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臭萬年的慈禧太后,卻寫了首流傳千古的詩,長輩愛用它教育子女

2021-01-08 騰訊網

慈禧在大眾心中一直是一個獨斷專行又愚昧無知的形象。雖然歷史的進程無法逆轉,但如果身為當時清朝實際掌權者的慈禧,能夠開明一些,近代中國的歷史也不至於屈辱至此。

慈禧少女時期經由選秀入宮,當時慈禧家中已經式微,父親惠徵屬於清朝的底層官吏,但是因年輕時的慈禧貌美,談吐才學都甚好,深得鹹豐的喜愛。在短短五年內,根基極弱的慈禧由貴人晉封為貴妃,還為鹹豐誕下了唯一的子嗣。

鹹豐帝在登位之初,也曾經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有效的改革。但是當時王朝的衰退已成必然,不可能再回到鹹豐夢想中的康乾盛世一般,後來鹹豐就放棄了他心中的抱負。

鹹豐後期不再治理政務,竟然就由慈禧代之閱覽奏章,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慈禧積累了許多處理政事的經驗,也為日後能夠成為垂簾聽政的慈禧老佛爺打下了基礎。

後來,鹹豐在逃往熱河以避戰事的時候去世,由慈禧之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繼位。鹹豐留下輔佐幼子的大臣們,都欺負新帝年幼,紛紛弄權專政。最後,慈禧與恭親王聯手將他們剷除。清朝的大權就此落入慈禧的手中。

按理說,自己的兒子應該會比較放心,但是慈禧對於同治的管束相當的嚴厲,始終不肯將大權交到同治的手中。同治不幸去世後,並沒有留下子嗣。慈禧就在自己妹妹的兒子扶上皇位,這就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慈禧與光緒的糾葛可是相當的深。兩人之間肯定還是有感情的,但是政見不同就是兩人最大的矛盾點。慈禧在權力的中心摸爬滾打了那麼多年,對於別人觸動自己的利益是非常敏感的。

再加上,多年的政務經驗養成了慈禧說一不二,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有時候即使心中是為了光緒著想,但行事的時候並沒有考慮清楚光緒本人的感受。

慈禧的弟弟是個不學無術,整天遛鳥看花的人。慈禧在這一點上思考得比較清醒,深知弟弟的性格成不了大事,也就沒有將權力交在弟弟手中。所以,慈禧自己掌權的時候,倒是沒有外戚專權的禍患。

歷史上有許多統治者也愛詩詞畫作,不但喜愛收藏欣賞,有時候興致來了還會自己揮毫一番。滿清入關建國,對於中原地區文化十分敬仰,皇親貴族們紛紛也開始學習文化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朝初期的詞人納蘭容若。納蘭容若從小就在嚴格的教育下長大,一刻不敢鬆懈地學習漢文和騎射,其在詩詞方面的造詣相當的深,《飲水詞》從那個時期到現在都備受推崇。

曾陪伴慈禧身邊多年的女官德齡的描述中,慈禧雖然很少自己寫詩,但是會時不時背誦一兩句,特別是對李白的詩句尤為喜愛。恪守老祖宗規矩的慈禧居然對不受拘束的李白的詩句愛不釋手,這倒是讓人頗感意外。

其實,慈禧曾經也寫下過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句,還被後世口口流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作者是遺臭萬年的慈禧太后。詩裡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長輩們會常常念叨在口中的那句: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也是如今可以看到的慈禧寫就的唯一一首詩。原來是在慈禧母親過大壽的時候寫的。慈禧對不學無術的弟弟不加縱容,但對自己母親很是孝順。慈禧因為要處理政務,無暇前去給母親祝賀,故而寫了一首詩送給母親作為壽禮。

