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是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形成關鍵期,這三個因素,父母不要忽略

2020-12-13 騰訊網

真真的女兒從半歲就由奶奶開始帶,由於真真夫妻倆都在外地打工,很少時間陪孩子。而孩子的奶奶可能年齡大了,很少和孩子溝通,也不經常帶孩子和外界人打交道。每次真真回家看孩子,也只是短暫的住一天,加上孩子還很小,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可是等到孩子2歲的時候,真真發現孩子和同齡人不一樣,不但反應慢,而且在喊孩子名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回應。夫妻倆趕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的排查,醫生告知孩子是社會適應能力差。

什麼是社會適應能力呢?

對於社會適應能力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理解。從廣義上講,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在出生後,由自然人逐漸轉變為社會人所有經過的社會化過程中學習的能力。

左啟華認為「兒童適應能力是指個體適應環境的有效性」,如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和承擔社會責任,並且這種能力的大小和智商並不成正比。它不僅影響兒童期的學業,甚至是醫生健康幸福、未來事業。

0-6歲是形成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時期,研究發現家庭是影響兒童早期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影響兒童早期社會適應能力發展有哪些因素?

母子依戀關係

孩子在嬰兒時期,對所處的環境的安全感和對人的信賴感非常重要。孩子在出生的前幾個月或前幾年裡都能感受到他們多出的環境是安全舒適的,還是痛過、由於的。通過父母的情感和自己需求是否立即滿足,慢慢地培養對父母的基本信任感,隨著年齡增大,再逐漸培養對社會人的信任感,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育兒內容。

如果孩子表現不信任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其中根源很可能源於嬰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的疏忽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嬰兒有排斥、漫不經心等,孩子就可能把世界看成是一個缺乏愛、溫暖、不安全的環境。

當嬰兒和母親接觸時,如有微小、擁抱、親吻、發生、凝視等行為,當被稱之為親子依戀標誌。

孩子和父母關係一般分為四種:獨立型、依戀型、焦慮迴避型、情緒矛盾型。後兩者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兩種親子關係容易導致孩子將來對人無法建立基本信任感、最終影響社會性的發展。

父親的陪伴

父親是除了母親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由於社會分工和文化的影響,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但是父親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父親作為男孩的道德傳輸者的重要性。相關研究發現,沒有父親家庭的男孩比有父親家庭的男孩社會綜合評分要低。

因為孩子和母親的關係主要建立在撫養和情感上;孩子和父親關係更多建立在遊戲中。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在受挫、委屈時,經常會找母親尋求安慰,而當自己想玩時,就更多願意找父親陪伴。

父親和孩子的遊戲不但能幫助孩子脫離母親依戀,變得更加獨立,更能誘發孩子對外界世界的好奇心,從探索中獲取信心和勇氣。

祖父母的陪伴

現在中國家庭中,很多是祖父母參與孩子的撫養過程,雖然祖父母的參與孩子父母輕鬆很多,但是祖父母參與孩子養育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便。

積極面:祖父母參與孩子的成長中,使家庭環境更加溫暖、安全。同時對孩子擺脫母親依戀起著積極作用。

消極面:由於父母和祖父母對孫輩的養育目標、方式、態度不同,祖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安全,對於教育沒有父母那麼明確,往往容易溺愛嬌慣孩子。所以祖父母和父母容易產生矛盾。

