的活力,也有著神秘的宗教意識,可以讓人去探索內心的平衡。

但是,更多中國人的體會是:玩玩還可以,要我長期住在那裡,肯定不行!比中國差遠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受過精英教育的印度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他們一旦有機會離開印度,就不願意再回來。

這就像在中國農村或小城鎮苦讀的孩子,一旦有機會考到大城市,就不願意再回農村,一定要紮根在北上廣深。

這才是在美印度人才碾壓華裔的根本原因——

比起中國人,印度人是沒有選擇、沒有退路的,所以他們才會比中國人更雞血、更抱團。

矽谷投資人,原谷歌資深算法工程師吳軍在矽谷工作多年,對這個話題他也有這樣的看法。

他在《見識》一書裡也提到,英語好、抱團、喜歡溝通,這些只是印度人成功的表層原因,這樣的中國人也有,但為什麼在北美職場上中國人就不如印度人更有前途?

他指出,這是因為這些年祖國發展迅速,中國人選擇太多了,往往在全球公司做到一定程度,國內就有機會向他們招手,於是他們就沒有在那裡深耕下去,而是不停地跳槽以取得更光鮮的簡歷和更高的收入。

而印度就沒有這麼多機會,印度人絕大多數不會再想回到印度,只好死心塌地在新的國家經營好自己的工作,在狹窄的上升通道裡挖空心思、削尖腦袋往上爬。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

不管是在公司做到高管,還是技術做到頂級,都是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的,像谷歌新掌門「劈柴哥」,雖然進公司不如一些華裔老員工早,但是他沒有什麼事好分心的,比中國人坐得牢啊!

所以,如果從更大的版圖去看,我們就不用再糾結為啥印度高管比華人高管多,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華人都回到中國當高管了,而印度人卻不像中國人那樣想回家!

但是,到底是選擇多更幸福呢,還是選擇少更幸福?

吳軍的話,讓人深思:

