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為什麼日本最高面額的紙幣上印了他的畫像?

2020-12-13 騰訊網

  (福澤諭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

  中國很少有人知道他,但日本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他,他就是日本的福澤諭吉,是日本人心中的英雄:但他卻沒有赫赫之戰功,只是一介書生;他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只是辦了一個私塾。

  他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地位,只是一個平民,終身未仕:他的頭像被日本人印在一萬元的日幣上來紀念;僅僅因為他是日本教育家,是日本走向現代文明的思想啟蒙者,探索者,開創者,呼籲者。

  他被視為日本現代化啟蒙的導師,獲得了全體日本人的尊重;因為他的努力結果,是讓日本國民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因此他也贏得了日本人,乃至世界範圍內教育界和非文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尊重。

  一個把自己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乃至普通平民印在紙幣上的國家,與另一個把」摧毀和破壞世界」看做是」偉大的事業」,把革命家,戰爭英雄,政治家頭像印在紙幣上加以推崇的國家,我相信這兩個國家的命運會是很不一樣的。崇尚建設和文明的民族,與崇尚破壞和反智的民族,他們的」國運」也顯然會是不一樣的。

  他寫的《脫亞論》,宣告了日本民族不再願意與愚昧無知而又驕傲自大的中國人(日人稱為支那人)為伍。他沒有邀名,假裝」溫柔慈悲」,」寬容大愛」,而是不怕被人罵」憤青」,態度堅決地對日本說不!

  他嚴厲地批評當時日本的」國家體制教育系統」——儒教主義的弊端。他批判這種儒教教育是:」留戀陳規舊習之情……學校的教旨號稱」仁義禮智」,只不過是徹頭徹尾的虛飾外表的東西。實際上豈止是沒有真理原則的知識和見識,宛如一個連道德都到了毫無廉恥的地步,卻還傲然不知自省的人。」

  我發現他罵儒教的言辭,可比我兇多了;起碼我還文縐縐的」理性分析批判反思求證」。我發現他的確看到了中華儒家教育的本質——虛飾外表,忽視」真理和事實」的根本缺陷。

  福澤諭吉在巴黎,1862年

  他不僅這樣」思考」,」呼籲」,而且」行動」了。他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學習西方文明的」洋私塾」,因此他成為了」日本近代啟蒙教育之父」。這在當時日本完全模仿中國文化,一直崇尚【四書五經】教育模式的私塾教育傳統看來,他是絕對的離經叛道行為。他的私塾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學堂,很難得到當時日本社會主流的承認。

  他開始只是一個」家塾」,是為了教育子女和家族內子弟的,但是很多日本先知先覺的有識之士也選擇了迎接新文明,放棄了科舉和儒教名位的追求,把子弟送到他的」家塾」教育,學習符合世界標準的經世致用之道。因此他的」家塾」就快速地擴大,對社會開放,成為」學塾」。

  福澤諭吉教學極為勤奮,即使面臨戰爭也沒有停息。福澤諭吉說:」只要這所學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國家!……」

  這句話諸位只看了他的豪邁和孤傲,卻不知其中的艱辛和無奈。你完全可以想像這就意味著當時他這所學堂在」儒家傳統體制教育體系」下極端的」孤立」程度,幾乎就是日本」唯一」的一盞燈,在文化愚昧黑暗的日本國內唯一的一盞科學和理性之光。即使如此孤獨無助,淹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依然樂觀地相信——自己的學堂才真正代表了文明和文化,代表了未來日本國教育的走向。他要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了文明之光,他孤獨地堅守這座文明先行者的航標燈。這一守,就是32年。

  他的學堂名字叫做」慶應義塾」,1858年成立後,直到1890年才得到日本政府的正式承認,成為了【慶應義塾大學】,這個時期長達32年,很難相信有人會這樣不被官方承認,卻長期地堅持辦學。

  這是日本第一所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大學。今天,她與【早稻田大學】一起,稱為日本的」私學雙雄」,影響力僅次於國立的【東京大學】,培養出了日本大量的人才,包括多名日本首相如小泉等政要在內,更多的是日本的企業界領袖人才。

