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二戰之後,日本社會也曾一度沉浸在戰敗的陰霾裡,整個社會呈現一種沉悶的氣氛。
但是隨後的幾十年,日本卻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亞洲的經濟強國。這背後自然少不了一些大國的支持,但是客觀地講,日本人對人才、對教育的重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日本人有多重視教育呢?從他們國家流通的貨幣上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現在常用的紙幣面額為三種,分別為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與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國家不同,別國的貨幣上印刷的大都是政治家的頭像,但是日本的紙幣上卻全都是文化人的頭像。三種紙幣上有三位人物,三位人物沒有一位是政治家,而全都是文化人。
這三個人分別為1000元紙幣上的細菌學家野口英世、5000元紙幣上印刷的女性作家樋口一葉和10000元紙幣上印刷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日本政府之所以選擇這三人作為日本貨幣上印刷的頭像,也是有其深層次的原因的。
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出身寒微,但是後來在各自領域都成就頗高。日本人崇尚強者,這三人就象徵著他們的日本精神,是日本人的驕傲。
這三個人雖然都是文化人,但是也都在各自領域對日本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們有的是在教育方面,有的是在思想方面,通過自身的努力影響著日本社會朝積極的方向去發展。從2000年起至今的20年來,三人的頭像從來沒有被換掉過。接下來,我們將分別介紹這三位。
首先是印刷在1000元紙幣上的細菌學家野口英世。野口英世出生於1876年,去世於1928年。出生於福島縣農村的野口英世,自幼家境貧寒。野口英世小時候就需要幫著家裡做事情,有一次因為不小心把左手伸進地爐裡,導致燒傷殘疾。
野口英世的母親感到十分內疚,儘管家境貧寒,她還是今可能鼓勵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建功立業。野口英世也沒有讓母親失望,長大之後成為著名的細菌學家。後來野口英世籌錢做了手術,左手活動恢復,也正是這個經歷激勵了野口英世,使其想要向醫學方向發展。
野口英世在黃熱病與梅毒等研究項目上頗有成就,還獲得過諾獎提名。不過很可惜,野口英世最後也是死於黃熱病,去世地點是在非洲一個國家。
第二位是印刷在5000元紙幣上的日本女性作家樋口一葉。她出生於1872年,1896年去世,年僅24歲。樋口一葉生於東京,從小就熱愛讀書。儘管家境貧寒,但是家裡還是全力支持她讀書。
後來樋口一葉成為著名的小說家,其筆力簡潔有力,字字發於肺腑,被譽為明治時代的婦女社會角色變革先驅者。雖然去世的時候只有24歲,但是樋口一葉也給我們李旭愛了不少佳作,《青梅竹馬》、《濁流》等都是她的代表作,如果她沒有去世那麼早,必然還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經典。
最後一位是印刷在一萬元紙幣上的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福澤諭吉生於1835年,當時正是中國的乾隆時期,在他出生那晚恰逢乾隆皇帝向日本頒布法令,因此得名為諭吉。
福澤諭吉的父親是一位儒學家,因此她自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對《論語》、《孟子》、《詩經》等都頗有研究。福澤諭吉是日本著名的蘭學家、教育家,對日本社會影響深遠。
以上三位就是被印刷在日本三種面值的紙幣上的日本人,他們雖然沒有涉足政治領域,但依然對日本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日本人重視他們,根本原因當然是因為日本人重視教育,尊崇有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