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胸中的「大石頭」落地:濟寧市一院胸外科 掃除你的恐懼

2020-12-25 濟寧廣播電視臺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心融)開胸,對於患有胸部疾病需要手術的病人來說,曾經是一個可怕的名詞。全麻手術、超長疤痕、切除肋骨……種種顧慮成了壓在患者胸中的「大石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李迎新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濟寧市一院胸外科潛精研思,在本地區率先開展了十餘項胸外科微創新技術,如今,胸外科已經進入加速康復的微創時代,手術已經不再可怕,患者們胸中的「大石頭」也可以放心落地啦!

市一院胸外科主任醫師李迎新介紹,胸外科專業主要治療的是食管癌、賁門癌、肺癌、縱隔腫瘤、氣胸以及胸外傷等等,通俗來說,就是發生在脖子以下,隔膜以上的,除了乳腺疾病之外的各種病症。

如今,腔鏡微創手術相比傳統手術具有很大優勢。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是每個需要手術的病人的夢想,微創外科使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打個比方,傳統食管癌過去要開一個35cm大口,即便現在,至少也要25cm,而微創手術只需要胸腹幾個小孔就行,不僅是創口小、疼痛輕、出血少,同時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相對降低。」

腔鏡手術雖然對術者技術要求較高,但是優勢巨大,鏡下解剖結構被放大,操作也更加精細,操作過程中對胸腔裡面組織的損傷小;不僅如此,鏡下可以探及傳統手術視野探及不到的區域,手術效果更佳。

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

一旦確診食管癌,如果合適腔鏡,還是應該進行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也就是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切除術。首先採取胸腔開4個1cm小孔,胸腔鏡游離食管;然後在腹部開4-5個1cm小孔,腔鏡下游離胃,把胃做成管狀,從而作為代替食管的器官,離斷食管後,於頸部進行吻合,重塑消化道,這樣就完成了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

術後,還有專業的護理團隊幫病人養成合理的膳食習慣,少量多餐,選擇細軟、溫度適中、易消化、易吞咽的食物,逐漸改善食物反流、胃排空延緩、腹瀉的問題,3-6月後,病人即可恢復。

精準肺段切除治療

濟寧市醫院的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在全省處於先進水平,在治療肺癌上,也在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由過去的4孔、3孔逐漸減少為2孔,甚至單孔。比如單孔肺葉切除、單孔肺段切除,三維重建技術指導下的精準肺段切除等。

李主任展示出了一個肺部模型,通過CT薄層掃描,把病人肺部的氣管血管全部立體重建出來,找到病變位置到底在哪裡、哪一條血管上,在實際手術中就能只切除這一部分,留下的創傷更小,更是能保留病人的自主呼吸功能。

「孔少了,雖然對術者技術要求高了,但是在達到同等治療效果的同時,患者恢復快了,不會影響手術效果。」

冷知識:微創治癒非常見疾病

「氣胸在十幾歲的小孩身上經常發生,就是胸膜內出現積氣的現象,它會導致出現胸悶、劇烈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現象,對身體的損傷還是很大的。」氣胸對於胸外科來說,就是一個簡單的小手術,通過胸腔穿刺抽氣就能緩解症狀。

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周廣華還為我們補充了一個冷知識——手汗症。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不分寒暑,一年四季手掌都會不停地出汗,輕則手掌長期潮溼,重則手掌出汗呈明顯的滴珠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醫生表示,像這樣的重度原發性手汗患者,就需要通過微創手術切斷交感神經來治療,通過胸腔鏡進入體內,清晰分辨交感神經的位置,僅需在兩側腋下分別開1釐米左右的創口,出血少、術後併發症也少,接受過微創手術的患者,手掌已經恢復了乾爽正常。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中國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發國家,也是世界上食道癌高死亡率的國家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食道癌的患者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高發人群包括有遺傳家族者,菸酒有癮者,過量攝入黴菌者,體內過多鹼液者,大量攝入亞硝胺者,營養、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者,以及經常食用酸菜熱食者。