作為父母一定要時刻牢記培養兒童的目標是為未來進入社會做準備,父母要十分注意兒童早期社會化的發展。基本宗旨是:遵循兒童發展規律,為他們提供安全、健康和積極的生活環境和條件。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寫到:有研究表明,3歲之前,家庭成員對孩子說的話越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越強。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在3歲時掌握的詞彙量的多寡將直接影響到9至10歲時的語言能力。而且,掌握的詞彙量越多,閱讀時的理解能力就越強。
  • 孩子在0到6歲「小學化」,卻錯過了這三個重要的關鍵期
    我家孩子古詩背的滾瓜爛熟……當家長在盲目吹捧和焦慮的擔憂比不過別人家孩子的時候,這三個關鍵時期正在悄無聲息地發芽開花結果甚至敗落。01人際關係敏感期2-6歲是幼兒人際關係發展最為重要的時期。我曾經看到一個家長對自己6歲孩子制定的時間表,從早到晚都有詳細的計劃日程,因為想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三歲之前,決定孩子一生的這十個關鍵期,對照看看,你抓住了嗎
    孩子的成長是階段性的,並且每一階段都是有意義的。零到三歲這一階段是最為重要的,這一階段是孩子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性格形成的階段。父母要關心孩子這一階段的成長,注意抓住機會,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三歲之前,孩子的這些關鍵時期要抓牢,家長千萬別馬虎!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家中正好有個3歲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期,所以對《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這本書非常的期待,書到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這是一本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綜合指南,作者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在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任教多年,在兒童語言發育方面有著30年的專業經驗。兩位作者將孩子語言發展這樣機械的成長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並且告訴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自然地發展語言能力。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語言表達能力必須掌握的三個原則
    今天跟大家分享《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一書中關於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三個原則:簡單、忽略、有趣。 『簡單』 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最講究氛圍、環境的。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5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當孩子到了3歲時,自我意識已經逐漸逐漸清晰,就會變得更加過分,家長說什麼也不聽,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著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所以才會反抗父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3-6歲時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因此3-6歲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5個方面一定要「使勁管」。
  • 0~6歲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越早重視,孩子情商就會越高
    導讀:0~6歲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越早重視,孩子情商就會越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0~6歲孩子情商培養關鍵期,父母越早重視,孩子情商就會越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0-6歲孩子早教的關鍵期
    上過早教和沒上過早教的孩子 0歲時在同一起跑線3歲後的差距,30年的追趕仍難以逾越0-3歲這一階段是孩子感官發展、語言發展、肢體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敏感的時期,很容易受到環境與教育的影響,確實非常重要。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孩子是上帝給父母送來的小天使,聽話又可愛,但小天使到了2歲就露出本性了,化身小惡魔各種調皮搗蛋,挑戰父母的權威。3歲就更過分了,3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家長說啥都不聽,專家的解釋是:3歲的寶寶已經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具備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識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這6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對於家長的話總是不去執行,甚至會進行反抗,這些種種跡象其實都是在說明孩子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識,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6歲前父母的話是黃金,12歲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 0-6歲語言敏感期:父母的語言,三個因素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牙牙學語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一個過程,語言能力是我們人類特有的一個天賦,寶寶們會通過對周圍的人的模仿鞏固這一能力,讓自己可以和周圍的人溝通交流。而0-6歲這個階段,是寶寶們語言的敏感期,語言發育能力的強弱,對寶寶們今後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也是極大的。掌握好這一關鍵敏感期,至關重要。一.
  • 0到2歲半是孩子這6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寶爸寶媽們別錯過了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抓住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當然這些知識,對於我們普通的寶爸寶媽們可能並不懂,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專業人士寫的書籍來學習。比如,家庭教育專家李芷怡的《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就是這樣的一本書。通過看這本書,我們能知道,0到2歲半是孩子以下6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或說關鍵期。
  • 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抓好3-6歲關鍵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是經常被人們所忽略的非智力,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性格習慣敏感期是3-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對外界的接受和學習能力都很強,3-6歲是社交啟萌的關鍵期,家長要特別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 「3歲看大」是真的嗎?這正是孩子學習關鍵期
    經常聽到家中長輩說道「3歲看大」。意思就是從一個人3歲左右的狀態就能看到他成年後的狀況。這不是謬論。美國最新一項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幾歲孩子身上可以推測到他成年以後的一些行為。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精神病學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試驗觀察,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當地1000名三歲兒童。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的這些「毛病」別慣著,該打也得打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孩子自主意識覺醒,家長千萬別忽略養孩子是一項時間跨度大且艱巨的任務,而其中最累的階段莫過於孩子3—6歲時期,如果說剛出生的寶寶乖巧如天使,那麼三至六歲的孩子就是調皮如惡魔。不像一歲之前的嬰兒一般沒有行動能力,也不像七歲之後的孩子一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觀,三至六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擁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行動力以及逐漸覺醒的自我意識。
  • 三歲之前,決定孩子一生的這十個關鍵期,對照看看,你抓住了嗎?
    導讀:三歲之前,決定孩子一生的這十個關鍵期,對照看看,你抓住了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三歲之前,決定孩子一生的這十個關鍵期,對照看看,你抓住了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如果正值性格形成關鍵期,這三個方面,家長要狠抓
    成年人尤其能感受到,性格對於工作、生活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尤其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性格教育。那想要孩子形成好性格,就要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好好幫娃塑造一番。 由此可見3歲到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育兒領域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也像潮溼的水泥一樣好塑造。但孩子不會自己形成好性格,這就需要父母狠抓、嚴管,尤其在這三個方面!
  • 3歲看大、7歲看老:培養優秀孩子的奧秘,就在這個關鍵期裡
    關於孩子的培養教育,有句俗語是這麼說的: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從孩子大腦發育的角度來解讀,這麼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辛格的悉心照料和教育下,卡瑪拉花了兩年才學會站立,4年學會6個單詞,6年學會直立行走,7年學會45個單詞,並學會了用碗吃飯和用杯子喝水,到卡瑪拉17歲去世時,她的智力僅僅相當於4歲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
  • 0-6歲是預防近視關鍵期,這些問題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忽略了
    0-6歲是預防兒童近視的關鍵期,而我那麼那麼小心,非常害怕六六視力沒有保護好,可在過去五年,還是有些方面做錯了。今天的分享,有經驗,也有教訓,如果你家孩子尚小,越早注意對孩子越好。咱先從孩子的眼睛發育說起吧。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性格良好的人能改善與人相處的能力、能虛心接受新事物、處理事情能力也比較強,還能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歸屬於學齡前兒童,處於接受幼兒啟蒙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