想必慈禧母親看到詩句後也會大受感動,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看似能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實則當下時局複雜又混亂,有今天沒明天。自己難得見女兒一次,也幫不上女兒,是真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天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兒女在外再怎麼有能耐,父母都還是會把兒女當成小孩子一樣,擔心這兒擔心那兒。這也就是這句話能夠得以流傳至今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但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如今人們常掛嘴邊
    說到清朝的慈禧太后,大家都會說,原來是那個只知道求和的太后。自己在國內作惡多端也就算了,而且在與外國打仗的時候,籤了好多不平等的恥辱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可以說當時大清朝的恥辱,都是她一個人犯下的。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她用專權,把清朝一步步帶上了毀滅之路。
  • 慈谿寫過的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但是,在慈禧當政期間,清朝確實是一步一步走向了衰落和滅亡。 而這些與當時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所做出錯誤政策和愚昧封建思想是有很大關係。 在政策上,她始終採取求和止戰的方式,不但沒有重視軍事和教育,反而去鎮壓維新派的「戊戌變法」。
  • 慈禧寫了首流傳千古的詩,最後一句很經典,幾乎很多人從小聽到大
    少數幾個見過這位太后的人將她敘述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特徵。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伊萊扎《中國,長壽帝國》 如果要談到中國歷史上讓人痛恨的女人,可能許多人的腦海中,都會蹦出「慈禧太后」這個名字。
  • 清朝慈禧,一輩子只做了一首詩卻「千古流傳」如今人人都掛在嘴邊
    在中國漫長的帝制時代中,慈禧奪得了本應由男人把握的最高權力,是為數不多當政的女性。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稱幹練,清朝後期,大權一直緊握在慈禧手中,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縱觀歷史,「禍國殃民、愚昧而保守」似乎是人們對慈禧的固有印象。可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寫出了家喻戶曉的一首詩。
  • 慈禧一生寫了一首詩,但後一句話是眾所周知的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的歷史軼事讀2分鐘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慈禧的文學造詣自然受到削弱,很少有人會關心慈禧太后和她會做什麼。事實上慈禧作為一個八旗女子和脫穎而出中的佼佼者,對琴、棋、書、畫都有很多研究,她的一首詩仍然是一部流行的經典。
  • 她一生只寫過一首詩,最後一句至今流傳,道盡父母對子女的恩情
    當知道西方的強大打不過後,又一味求和,站在國家主權的角度來看,慈禧實在太多劣跡。因為身為當時實際統治者,許多很都將近代的落後和清朝的滅亡歸咎到她身上,是她!用專權將有機會強大的清朝一步步推向深淵。
  • 品詩|父親節翻到「可憐天下父母心」詩句,沒想到居然是她寫的!
    那便是晚清時期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的真正統治者——慈禧太后,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她寫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可是,慈禧太后也有不同的一面,只不過這一面被淹沒了。那便是慈禧太后在詩詞才華方面是很優秀的,同時從這一首詩也不難看出,她也是個孝順的人。
  • 慈禧寫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親情詩,最後一句人人都知道
    慈禧寫的這首親情詩叫《祝母壽詩》,詩的內容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是慈禧在她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寫給母親祝壽的詩。不巧的是慈禧母親大壽那一天,正好有外國使團來訪,慈禧作為掌權者不管是出於禮節還是政治,都是應該親自接待的,沒有辦法,慈禧只能缺席母親的生日宴會,慈禧又愧疚自己做女兒沒有陪在母親身邊,於是就寫下這首詩,然後讓侍臣送給母親,表達自己對母親生日的祝福
  • 慈禧不為人知的另一面,重視孝道,寫下一首詩,人人都會念
