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經歷了二百餘年,在這數百年中不僅一些皇帝被人們熟知,一些皇后也因為特殊原因被載入史冊廣為人知,其中慈禧是我們不得不提的一位皇后,在人們印象中,她是一位貪戀權力,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昏庸之人。
的確,慈禧此人掌控清朝時間幾十年,在這期間,我國打了諸多敗仗,有被逼籤下有損國威的羞辱條約。這些,好像對慈禧來說都並非大事,她所要的是權力和地位,至於條約,受苦的只是百姓。
面對西方的現今事物,她不僅不努力學習追趕,還故步自封,認為不過爾爾。當知道西方的強大打不過後,又一味求和,站在國家主權的角度來看,慈禧實在太多劣跡。因為身為當時實際統治者,許多很都將近代的落後和清朝的滅亡歸咎到她身上,是她!用專權將有機會強大的清朝一步步推向深淵。
她的一生,管理才能實在不算突出,令人記住的是她的心狠手辣,在掌握權力的幾十年中,唯一值得稱道的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聽取了左宗棠的意見,收回了新疆。但看待任何人或事物,都不能只觀一面。如果,拋開她的身份,但看其從一介妃子最後成為留名史書,期間的過程,她不會像人們認為的那麼不堪。
在剛剛進宮的時候,慈禧對討皇帝歡心很有一套,並且她還精通書法,對繪畫也有一定研究。因為出身是滿族,在剛進宮時,慈禧對漢語可以說一竅不通,但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她能夠刻苦自學,最後經過不斷努力,普通的閱讀漢語毫無壓力,甚至能夠寫出詩句。
左宗棠劇照
根據史書記載,慈禧一生中,只寫過一首詩。雖說數量太少,但這首詩至今流傳,道盡父母對子女的恩情,就算想比經典唐詩也毫不遜色。哪怕現今,這首詩其中一句還經常被掛在人們嘴邊。那麼這首詩究竟是什麼呢?
事情發生在慈禧母親的壽辰時期,眾所周知,古代人活到七十歲已實屬罕見,慈禧的母親能夠活這麼久當然要好好慶祝一番,慈禧為母親的壽辰準備了很久,大臣們也紛紛準備大禮。
因為慈禧當時已為太后,並掌握實權,所謂皇帝不過只是形式。正當母親大壽當天,恰巧有外國使團前來,為了展示我國氣度,慈禧親自接見了他們,耽擱之下無法立馬回家給母親祝壽。
內疚的慈禧只能派太監帶數車禮物趕回家,就在這數車禮物中,對慈禧母親來說,最貴重就要數慈禧親手寫的這首詩: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要知道其他不過都是外物,但這首詩卻深刻體現著母女之情,而詩的最後一句,被天下人流傳,現在人們也經常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