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略說一下清代的待客和送禮風俗

2021-01-08 左都御史

交際風俗是社會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一個縮影,更是社會不同階層、群體之間,互動關係與效應的生動體現。這裡以清代為例,來闡述一下官場及民間的待客禮尚以及饋贈風俗。

先來講待客禮尚

清代的待客禮儀因階層、群體、身份、地位以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迎客、宴請、送客方面更有特定的禮儀和必須要遵守的規範要求。

一,清代的迎送客禮尚

官場中,官員在迎送客時,講究主客的站位、座次,並按清朝制定的禮儀規則,序尊卑長幼。陝西《米脂縣誌》記載:「仕宦知禮之家,凡晚輩見尊長、生徒見師傅,久別四拜,近別特拜。親戚長幼、友朋交揖,鄉黨平民相見序齒,遇宴會亦序齒。」

民間在迎客送客時,雖然也遵循一定規儀,但較之官場的應酬交往規矩而言,相對隨意寬鬆。如在民風甚為古樸淳厚的陝西高陵縣民間,凡有「賓客主人門,主人出迎於大門外,揖賓,賓入,及門,及階,皆揖如初。賓西,主人東升,賓再拜,主人答再拜。主人趨正賓坐,賓辭,固請,卒正坐,左還。賓正主人坐,亦如之。執事者進茶,賓受茶,揖辭,退揖。主人送賓,及階、及門,賓揖辭,主人皆答揖,遂送賓於大門外,揖如初迎儀。」

當然,上面所說的這個迎客、送客之禮,並非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這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民人之家的迎送客禮儀。至於普通民人,或是鄰裡交往,其迎送之禮,則簡化隨意得多。

二,清代的宴請禮尚

清代從宮廷到民間,從官場至市場,通過宴請進行交際、應酬、溝通,是其重要途徑,與宴者身份、地位的尊卑貴賤可從宴會的規格和座次的排列中得以體現。這是中國傳統的官本位意思的物化形式。這種意識在官場中尤其得到凸顯。

從先秦到清末,在正式的宴會場合,「座次」的安排頗為講究;在堂室宮殿舉行的宴請,以「室內」或「堂上」來區別貴賤。

在室內宴請的座次,最尊貴的座位是;背靠西牆的東向坐,其次是背靠北牆的南向坐,再次是背靠南牆的北向坐,最卑的位置是背靠東牆的西向坐。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清代凌廷堪在《禮經釋例》中明示「室中以東為尊」,堂上宴請最尊者為「南向座」,次為「西向座」,再次為「北向座」,最後才是「東向座」。

對清代的宴會禮儀,各地的方志文獻都有或簡或詳的記載和描述,其中康熙《登州府志》的記載很有代表性:宴會前三日具柬,「至日侵晨奉邀,或全帖,或單帖赴席。先差人白,主人知,出候於大門之外致恭,揖讓而進。登堂一長揖,向坐授爵於案,俱回復一長揖,不行跪禮。主人行酒畢,首賓舉爵白,眾賓酬主,如主人禮。如有專席,主人行酒,先出廳致奠,次揖眾賓,後請專賓出次授爵……」

宴會名目不同,禮儀繁簡也各異,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抑或是經濟發達和滯後地區,在宴請賓客方面,一方面是主人熱情好客,極盡能事以奉客;另一方面是鋪張好豐,宴席都呈現出由簡超奢的發展趨勢。

再來說一說饋贈風俗

清代的饋贈風俗,因社會階層、身份不同,饋贈對象各異,而有許多名稱。臣屬對皇上的敬贈,稱為「進貢」;而皇上對臣下的賜贈,稱為「恩賜」;民人之間的饋贈,俗謂「禮贈」或「送禮」。下面分幾點來說明。

其一,「進貢」風俗。

清代「各直省每年有三貢者,有二貢者」。如道光年間各省的「年貢」方物有記述:直隸總督年貢「三鑲如意一柄、吉綢袍褂二十五套、饒綢袍料五十件、一絲加金大荷包五十對、桂元五桶、南棗無桶等等」。

各省督撫呈進方物,「有非本省土產者」。清代的進貢風俗,具有以下的特點:

第一進貢多在年節期間進行,並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如每年皇帝「萬壽節」時,「大學士、尚書、侍郎、各省督撫,皆有貢。以九為度,一九則九物,至九九為止」,以取其長壽吉利之意;第二,貢物多為地方名特物產,具有名貴、珍稀的特色,供皇帝及皇室消費;第三,此風俗具有政治性與寄生性消費的特質,對社會再生產有停滯與阻礙的作用。

