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美國人》紀錄片告訴你,有關美國亞裔的那些事

2020-12-13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Thirteen網站18日發表了《我從「亞裔美國人」紀錄片中知道的十件事》一文,通過PBS旗下KOCE-TV一檔名為「亞裔美國人」的節目,為人們了解亞裔美國人在美國歷史中的地位提供了一些參考。

圖為3月12日,亞裔在波士頓州議會的臺階上就疫情期間遭受的種族歧視進行抗議。(圖片來源:美聯社)

全文摘譯如下:

從人口統計學上來說,亞裔美國人是美國增長最快的族群。2000年至2015年間,該群體的人口總數增加了72%。正如作家羅納德·高木(Ronald Takaki)在書中所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亞裔美國人都是「來自不同海岸的陌生人」,他們曾幫助美國塑造成為今天這樣強大的國家。

亞裔美國人在美歷史可能比你想像得要久

人們很容易將亞裔美國人看作是不斷湧入的新移民,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美國建國初期就已身在美國,那時美國的世界大國地位仍有待鞏固。早在1864年,就有1.5萬至2萬名華工為建設第一條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不惜犧牲生命。

菲裔勞工領袖發起葡萄園工人罷工 最終引領美國農場工人運動

只讀到六年級的拉裡·伊特裡昂(Larry Itliong)生活艱苦。他想成為一名律師,但經濟困難和種族歧視令他無法實現這個夢想。他曾在1965年9月7日說服加州德拉諾(Delana)的菲裔葡萄種植工人舉行罷工,這次活動很快又讓他與美國勞工領袖、拉美民權活動家凱薩爾·查維茲(Cesar Chavez)取得了聯繫,後者讓墨西哥的農場工人也進行了罷工。兩個組織後來合併成了美國農場工人聯合會(UFW),這一聯合會的強大影響力甚至可以與東海岸的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相匹敵。

美國在亞洲領土上發動的戰爭讓亞裔士兵左右為難

一個人是否是亞裔美國人從外表就分辨得出。這使得韓戰和越南戰爭對那些參軍的亞裔面孔來說尤為艱難,甚至戰友們也會將他們看成「敵人的面孔」。儘管如此,仍有大批亞裔美國人參軍走上戰場。根據記錄,當時加州半數的菲裔男性報名參戰,並在二戰期間組成了兩支全部由菲裔組成的兵團。同樣是在二戰中,日裔美國人士兵冒生命危險奮戰,其家人卻被囚禁在遙遠的美國邊境,這與他們建立起的美國生活背道而馳,十分諷刺。

為何紐約洗衣店與華裔如此緊密關聯?

亞裔美國人,尤其是華裔,常被看作廉價勞動力。正因為如此,他們常會被報以質疑的眼光,被其他美國人視作競爭對象。這些助長了華裔洗衣店的刻板印象。曾經紐約一共有超過3500家華裔手工洗衣店。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因為華裔男性在尋找工作時常被拒之門外,並且在20世紀50年代,洗衣店是為數不多的能給他們提供工作的地方。這份工作涉及到洗衣、熨燙等低薪工作,不過這些崗位被認為不會對白人男性勞動力造成威脅。

亞裔美國人的政治呼聲始於夏威夷

19世紀初的夏威夷,島上多是亞裔與土著,那時的夏威夷人種多樣性令人難以置信。來自中國、葡萄牙、薩摩亞和菲律賓的人們世世代代互幫互助,因此到了20世紀50年代,亞裔美國人的政治呼聲首次在這裡被聽到不足為奇。比如夏威夷日裔美國人竹本松(Patsy Mink)成為了進入國會的首位有色人種,出生於檀香山的日裔美國人丹尼爾·井上(Daniel Inouye)成為了國會議員,首位被選入國會的華裔美國人、夏威夷商人鄺友良(Hiram Fong)是種植園工人的第七個孩子,他依靠自己的努力進入了哈佛法學院。

種族只是一種社會組成

人們會使用黑人、白人、棕色人種這三個詞,但這些僅僅是隱藏人類真正遺傳多樣性的代名詞。科學家們一直在呼籲掃除種族分類,但早至1923年,印度裔美國人巴哈特·辛格(Bhagat Singh Thind)就已對「白種人」這一術語提出了挑戰。但因為辛格是高加索血統的印度人,最終最高法院做出了對他不利的裁決,稱其不算是真正的白種人。

