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隋唐
|編審:蘇睿
我們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話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有力證明。
陰雲之下,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成了這場「戰疫」的最前線。在守護它的醫護人員當中,女性人數超過了10萬人,佔比超過60%。而在護士群體中,女性的佔比則是90%。
無論是發布會上用不到10分鐘時間脫稿推斷病例傳染路徑的天津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還是帶領團隊出徵武漢、堅守在重症病房連續搶救了多位重症患者的李蘭娟院士,都是這些巾幗英雄中的傑出代表。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衝鋒陷陣的主力軍中有超過一半的「戰士」都是女性。巾幗不讓鬚眉的她們將針筒化為步槍,與看不見摸不著的敵人殺得難解難分。
全身加厚的防護衣和層層疊疊的口罩,依然擋不住她們向新冠肺炎宣戰的勇氣。她們的那份霸氣,即使被遮住了嘴巴、耳朵、身體,也會從堅毅的眼神中迸發出來。
她們是「戰士」,是妻子,是女兒,是媽媽,但首先,她們是女性。在前線,她們因為生理問題正經受著「特殊的煎熬」;在後方,某些媒體忽略她們的勞動價值,緊盯「生理犧牲」大肆宣揚的做法又讓她們倍感無助……
在前線的她們
在一線,醫護人員們面臨著巨大的生理和心裡挑戰,想要在與病魔搏鬥的過程中護自己周全,只能「扒一層皮」。
據江漢方艙醫院護士長王培紅介紹,醫護人員進入方艙的前3天,每天都要在裡面工作超過12個小時。
因為身穿防護服不能在隔離區「開封」,這些醫護人員每天從套進防護服的那一刻便開始與外界「隔絕」。在完全密封的情況下,她們連吃飯、喝水等基本需求都成了「奢望」。
更讓人心疼的是,醫護人員並不能在穿上防護服之前儘量多地吃飯喝水,因為「上廁所」也會影響防護服的密封性。為了解決如廁問題,很多醫護人員只能靠「紙尿褲」。
面對鏡頭,王培紅感慨道:「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疫情,我都不能想像,我可以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除此之外,防護服的密封性決定它是「密不透風」的,而悶在裡面的醫護人員每天都會被汗浸透衣衫、呼吸困難。
身穿防護服的護士孫雪潔,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3小時左右便開始出現頭暈、張口呼吸、喘憋等缺氧症狀,護目鏡上的霧氣形成水珠不斷往下流,不敢喝水加上大量出汗導致口乾舌燥。
「這兩天都會有護士在裡面暈倒。這個工作強度對於護士來說,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挑戰都非常大。」
然而「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還面臨著一個更為要命的「特殊挑戰」——衛生用品不足。
由於女性衛生用品不在政府必備物資範圍之內,也就沒有綠色通道。和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急需物資相比,女性衛生用品需求的重要性一度被往下排。
然而,面對這種種困難,她們從未退縮。
有一次,央視在武漢採訪到一位23歲的女護士,得知她是瞞著家裡人來到前線,便讓她通過鏡頭給家裡帶幾句話,沒想到她卻冷靜地說:「我不想哭,護目鏡花了就幹不了事情了。」
來自背後的歧視最讓她們心寒
來自前線的困難她們可以堅強面對,但來自背後的寒意讓她們倍感無助。
這幾天,一則新聞意外「走紅」,不僅引起了女性醫務人員的困惑,更讓廣大網友感到憤怒。
微博@每日甘肅網 發布了一則題為《剪去秀髮,她們整裝出徵》的內容,配的視頻是女性醫護人員被集體剃成光頭的場面。
微博中雖然寫滿了「整裝出徵」「最美逆行者」「整整齊齊回」等提振士氣的字眼,但看視頻,明顯能感覺到被剃髮的醫護人員心中的悲痛。
頭髮對於每一名女性來說都意義重大,而剃光頭無異於一種「折磨」。即便鏡頭前的她們「深明大義」,但還是沒忍住流下淚水。
這樣的畫面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們懷疑這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後來有人出來解釋說,讓女性醫護人員剃光頭髮是為了「行動方便,且減少病毒感染的機率」,但又引來了更大的質疑——如果為了方便,是不是剃成短髮即可?如果是從防護角度考慮,那麼為何只有女性醫護人員被剃光頭?
其實,這種大肆宣揚才是對女性赤裸裸的歧視,背後的邏輯也讓奮戰在一線的女醫護人員感到失望。
這種做法等同於給每個女性都打上了一個「十分在意外表」的標籤,然後試圖利用她們生理上的犧牲和淚水來打動觀眾,成為某種集體主義精神的註腳。
然而,像這樣利用「女性身體進行大肆宣揚」的例子,在疫情期間已經不止發生一次。
前幾天,曾有媒體用讚揚的語氣描述一個「懷孕9個月仍堅守一線」的女醫護人員。在新聞裡,那位女醫護人員的寶寶還有20天就要出生,她卻依然不顧反對「堅守在抗『疫』一線。」
很多人看到類似新聞都會本能地引起不適,根源就在這裡——在某些文案當中,似乎「女性只有在身體上做出犧牲才能引起大眾的敬佩」。
只關注女性的生理或身體,才是對女性價值最大的歧視。
「犧牲與奉獻」背後更需要幫助
對於身處困境中的她們,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沒力的至少不要添亂。
在這一點上,真正了解女性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做出了很好的示範。2月18日,婦基會將緊急籌集的近4萬包衛生巾運抵武漢,並開始向抗疫一線女醫護人員發放。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鑑於湖北抗疫一線女醫護人員對衛生巾需求量大,將繼續聯繫捐贈,為她們提供保障。
在政府力量和社會力量的號召下,目前,武漢一線女醫護人員的衛生用品緊缺情況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在一位女性醫護人員發出的感謝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她們得到了多麼大的理解和幫助。
對於奮戰在一線的她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解,還有來自大後方的支持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讓她們「放心將後背交給我們」。
好消息是,目前用切實行動給予她們幫助的個人或企業已經越來越多。
因為一線醫生實行三班倒制度,有時候只能靠咖啡來提神。考慮到這些,武漢當地已經有咖啡店在封城之後堅持給醫生提供免費咖啡。
武漢封城後,公共運輸的停運給醫護人員帶來不便,尤其是考慮到路上的安全問題,女性醫護人員的上下班問題尤為突出。針對這個問題,武漢當地組織起了一批志願者車隊,頂著被感染的風險,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其中一位司機曾對環環說:「醫護人員是疫情之下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不能倒下。」
也許,這就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面對女性的奉獻,我們應當把關注點放在她們的勞動價值上;面對女性的犧牲精神,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注如何幫她們渡過難關。
因為身在一線的她們,是在為你我撐起一片安全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