其二,賞賜活動。

清代頻繁而名目龐雜的賞賜活動,多在君臣之間進行,所賜之物,種類很多;賞賜之由,由皇帝喜好而定。常見的是賞賜藥物。如嘉慶帝「以西洋貢藥賜軍機大臣。有所謂的牙油,容幾粒油,郭巴益巴油,桂皮油等等。」

按照《養吉齋叢錄》的記載:「一品大臣年六十以上,遇旬壽,皇帝每有賜壽之典」,一般賜給御書匾聯,福字、壽佛、如意、朝珠、蟒袍、綢緞等,無定製,皆看皇上意願。

皇帝對一些有功之臣或有政績的地方州縣官員,以賞賜物品的方式,對其加以褒獎。這些賞賜活動的特點,一是溝通聯絡君臣之間的感情,二是達到籠絡臣下的政治目的,三是獎勵臣下的有效手段與途徑。

其三,民間饋贈風俗。

清代民間的饋贈活動,可分為歲時饋贈、人生賀儀饋贈、社交與非近緣性饋贈與文人饋贈等五大類。其中歲時饋贈包括迎春、夏日、秋節與辭歲饋贈;人生賀儀包括生育饋贈、婚戀饋贈、壽考饋贈;近緣性饋贈的內容有村社饋贈、鄰裡饋贈、尊師饋贈、學友饋贈、商業饋贈、江湖饋贈等;文人饋贈內容包含刀劍饋贈、文房饋贈、器玩饋贈、方物饋贈等豐富多彩的內涵。

這些內容在清代各種地方文獻中有詳盡的記載。如黑龍江《綏化縣誌》記載,當地的饋贈風俗是「或升官進級,或商家開張,或男女壽誕,或誕生子女,以及娶婦嫁女。元旦、端陽、中秋諸佳節,戚友有往來者,各獻賀儀,以伸敬意」。

慶賀的儀式有別,饋贈的禮節、禮品也各有特色,賀官晉級饋「以對聯,或以鼓樂送至喜主之家,賓主相對」;商家開張,「賀儀多以宮燈、屏鏡、彩氈、鐘錶等物」;賀壽,其「平常人家壽,但賀以壽麵、壽桃、壽酒,外無他物」;賀生子,「以紅糖、雞子、白面等物,俗曰『下奶』」;賀娶婦。「首飾之外,則以錢幣,曰禮錢,多寡隨貧富而異」;賀嫁女,「以衣服、首飾、鍾、家具等物,亦有以錢者」。

甘肅合水縣民間,「凡人家娶妻、生子、得官,及老親之壽,皆有賀。各持錢百文,少者二三十,即以為禮;至厚者,用泥頭酒,佐以雞」。可見,饋贈物品的多少、禮儀的繁簡,則視雙方關係的親疏而有不同。

