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職院舉行「傳湖湘 育未來」手繪湖湘文化作品展

2020-12-22 紅網

作品展現場。

紅網時刻株洲11月9日訊(通訊員 瞿曉潔 劉學琴 陳丹)11月9日,由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傳統美德研究院與耘夢文學社共同主辦的「傳湖湘 育未來——手繪湖湘文化作品展」在圖書館一樓大廳正式展出。這也是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為即將步入職場的學子們準備的一份別樣「嫁妝」,惟願化院學子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作品展現場。

本次展出籌備時間長達一個月,經海選,最終出展作品總計16件,每件作品長110釐米,寬80釐米,均由該校大三學子以小組合作形式手繪完成,他們用最傳統的方式,最真摯的情感記錄了湖湘風土人情與名人軼事,畫裡字間飽含對湖湘文化的熱愛,對湖湘精神的敬仰。

「這次手繪湖湘文化活動將成為我們大學中的一段美好回憶,未來無論在哪裡工作,我都會牢記是湖湘文化哺育了我,我是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湘人,不能給湖湘丟臉,湖湘精神將會是我追逐夢想,披荊斬棘的最強鎧甲。」參展作品小組成員胡厚平同學對此次活動感觸良多。

耘夢文學社組織部部長彭炎陵同學說,「社交禮儀課上,陳丹老師拋出的話題——禮儀的源頭到底在哪裡?引發了我們的反思,在陳丹老師的引導下,我們有了籌備此次活動的設想。禮儀的源頭在文化,只有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心,才能真正外化於行,其言行舉止讓人心曠神怡。羅惜春老師也多次到現場指導我們,使我們懂得,作為一名湖湘人,一名曾駐足於湖湘的化院人,傳承與發揚湖湘文化是我們的使命。」

據悉,此次活動也是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傳統美德研究院年度系列活動之一,該校基礎課部陳丹老師、羅惜春老師全程參與了本次活動的指導工作,從最先的素材選取到最後的成功展出,她們見證了這群即將遠行的大三學子是如何通力合作,如何一步步走近湖湘文化、追隨湖湘精神的。湖湘文化是湖南高校人文教育的有效載體,能夠對大學生起到陶冶愛國情感、培植社會和諧意識、培養優良道德品質、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培育科學創新思維能力等作用。已將湖湘精神收置行囊的化院學子,將攜帶這份別樣「嫁妝」,懷揣大國工匠夢想揚帆起航。

