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比其他亞裔的精英比例更高?

2020-12-13 琅琊利劍

如果只是說印度在語言上有優勢的話,菲律賓也是英語大國,但是它輸出的卻都是非用,而非像印度這樣的精英。

如果你調查一下,就會發現印度已經在不知不覺間佔領了國外許多重要領域的高層位置,谷歌,微軟,百事可樂,聯合利華等,在教育界一些著名的商學院也是由印度一擔任校長,在政界也有印度裔的國會議員,包括現任美國總統川普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裡也是印度裔,如果你有在美國公司任職的經歷,你會發現不論是在矽谷還是在華爾街,許多公司的中層都被印度人佔據了,就算現在不是,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印度裔擔任。

印度真正的精英留在印度國內的並不多,大多數的精英都跑到了國外,畢竟印度國內的工作環境確實是不太好,印度這些年一直想要利用其人口紅利發展,但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證明,雖然印度勞動力廉價,但工作效率卻不高,還動不動喜歡罷工,所以印度的發展前景並沒有印度自己吹噓的那麼好。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印度人到國外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以後,他們的那種能力才逐步顯現出來。

印度在國外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為回進度發展前景不好,所以他們寧願留在國外,而我國則不同,我國出國人員比較複雜,有單純出去打工的,有出去做工程師的,也有出去做生意的,他們都喜歡聚集起來生活,有鄰居互相照顧,久而久之,形成了唐人街,所以就算有的中國人完全沒有英語基礎,仍然可以在美國生活,因為有唐人街的存在,所以更讓他們有歸屬感,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在融入美國人的生活時,產生了一定的隔閡,和美國人的交流沒有那麼深。

而印度人由於其獨特的歷史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各邦獨立性較高,就算是會些英語,還有很濃重的印度口音,但他們敢於表達,善於溝通,他們也更喜歡散居,更能夠融入當地的生活,這種靈活的應對能力,使他們能夠在美國生存下去的關鍵。