李迎新主任說,肺癌是「氣」出來的。吸菸、吸入的有害氣、生氣這「三氣」是肺癌的重要的高危因素,另外,由於職業環境可能接觸射線,所以肺癌是職業癌中最重要的一種。肺癌的高危人群一般是界定為四個類型,長期抽菸的人群,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職業接觸射線的人群(比如礦工),長期慢性不愈的肺部的炎症的病人。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醫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排除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對於患有慢性肺部疾病,長期吸菸的朋友來說,儘量減少吸菸的次數,平時可以多進行一些運動,更好的促進身體心肺功能,保護人體肺部健康。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胸外科手術告別傷筋動骨 濟寧一院腔鏡微創解決大問題
    而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採訪時,記者發現,目前搶鏡微創手術已經成為胸外科的主流。「腔鏡微創手術相比傳統手術是有很大優勢的。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這是每個需要手術的病人的夢想,微創外科使這個夢想成為了現實。」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李迎新說。哪些疾病需要到胸外科就診?
  • 蘭大一院胸外科再添「黑科技」
    近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胸外科應用3D列印手術導航系統結合術中CT,實現肺部病變的超精準定位。伴隨胸部CT篩查的普及,早期肺部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外科治療是唯一根治手段。這類疾病手術的難點在於,由於病灶偏小(<1釐米)、質地軟(磨玻璃型結節),外科醫師術中難以精準確定病變位置及切除範圍。蘭大一院胸外科利用3D列印技術,個體化定製肺小結節的術前定位導板,結合目前國際先進水平雜交手術平臺,術中CT設備輔助外科醫師術中定位肺結節位置;對比傳統定位技術,3D導板定位導航系統可極大簡化肺結節定位操作步驟,降低輻射暴露劑量,提高手術精度,減少肺部手術損傷。
  • 天水市一院自主完成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
    新天水訊 近日,市一院胸外科成功自主完成兩例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這在我市尚屬首次,標誌著該院胸腔鏡外科技術邁上新臺階。兩例手術中的一名患者為36歲女性,因「胸悶、氣短、咳嗽」入院,行胸部CT檢查發現其右前上縱隔腫瘤,直徑約6cm。
  • 醫大一院兩個月手術治療36歲以下患者12人...
    )胸外科兩名年輕癌症患者的患病經歷,引起關注。8月19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醫大一院胸外科了解到,近倆月,胸外科手術診治了36歲以下肺癌患者12人,這個數據令人心痛。女孩陪護患癌母親 入院查出肺癌19歲女孩小張剛上大學一年級,3個月前母親因患癌症,準備在醫大一院胃腸外科住院治療。
  • 鞍山地區首家加速康復外科示範中心項目 正式落戶中國醫大一院鞍山...
    12月3日,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與胸心外科著名專家支修益教授、車國衛教授共同發起的加速康復外科(ERAS)示範中心項目掛牌儀式在中國醫大一院鞍山醫院舉辦。至此鞍山地區首家加速康復外科(ERAS)示範病房正式落戶中國醫大一院鞍山醫院心胸外科。
  • 市一院胸外科自主完成兩例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兩例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尚屬我市首次自主完成,標誌著我院胸腔鏡外科技術邁上新臺階。其中一名患者為36歲女性,因「胸悶、氣短、咳嗽」行胸部CT檢查發現右前上縱隔腫瘤,直徑約6cm。
  • 你生命中的「大石頭」是什麼?
    他將手伸向桌子底下,取出一桶碎石,往瓶內倒進去,開始搖晃瓶子,努力讓碎石均勻分布在大石頭之間。然後他又一次問學生,這次是否真的裝滿。 這次,全班學生迷惑地看著他,回答說:「也許沒有。」 「好。」他邊回答,邊又從桌子底下拿出一桶細沙,將細沙傾倒在瓶子裡面。不到片刻,細小沙子迅速布滿大石頭和碎石之間的所有空隙。接著,他又提出同樣的問題。 「不!」
  • 青島市市立醫院胸外科主任張哲:胸外科從業近30年 被一片仁心填滿
    大眾報業·半島記者 王鑫鑫張哲,青島市市立醫院胸外科主任,博士,主任醫師,青島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濰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青島市優秀學科帶頭人,青島市醫學會胸心外科學會副主委、山東省醫學會胸外科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腔鏡醫師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常委,山東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委員,青島市抗癌協會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 華裔女醫生眼中的中國胸外科醫生
