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真誠,樂於助人,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組織和動手能力較強,具有獨立的科研能力,善於學習。」這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快速檢測學科團隊2016級博士研究生朱文新對自己的評價。從2010年來到西農,到今年博士畢業,10年的刻苦努力與不懈堅持,讓他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少年,變身成為食品科學領域的一顆新星。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7篇,以共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4篇,對科研的熱愛讓他收穫了無數榮譽,也讓他在畢業後選擇留任母校,繼續追逐自己的科研理想。
朱文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級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寶鋼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專業一等獎學金。獲得第五屆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陝西省第十四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第一完成人);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六完成人);第四屆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第16屆國際電分析化學會議優秀成果展示獎(第一完成人);第三屆陝西省研究生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學校第五批「優秀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資助項目」資助。曾被評為校級及院級「優秀畢業生」、校級「優秀研究生」、校「優秀演職人員」、校藝術團「優秀團幹部」、創新實驗學院「學科競賽先進個人」、校「優秀學生幹部」。本科期間還曾擔任大學生藝術團管弦樂團副團長兼管樂隊副隊長。
2010年,朱文新考入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學院,但因為想要嘗試更多的選擇,他轉而學習了食品。大三的時候,他進入了王建龍老師的課題組,開始正式接觸電化學分析相關研究,至此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路。剛剛接觸科研進入實驗室的時候,他進行的課題是關於納米材料在電化學分析檢測中的應用研究。因為實驗室才成立,沒有學長學姐帶,朱文新初期一直在打磨電極,力求達到標準。然而長期這樣的工作也讓他經常感到沮喪和失落,中間甚至一度想過放棄做電化學分析,是老師和同門們在那個階段的鼓勵,讓他最終堅持了下來。
2015年7月到12月,正在讀碩士的朱文新獨身前往長春參加聯合培養。100多天的時間,他有70多天呆在實驗室裡。他查閱相關的文獻,努力彌補自己新領域知識的欠缺,休息時就在學習室的沙發上睡覺。東北寒冷的天氣和凌晨兩三點的燈光陪伴著專注的身影,他也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真正進入了電催化領域的研究中。談及對科研的看法,他說,科研人人都能搞,然而搞好的人一定跟他的堅持和奮鬥有關係,必定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朱文新發表論文的漫漫徵程開始於他本科畢業時,他的第一篇研究論文被學校評選為優秀畢業生論文。 「一個很普通的人,忽然在哪個領域發光發熱,也就有了動力,過了七八個月又發了第二篇論文。通過聯合培養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又發了三篇SCI論文和一篇國際會議論文……」,從本科畢業開始,論文發表一篇接著一篇,讀博期間,他成功發表了11篇SCI論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7篇。
對於發表論文,朱文新有自己的心得,他將其總結為三點經驗。(1)學會利用零碎時間。把論文分成幾部分分階段完成:前言第1段、第2段等······結果討論部分第1圖分析、第2圖分析等······每一部分都先想好框架,然後填充。除了前言部分需要反覆琢磨,建議大家寫文章不要弄初稿1、初稿2等······寫就要寫成終稿版本,內容和格式細節並重;(2)多學習和借鑑他人寫作思路;(3)論文只是科研成果的具象呈現,建議不要太過花心思在寫作和配圖上。語法、邏輯沒有明顯問題,抓住重點、簡單明了、配圖整潔、結果明晰,即可。
一路走來,在科研的道路上,朱文新也遇到過不少棘手的問題,像是實驗結果總是不盡人意,審稿人問題刁鑽等,對此,他給出的回答是,」看文獻;多跟老師和同門交流;學會變通。「 對於本科生與研究生階段應該如何看待學習與科研,他認為,」本科生還是以學習為主,打好專業基礎,適當進行科研鍛鍊,並嘗試培養科研熱情;研究生以科研為主,同時多學習相關研究方向的基礎知識和經典書籍,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而且建議大家深耕一面,切勿盲目亂做。「 在具體的科學研究中,他則建議學弟學妹們多看、多想、多思考,保持學習的狀態和對科研的熱情。總而言之,科研沒有坦途,只有需要不斷攀爬的險峰,」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是朱文新送給學弟學妹們的寄語,也是他十年如一日刻苦攻堅的肺腑之言。
博士畢業之後,朱文新選擇了留在西農做一名老師。」好好生活、努力科研、體現價值、實現夢想,走好每一步「是他對未來教師生涯的規劃。回首在西農的過去,從本科一路走來,他在科研、學習、生活、感情方面都經歷了太多,有很多人和事都讓他難忘和感恩。而最有意義的是,這10年來他一直在路上,為了詩和遠方,不曾放棄。
歡迎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素材來源:西農團委、西農食品學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