但他們的聲明卻開啟了一場令人為難的對話,那就是:成為白種人意味著什麼?(原標題:《亞裔美國人》紀錄片告訴你 有關美國亞裔的那些事)

來源: 美國僑報

相關焦點

  • 圓桌︱美國歷史中的亞裔美國人
    需要澄清一下,我覺得你應該指的是第一章裡的「America」。這裡指的是在美洲的亞洲人,也就是美洲大陸。這一點關係到這本書的寫作目標之一,即擴大地理範圍。你的第一個問題是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問題。美國人擁有管弦樂理想,即合眾為一。但是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被平等對待,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被賦予在法律上、政治上和社會上成為美國人的權利。
  • 正在「白化」的亞裔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這個詞指稱的是一個極其多樣化的群體,包括幾十個民族、宗教和種族,以及參差多樣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經濟地位。但是,將白人和亞裔視為相似種族群體的做法,認為兩者都受到了包含種族因素的求職和教育政策的傷害,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亞裔美國人內部的巨大差異。
  • 美國人逐漸對亞裔改觀
    6月10日紐約報導:在美國,亞裔人士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視與猜疑,然而根據「美國百人會」最近的調查結果,在過去的十年中,情況已經有所改善。百人會是一個非贏利性機構,旨在推進中美關係的發展。該調查名為「還是『外人』嗎:對美籍華人及亞裔美國人的政治態度」,其調查對象包括1427名受訪者,得出的結果表明,相較2001年,不少方面有了進展。只有9%的公眾還不能接受亞裔美國人當選總統,該數據遠低於2001年的23個百分點。 而且,僅有11%的被訪者不同意家人與亞裔通婚,低於2001年的24個百分點。
  • 泛讀53 | 亞裔美國人的未來
    在我被視為與其他亞裔美國學生毫無區別時——後來,在我從事的每項工作中,我都曾被人和其他亞裔美國女同事搞混——我憤怒的核心是,我們被視為缺乏個性,而且進一步來說,是缺乏人性。我與輔導員的交流遠不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它仍然令人痛苦:你是隱形的。你根本無關緊要。
  • 亞裔的美國名校夢-《大學之路》
    2015年,美國亞裔64名學生聯名控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對亞裔學生設下高門檻,目的是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該案引發了美國憲法解釋平權的爭議。五年後,這場鬧得沸沸揚揚的歧視亞裔案終於宣判:「哈佛大學沒有蓄意歧視美籍亞裔」。
  • 美國教科書裡為何沒有亞裔美國人的身影?
    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美國雙月刊雜誌《太平洋標準》(pacific standard)近日發布了亞裔記者艾倫•李(Ellen Lee)的一篇自述,她以親身經歷講述了在教科書中察覺到的亞裔文化缺失。有關種族的課程已逐漸在美國中小學盛行起來,但大體看來,亞裔美國人仍未能在其參與的歷史進程中留下身影。
  • 報告:亞裔美國人學歷高失業率低卻很少擔當要職
    根據最新的失業率統計,亞裔3%,白人4.2%,西語裔和黑人分別為5.7%和8.1%。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儘管有如此多的優勢,也取得了許多成功,卻很少有亞裔美國人在美國企業的關鍵領導層擔任要職。
  • 亞裔美國人的特色家教
    亞裔美國人佔美國人的4%,但在美國目前所有「長春藤」大學學生中卻佔了20%。多年前,一對美國韓裔姐妹出了一本書,名叫《全球頂尖:亞洲父母能你也能》。書中披露了許多獨具亞洲特色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美國掀起不小波瀾。 這對金姓韓裔姐妹花,姐姐壽·金·阿布德當時32歲,擔任外科醫師及賓州大學副教授;妹妹簡·金29歲,是一名律師。姐妹倆出生在美國,父母1971年從韓國移民到洛杉磯時,身上只有200美元。他們省吃儉用,全心全意培育姐妹倆。父母從小就給了她們這樣一個觀念:學習成績好,人才會幸福。
  • 亞裔地位比黑人還低,為何不見美國亞裔反抗?
