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先有獨立人格的國民,才有強大安寧的國家

2020-12-13 騰訊網

「先有獨立人格的國民,才有強大安寧的國家」,福澤諭吉如是說。

在日本的一萬元紙幣上,印著一個中年男人的頭像,他不是任何一屆日本的天皇首相,也並非是推動日本科學創新的偉大科學家,甚至,他都不是一位政治家,他叫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日本國民對他推崇備至,然而他也是日本侵略外國的源頭。

福澤諭吉,一生從未從政,但是他對日本的影響,超過任何一位政治家,他是日本近代發展得到推動者,也是日本得以強盛的中堅力量。因此,他被日本國民看作是整個日本國學校的大校長,而在福澤諭吉的理論中,國民獨立理論則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

獨立人格是強大國家的基礎

福澤諭吉的人生頗為傳奇,在他的一生中,數次更改教學信仰,他兼收日本本國的思想理論,又自幼學習中國儒學文化,成年之後,又曾遠渡重洋,學習西方文化,他的思想體系,可以稱之為博眾家之長。

在他的經典語錄之中,最有名的一句是: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而這也是他終生未曾踏足官場的關鍵緣由,因為,他要成為一個榜樣。

中國人了解的福澤諭吉或許更多是一個反面形象,因為日本後來的對外侵略追蹤溯源還要追溯到福澤諭吉的理論體系。眾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也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不僅國力大增,而且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迅速增強,一騎絕塵而去。

很多人以為,一個國家的改革最重要的取決於武力鎮壓亦或是政治改革。

然而事實上,無數個由衰落走向強盛的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武力和制度改變的只是這個國家的形態,而真正能讓這個國家脫胎換骨的是思想,歸根到底是教育的改革,而這,也恰恰是最難做到的,而福澤諭吉終身從事的,就是這最艱難的一步。

即使身處動蕩時期,他依然四處興辦學校,推行教育至上,但是他的理論卻又並非是簡單的教授學生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學習的技能。

在福澤諭吉看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知識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完的,但是只要掌握了學習這一項技能,就能隨時隨地源源不斷的汲取知識,而每一個渴望強大的國家,都需要它的國民能夠掌握獨立學習的知識。

福澤諭吉的思想轉變歷程

事實上,福澤諭吉的思想理論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在他形成後來的國民獨立理論體系之前,思想上經歷了三個轉變。

第一個是在幼年時期,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研究使得他企圖從日本傳統文化中汲取有利的部分加之精進,形成更為系統的理論體系。然而他失敗了,因為他發現,日本的傳統理論更像是一條一條殘破的線段,無法連接成一整個體系。

後來,他在私塾之中接觸到了中國的儒學體系,這讓他一度認為儒家思想會是拯救日本的根本思想。

但是當他深入挖掘彼時的儒家思想時,西方爆發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思想解放運動,這讓一直苦苦追尋真理道路的福澤諭吉恍然大悟,他重新研究原先早已經翻閱過不知多少遍儒學著作,發現隱藏在這些理論背後的是皇權的專治,以及孔子的思想壟斷。

於是,福澤諭吉再一次放棄了手中的研究,他將目光投向了西方。

他曾數次往返西方和日本,在那裡,他親眼見證了思想解放後的國家強盛的創作力,生產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各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強大起來,而這一切,都被福澤諭吉看在眼中,這一次,他終於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尋的強國之路。

是的,他選擇了日洋合併,在他看來,落後的日本國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改革,以推動整個社會早已僵化的生產力。

然而,福澤諭吉明白,這並非他一個人可以做到,他需要的是一個支點,就如同阿基米德一樣,他如今已經有了那根槓桿,只要找到那唯一的支點,他就可以改變整個日本,所幸,他找到了。

這個支點就是明治維新,這樣關鍵的時間節點上,他成為了推動這一切迅速發展的第一人,他興辦學校,教授學生,為明治維新提供了第一批的科學人才,而他的理論,也藉由他的學生,傳播到日本各地,所有的人都開始被他影響,甚至一代又一代開始傳承。

而這時,也是福澤諭吉的國民獨立理論集大成之時,他用各種各樣的事例向自己的國民證明,一個國家的強大,完全依靠的就是它的國民。

只有每一個國民都能強大,這個國家才會無人可欺,而人民強大的關鍵就是人民獨立,這種獨立,不僅僅指的是肉體上的脫離束縛,選擇獨立,也是精神上的自由。或許是因為他一生都在追尋強國的真理,也曾數次走過彎路。

因此,在他看來,思想上的自由解放遠比其他更為重要,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開始認定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他才能消除所有畏懼,他才能一往無前。或者說,福澤諭吉想要告訴給所有人的是,沒有信仰才是最好的信仰。