  福澤諭吉開創了日本的」文明啟蒙教育」,讓日本從中華儒教教育愚昧的」文化醬缸中」爬了出來,走上了尊重事實,人格平等,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現代文明之路。

  他的【脫亞論】,是一份正式宣告日本脫離中華儒家文化傳統的宣言書;本文發表後引起全國的震蕩。當然,他本人自然要遭遇守舊派人士如潮水一般的攻擊。但是他以頑強的態度,堅持自己」學術自由和獨立的精神」,他認為學者就是要做一隻」雁奴」,就是大雁群休息時候的哨兵,隨時發出警告的聲音。大家都可以睡,但是雁奴不能睡,必須警覺外界的一切危險。

  最值得欽佩的是:福澤諭吉堅持自己的平民身份,拒絕成為政府官員:當時的明治維新政府大力招攬懂得西方文化的新式人才入閣,由於福澤諭吉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政府多次招請他入閣,但是他堅持拒絕進入仕途,堅持了一生的」平民身份」,捍衛他的學術獨立和自由精神,避免他的教育立場受到官場和政府的牽制。

  1862年 福澤諭吉在倫敦

  幸虧當時的日本維新政府正好銳意改革,不像大清政府一樣腐敗,也沒有去打擊他的學堂,否則他如此」不給政府面子」,不說支持,起碼沒有去」取締」慶應學塾。福澤諭吉如果當時生在大清國,敢如此」學術獨立,自由意志」?敢違背聖意?別說讓你辦學了,恐怕人早就」推到菜市口問斬」了。

  其實中華民族從來就不缺乏優秀的兒女,只是我們這個民族,總喜歡把自己最優秀的兒女送上斷頭臺,或者把他們逼進深山隱居;同時我們民族最喜歡把陰謀家、戰爭英雄等推上臺來統治自己。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這樣做,因此我們的歷史故事都演得很精彩,也很悲壯。

  日本與中華儒教文化這種思想層次上的分離斷奶,就導致了在物質世界可見層面上與」中國故主」的強烈分離。當時全世界最富裕,」最強大」的大清國,終於被自己的無知,愚昧,狂妄,以及自以為是擊垮,一下子就變成了」貧窮,落後,弱小,可憐」,到處被人欺負的」悲慘的舊中國」。而原來真的很貧窮,很落後的日本小國,卻通過教育的成功,成為了今天的世界大國和世界強國。

  一般來說,教育是一項需要寂寞守候的事業;教育的成果,需要30年才能看到。假使中國今天願意徹底改革教育的話,也需要30年後,才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中國。一旦教育成功,就可以坐享數百年的利益。當年的德國威廉皇帝建立國民普及教育體系的時候,是這樣的結果;當年」因為貧窮,所以不能不做教育」的德國,僅僅30年後就成功地成為世界強國和霸主,國力的強盛一直延續到今天。日本也是這樣的例子。僅僅30年後,就在全世界面前」崛起」了。

  福澤諭吉在美國舊金山和一個美國女子合影,1860年

  福澤諭吉的維新啟蒙教育開展三十多年後,1894年,自強自立的」小日本」就輕易擊敗了當時最富裕,也最傲慢自大的」大中國」;擊垮了比日本」強大」得多的北洋艦隊。這次戰爭其實是大清國自找的,自以為強大無敵去欺負別人。戰前其實日本也有分歧,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敢與強大的中國對抗,只有極少數的精英判斷中國艦隊雖然比日本強大,但是人員素質不高,日本還是有贏的機會(這些精英也沒有想到一定會贏)。但是日本民眾的強悍精神,即使死亡也願意積極參戰,反抗中國對日本一貫的霸道行為,」以大欺小」的恥辱,這種強烈的榮譽感,敢於犧牲的武士道精神,支持了日本參戰。

  日本此戰卻意外的順利,」強大的」大清無敵艦隊沒想到一觸即潰。日本的強大,其實就是教育的成功,是日本人素質提升的結果,這些東西是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東西。日本政府通過這次決定性的戰爭,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育」的好處,」素質教育」的好處;也就更加堅定了」脫亞入歐」之路;甲午海戰後大清國的賠款,日本全部用於日本公立中小學的建設,而不是用於日本政府」慶勝紀念典禮」以及」三公消費」。如此重視基礎教育,因此至今日本的國民教育體系,是全世界公認最完善的,教育效果最好的。

  我們完全可以說:當年全世界最富裕的中國人,出錢幫助日本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在日本人前進的路上,中國人的」大力支持」功不可沒!