相關焦點

  • 過年必備糕點,香酥可口,好吃又簡單,送禮待客有面子
    快過年了,給大家分享一款適合送禮待客的糕點:豆沙千層酥。不僅香酥可口,做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屬於百分百成功的一款糕點。首先要準備的食材有:油皮:普通麵粉240克,白糖30克,清水100克,油70克。非常適合春節送禮待客。家裡如果沒有烤箱的,用平底鍋或者電餅鐺開小火慢慢地烙,效果也同樣非常好。大家有空了一定要試一下。喜歡我的食譜,還請大家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後期會有更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
  • 中國人送禮為何偏心於送茶
    秉承匠心,孕育茶中精品,帶你進入原生態最美茶鄉,和你一同感受來自原生態的味道,體驗寧靜生活。中國是禮儀之邦,所謂「禮尚往來」,送禮成了現在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禮儀,也成為人們的一種風俗習慣了。而且,一份合適的禮物送得恰到好處,既能表達你的心意,同時又鞏固、加強了彼此之間已有的良好關係。
  • 待客造句和解釋_待客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待客參考例句:1、請您坐下稍等片刻。給客人倒茶,禮貌待客。2、有客人來訪,應該以禮相待,才是待客之道。3、這裡的售貨員待客十分禮貌熱情。5、待客隆重並不意味著要大肆鋪張。6、就是那樣地,像待客人說話,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7、溫州人視吃湯糰為吉祥,歷來有湯糰待客的風俗習慣。8、定禮好治辦,不算什麼,就只明兒咱們家排筵待客,脫身不得。
  • 公款送禮花樣翻新:包裝成「工作需要、風俗習慣」
    2015年春節期間,湖北宜昌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總經理林瑞平就安排集團辦公室人員以購買辦公用品的名義,購買1.65萬元購物卡用於送禮。林瑞平因此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名為「公務往來」實是利益交換  個別黨員領導幹部將公款送禮包裝成必要的「公務往來」,宣稱送點禮品、土特產是「工作需要」,是「風俗習慣」或是「必要的禮尚往來」。
  • 成語肥冬瘦年:南宋風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 時興家家互送禮物
    不過,除了做冬之外,其實冬至還有很多不同的傳統風俗,反映了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冬至定於每年的公曆12月21至23日其中一天,而今年的冬至將會在22日。冬至是華人每年最後一個節慶,家人會團聚一起過年,故有「亞歲」和「小過年」之稱,意味著冬至有如過新年一樣重要。
  • 過年準備水果,這幾種「紅色水果」好看又好吃,待客送禮都不錯
    現在離過年是越來越近了,人們也都開始陸陸續續的準備各種各樣的年貨,在準備年貨的時候也是少不了要準備一些水果,零食來招待客人的,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幾種「紅色的水果」,不僅看起來好看,而且吃著也非常好吃,不管是待客還是送禮都是不錯的選擇。
  • 社交禮儀指南:待客三部曲!
    待客交友是擴展人際關係,增進相互之間感情的有力幫手。當我們作為主人時,客人的高興與否由你的待客方式決定。以禮待人是作為客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你對客人尊重的表現。那麼怎樣待客才是最佳呢?待客之前:若事先知道有客來訪,要提前打掃家裡的衛生。自己的著裝也要正常化,切不可穿睡衣和短褲。招待客人的東西也要事先準備好,如菸酒、茶水、水果、零食等。
  • 「做七」:這一舊時喪葬風俗,如何能流傳全國,又處處不同的呢
    常見的,比如待客有待客之禮、軍隊有軍禮、喜事有吉禮等等,數不勝數。可是還有一個禮,人們通常不提,卻受到無比的重視,那就是喪禮。而現今的喪葬風俗雖各地習俗不同,但相同的「做七」之說,卻盛行全國。那麼是什麼使得全國的各個地區都如此統一的認同「做七」這種說法呢?到底什麼是「做七」。「做七」各地叫法可能不同,有的地方叫「燒七」、「理七」等。
  • 春節· 禮儀丨 拜年、用餐、待客、送禮,禮多人不怪
    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與同輩人見面、交往時使用拱手禮。行禮時,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於胸前。3、春節用餐禮儀①酒滿茶半以禮待人當今社會,以茶待客成為人們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交往的方式。俗話說:「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敬酒時應斟滿杯,而奉茶時則應注意不要斟得太滿,以七、八分滿為宜。否則就有逐客之嫌。」
  • 南陽「新生兒」為何12天就要待客?「吃米麵」之說從何而來?
    有人說:文化是什麼?是記載的文字?是出土的文物?是流落各處的遺蹟?絕非僅此!因此這便算得上」南陽先祖「的一種沉甸甸的歷史記憶,和流傳依舊文化符號!南陽作為古城,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裡,各種文化符號隨處可聞,但要論起個」子醜寅卯「來,很多人卻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就如古人所說:百姓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個」日用而不知「的南陽傳統:12日待客與吃米麵的由來!