本文由琅琊利劍原創。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精英職場,中國人卻比不上印度人?今天算是了解明白了
    為什麼美國精英職場,中國人卻比不上印度人?今天算是了解明白了近年來印度人出任美國知名企業的高管現象層出不窮,比如2014年薩蒂亞·納德拉出任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的執行長、2015年皮查伊出任谷歌執行長等等。
  • 英文外刊-都在美國拿高薪,為什麼印度人晉升往往比華人快?
    玄簡在她2005年出版的著作《打破竹子天花板》中,將亞裔美國人視為少數族裔中的模範。儘管如此,只有極少數亞裔能夠升入公司最高層。來自個人、文化和企業層面的多重阻礙似乎成了亞裔升遷的「攔路虎」。Fifteen years later Asians are still under-represented.
  • 摘掉「最不受歡迎亞裔」的帽子, 印度人逆襲的秘訣竟然是…
    然而,儘管印度人在美國所佔的人口比例不到1%,現如今—— ·你會在美國知名公司裡看到許許多多的印度裔管理者; ·你會在美國最富盛名的大學看到大量印度裔教授和院長; ·你會在技術、美國一些州的州長是印度人,美國白宮高級顧問是印度人,美國衛生部長也是印度人。
  • Alphabet+谷歌雙料CEO:在美印度裔為何能從亞裔群體中脫穎而出?
    在美國,有一個詞叫"Bamboo ceiling"(竹子天花板),意指亞裔在美國職場中存在的一種無形的升職障礙。在美國企業裡許多亞洲人的職位都位於底層,擔任「苦力」的工作。印度裔不僅僅「攻佔」了美國矽谷,全球許多頂尖公司的管理層都被他們攻陷。由英國GG2 Leadership Awards評選出的「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亞裔」中,印度裔力壓其他亞裔種群,在今年TOP 10的榜單中佔領7席,而華裔無一人上榜。
  • 耶魯大學遭美國司法部指控,錄取過程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03夾層中求生的亞裔美國的種族配額和細分法案,限制了招生時亞裔的人口比例。這一點我在《對症下藥,那些被誇大了的美國藤校的「藥用價值」》也仔細探討過。亞裔家庭一般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負擔得起藤校一年五到七萬美元的學費。
  • 美國亞裔死亡率突破50%,亞裔成為新冠中受害最大的群體
    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亞裔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新研究顯示,因新冠死亡的亞裔美國人佔舊金山COVID-19死亡人數的52%。在舊金山,有1,754人被診斷出COVID-19,其中31人死亡。
  • 谷歌被印度人「統治」!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同樣接受精英教育,為何在美國,甚至全世界跨國公司,華人總在底層苦逼地996,印度人卻紛紛做上高管?這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作為一個沉迷教育的海澱媽媽,我當然也會關心這個話題。只是,我得出的結論,或許和你以前看到的都不大一樣。
  • 饒毅:提高美國精英大學華人學生錄取率的一個方法
    撰文 | 饒 毅(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知識分子》主編)責編 | 徐 可●●●華人重視教育機會,很多家庭對精英大學夢寐以求。統計上,美國精英私立大學培養出主導美國和世界各行各業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固然上什麼大學是個人所好,但族群被歧視確實不公平、應該想辦法改變。在華人各方面改善的情況下,上精英大學的機會卻在下降,損害華人利益。
  • 谷歌被印度人「統治」,是因為精英教育讓華裔996,讓印裔做高管?
    天使導語同樣接受精英教育,為何在美國,甚至全世界跨國公司,華人大多數在底層掙扎,印度人卻紛紛做上高管?這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作者作為一個沉迷教育的海澱媽媽,也關心這個話題。只是,她得出的結論,或許和你以前看到的都不大一樣。
  • 亞裔的美國名校夢-《大學之路》
    2015年,美國亞裔64名學生聯名控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對亞裔學生設下高門檻,目的是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該案引發了美國憲法解釋平權的爭議。五年後,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歧視亞裔案終於宣判:「哈佛大學沒有蓄意歧視美籍亞裔」。
  • 《亞裔美國人》紀錄片告訴你,有關美國亞裔的那些事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Thirteen網站18日發表了《我從「亞裔美國人」紀錄片中知道的十件事》一文,通過PBS旗下KOCE-TV一檔名為「亞裔美國人」的節目,為人們了解亞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些參考。圖為3月12日,亞裔在波士頓州議會的臺階上就疫情期間遭受的種族歧視進行抗議。
  • 世界500強企業中,居然有30%的CEO是印度人
    印度人的管理水平有多強?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顯示,世界500強的企業中間,30%的掌舵人都是印度人。其中,除了我們熟知的谷歌CEO和微軟的CEO之外,還有摩託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軟銀、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國際巨頭的CEO級別也被印度人拿下。
  • 印度人申請美國綠卡需要等待151年,真的,這不是開玩笑……
    雖然在老美眼中「中國人和印度人都是亞洲人」,我們都被稱為亞裔,但很多情況下我們卻在極力撇開這種聯繫。不過不管大家願不願意,很多時候在美國的中國人和印度人的生活總是有意無意地被牽扯到一起。140,000個,每個國家所佔比例不能超過7%。
  • 在美國同樣受歧視的印度人,為什麼卻如此成功?
    到底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混「的比中國人自在多了?今天,這位中國博士有話說。 作為戰略和領導力專家,我換個角度談談,在英美的留學生人數中國第一,印度第二,為什麼我們沒聽說歧視印度人的呢?!
  • 87年後的今天 亞裔美國人的處境真的變好了?
    時至今日亞裔美國人仍被其同胞當成是 「外人」,而你很容易發現,亞裔美國人中的許多人並不願意為消除「種族歧視」而吶喊——也許是因為和其他少數族裔相比,亞裔還保有相對多的特權。就在這個過程中,亞裔美國人的歷史,那段橫跨半個世紀的愛恨情仇,已漸漸地被人遺忘。李漪蓮在書中寫道,第一批來到北美的亞洲人是菲律賓的海員們。
  • 美常春藤高校或「從嚴」錄取亞裔 見解兩極分化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全美高校升學輔導員協會年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NACAC)閉幕,會議討論的議題包括「我是否要隱去亞裔背景」。
  • 印度裔美國人,為什麼比華裔、日裔、菲律賓裔都混得好?
    印度裔美國人是美國第二大外來族群,也是增長最快速的族群之一:他們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150%。他們也比其他族群更富裕、教育程度更高,並且所得中位數幾乎是美國平均水準的兩倍(2015年估計值為10萬美元)。菲律賓裔排第2,這個是很多人難以想明白的,日本裔第3,華裔第4,越南裔第5。
  • 印度人快成美國副總統了,你卻只知道「阿三」​
    政治:印裔的權力遊戲印裔已經是美國的第二大亞裔族群。在賀錦麗被拜登提名為競選搭檔後,美國將要出一個印裔/非裔副總統的新聞,讓人們開始關注起印裔的政治參與。和華裔相比,印裔大量進入美國社會的時間並不早。華裔在19末期就進入了美國,大量華人進入舊金山地區,造成了華人和其他種族的衝突。1882年「排華法案」引起了華人的反抗,這也標誌著華人參與美國政治的開始。與華人相比,印度人雖然很早就進入美國,但人數並不多。直到1965年的《外來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頒布,印度人才能相對自由地移民美國。
  • 為什麼亞裔天才高分進藤校後,表現卻一言難盡?
    但是,美國學界的各種理論和實證研究顯示:亞裔父母「推娃」的成功僅止於亞裔孩子學業成績的優秀。事實上,常春藤等美國名校並不青睞北美學術模範生——亞裔學生,而且亞裔進入職場高層的比例,是各個族裔中最低的,同時亞裔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引起北美社會各界的關注。
  • 亞裔在美國處境尷尬
    整件事的大背景是近年來美國民眾,尤其是黑人社會運動人士,對警方暴力執法的不滿。梁彼得這名前紐約市警官因巡邏時開槍、子彈彈跳,射殺了並未攜帶武器的黑人。許多亞裔美國人認為判決不公,走上街頭抗議:過去十年間,紐約警察局有上百起案件牽扯到平民死亡,但很少有警察遭到起訴——梁彼得更是被判有罪的第一人。為什麼白人警察,包括全國高度關注案件中那些殺死平民的白人警察,就可以免遭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