  實際上,大家可能還不知道:耶魯大學的建立,也是用」中國人的錢」。當時建校時學校什麼都沒有,不過東印度公司的耶魯先生正好從中國賺了一筆錢,把這些錢(不到一千磅)捐給了大學,建設了校園,才成為了現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大學之一。今天」錢多人傻」的中國人,可能也正在把大把的金錢來幫助其他國家發展教育呢。我們真是全世界最」無私」的民族了,願意做全世界的綿羊。

  甲午之戰後,借教育的成功,日本快速地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甲午戰爭後沒幾年,它又與俄國開戰,擊敗了」西方列強」俄國。第一次作為東方民族,居然擊敗了西方民族,這是不可思議,難以想像的結果。此戰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震動,讓西方人對於」東方民族」弱小無能,很瞧不起的觀點大大改變,不過他們只是對日本改變了看法。對中國等國家,繼續瞧不起。我們也沒有做什麼讓人瞧得起的事情,當時正忙著自相殘殺呢。

  後面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快速強大起來的日本,不僅僅橫掃亞洲各國;連西方列強英國,法國,澳洲國等,也在日本人的打擊下潰不成軍,連美國人在日本人面前都吃了大虧。只是日本的資源太貧乏,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拖累,不然,日本幾乎打下了半個地球。

  二戰失敗後,日本人把原本投入戰爭的高素質民眾,用於和平時期的經濟建設,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日本戰後僅僅二十年就快速地崛起,以一個小小的島國,中國一個省的國土面積,居然很快就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如果以面積算起來,其實是日本第一,遠遠超過美國。而」日本人」作為一個東方民族,雖然犯了」嚴重的戰爭罪行」,卻被西方社會廣泛地接納。不像中國人,與兩百年前一樣,一直被西方人內心裡鄙視和疏遠;即使今天中國人拿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尊重—因為我們自己都沒有尊重自己。我們花錢只買來了面子—-以及西人更大的鄙視。

  鹹臨丸的指揮官合影,前排右端為福澤諭吉

  中國人有很完善的歷史記錄,卻很少對歷史進行真正的反省。因此我們根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儒教綱常教育讓我們失去了判斷的能力,我們往往以為倒退就是最好的前進(這是儒家復古思想的後望式思維特徵)。比如對於日本150年前就堅決拋棄掉的」儒教主義教育體系」,今天卻被很多國人們當寶貝撿起來,以為是對目前體制教育失敗的」最佳應對方案」,可以用來」拯救中國教育失敗」的最後救命稻草;甚至還有自封的國學大師們,把儒教誇大為」拯救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偉大使命!這真的可能嗎?這種眼界與福澤諭吉相比,不知落後了多少年了。我們真的能夠退回到一千年前嗎?即使是」漢唐盛世」?

  我對此表示懷疑。可惜,國民居然有很多對此舉叫好,而且叫座,甚至以為我們今天已經是超越漢唐的盛世了。我們的國民到底腦子怎麼了?

  我想:真要做教育,是不是該多多學習前輩的經驗和教訓?德國的教育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美國的教育成功,是否也可以借鑑?當然,如果您認為英國的精英教育,法國的思維教育都很成功,為什麼不好好借鑑他們?總是抱著幾句古人聖賢說的話不放,眼界局限於幾本古書,特別是【四書五經】這樣的」皇家官方教材」,以為這些就是您教育的全部內容。這種原始觀念,是不是太狹隘了一點?這樣教育出來的人才,如何能與世界共舞呢?