相關焦點

  • 丹青吐彩 首屆向日葵藝術年展暨湖湘中青年藝術家國畫展開幕
    12月18日,「首屆向日葵藝術年展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湘中青年藝術家國畫展」開幕式在向日葵美術館舉行。現場共展示了來自常德、嶽陽、湘潭、長沙四地共61位中青年藝術家的近百幅國畫作品。紅網時刻12月19日訊(記者 湯紅輝 )湖南擁有深厚的中國畫淵源。12月18日,「首屆向日葵藝術年展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湘中青年藝術家國畫展」(以下簡稱「首屆向日葵藝術年展」)開幕式在向日葵美術館舉行。
  • 打造湖湘文化高地和藝術教育聖地
    「目前,我們正在舉行開館以來的第3個展覽,在這裡可以欣賞到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黃賓虹四位書畫大師的真跡作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湖南省藝術收藏家協會主席、向日葵美術館創始人劉興躍介紹,向日葵美術館作為湖南民營美術館裡的一顆新星,一直弘揚湖湘文化為宗旨,希望通過展演、遊學等多樣活動,將美術館打造成為湖南的文化高地和藝術教育聖地。
  • 湖湘大學堂精彩開講 張志初主講「溫暖地·策源地·新高地」
    11月30日下午,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主辦的湖湘大學堂·名家講壇活動在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紅網時刻12月1日訊(記者 汪衡 通訊員 龔江蘭)11月30日下午,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聯合主辦的湖湘大學堂·名家講壇活動在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丁宇主持了活動,並為湖南商務職院頒發了湖湘大學堂合作聯盟單位牌匾。
  • 湖湘文化的市州拼圖
    由湘學研究院組織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文化區域精粹》叢書,從地域文化理論視域研究湖湘文化的主要內容、基本特徵、歷史演變、現實狀態,並對湖湘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意義無疑是重大的。《湖湘文化區域精粹》叢書,把湖湘文化按照行政區劃分塊,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進行了發掘、收集、整理、歸納、提煉和綜合研究。
  • 鄭佳明做客思賢講壇 解讀湖湘文化與毛澤東思想
    星辰在線3月2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這句話道出了湖南人對近代史的深刻影響。湖南人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離不開湖湘文化的浸染。  湖湘文化究竟有哪些精神特質,近代湖南五大人才群體又如何劃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湖湘文化有哪些關係?
  • 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舉辦2020「舞動湖湘」迎春群眾文藝聯歡會
    為了歌頌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取得的非凡成果,抒發人民群眾在新時代奮進的豪邁情懷,展示湖湘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迎接新年的到來,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於2020年1月6日下午在省會長沙市琴島歌舞廳舉行了
  • 動漫遊戲進景區,第五屆湖湘動漫月大打「文旅融合牌」
    8月28日,在長沙召開的「中國·長沙2019第五屆湖湘動漫月」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凌之給出了答案——本屆湖湘動漫月將嘗試「動漫+文旅」深入融合,結合旅遊景區現有的內容融入動漫文化元素,深度挖掘景區景點的文化內涵,推進動漫、遊戲、旅遊的融合。
  • 致敬湖湘科技工作者 「湖湘創新70年」大會在長沙舉行.
    12月2日下午,《「湖湘創新70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南科技創新致敬大會》在湖南教育電視臺演播廳舉行。本次活動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是我省科技領域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主題活動,湖南省智慧教育裝備展示體驗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 商旅職院:舌尖上的文化 心靈上的交流
    本網訊 5月24日上午,兩岸婚姻家庭湖湘文化創業研習營開班儀式在長沙商貿旅遊職院舉行,來自兩岸婚姻家庭代表共70餘人在該校開展為期2天的學習之旅。湘菜大師們教學都很認真仔細,很有耐心,特別注重細節,自己也學了幾道經典湖南菜,回家也要好好一展身手。據悉,長沙商貿旅遊職院為研習營精心安排了湖湘飲食文化專題講座,剁椒魚頭、東安雞和長沙本地小吃糖油粑粑等的製作課程。
  • 洞庭湖,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當我們的眼光掠過煙波浩渺的洞庭,可以追尋到怎樣的深厚文化底蘊?洞庭湖,在湖湘文化中有怎樣的歷史地位?今天,我們該怎樣傳承、發展從洞庭湖發源的湖湘精神?近日,湖南日報記者對話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李躍龍。    1.洞庭湖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江南」,最早指的就是楚國的江南洞庭湖地區    湖南日報:眾所周知,文化與文明,總是與山水相伴而生。
  • 展訊丨紙短情長——湖湘紅色家書詩詞主題書法展即將開展
    共同迎接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誕辰紙短情長——湖湘紅色家書詩詞主題書法展主辦單位: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 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承辦單位:長沙圖書館展覽時間2021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展覽地點作品十餘次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性展覽。
