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
中國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日本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他,他就是日本的福澤諭吉,是日本人心中的英雄:但他卻沒有赫赫之戰功,只是一介書生;他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只是辦了一個私塾。
他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地位,只是一個平民,終身未仕:他的頭像被日本人印在一萬元的日幣上來紀念;僅僅因為他是日本教育家,是日本走向現代文明的思想啟蒙者,探索者,開創者,呼籲者。
他被視為日本現代化啟蒙的導師,獲得了全體日本人的尊重;因為他的努力結果,是讓日本國民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因此他也贏得了日本人,乃至世界範圍內教育界和非文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尊重。
一個把自己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乃至普通平民印在紙幣上的國家,與另一個把」摧毀和破壞世界」看做是」偉大的事業」,把革命家,戰爭英雄,政治家頭像印在紙幣上加以推崇的國家,我相信這兩個國家的命運會是很不一樣的。崇尚建設和文明的民族,與崇尚破壞和反智的民族,他們的」國運」也顯然會是不一樣的。
他寫的《脫亞論》,宣告了日本民族不再願意與愚昧無知而又驕傲自大的中國人(日人稱為支那人)為伍。他沒有邀名,假裝」溫柔慈悲」,」寬容大愛」,而是不怕被人罵」憤青」,態度堅決地對日本說不!
他嚴厲地批評當時日本的」國家體制教育系統」——儒教主義的弊端。他批判這種儒教教育是:」留戀陳規舊習之情……學校的教旨號稱」仁義禮智」,只不過是徹頭徹尾的虛飾外表的東西。實際上豈止是沒有真理原則的知識和見識,宛如一個連道德都到了毫無廉恥的地步,卻還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我發現他罵儒教的言辭,可比我兇多了;起碼我還文縐縐的」理性分析批判反思求證」。我發現他的確看到了中華儒家教育的本質——虛飾外表,忽視」真理和事實」的根本缺陷。
福澤諭吉在巴黎,1862年
他不僅這樣」思考」,」呼籲」,而且」行動」了。他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學習西方文明的」洋私塾」,因此他成為了」日本近代啟蒙教育之父」。這在當時日本完全模仿中國文化,一直崇尚【四書五經】教育模式的私塾教育傳統看來,他是絕對的離經叛道行為。他的私塾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學堂,很難得到當時日本社會主流的承認。
他開始只是一個」家塾」,是為了教育子女和家族內子弟的,但是很多日本先知先覺的有識之士也選擇了迎接新文明,放棄了科舉和儒教名位的追求,把子弟送到他的」家塾」教育,學習符合世界標準的經世致用之道。因此他的」家塾」就快速地擴大,對社會開放,成為」學塾」。
福澤諭吉教學極為勤奮,即使面臨戰爭也沒有停息。福澤諭吉說:」只要這所學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國家!……」
這句話諸位只看了他的豪邁和孤傲,卻不知其中的艱辛和無奈。你完全可以想像這就意味著當時他這所學堂在」儒家傳統體制教育體系」下極端的」孤立」程度,幾乎就是日本」唯一」的一盞燈,在文化愚昧黑暗的日本國內唯一的一盞科學和理性之光。即使如此孤獨無助,淹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依然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學堂才真正代表了文明和文化,代表了未來日本國教育的走向。他要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了文明之光,他孤獨地堅守這座文明先行者的航標燈。這一守,就是32年。
他的學堂名字叫做」慶應義塾」,1858年成立後,直到1890年才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承認,成為了【慶應義塾大學】,這個時期長達32年,很難相信有人會這樣不被官方承認,卻長期地堅持辦學。
這是日本第一所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大學。今天,她與【早稻田大學】一起,稱為日本的」私學雙雄」,影響力僅次於國立的【東京大學】,培養出了日本大量的人才,包括多名日本首相如小泉等政要在內,更多的是日本的企業界領袖人才。