  如果150年前,當時作為全世界最富裕,最有錢的龐大國家,對於中國人用【四書五經】,聖賢思想認真教育出來的,當時」很有錢,很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根本得不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認同。別說被西方強國,文明國家歧視了;甚至於當時又弱小,又貧窮,」以中華文化馬首是瞻」,一向當中華人跟屁蟲的小國家日本,都深深地感到」恥於與中國人為伍」的壓力,要急急忙忙地向世界公開宣布:」我們跟中國人不一樣」,認真強調:」我們不是卑屈而沒有羞恥感的中華人,我們是勇敢而有榮譽和責任感的,懂得文明的日本人」。

  好了,既然如此:今天您用什麼樣的超級邏輯思維能力和理性判斷,能夠推導出來這樣的結論:只要今天」先富起來」了的中國人,都學了【四書五經】,接上」文化斷層」之後,就能夠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就能夠被全世界人民接納了?

相關焦點

  • 明治維新 | 紙幣上的福澤諭吉
    他畢生從事著書和教育活動,形成了富有啟蒙意義的教育思想,對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對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日本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一萬日元紙幣的正面印有他的頭像。這本《福澤諭吉自傳》是他的口述自傳,1899年出版。
  • 福澤諭吉: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
    這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眾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很多中國人以為,福澤諭吉是主張日本對外侵略的第一理論家,殊不知他對日本的首要貢獻,不是「擴張」,而是「獨立」二字。眾所周知,現行1萬日元大鈔正面,印著福澤諭吉的頭像。一萬元是日本錢幣最高面額,舊款一萬日元的主人是日本「釋迦牟尼」聖德太子,而福澤以新換舊,可見在日本歷史的地位和影響力超過了聖德太子。
  • 福澤諭吉評孔孟
    至於要把他們的學說實施於政治上,我認為也有很大弊病。以上這段話摘自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這是我見過對孔孟最嚴厲的批判。作者是日本啟蒙思想家,日元紙幣最大面額人物,福澤諭吉(1834-1901)。1、為什麼批判孔孟福澤為什麼如此批判孔孟?美國打開日本通商口岸後,面對西方先進文明,日本陷入恐慌。
  • 福澤諭吉:一個國家的啟蒙老師
    福澤諭吉是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面額最大的萬元日幣上,印的就是他的頭像,面色嚴肅,目光堅毅。因此有時候人們也將1萬日元直接叫做「福澤諭吉」或者「諭吉」。 縱觀福澤諭吉一生,既不是高官顯貴,也不是富豪大賈,只是一介書生。他身後所遺也只僅一所大學和22卷文集,為什麼在去世115年之後還能夠獲得如此尊崇的地位?
  • 「文豪野犬」「人上人不造」福澤諭吉——真男人不需要異能也能贏
    不過,歷史上的福澤諭吉就是另一個樣子了,這裡就簡單介紹下好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搜這個男人。歷史上的福澤諭吉標籤:思想家、教育家生卒年: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代表作:《童蒙教草》《你為什麼要學習》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講,福澤諭吉這個人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在日本他的知名度類似於國內的
  • 明治維新150年︱兩個「福澤諭吉」的相似和迥然
    福澤諭吉在日本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肖像登上了日元最大面額的一萬元紙幣,成為日本的國臉。作為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在明治維新前後積極地介紹西洋學說,並興辦新式教育,對近代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主張西化,但福澤實際上是一位民族主義者。福澤公然在對外政策上主張霸道,主張日本要想在列強環伺的國際環境中脫穎而出必須參與瓜分中國的行動並向朝鮮半島發展。
  • 日本紙幣上都印過些什麼人?為什麼要印他們|文史宴
    戰前日本紙幣人物1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銀行先後發布過不同面額53個版本的日幣,先後有18位人物有幸被印上紙幣,成為日本的logo。其中既有民間信仰的神邸、難以考證的神話英雄、皇室忠臣、也有財閥、政客、文化人、科學家。
  • 福澤諭吉:先有獨立人格的國民,才有強大安寧的國家
    在日本的一萬元紙幣上,印著一個中年男人的頭像,他不是任何一屆日本的天皇首相,也並非是推動日本科學創新的偉大科學家,甚至,他都不是一位政治家,他叫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日本國民對他推崇備至,然而他也是日本侵略外國的源頭。
  • 日本宣布更換紙幣圖案 一萬日元由福澤諭吉變為澀澤榮一
    日本宣布更換紙幣圖案 一萬日元由福澤諭吉變為澀澤榮一
  • 日本兩大名校創辦人「福澤諭吉」與「大隈重信」的故事