為何變成對外侵略的源頭

也許,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作為一個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鼓勵國民獨立,無論是從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這都是爭取的思想理論,那為何他會成為中國人民的公敵呢?到底,他在日本後來不斷對外侵略的道路上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而這,還是要從福澤諭吉的思想轉變歷程說起。福澤諭吉最後定型的思想理論體系是鼓勵國民獨立的,而這最後的理論其實是在他否定了當時的孔子儒學理論而來的。

在他看來,中國的儒家思想雖然有很多博大精深之處,但是和西方的實用主義來說,當時的儒家思想更像是一座座空中樓閣,沒有任何經濟基礎,對他的強國之路來說,幾乎是毫無作用。

而後,他因為汲取西方的實用主義一手推動了明治維新的改革,日本綜合實力得到大幅度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他的方向沒有錯。

因此,在那個時候的福澤諭吉眼中,和日本鄰國的朝鮮中國等國家已經相較於他們,太過落後了,在他看來,日本原來是一座茅草房,但是後來變成石頭房,而朝鮮和中國因為驕傲自大,固步自封,仍然還是茅草房。

一旦茅草房著火,很有可能會影響到隔壁的石頭房,也就是上海,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危機,福澤諭吉選擇的方法是以武力手段強制佔領鄰近國家,幫助其完成從茅草房到石頭房的轉變,而這樣的思想理論,也成為後來日本大舉進犯周圍鄰國的重要藉口。

然而事實上,或許這並不是福澤諭吉的本意,畢竟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考慮的不應當是國土的擴張,只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亡,或許,福澤諭吉若是能夠看到當初那一幕,也會嘆息自己曾經留下的某些理論吧。