福澤諭吉開創了日本的」文明啟蒙教育」,讓日本從中華儒教教育愚昧的」文化醬缸中」爬了出來,走上了尊重事實,人格平等,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現代文明之路。
他的【脫亞論】,是一份正式宣告日本脫離中華儒家文化傳統的宣言書;本文發表後引起全國的震蕩。當然,他本人自然要遭遇守舊派人士如潮水一般的攻擊。但是他以頑強的態度,堅持自己」學術自由和獨立的精神」,他認為學者就是要做一隻」雁奴」,就是大雁群休息時候的哨兵,隨時發出警告的聲音。大家都可以睡,但是雁奴不能睡,必須警覺外界的一切危險。
最值得欽佩的是:福澤諭吉堅持自己的平民身份,拒絕成為政府官員:當時的明治維新政府大力招攬懂得西方文化的新式人才入閣,由於福澤諭吉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政府多次招請他入閣,但是他堅持拒絕進入仕途,堅持了一生的」平民身份」,捍衛他的學術獨立和自由精神,避免他的教育立場受到官場和政府的牽制。
1862年 福澤諭吉在倫敦
幸虧當時的日本維新政府正好銳意改革,不像大清政府一樣腐敗,也沒有去打擊他的學堂,否則他如此」不給政府面子」,不說支持,起碼沒有去」取締」慶應學塾。福澤諭吉如果當時生在大清國,敢如此」學術獨立,自由意志」?敢違背聖意?別說讓你辦學了,恐怕人早就」推到菜市口問斬」了。
其實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優秀的兒女,只是我們這個民族,總喜歡把自己最優秀的兒女送上斷頭臺,或者把他們逼進深山隱居;同時我們民族最喜歡把陰謀家、戰爭英雄等推上臺來統治自己。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這樣做,因此我們的歷史故事都演得很精彩,也很悲壯。
日本與中華儒教文化這種思想層次上的分離斷奶,就導致了在物質世界可見層面上與」中國故主」的強烈分離。當時全世界最富裕,」最強大」的大清國,終於被自己的無知,愚昧,狂妄,以及自以為是擊垮,一下子就變成了」貧窮,落後,弱小,可憐」,到處被人欺負的」悲慘的舊中國」。而原來真的很貧窮,很落後的日本小國,卻通過教育的成功,成為了今天的世界大國和世界強國。
一般來說,教育是一項需要寂寞守候的事業;教育的成果,需要30年才能看到。假使中國今天願意徹底改革教育的話,也需要30年後,才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一旦教育成功,就可以坐享數百年的利益。當年的德國威廉皇帝建立國民普及教育體系的時候,是這樣的結果;當年」因為貧窮,所以不能不做教育」的德國,僅僅30年後就成功地成為世界強國和霸主,國力的強盛一直延續到今天。日本也是這樣的例子。僅僅30年後,就在全世界面前」崛起」了。
福澤諭吉在美國舊金山和一個美國女子合影,1860年
福澤諭吉的維新啟蒙教育開展三十多年後,1894年,自強自立的」小日本」就輕易擊敗了當時最富裕,也最傲慢自大的」大中國」;擊垮了比日本」強大」得多的北洋艦隊。這次戰爭其實是大清國自找的,自以為強大無敵去欺負別人。戰前其實日本也有分歧,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敢與強大的中國對抗,只有極少數的精英判斷中國艦隊雖然比日本強大,但是人員素質不高,日本還是有贏的機會(這些精英也沒有想到一定會贏)。但是日本民眾的強悍精神,即使死亡也願意積極參戰,反抗中國對日本一貫的霸道行為,」以大欺小」的恥辱,這種強烈的榮譽感,敢於犧牲的武士道精神,支持了日本參戰。
日本此戰卻意外的順利,」強大的」大清無敵艦隊沒想到一觸即潰。日本的強大,其實就是教育的成功,是日本人素質提升的結果,這些東西是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東西。日本政府通過這次決定性的戰爭,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好處,」素質教育」的好處;也就更加堅定了」脫亞入歐」之路;甲午海戰後大清國的賠款,日本全部用於日本公立中小學的建設,而不是用於日本政府」慶勝紀念典禮」以及」三公消費」。如此重視基礎教育,因此至今日本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全世界公認最完善的,教育效果最好的。
我們完全可以說:當年全世界最富裕的中國人,出錢幫助日本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在日本人前進的路上,中國人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沒!