    日幣萬圓鈔票上的肖像福澤諭吉是慶應義塾大學的創辦人,和早稻田大學創辦人大隈重信本來水火不容,卻在因緣際會之下結交相識為好友。兩人都出身九州,並且創辦了兩大名校,為日本培育無數英才。今天就來介紹時代巨人的友誼小故事以及相關景點,一起來認識這兩位大人物吧!
  • 盤點印在日元上的三個名人,10000円上印的人讓國人咬牙切齒
    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野口英世的主要作品有《蛇毒》《梅毒的實驗診斷》等。他的一生奮鬥被譽為「日本的國寶」、「世界的至寶」;在2004年11月1日發行的最新1000円紙鈔上,野口英世先生的頭像被印在了1000日元紙幣之上,以茲紀念。
  • 社會 | 從日元紙幣上的人物頭像看日本教育
    1萬日元,印的人物肖像是「福澤諭吉」、5千日元是「樋口一葉」、1千日元是「野口英世」。在日本,他們地位崇高,遠超一般的政治人物。  福澤諭吉(1835—1901),日本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被譽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 日本對教育有多重視?紙幣上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全是國家級人才
    這背後自然少不了一些大國的支持,但是客觀地講,日本人對人才、對教育的重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日本人有多重視教育呢?從他們國家流通的貨幣上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現在常用的紙幣面額為三種,分別為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與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國家不同,別國的貨幣上印刷的大都是政治家的頭像,但是日本的紙幣上卻全都是文化人的頭像。
  • 福澤諭吉:如果人人都想做官,那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
    然而當把國家類比成軍隊時,士兵替換成國民;將軍替換成官員時,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異議:人人都想做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這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原話,也是他對於自己的祖國日本最為深刻的寄望。
  • 福澤諭吉: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日本的託爾斯泰」,其文章和著作對推動日本走向近代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福澤渝吉的名字家喻戶曉。面額最大的一萬日元上就印著他的頭像,有時候人們也將一萬日元直接叫作「福澤諭吉」或者「諭吉」。福澤諭吉早年受聘於幕府的外交部,主要負責翻譯往來外交公文。
  • 【日本的大學】(十四)慶應義塾大學:踐行諭吉精神的日本最早的私立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由福澤諭吉創辦,是日本的第一所私立大學。
  • 福澤之問 | 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可是,面對這個發人深省的「福澤之問」,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想明白了呢?福澤諭吉一生沒有進政府任職,但是其作用卻超過許多權傾一時的政治家。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日本的託爾斯泰」,其文章和著作對推動日本走向近代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福澤渝吉的名字家喻戶曉。
  • 福澤之問: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面對這個發人深省的「福澤之問」,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想明白了呢?福澤諭吉一生沒有進政府任職,但是其作用卻超過許多權傾一時的政治家。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日本的託爾斯泰」,其文章和著作對推動日本走向近代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福澤諭吉的名字家喻戶曉。
  • 揭秘日本紙幣上的人物:均為該國勵志典範
    但是,日本三種紙幣上印的都是哪些人物呢?日媒指出,這上面的三個人都是日本的著名人物,對日本人來說可謂「無人不知」。  其中,1000日元紙幣上印刷的人是野口英世。野口英世(1876年-1928年)是日本的細菌學家。生於福島縣的農村。小時候,不小心將左手伸進地爐裡,導致左手殘疾。母親對於未能在傍邊很好照顧孩子深感自責,鼓勵英世通過學問建功立業。
  • 最大面額日幣上印的這位思想家,是如何「再造文明」的
    追蹤福澤的「誓願」,我們或許能找尋出一個相對統一的福澤諭吉形象,從而能夠進一步認識這位已經化身為「萬元紙幣」的歷史人物。由此,福澤立下第二個「誓願」,「將西方文明的新風吹入日本,從根本上扭轉全國人心,在遙遠的東方創建一個新的文明國家,造就東有日本,西有英國,彼此相對互不落後的局面」(《福澤諭吉自傳》)。在《文明論概略》(1875)中福澤指出,「文明有兩個方面,即外在的事物與內在的精神。外在的文明易取,內在的文明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