很多時間,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幸福。

點擊播放 GIF 0.0M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谷歌被印度人「統治」!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同樣接受精英教育,為何在美國,甚至全世界跨國公司,華人總在底層苦逼地996,印度人卻紛紛做上高管?這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作為一個沉迷教育的海澱媽媽,我當然也會關心這個話題。只是,我得出的結論,或許和你以前看到的都不大一樣。
  • 印度人統治矽谷,中國人淪為打工仔?後院早已被中國佔領
    得到美國媒體另類的"認可"稱矽谷印度裔CEO即將要統治世界,那麼常年被群嘲又窮又落後的印度人是如何實現自身逆襲的呢? 幾點原因: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印度人也不例外 谷歌、微軟、Adobe、美光……提到這些巨頭的名號總是如雷貫耳,而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擁有一個印度裔的CEO。
  • 印度裔闖矽谷為何遠超華人 「抱團文化」氛圍濃厚
    口音雖重,表達效果好《華爾街日報》網站在2014年做過一個調查問卷:是什麼因素使印度人成為成功的全球高管?印度裔的「適應能力」還表現在語言上。許多印度裔精英自幼便說英語,印度本土優秀的大學都用英文授課。上海高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驤曾赴海外留學,回國後跟很多「海龜」討論過印裔人士在美成功的話題。他對《環球時報》說,在具體的技術方面,主要是人和知識的單方面交流,語言表達的作用佔比沒有那麼大。
  • Alphabet+谷歌雙料CEO:在美印度裔為何能從亞裔群體中脫穎而出?
    為什麼學術上孤獨求敗的華裔學霸們畢業後卻比不過其它族群?在同樣無形的「竹子天花板「的影響下,印度裔又憑藉什麼能從亞裔群體中脫穎而出呢?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先生曾經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矽谷一家公司入職了3個新的實習生,分別是中國人、美國人和印度人。中國實習生工作刻苦,還經常加班,但光做不會說。美國實習生做完工作,下班準時走人。
  • 為什麼美國精英職場,中國人卻比不上印度人?今天算是了解明白了
    為什麼美國精英職場,中國人卻比不上印度人?今天算是了解明白了近年來印度人出任美國知名企業的高管現象層出不窮,比如2014年薩蒂亞·納德拉出任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的執行長、2015年皮查伊出任谷歌執行長等等。
  • 華裔高管告別微軟:業務被抽離,但原因不簡單是華裔印度裔之爭
    除此之外,在微軟華裔高管的共同特質——他們都是科學家、技術大牛,但拿不出足夠的商業數據讓董事會認可。說到底,在公司要靠業績。在微軟華裔高管商業上的短板,謙和的性格,似乎都難成為那個統領者。2012年的一項統計表明,美國矽谷三分之一的企業高管是印度人,除了微軟,谷歌、Adobe、思科等公司CEO級別的位置上坐的都是一張印度面孔以外,谷歌13位高管中5人是印度裔。 長期供職於矽谷科技公司的馬恆稱,高管人員變動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具體原因具體分析,但公司政治往往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 世界500強企業中,居然有30%的CEO是印度人
    今天,我們聊一聊印度的「特產」—印裔CEO。CEO很常見,因為這是企業常見的一個職位,但是細分出印裔CEO,你就會發現印度的另一面,那就是在國際上印裔CEO的數量多到不可思議。印度人的管理水平有多強?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500強的企業中間,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
  • 揭秘 | 藤校畢業的中國人在美國給印度人打工! 為何在職場上中國留學生完敗?
    曾幾何時,矽谷有句讓許多中國人自豪的名言:矽谷是在印度人和中國人的背上建立起來的。但是現在,華裔的程序猿和工程師恐怕再也不敢這麼自豪地說出這句話。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正進入全球頂尖企業擔任高管,印度裔國際CEO的數量更是多到不可思議,在矽谷三大IT公司中(谷歌、微軟和蘋果),前兩者的CEO都是印度裔。
  • 印度人快成美國副總統了,你卻只知道「阿三」​
    你可能想不到,印度人已經承包了你的生活。當你在電腦上打開PDF文件,往嘴裡送了一片樂事薯片。手機上彈出一個消息:今年的美國總統競選,拜登選了一個印裔非裔混血做競選搭檔。為你提供打開PDF軟體服務的Adobe公司,它的CEO Shantanu Narayen,印裔。跳出新聞的安卓手機系統的開發者谷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的CEO Sundar Pichai,印裔。
  • 在美國同樣受歧視的印度人,為什麼卻如此成功?
    同樣是亞洲人,為什麼我們聽到的打壓華裔的呼聲很多,但打壓印度裔的聲音卻幾乎沒有?為什麼很多印度裔能在美國的頂尖公司成為管理層甚至CEO,但華裔想「上位」卻如此艱難?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印度裔美國人族群在美國的影響力不斷上升,縱使他們只佔選民總數的1%,但身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他們已經使美國這個世界最古老民主國無法忽視其存在。印度裔美國人是美國第二大外來族群,也是增長最快速的族群之一:他們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150%。他們也比其他族群更富裕、教育程度更高,並且所得中位數幾乎是美國平均水準的兩倍(2015年估計值為10萬美元)。
  • 為什麼很多印度人能在美國公司做高管呢?
    導語:為什麼很多印度人能在美國公司做高管呢?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得出,美國的500強企業裡面,外籍CEO就達到了75位,再者當中就有10名是印度裔,而我們中國大陸卻沒有一個人上榜,其實在這時候我們多少也是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沒有在美國當CEO呢?像是谷歌、微軟之類的企業CEO都是有印度人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比其他亞裔的精英比例更高?
    如果你調查一下,就會發現印度已經在不知不覺間佔領了國外許多重要領域的高層位置,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聯合利華等,在教育界一些著名的商學院也是由印度一擔任校長,在政界也有印度裔的國會議員,包括現任美國總統川普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裡也是印度裔,如果你有在美國公司任職的經歷,你會發現不論是在矽谷還是在華爾街,許多公司的中層都被印度人佔據了,就算現在不是,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
  • MBA關注:印度人為什麼能在世界頂級職場完敗中國人?
    原標題:印度人為什麼能在世界頂級職場完敗中國人?【MBA中國網訊】近10年中,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進入全球頂尖企業擔任高管;世界500強中,外籍CEO有75位,印度裔就佔10個席位。「印度效應」為什麼而產生?印度裔CEO的管理能力為何如此超群?
  • 印度人為什麼在矽谷混的比中國人好?背後原因竟是這樣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印度人在矽谷或者歐美的大公司混了給華人更好這個話題,普遍都認為在歐美的大企業裡面印度人混的僅次於白人,遠遠比咱的華人強,其實這個印象相信大家都有,因為別的不說,現在中國人最熟悉的歐美大公司像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大企業的現任ceo都是印度裔的。
  • 印度人搶走了七成美國工作籤證,就靠這13家開掛般的外包公司
    這是2013/14學年中國赴美留學生專業分布圖:而這是2013/14學年印度赴美留學生專業分布圖:中國選STEM學生約為四成,而印度選STEM專業的學生高達八成左右,約為中國的兩倍。另外,包括矽谷眾多高管在內的很多印度裔精英,是在印度接受了本科教育後來到美國深造的。
  • 在歐美國家,印度人普遍比華裔更優秀?現實其實另有隱情
    在歐美國家,生活著許多中國人和華裔。他們有些是在國外經商,有些是出國留學。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們通常都具有踏實、勤奮、吃苦耐勞等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國人的面孔就意味著奮鬥與勤奮。當然,也有一些歐美人因此而不歡迎中國人的到來,認為他們的競爭力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