    但是現在這一切似乎變了味兒,似乎所有人的憤怒都是為了給黑人們討回一個公道,而忽略了其他遭受歧視的人群,任何人對此有異議的話都會遭到大量的批評。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美國的亞裔人群為黑人發聲,那就真的是愚蠢至極了。事實上,美國亞裔民眾更應該為自己發聲,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地位而進行鬥爭。
  • 美國亞裔演員的春天來了?
    本劇監製娜納齊卡·汗強調劇情的「普適性」,她告訴美國新聞評論網站「野獸日報」:「我們想要突出的是那種當一個外來人的感覺,不管是不是移民,這種體驗讓很多人感同身受。」  劇中的中心人物是一個11歲的華裔男孩埃迪·黃。
  • 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何去何從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31歲的劉文對於自己身為住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東亞裔人士這件事,並沒想得太多。「實話說,之前我真不覺得我在這兒很顯眼,」她說。但情況如今不一樣了。新冠病毒讓美國超過10萬人喪命,而亞裔身份可能在此招來橫禍。
  • 從華人被亂棍打死到李安吳珊卓好萊塢出彩,40年裡美國亞裔經歷了啥
    本報特約記者 董 銘5月是美國的「亞裔和太平洋諸島後裔傳統月」,一部聚焦在美國生活的亞裔族群的紀錄片《亞裔美國人》本月11日在美國公共廣播頻道(PBS)開播。這部全部由亞裔美國影視團隊製作,展現19世紀以來亞裔生存情況的5集紀錄片,其中既有中國勞工也有社會名流,還有歷史上迫害亞裔的醜聞。
  • 十六歲美國亞裔:亞裔的優秀讓我好不自在
    十六歲美國亞裔:亞裔的優秀讓我好不自在 2019-03-06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亞裔大不同
    在Z的身上我於是看到,明明都是黑頭髮黑眼睛黑鼻毛,但在美亞裔大不同。對Z來說,雖然只有小學三年級,但是她的自我認知是美國人遠超過她亞洲人的外表。什麼時候來美、來美多久,也會成就不同的亞裔圈子。正如同顏色的羽毛通常都會湊在一起,類似背景的亞裔人士也往往會一起聚集。
  • 黑白種族關係之外的亞裔美國人
    美國於1882年頒布《排華法案》李漪蓮對亞裔美國人困境的揭示也超越了表象,深入到美國文化與價值觀念的根基中。亞裔美國人的苦難經歷,不常出現在美國的主流媒體和話語中。在美國黑白種族關係之外,如何定義亞裔美國人,是理解種族影響亞裔美國人經歷的一種方式。在美國歷史上,拒絕賦予亞裔美國人權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 對話下屆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亞裔美國人應為自己發聲」
    美國的平權法案是本次庭審爭議的焦點,該法案鼓勵推動對少數裔的扶持措施,糾正歷史上少數裔所遭受的歧視與不平等待遇。亞裔美國人在次問題上分成兩派。一部分人認為「平權」應該是實現「無事膚色」的錄取,而哈佛的種族配額給予非洲裔和拉丁裔過多的好處,是對亞裔的「逆向歧視」 。
  • 亞裔在美國處境尷尬
    英國金融時報網10日發表美國《外交政策》撰稿人傅亦沁撰寫的題為《亞裔在美國的尷尬處境》的文章。文章說,如果你關心美國種族話題,過去這個月一定讓你對亞裔在美國的地位及亞裔的政治覺醒有了新的認識。  先是2月初,亞裔警察梁彼得被判過失殺人罪。
  • BBC:遭遇疫情歧視的美國亞裔將何去何從
    而對於很多亞裔美國人來說,他們在遭遇偏見的同時,感覺自己身為美國人的身份認同也遭到攻擊。在美國的反亞裔的偏見有多嚴重?為數眾多的亞裔美國人與身在美國的亞洲人形容,他們在此的境遇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急轉直下。
  • 疫情之下·亞裔美國人面前的兩座大山如何跨越
    亞裔美國人爭取平等組織執行長Thomas Yu表示,疫情期間「仇外心理」抬頭,亞裔美國人面臨兩座大山——失業率高起、歧視激增。 飛行模式or戰鬥模式?
  • 美國亞裔團體再訴常青藤大學招生歧視
    去年5月,一群亞裔美國人代表全美64個亞裔社團,針對哈佛大學在錄取中歧視亞裔學生的行為,首次向美國聯邦政府提起行政申訴。一年之後,陣營擴大一倍的美國亞裔教育聯盟,再次提交了針對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等3所常青藤大學歧視亞裔申請者的行政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