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人大代表劉佳音建議支持高端農業裝備發展
市人大代表劉佳音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報導 半島都市報1月10日訊 繼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提到海水稻測產後,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重點提到了海水稻測產這一重大科研成果。這種重視程度讓市人大代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感到十分振奮。
-
青島市人大代表劉佳音:建設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中心
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5月17日(記者 王熠 孫秀青)5月16日,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十六屆四次會議召開,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建議,青島申請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從根本上突破數字農業農村的核心技術問題,提升青島市在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上的核心競爭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好我國「三農」問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青島市人大代表劉佳音:搶佔5G智慧農業先機,推動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青島市人大代表劉佳音 大眾網青島·海報新聞1月20日訊(記者 王熠)19日,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十六屆三次會議召開,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佳音建議,青島市應大力支持農業人工智慧和農業晶片的研發和立項,推動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搶佔智慧農業發展的先機,推動農業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
-
現場直擊青島試驗田 智慧農業4.0:中國「海水稻」產業化提速
目前,海水稻中心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正在國內6個基地進行區域測試,再經過1年的生產性實驗後,預計最快2019年我國第一批海水稻品種就將獲批,稻種可在2020年上市銷售。目前,海水稻中心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正在國內6個基地進行區域測試,再經過1年的生產性實驗後,預計最快2019年我國第一批海水稻品種就將獲批,稻種可在2020年上市銷售。而在杜拜,一種可生長在沙漠化土壤中的抗逆性水稻也已試種成功。「包括雜交水稻、海水稻的研發和育種,中國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
對話袁隆平:把海水稻種好 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袁隆平院士親自來到青島市城陽區的濱海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插秧。同時,還啟動了中華拓荒人計劃。通過推廣種植海水稻,讓億畝荒灘變糧倉,一直是袁隆平的一大期待。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專訪到袁隆平,關於海水稻以及自己為何投身海水稻研究等問題,他做了詳細回答。
-
袁隆平青島研發海水稻 首代稻下半年端上市民餐桌
5月7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行10年內為我國增加1億畝良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於2016年,目標是在三年內打造耐鹽鹼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設立耐鹽鹼水稻育種及鹽鹼地稻作改良研究、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和稻米品質與食味研究三個研發方向。
-
畝產980.43公斤 青島超級稻畝產創高緯度新紀錄
他們選擇日照作為超級稻推廣基地,也是想試驗高緯度是否能推廣雜交稻。經過3年,驗證了雜交稻可以往北推廣,北方低產田可能轉變成高產田。 他為記者算了一筆帳,與畝產500公斤左右的常規稻相比,超級稻每畝估計增收200公斤,如果按照稻穀每斤1.4元到1.5元計算,老百姓每畝地可以增收600元錢,這對於與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是很可觀的。
-
海水稻、花餑餑、手工抻面……百餘品牌齊聚2020青島農博會
新鮮的草莓紅豔欲滴,剛拔的蘿蔔清甜脆生,從帶著泥的地頭貨,到包裝精緻的高檔禮盒琳琅滿目,展廳各處人頭攢動,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2020第三屆中國(青島)國際品牌農產品博覽會暨農業『國際客廳』農產品展銷活動」正熱火朝天舉行,雖然今年規模減小,但參展商和觀眾的熱情不減,商家推廣了品牌
-
平均畝產達980.43千克 青島超級稻創世界紀錄
據了解,1998年7月,國務院撥出1000萬元總理基金專款支持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金支持下連續創造出了世界紀錄。難度 增產百千克用10年時間 從數據上看,三年畝產數據均有上升,但增量只有幾千克。青島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佳音說,這在農業上不算小數字了,增產也需要環境等多方面支持,從畝產700千克到800千克的跨越,他們用了10年。 「雜交水稻畝產量過千公斤比較難,南方只有10%畝產能夠過千。
-
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 「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鹼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範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超出預期的300公斤。
-
2019年青島市將辦90項重點會展活動 時間表出爐
2019年,青島市將乘借「峰會」東風,舉辦90項重點會議、展覽、節慶活動,做強龍頭項目,做實展產融合,做大會展規模,進一步加快建設東北亞國際會展名城的步伐。 新聞發布會 打好「八大新會展戰役」 今年青島市將新創辦或承辦8項規格高、國際性強、意義重大的會展活動。亞歐會議創新發展合作論壇是亞歐會議框架內一項高級別主題論壇。
-
海水稻把鹽鹼地「種」成智慧農田
海水稻廣受關注,其中重要一點便是它可以向鹽鹼地要良田。在鹽鹼地上怎樣種植海水稻?種植海水稻後的鹽鹼地真的能變成「良田」嗎?成本高不高?記者日前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海水稻實驗室、試驗基地進行了採訪。
-
青島155個項目(人選)獲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青 青島報導 2020年12月22日上午,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三樓禮堂召開2019年10月,海爾生物成功掛牌科創板,成為青島第一家,物聯網科技生態第一股。 重點產業領域創新成果經濟效益顯著 獲獎項目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青島市主導產業領域成果共計112項,佔全部項目的76%。其中,高端裝備製造領域成果28項,成為帶動裝備製造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
袁隆平的「海水稻」,在科學史上處於什麼位置
據「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報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國棟說,這次培育的「海水稻」實現了多個技術突破,最重大的技術突破在於可以用含鹽6‰的鹹水直接灌溉並且產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畝產量,已超過了目前已知含鹽6‰鹹水中生長的「海水稻」最高產量。」
-
2020年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啟動,全國各地聯合插秧,推廣面積達十...
,拉開了2020年海水稻十萬畝示範種植與產業化推廣序幕。「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拓荒人計劃」發起者袁隆平院士視頻致辭,袁隆平院士表示,「海水稻從青島起航,今年在青島、濰坊等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全國總計推廣海水稻10萬畝,開展鹽鹼地改造100萬畝,力爭在全國布局1000萬畝的鹽鹼地改造項目,為帶動全國改造一億畝打下堅實的基礎。」」2020年中華拓荒人海水稻插秧開始!
-
記者直擊海水稻雜交實驗,高溫天裡稻花香
在國家大力倡導「光碟行動」,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的同時,海水稻研發人員正在頂著高溫天氣在田間勞作,爭分奪秒地向鹽鹼地「要糧食」。記者近日走進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直擊海水稻雜交實驗現場。這是海水稻培育非常關鍵的一步。要選出一個好品種得3-5年,每年成千上萬個不同表現的材料,才能從中選出一個特別好的材料來,「育種很難,有時候可能花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一定做出一個好的水稻材料來。」於萌說:「科研就是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這包括大量的前期試驗、雜交實驗等等,才能選出一個好的材料和好的品種來。」
-
從淡水田到鹽鹼地,從北到南 「海水稻」走出了一條個性十足的道路
海水稻的「中國故事」1月15日上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消息一出,引發全國上下的關注。經過多年研究,「海水稻」開花結實,未來有望走上千家萬戶的飯桌。
-
青島2019教育總評榜揭曉
1月13日下午,2019青島教育總評榜頒獎典禮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共青島市委教育工委、青島市教育局聯合主辦,青島報業傳媒集團青島新聞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