實際上,大家可能還不知道:耶魯大學的建立,也是用」中國人的錢」。當時建校時學校什麼都沒有,不過東印度公司的耶魯先生正好從中國賺了一筆錢,把這些錢(不到一千磅)捐給了大學,建設了校園,才成為了現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學之一。今天」錢多人傻」的中國人,可能也正在把大把的金錢來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教育呢。我們真是全世界最」無私」的民族了,願意做全世界的綿羊。
甲午之戰後,借教育的成功,日本快速地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甲午戰爭後沒幾年,它又與俄國開戰,擊敗了」西方列強」俄國。第一次作為東方民族,居然擊敗了西方民族,這是不可思議,難以想像的結果。此戰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震動,讓西方人對於」東方民族」弱小無能,很瞧不起的觀點大大改變,不過他們只是對日本改變了看法。對中國等國家,繼續瞧不起。我們也沒有做什麼讓人瞧得起的事情,當時正忙著自相殘殺呢。
後面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快速強大起來的日本,不僅僅橫掃亞洲各國;連西方列強英國,法國,澳洲國等,也在日本人的打擊下潰不成軍,連美國人在日本人面前都吃了大虧。只是日本的資源太貧乏,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拖累,不然,日本幾乎打下了半個地球。
二戰失敗後,日本人把原本投入戰爭的高素質民眾,用於和平時期的經濟建設,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日本戰後僅僅二十年就快速地崛起,以一個小小的島國,中國一個省的國土面積,居然很快就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如果以面積算起來,其實是日本第一,遠遠超過美國。而」日本人」作為一個東方民族,雖然犯了」嚴重的戰爭罪行」,卻被西方社會廣泛地接納。不像中國人,與兩百年前一樣,一直被西方人內心裡鄙視和疏遠;即使今天中國人拿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尊重—因為我們自己都沒有尊重自己。我們花錢只買來了面子—-以及西人更大的鄙視。
鹹臨丸的指揮官合影,前排右端為福澤諭吉
中國人有很完善的歷史記錄,卻很少對歷史進行真正的反省。因此我們根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儒教綱常教育讓我們失去了判斷的能力,我們往往以為倒退就是最好的前進(這是儒家復古思想的後望式思維特徵)。比如對於日本150年前就堅決拋棄掉的」儒教主義教育體系」,今天卻被很多國人們當寶貝撿起來,以為是對目前體制教育失敗的」最佳應對方案」,可以用來」拯救中國教育失敗」的最後救命稻草;甚至還有自封的國學大師們,把儒教誇大為」拯救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偉大使命!這真的可能嗎?這種眼界與福澤諭吉相比,不知落後了多少年了。我們真的能夠退回到一千年前嗎?即使是」漢唐盛世」?
我對此表示懷疑。可惜,國民居然有很多對此舉叫好,而且叫座,甚至以為我們今天已經是超越漢唐的盛世了。我們的國民到底腦子怎麼了?
我想:真要做教育,是不是該多多學習前輩的經驗和教訓?德國的教育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美國的教育成功,是否也可以借鑑?當然,如果您認為英國的精英教育,法國的思維教育都很成功,為什麼不好好借鑑他們?總是抱著幾句古人聖賢說的話不放,眼界局限於幾本古書,特別是【四書五經】這樣的」皇家官方教材」,以為這些就是您教育的全部內容。這種原始觀念,是不是太狹隘了一點?這樣教育出來的人才,如何能與世界共舞呢?
如果150年前,當時作為全世界最富裕,最有錢的龐大國家,對於中國人用【四書五經】,聖賢思想認真教育出來的,當時」很有錢,很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根本得不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認同。別說被西方強國,文明國家歧視了;甚至於當時又弱小,又貧窮,」以中華文化馬首是瞻」,一向當中華人跟屁蟲的小國家日本,都深深地感到」恥於與中國人為伍」的壓力,要急急忙忙地向世界公開宣布:」我們跟中國人不一樣」,認真強調:」我們不是卑屈而沒有羞恥感的中華人,我們是勇敢而有榮譽和責任感的,懂得文明的日本人」。
好了,既然如此:今天您用什麼樣的超級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判斷,能夠推導出來這樣的結論:只要今天」先富起來」了的中國人,都學了【四書五經】,接上」文化斷層」之後,就能夠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就能夠被全世界人民接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