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對手機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沒有電話打來就焦慮萬分,因此又稱為「手機依賴症」或是「手機焦慮症」。一些性格比較孤僻、自卑,缺乏自信的人,一般常希望通過打手機來減輕自己的孤獨感或者獲取重要信息,一旦失去這種聯繫最容易心理不適,症狀也體現得最明顯。
由於現在資訊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讓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接觸著網際網路。手機便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用的好可以對你的幫助很大,用的不好就搞不好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小學生對於手機的痴迷可能來源於家長經常在他身邊玩手機,導致小學生對手機的好奇心到了極點,想要知道手機有什麼好玩的,為什么爸爸媽媽玩的這麼開心?所以一切的開始其實是周邊的影響造成小學生想玩手機的原因。
小學生處於未成熟階段,對於很多東西都不會像大人一樣懂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算是大人有些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何況是小學生,他們的心智才剛剛開始吸收一切來成長。如果一味的讓他們沉迷在手機遊戲,手機網聊,手機購物等等!那麼我只能很直白的說,他們的人生可能就要毀了。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差,當他們對課堂內容感覺枯燥乏味時,就會用手機玩遊戲、發簡訊,甚至通話,課堂紀律及聽課質量受到影響。還會影響和幹擾他人的學習、生活。這樣的鏡頭並不少見:課堂內,老師正講得投入,少數同學在下面低頭髮簡訊,玩的不亦樂乎;寢室內,別的同學要休息,少數同學手機屏幕閃亮,喋喋不休,害得室友不能入睡。很多小學生可能看到其他同學買手機,就自己也想買手機,形成一種攀比心理,追求那些價格高,功能多的手機。
小學生的痴迷手機,我覺得與家長有的很直接的關係。沒有節制的讓他們玩手機就是最大的錯誤,家長們總是覺得玩玩手機而已不會有多嚴重,我只能說看過網癮少年的人就知道,玩手機最終就會接軌到玩電腦玩網路遊戲。如果在他們還沒真正沉迷其中時制止,那麼你們只會後悔今天沒有重視。有些家長可能會很霸道的收起手機一點也不給孩子玩,那麼他們就真的玩不了了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他們就會在你們上班的時候偷偷玩,或者去同學家裡玩。根本不會有什麼效果,只會讓他們更加想玩手機。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放下一個叫「大人的心態」,我們應該去更他們做朋友,而不是做一個『獨裁者』,導致他們成為『反抗者』。他們玩手機大多數原因是因為好奇心和無聊所導致的,我們應該培養他們的興趣,比喻:報一些興趣班(跳舞、下棋、拼圖、書法、鋼琴等等),也可以在家多和他們玩遊戲,比喻(下棋、拼圖等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就會減少玩手機的樂趣,這樣就會使他們即玩手機卻又不會沉迷其中,手機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了,所以家長們不用一味的去禁止他們玩,適當就好。
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停的進步,很多人就會感到滿足,導致自身很空落落的。所以興趣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需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愛好,那就努力把愛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來做,滿足那空落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