    也許你聽說過她現在寫的一首詩。但她的詩的背景可能不是很清楚。慈禧太后自管理清朝以來,一直被討論。因為在她掌管清朝的時候,由於清朝落後於其他國家,這些國家開始侵略我們的土地,然後,作為我們的統治者,慈禧太后為了自己的和平幾乎毀滅了中國。慈禧的許多朋友不太喜歡她。在歷史上,她不僅壓迫百姓,還籤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給清朝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恥辱。
  • 慈禧母親70壽誕,為表孝心慈禧寫了首祝壽詩,最後一句成千古名句
    只是這麼個稱謂其實極不符實,慈禧不但不慈悲反倒是心腸狠毒,為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就是身邊的親人也能照殺不誤。同治皇帝是慈禧與鹹豐皇帝生的兒子,繼位之初,由東西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八大顧命大臣輔政,三方勢力相互制衡。可是慈禧的權力欲太強,她殺伐果斷髮動了一系列的政變,最後大權獨攬。
  • 紙糊的母老虎——真實的慈禧太后治國能力遠不如呂后和武則天
    不過最近網絡上流傳了一種說法,那就是慈禧皇太后虛有其名,其實真實的治國能力遠不如武則天和呂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到底慈禧太后對於大清這個病入膏肓的封建王朝帝國的治理能力如何,如果她把權力轉交給光緒皇帝會不會好一些呢?
  • 慈禧太后「英倫情人」的真面目
    老年時的巴恪思爵士  關於慈禧太后有個英倫情人的故事一直在網絡上流傳,前幾年,一本名為《太后與我》的書出版。它從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一直記到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對於義和團運動時北京的情況記載得很詳細,而且還記錄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宮廷秘事。  當然,從日記被巴克斯和濮蘭德拿來使用那天起,日記真偽就一直存在爭議。身為作者之一的濮蘭德也沒有見過中文原稿。後來濮蘭德將《慈禧外傳》英文稿本贈送給英國博物院時,被要求提供《景善日記》的中文原稿。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三首讚美母愛的古詩詞,每一首都很經典,第二首幾乎無人不知
    從詩名來看,此詩創作於農曆某月十五,天上掛著一輪明月,在外做官的王安石想到許久未見的母親。俗話說,兒行千裡母擔憂,月圓之夜,母親聽到杜鵑名叫的聲音,頓時思緒萬千,擔心兒子吃不好穿不暖。「南北總關心」5個字,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 這首詩寫盡天下父母的心酸:「可憐天下父母心」的上句是啥?
    導讀: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東西,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那是慈禧寫給母親的一首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有許多人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卻不知道它的出處,實際上這句話出自慈禧的詩句.」
  • 古心生篆刻——慈禧太后書畫上的閒章
    古心生篆刻——慈禧太后書畫上的閒章正文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景區清東陵內的普陀峪定東陵(慈禧陵),舉辦「翰墨留香」慈禧太后精品文物展,其中展出了慈禧的兩幅繪畫精品瓷器上的鈐印"大雅齋"是慈禧的私人堂款。因此,大雅齋瓷器被看做燒造的慈禧太后專用瓷。清吳士鑑《清官詞》有詞云:「大雅齋中寫折枝,丹青鉤勒仿箏熙。江南供奉雖承旨,不及滇南女畫師」。其後有注云:「內廷如意館畫工,皆蘇州人。光緒間,昆明繆素筠女史嘉惠,丁畫花卉,承直二十餘年。每當拈豪染翰,孝欽並坐指示之,眷遇始終不衰。大雅齋,孝欽自署齋名也」。孝欽即指慈禧太后。
  • 李清照寫的一首詩,「花」字重複了17次,卻成千古名作流傳至今
    李清照的很多詩詞都被大家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清照寫過一首重複度極高、堪稱史上最懶的詩!說重複度高,不是指李清照抄襲前人詩作,而是她的這首詩裡,僅一個「花」字就出現了17次,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 「可憐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誰,原詩是什麼?
    它的作者為天下人所恨久已,就是垂簾聽政,殘酷宮鬥,鎮壓天國,對外求和,喪權辱國的老佛爺——慈禧太后。當然,歷史記載向來是兩面的。其實慈禧太后的政治手段是幹練的,任用張之洞、李鴻章等人,鎮壓太平天國,發展洋務運動,適當變革維新,造就了「同治中興」。
  • 一首寫暗戀的詩,告訴你暗戀一個人的正確做法,句句流傳千古
    唐詩宋詞不管是誰,都會記得那麼幾句,就算不記得,也會知道幾首詩或者是幾首詞的名字,畢竟這些詩詞太經典了,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詩詞對於中國人來說那是非常重要的,兩個時代的產物,唐詩和宋詞,能做出名揚千古的名句,那些詩人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最熟悉的大詩人就有李白,蘇軾,杜甫等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