  • 過年最饞這道大菜,做法簡單又好吃,待客家宴特有面子
    導讀:過年最饞這道大菜,做法簡單又好吃,待客家宴特有面子馬上就要過年了,你家的年貨都準備好了嗎?自從過了臘月二十五後,超市裡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因為人們需要買年貨送禮的,而我在家就開始準備待客家宴的菜譜,你家菜譜都準備的怎麼樣了?
  • 他是清代「說文四大家」之一,以音韻學研究著稱於世
    清代學者中,研究《說文解字》的很多,但比較出名的是所謂「四大家」,即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駿聲。段、王的名氣很大,後面的朱駿聲其實貢獻也很大,只不過光芒被掩蓋了而已。下面就簡略介紹一下朱氏的生平和學術貢獻。
  • 這4個送禮潛規則:沒人告訴你,但真的很重要
    首先,給親密的朋友送禮,在心理上就不能掉以輕心,不要覺得給親密的朋友送什麼禮物都行,怎麼送對方都不會挑剔。其次,除了挑選恰到好處的禮物之外,重要的是你送對方禮物最好要私下送。雖然人們總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何要無緣無故讓別人講閒話呢?當然,並非所有的禮物都要私下送,這裡所說的私下送的禮物是指那些較為貴重的禮物。
  • 清代詞學文獻的搜集和利用
    清代詞學文獻種類繁多,數量可觀,但庋藏分散,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匯集一個時期的作品總集,一般研究者了解和搜集清代詞學文獻,主要依賴各類叢書和以單行本形式出現的別集、總集或選集。這種隨意改動的情況,在清代詞話裡表現得尤為突出,引用前人的材料既不注其出處,又隨意割裂原文,或是張冠李戴,誤傳詞作。唐圭璋先生編《詞話叢編》時已深刻地認識到這點,他說:「沈雄《古今詞話》、《歷代詩餘》、《詞林紀事》所引宋人之書,必須查考宋人原始材料,決不可信清人之誤引。」清代詞學文獻既有專門性的總集或別集,也有以各種形式附於文集或詩集中,各種文獻之間還有某種程度的互補性。
  •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不送禮孩子會被「穿小鞋」?老師說出心裡話
    一到教師節,很多家長就開始苦惱,要不要給老師送禮?又送什麼才好呢?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準確答案,每個地方的風俗和習慣都不相同。但是不到一周,孩子回家就對她說:「媽媽,都是因為你沒送禮,老師都給我穿小鞋了。」夢晗聽見孩子這樣說感覺非常驚訝,問了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
  • 家長給老師送禮是百害而無一利
    送禮是中國一種傳統的風俗,很多人不論幹什麼或者遇到什麼事情,都想著通過送禮去解決,或者得到一些額外的幫助。然而最近被很多人關注的家長給老師送禮的問題,卻更加值得我們警惕它的危害。送禮的家長無非都是想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一些額外的照顧,說實話作為一個班主任老師能對孩子進行什麼額外的照顧:安排最好的座位,永遠坐在第一排中間;上課多提問;作業有錯誤單獨輔導;安排一個班幹部的職位;各種活動優先讓孩子參加;三好學生評比優先。如果這些都算的話,我想問一下,這些對於孩子的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真的有用嗎?真的是有益的嗎?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河南農村的風俗是很多的,基本上,從過年到臘月,幾乎每個月都有。所以我們在講農村風俗時,不可能一下子全講完,只能一個一個講。另外,由於各地生活習慣的不同,這些風俗其實是有變化的,並不完全一樣。從紅白喜事到過年過節,這些都會稍有不同。
  • 清代朱石梅紫砂錫壺賞
    從清代開始,就有王室、達官量身定製。其中清嘉慶、道光年間著名的紫砂名家朱石梅,其所制紫砂錫壺由於錫求上佳、工求精絕,故多被珍藏於博物館,也有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手中。  朱石梅(生卒年份待考),字石梅、石眉、石楳,原名朱堅,浙江紹興人。他善畫墨梅、人物、花卉,篆、隸、行、楷書亦勁逸風致,尤精鐵筆,竹、石、銅靡不工。其創製了紫砂胎錫包壺,並著《壺史》一書。
  • 民俗專家談中秋節俗:吃新米飯 未來女婿上門送禮
    民俗專家蕭放表示,豐富的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中國民間也存有未來女婿上門送禮之習和吃新米飯等風俗。但他同時指出,就目前情況來講,中國各地節俗保留並不均衡。為此,蕭放建議讓中秋節成為中國民眾的情感滿足日與精神浪漫日。
  • 「蛋波波」待客米桶中插梅花 長沙年俗你知道麼?
    胡樸安在1923年《中華全國風俗志》中記道:(長沙)除夕辭年畢,用紙條書「衡門衍慶」四字,將大門閉固,無論何人不許出進,謂之封財門。窮人多有藉此避債者。 舊時湖南,財務結算主要在端午、中秋和除夕三節,因此除夕也是一年之中催債、討債的大日子。長沙城中還不起帳的人,就像老電影《白毛女》中的楊白勞。舊時長沙的「楊白勞」,常用三種方法暫時躲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