    十幾年後的今天,梁束音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回爐」學習,師從胸外科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陳海泉教授。這位華裔女醫生,生在中國,學在國外,又回國進修學習,因為在中國有著在西方國家學習不到的東西。
  • 國際知名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專家陳海泉教授來我院...
    在胸外科,陳教授對多例肺結節病例進行分析並提出具體診療方案,對我院胸外科的肺結節診治水平給予很高的評價。李百明主任帶領手術團隊與陳教授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手術過程中,陳教授不吝賜教,讓我院胸外科團隊得到了一次寶貴的專家指導學習機會。通過上海專家來院手術,不僅使廣大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知名專家的高水平醫療技術服務,同時也促進了我院相關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今後,醫院將根據患者的要求,定期邀請國內知名醫院專家來我院出診、手術,為高唐及周邊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 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到市一院參觀交流
    9月19日上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放教授到市一院進行參觀交流。市一院副院長高爽以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共同出席了座談會。會上,高爽副院長對李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雙方互相介紹了各自醫院建院歷史、發展情況及前景,CT室、胸外科等相關科室,對複雜疑難影像病例進行了肺結節多學科聯合診療討論。李放教授分別就相關領域工作情況與醫院各科室負責人進行了對口交流,並先後參觀了CT室、外科門診、外科病房、手術室等科室,就各科室的建設規劃、人員配置及臨床業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了解。
  • 哈醫大一院多位專家連夜搶救受傷消防官兵(圖)
    許延慶 攝    哈爾濱醫大一院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搶救受傷消防官兵。圖為正在接受治療的受傷消防官兵。   院黨委書記、神經外科主任趙世光教授、負責醫療工作的副院長劉宏宇教授、魏雲巍教授、骨科三病房主任王文波教授、胸外科主任王巨教授、王雪峰教授、骨科四病房主任於佔革教授、普外科急診急救中心主任侯利民教授、神經外科三病房主任史懷璋教授、麻醉科主任李恩有教授、院長助理、ICU主任趙鳴雁教授、普外科劉傑教授、骨科邵明教授以及眼科、口腔科等十餘個科室的專家教授在15分鐘之內都趕到了醫院,並立即根據醫院的統一安排加入搶救隊伍
  • 青大附院胸外科主任矯文捷當選第二屆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
    青大附院胸外科前身為胸外科專業組,組建於1954年,1996年胸外科獨立建科。經過60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個擁有達文西機器人系統、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系統、胸腔鏡系統等先進設備、實力雄厚,集醫、教、研於一體的現代化科室。
  • 胃食管反流讓他15年來坐著睡覺,市一院微創手術幫「解決」
    12月18日,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為竇先生進行了「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Dor反抗流術,趕走了「罪魁禍首」——胃食管反流病。如今,他可以躺著睡了。「手術完,當晚我就平躺睡了一晚上,從前想都不敢想。」竇先生說。15年前他就發現,自己晚上一躺下睡覺,就被胃裡的反流物嗆得難受,只好每晚都坐著睡覺。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26個專科上榜2020年度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繼2015年被確定為首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之後,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再次被確定為綜合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同時確定心血管專科、神經專科為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地市級專科類別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評定中名列首位。
  • 他被譽為「同濟醫院胸外科一把刀」
    &nbsp&nbsp&nbsp&nbsp潘鐵成教授於1992-1995年留學瑞士巴塞爾大學,回國後積極開展胸心血管外科手術,憑藉過硬的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治了大量的臨床疑難病例,深受廣大病人的好評,為同濟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胸心血管外科領域享有極高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