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藥名包含生僻字,或者多音字,經常容易被人念錯,甚至很多學中醫多年的人,仍會讀錯一些中藥名。
有時候醫生讀錯中藥名,然後被病人糾正過來,那是件很尷尬的事情。所以小編給大家列舉一部分容易被讀錯的中藥名,來看看你讀錯過幾個。
山莨菪:應讀為shān làng dàng(山浪蕩)。古代有壞銀用這味藥做成迷藥,吃多了可能會使人「浪蕩」。
《本經逢原》:「多食令人狂走。」小編這樣一聯想,一下就知道怎麼讀了(好像一不小心洩露了天機)。不要讀成了shān liáng dàng(山良宕)。
枸櫞:枸,應讀為jǔ(舉),連起來讀就是jǔ yuán(舉緣)。容易誤讀為gǒu(狗),或jù(句)。
枸杞子的「枸」就讀gǒu,難怪小編一直讀gǒu yuán(狗圓),狗表示不開心,它說它不圓。
檉柳:檉,應該讀chēng(稱),不要讀成怪蜀黍的guàn(怪),也不要讀成剩男剩女的「剩(shèng)」。
紫菀:菀,應該讀wǎn(婉),不要讀成怨婦的yuàn(怨)。別人姑娘本來很婉柔的,直接把別人讀成怨婦的感覺。
粳米:應該讀成jīng mǐ(精米),不要讀成「梗(gěng)米」。那不是一個梗,那是你天天吃的飯飯。
硇砂:應該讀成náo shā(撓砂), 不要讀成為「囟(xìn)砂」 。當初小編連囟(xìn)都不會讀,直接把它讀成了lǔ shā(滷殺),讀起來讓我想起了那冒著熱氣,香香的滷鴨。
厚樸:樸,不讀pǔ(普),也不是樸槿惠的「樸(piáo)」,應讀pò(破),連起來讀就是hòu pò。哎,一直改不過來,明明就是樸素的pǔ,怎麼就念pò了呢?
薤白:薤,應讀為xiè(瀉白),容易誤讀為jǐu(韭白)。連起來讀就是xiè bái(瀉白)。跟瀉白散沒有關係,瀉白散裡也沒有薤白。
三稜:稜,應讀為léng(楞),不要讀成「三凌(líng)」,那樣會很凌亂的。
楮實子:楮,應讀為chǔ(儲),連起來讀就是chǔ shí zǐ(儲實子)。很容易誤讀為zhě(者)。又是認字認半邊惹的禍。
酢漿草:酢,應讀為cù(醋),連起來讀就是cù jiāng cǎo(醋漿草),可能是因為這個草像醋一樣很酸吧。
我怎麼知道?我才不會告訴你我吃過草。容易誤讀為zuò jiāng cǎo(作漿草),或zhà jiāng cǎo(炸漿草)。
莎草:莎,應讀為suō(梭),連起來讀就是suō cǎo(梭草)。容易誤讀為shā cǎo(沙草)。
薺苨:薺,應讀jì(濟),所以連在一起應讀為jì nǐ(濟尼)。不是齊天大聖的「齊(qí)」,容易誤讀為qí nǐ(齊尼)。
萆薢:應該讀bì xiè(婢蟹),不要讀成pǐ jiě(啤解)。不要認字認半邊哦~
槲寄生:槲,應該讀為hú(胡),對,和打麻將胡了的「胡(hú)」一個音。不要讀成xiè(蟹寄生),也不要讀hé(盒寄生)。
老鸛草:鸛,應該guàn(灌),你把我灌醉的「灌」 。不要讀成"老歡(huān)草」或「老拳(quán)草」。
蛤蚧:應該讀成gé jiè(革介),不要讀hā jiè(哈介),去網上搜索「哈介」,出來的結果居然就是蛤蚧,看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讀,只能用拼音打出「哈介」來。哈哈哈。
連翹:翹,應讀為qiáo(橋),連起來讀就是lián qiáo(連橋)。容易誤讀為qiào(蹺)。哎,又讀錯了好幾年。
桔梗:桔,應讀為jié(潔),連起來讀就是jié gěng(潔梗)。容易誤讀為jú(橘梗)。
白朮:術,讀zhú(竹),不讀shù(樹)。蒼朮、莪朮裡的「術」也是讀zhú(竹),而莪朮應念é zhú(鵝竹),不念wǒ shù(我樹)。
黃柏:也稱黃檗。柏,讀bò(簸),不讀baǐ(擺)。因為習慣了,小編至今仍讀成huáng baǐ。
秦艽:艽,讀jiāo(交),連起來讀就是qín jiāo(秦交)。容易誤讀為jiū(究),所以不要讀成qín jiū。
川芎:芎,讀xiōng(兄),連起來讀就是chuān xiōng。不讀xióng(雄)或qióng(窮)。
菝葜:應讀為bá qiā(拔掐),容易誤讀為bá qiè(拔契)。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為「大象中醫」微信公眾號,編輯/半夏,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長按關注
最接地氣的中醫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