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只寫過一首詩,最後一句至今流傳,道盡父母對子女的恩情

2020-12-15 騰訊網

清朝一共經歷了二百餘年,在這數百年中不僅一些皇帝被人們熟知,一些皇后也因為特殊原因被載入史冊廣為人知,其中慈禧是我們不得不提的一位皇后,在人們印象中,她是一位貪戀權力,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昏庸之人。

的確,慈禧此人掌控清朝時間幾十年,在這期間,我國打了諸多敗仗,有被逼籤下有損國威的羞辱條約。這些,好像對慈禧來說都並非大事,她所要的是權力和地位,至於條約,受苦的只是百姓。

面對西方的現今事物,她不僅不努力學習追趕,還故步自封,認為不過爾爾。當知道西方的強大打不過後,又一味求和,站在國家主權的角度來看,慈禧實在太多劣跡。因為身為當時實際統治者,許多很都將近代的落後和清朝的滅亡歸咎到她身上,是她!用專權將有機會強大的清朝一步步推向深淵。

她的一生,管理才能實在不算突出,令人記住的是她的心狠手辣,在掌握權力的幾十年中,唯一值得稱道的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聽取了左宗棠的意見,收回了新疆。但看待任何人或事物,都不能只觀一面。如果,拋開她的身份,但看其從一介妃子最後成為留名史書,期間的過程,她不會像人們認為的那麼不堪。

在剛剛進宮的時候,慈禧對討皇帝歡心很有一套,並且她還精通書法,對繪畫也有一定研究。因為出身是滿族,在剛進宮時,慈禧對漢語可以說一竅不通,但為了得到皇帝的寵愛,她能夠刻苦自學,最後經過不斷努力,普通的閱讀漢語毫無壓力,甚至能夠寫出詩句。

左宗棠劇照

根據史書記載,慈禧一生中,只寫過一首詩。雖說數量太少,但這首詩至今流傳,道盡父母對子女的恩情,就算想比經典唐詩也毫不遜色。哪怕現今,這首詩其中一句還經常被掛在人們嘴邊。那麼這首詩究竟是什麼呢?

事情發生在慈禧母親的壽辰時期,眾所周知,古代人活到七十歲已實屬罕見,慈禧的母親能夠活這麼久當然要好好慶祝一番,慈禧為母親的壽辰準備了很久,大臣們也紛紛準備大禮。

因為慈禧當時已為太后,並掌握實權,所謂皇帝不過只是形式。正當母親大壽當天,恰巧有外國使團前來,為了展示我國氣度,慈禧親自接見了他們,耽擱之下無法立馬回家給母親祝壽。

內疚的慈禧只能派太監帶數車禮物趕回家,就在這數車禮物中,對慈禧母親來說,最貴重就要數慈禧親手寫的這首詩: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要知道其他不過都是外物,但這首詩卻深刻體現著母女之情,而詩的最後一句,被天下人流傳,現在人們也經常掛在嘴邊。