  • 讓世界更好領略湖湘文化獨特魅力
    湖湘文化底蘊深厚、綿綿不絕,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具有「一帶一部」區位優勢、省會長沙又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湖南,應抓住重要歷史發展機遇,大力助推湖湘文化「走出去」,讓世界更好領略湖湘文化的獨特魅力。
  • 胡安國、胡宏與湖湘學派的創立
    作為理學一個重要流派的湖湘學派,也就在這一時期於長沙地區形成,並對湖南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湖湘學派最早源於宋代湖南道州人周敦頤。然後又在衡山山麓辦文定書院,以講學撰述為業,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憲等外,還吸引了眾多湖湘士子前來就學。其中僅長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資治通鑑》的譚知禮,以孝友信義著稱的黎明等,從而開始奠定了一個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學派別——湖湘學派。1138年(紹興八年)春,胡安國在湖南逝世,葬於湘潭陰山。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
  •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原標題:書評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湖湘英烈故事叢書》(第三輯)於2019年12月出版發行,可喜可賀。   《湖湘英烈故事叢書》收錄了中宣部組織報導的《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中,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時期793位英烈名單裡的95位(組)湘籍英烈,全景式再現95位(組)英烈的生平事跡、品格風範。   叢書所打造的「湖湘英烈通俗歷史傳記系列」,匯集了英烈們珍貴的史料,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史學價值。
  • 湖湘文化對中國文化的三次重大影響
    湖湘文化是地域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國大歷史的影響下,在中華文化規律的支配下,沿著中華文明的方向向前發展。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湖湘文化對中華文化也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歷史上有三次,周敦頤時期、王船山時期和曾國藩時期,湖湘文化返本開新,開拓創新,回答了中國面臨的基本問題和重大問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與時俱進。
  • 打造湖湘文化交流品牌 胡新聞當選為長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6月15日,長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行。)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攝)  星辰在線6月15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6月15日,長沙市湖湘文化交流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毛澤東文學院舉行。會上,胡新聞當選為會長,左志剛當選為監事長,黃金海、彭紅光、謝念國等14人當選為副會長,周新國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 「紅方人物」陽盛海:讓湖湘文化交流更有「湘味」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湖南地靈人傑,縱觀中國歷史,在政治、經濟、哲學、文化和科學領域人才輩出,因此古人發出「惟楚有才」的感慨,「湖湘文化」也成為非常具有區域性特點的文化形態。在湖南實施開放崛起戰略、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大背景下,大力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對於提升湖南文化發展的開放性與多元化、擴大湖湘文化產生了重要作用。這其中,湖湘文化交流協會功不可沒。
  • 《湘水》:為湖湘文化的傳承發展推波助瀾
    創刊以來,刊物的話題聚焦於湖南,作者卻沒有局限於湖南,何兆武、黃永玉、李澤厚、李學勤、陳鼓應、袁行霈、杜維明、劉夢溪、葛劍雄、陳來、郭齊勇等等,諸位碩學鴻儒陸續在《湘水》發表對湖湘人文的見解,視野宏闊,思想深邃,別開生面。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將湖湘文化置於華夏文化的大視域中,邀請更多的碩學鴻儒參與討論,掘井汲泉,尋到和發揚湖湘人文的真精神。
  • 書評 歷史不會遺忘湖湘英烈
    《湖湘英烈故事叢書》(第三輯)於2019年12月出版發行,可喜可賀。湖南是一方紅色沃土,素有「革命搖籃、偉人故裡」的美譽。《湖湘英烈故事叢書》收錄了中宣部組織報導的《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中,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時期793位英烈名單裡的95位(組)湘籍英烈,全景式再現95位(組)英烈的生平事跡、品格風範。叢書所打造的「湖湘英烈通俗歷史傳記系列」,匯集了英烈們珍貴的史料,具有極高的文化品位和史學價值。
  • 詩傳八景 湖湘風光第一次整體「包裝」
    交通以水路為主,文明亦沿水路而傳。「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區域是古代湖南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湘江是貫通湖南南北的最大內河運輸通道。」鍾虹濱介紹。  北宋宋神宗年間,宋迪與王安石等政爭失敗,流落湖湘,憤懣不已,於是開始寄情山水,遊歷湘江兩岸,瀟湘八景伴湘水逐一呈現。對宋迪「瀟湘八景」的記載,最早是出於沈括的《夢溪筆談》(約成書於1086年-10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