相關焦點

  •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但最後一句流傳至今,如今人們常掛嘴邊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就只看到一面,另一面卻鮮為人知。說到清朝的慈禧太后,大家都會說,原來是那個只知道求和的太后。自己在國內作惡多端也就算了,而且在與外國打仗的時候,籤了好多不平等的恥辱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可以說當時大清朝的恥辱,都是她一個人犯下的。作為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她用專權,把清朝一步步帶上了毀滅之路。
  • 慈谿寫過的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關於慈禧能夠從一個深宮后妃變成前朝的統治者,其過程也是耳詳能盡的。在清代的鹹豐帝病逝後,因為他的兒子同治皇帝繼承了皇位,於是她從一個貴妃搖身一變成了西太后。 對朝廷事務接觸得越來越多,她對權力的欲望也隨著增長,最後甚至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逮捕了鹹豐皇帝臨終前所留下的「顧命八大臣」。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不過確實也是,她算是華夏民族的罪人,在她只顧享樂和攬權,不顧百姓死活或者大清搖搖欲墜,手段殘忍,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是一位政治觸覺敏銳,而且還非常有手段的傳奇女子。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宋朝最「懶」的詩人蘇麟:一首詩只寫2句卻流傳至今
    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出自宋代一位無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所以說詩人無名,是因為他一生只為後世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還只有兩句,因而,此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懶」的詩人了。這位「懶詩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同時代的蘇麟。蘇麟,公元969年出生,宋朝時期杭州的一個縣巡檢。
  • 慈禧寫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親情詩,最後一句人人都知道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都覺得不可信,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慈禧就是一個專權保守又殘忍的晚清統治者,怎麼可能會寫出親情詩,但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親情詩確實是慈禧寫給她母親的詩,而且也確實全中國的人都知道這最後一句。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 蘇軾臨終前,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道盡了一生的無奈和哀愁
    蘇軾在整個北宋,乃至南宋往後都有非比尋常的貢獻,他代表著繼唐朝「詩」之後,又一個「詞」的黎明。如同天空亮眼的北鬥星一般,讓人心中充滿方向感。在文豪隕落之時,留下了怎樣的詞句總結了他這充滿苦難的一生,經過後人整理,公認《自題金山畫像》為他最後一首詞作。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 清朝慈禧,一輩子只做了一首詩卻「千古流傳」如今人人都掛在嘴邊
    鹹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7歲的慈禧,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賜號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鹹豐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而當時入宮的秀女何止千百,獨有慈禧脫穎而出。慈禧20多歲的時候,鹹豐帝就駕崩了,之後她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
  • 李季蘭: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寫下一首詩道盡夫妻之情,成千古名作
    01在這些不出名的詩人中,他們的才華是體現在他們所寫下的詩裡的,其中有一位就是這樣,她叫李冶(李季蘭),是唐朝的一名女性詩人。這雖是大多數古代女子的命運,有的女子卻並不是這樣,比如宋代的李清照,在嫁人之後也是沒有放下自己的滿腹詩書,她的一生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李清照,李治也是如此,她一生未嫁人,卻是滿腹經綸。對於我們這樣的平凡人來說,究其一生也擺脫不了對父母、對伴侶的依賴,甚至一生都看不清夫妻之間的感情問題,所以怎樣對待夫妻之間的情感關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 杜甫晚年的一首詩,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讀後讓人倍感孤獨
    二十幾歲的杜甫去了北方,他登上泰山高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也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遊山玩水,一起喝酒,享受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也許是性格不好和運氣太差,當苦難來臨時,杜甫的人生徹底改變了,他皺起的的眉頭再也沒有展開過。他的這首《旅夜書懷》好像杜甫人生的自畫像,寫在人生的晚年,一次飄零的路上。《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 唐朝詩人失意時寫了一首隨感詩,流傳至今成經典,還被納入教科書
    唐朝時期,出了很多的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等等,一首首經久不衰的詩作,一直相傳至今,經典的詩還被收錄到教科書上,我們經常看到小小的孩童從小就要求背誦古詩,用稚嫩的聲音背出很多的古詩,讓人為之讚嘆,家裡來了客人,會讓孩子現場背誦一首,得到誇讚,父母好不得意。古詩詞是中華歷史文化中的瑰寶,絢麗而燦爛,經久永傳。
  • 出門8年回家後,我寫了一首關於妻子晚年的詩,流傳至今
    出門8年回家後,我寫了一首關於妻子晚年的詩,流傳至今除了他對文學的高度評價之外,王國維仍然愛他的妻子。同樣,他們的愛情也是令人羨慕的。當他28歲時,為了謀生,當他回到家時,他看到他的妻子莫氏因為虛弱和疾病而失去了容貌,連她的容貌也不像以前那麼漂亮了。
  • 一生未出嫁的才女,卻用短短四句詩寫盡了夫妻之情,令人拍案叫絕
    中國唐代,文明鼎盛,自由開放,曾經出過不少風流的女才子。其中魚玄機、薛濤等人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在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李冶的女詩人,曾經創作過許多如同「明珠翡翠」一般華麗的篇章。提起她的《八至》詩,當中那一句「至親至疏夫妻」,很多人都感覺熟悉,卻又從未聽說過她的本名。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李商隱最令人絕望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一句神來之筆
    李商隱的情詩是唐詩一絕,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用一首首絕美情詩,像世人證明了個道理:感情經歷不豐富的直男,也是懂情的。李商隱一生的感情經歷並不豐富,但他的多情終究和諸多風流才子不同。
  • 李清照寫的一首詩,「花」字重複了17次,卻成千古名作流傳至今
    李清照的很多詩詞都被大家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清照寫過一首重複度極高、堪稱史上最懶的詩!說重複度高,不是指李清照抄襲前人詩作,而是她的這首詩裡,僅一個「花」字就出現了17次,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 一首詩寫盡舊友久別重逢的喜悅,杜甫《贈衛八處士》翻譯賞析
    僅此幾句,就刻畫了時間的長期變遷,世事的發展,朋友子女的形象動態。這說明了作者在寫文章上,確實下了相當功夫。據說,杜甫每次寫好詩後,往往多次徵求老農婦的意見,以此決定修改取捨。這不能不說明作者為了寫好一首詩,自始至終有著一個嚴謹的態度。另外,我為作者以其樸素的語言,說明深刻的道理和哲理,感到值得稱道。
  • 白居易一首詩寫盡天下父母的悲哀 腳步匆匆 記得他們在等候
    父母二字,重千金。孝敬父母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但是在古詩詞中,特意讚美父母的作品相比那些風花雪月卻少有名篇流傳。更多是以故事和語句的方式流傳下來。而說到關於父母的詩詞,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孟郊的那首廣為流傳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外還有《詩經》裡的一首《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在為數不多的作品裡,這首《蓼莪》通過對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以及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愛的描寫,表達對自己沒有盡到孝心的痛苦。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納蘭性德一首詩,道盡了世間痴男怨女的所有蘭因絮果
    然後到冷卻,最後熄滅。而全詩《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的完整內容是這個樣子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