相關焦點

  • 福澤諭吉:一個國家的啟蒙老師
    一位日本教授對《財經》記者說,「福澤諭吉因是這個國家的啟蒙老師,他的思想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一福澤諭吉出生於1835年,當時日本正處於德川幕府統治江戶時代。福澤諭吉小時候,身處武士階級的父親曾多次說,長大後要送他到佛寺當和尚。在講究「士農工商」的日本社會,武士是最高階級,為什麼父親要兒子出家呢?直到成年之後,福澤諭吉才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
  • 福澤諭吉: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
    「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這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眾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當時福澤諭吉給出的答案是——「願做獨立的榜樣」。福澤諭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種情況有如蒼蠅麇集在腐食上一樣。人人都認為不依賴政府就沒有發跡的機會,因而就毫無自身獨立的想法。福澤諭吉認為:一個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而強民的標誌,是國民具有獨立之心。
  • 福澤諭吉:如果人人都想做官,那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
    然而當把國家類比成軍隊時,士兵替換成國民;將軍替換成官員時,思想家福澤諭吉提出了異議:人人都想做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強盛。"這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的原話,也是他對於自己的祖國日本最為深刻的寄望。
  • 福澤諭吉——為什麼日本最高面額的紙幣上印了他的畫像?
    福澤諭吉教學極為勤奮,即使面臨戰爭也沒有停息。福澤諭吉說:」只要這所學塾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國家!……」   這句話諸位只看了他的豪邁和孤傲,卻不知其中的艱辛和無奈。
  • 明治維新 | 紙幣上的福澤諭吉
    一萬日元紙幣的正面印有他的頭像。這本《福澤諭吉自傳》是他的口述自傳,1899年出版。緒方開放的心態和紮實的學習方法,對福澤諭吉日後建立慶應義塾有很大的影響。「我的教育主張是著重於自然原則,而以數理兩方面為其根本……我還主張應該修身養性,使之達於極其高尚的地步,以便能夠安心於「獨立」這一點上……拿東方的儒教主義和西方的文明主義相比,那麼東方所缺少的有兩點:有型的數理學和無形的獨立心」 慶大內的福澤諭吉雕像在對待傳統漢學上,福澤諭吉對其深惡痛絕,從年輕時不但無心崇拜漢學也不重視漢學,甚至
  • 福澤諭吉: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在日本,福澤渝吉的名字家喻戶曉。面額最大的一萬日元上就印著他的頭像,有時候人們也將一萬日元直接叫作「福澤諭吉」或者「諭吉」。福澤諭吉早年受聘於幕府的外交部,主要負責翻譯往來外交公文。當時他是一個主張對外開放的「體制內改革派」,希望幕府能夠推動日本走向文明開化,成為與歐美國家比肩的文明國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福澤諭吉越來越失望。到明治維新前夕,他不再對幕府抱有任何幻想。
  • 福澤之問 | 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中國人所要的,究竟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這難道不是中國一百多年來一直在試圖解決的關鍵問題嗎?可是,面對這個發人深省的「福澤之問」,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想明白了呢?福澤諭吉一生沒有進政府任職,但是其作用卻超過許多權傾一時的政治家。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日本的託爾斯泰」,其文章和著作對推動日本走向近代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 福澤之問:是國家的政府,還是政府的國家?
    面對這個發人深省的「福澤之問」,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想明白了呢?福澤諭吉一生沒有進政府任職,但是其作用卻超過許多權傾一時的政治家。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日本的託爾斯泰」,其文章和著作對推動日本走向近代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本,福澤諭吉的名字家喻戶曉。
  • 福澤諭吉評孔孟
    作者是日本啟蒙思想家,日元紙幣最大面額人物,福澤諭吉(1834-1901)。1、為什麼批判孔孟福澤為什麼如此批判孔孟?美國打開日本通商口岸後,面對西方先進文明,日本陷入恐慌。福澤是立足日本進步的立場,發此議論的。這種批判在新中國早期階段,某個領袖做過,多數人不同意。面對落後的現實,人們極易病急亂投醫。
  • 明治維新150年︱兩個「福澤諭吉」的相似和迥然
    福澤諭吉與當時朝鮮的「獨立黨」金玉均、樸泳孝等人不僅有人際上的往來,還通過資金、人力對「獨立黨」的活動給予了一定的支援。並在慶應義塾大學率先接納朝鮮留學生,試圖為「獨立黨」培養政治活動的人才。1884年12月4日,朝鮮「獨立黨」發動了甲申政變,日本的總領事館和領事也捲入政變之中,也有謠言聲稱福澤諭吉本人也是甲申政變的幕後黑手。
  • 日本兩大名校創辦人「福澤諭吉」與「大隈重信」的故事
    福澤諭吉終身致力於教育,是日本重要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其所創辦的「慶應義塾」培育了無數英才,對日本近代化有顯著的貢獻。【大阪】福澤諭吉誕生碑在大阪市福島區福島一丁目玉江橋的北側,有福澤諭吉誕生地的石碑,以及中津藩藏屋敷的舊跡石碑。
  • 「文豪野犬」「人上人不造」福澤諭吉——真男人不需要異能也能贏
    不過,歷史上的福澤諭吉就是另一個樣子了,這裡就簡單介紹下好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搜這個男人。歷史上的福澤諭吉標籤:思想家、教育家生卒年: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代表作:《童蒙教草》《你為什麼要學習》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講,福澤諭吉這個人是非常陌生的,但是在日本他的知名度類似於國內的
  • 獨立·實學丨走進慶應義塾大學
    談到慶應,就不得不提到福澤諭吉。18世紀後期,由於產業革命的達成,對於殖民地擴張的欲望促使西方列國將魔爪伸向亞洲,日本為擺脫殖民地危機,正面臨著接受西洋文化,迎來謀求社會變革的時代。幕府體制的崩壞宣告著身分階級社會的告終,人才育成成為迫在眉睫之事,因此對於國民教育制度的整頓也便大力進行推進。
  • 日本宣布更換紙幣圖案 一萬日元由福澤諭吉變為澀澤榮一
    日本宣布更換紙幣圖案 一萬日元由福澤諭吉變為澀澤榮一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 100 本書,20 個國家的故事,十幾個學者,幫我們了解國家的轉型:日本篇
    福澤諭吉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么,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福澤諭吉出生那天,他父親白天購得了中國清代上諭條例 60 餘冊,晚上逢麟兒出世,雙喜臨門,甚感吉祥,於是給初生兒取名「諭吉」。在福澤諭吉 18 個月時,年僅 45 歲的福澤百助便因病去世。福澤諭吉痛感父親懷才不遇,因此對血統等級制深惡痛絕。
  • 丸山真男:《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序言
    )            福澤的「秩序與人」福澤的「實學」的轉回——福澤諭吉哲學研究緒論            福澤諭吉的哲學——對其時事評論的考察            福澤諭吉政治論的根基            維新前後的「忠誠相剋」            近代日本思想史中的國家理性問題
  • 有個日本男人,他竟然撐起了軍國主義半邊天!
    福澤諭吉出身寒門,從小受苦,養成不卑不亢的個性。15歲學習漢學和刀劍,熟讀四書五經,對中國歷史文化了如指掌,是早期的知華派。21歲福澤諭吉遊學長崎,那裡是幕府時期唯一對外通商的口岸,有機會接觸到荷蘭文化,開始學習蘭學、醫學、學術和近代科學知識。
  • 【日本的大學】(十四)慶應義塾大學:踐行諭吉精神的日本最早的私立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由福澤諭吉創辦,是日本的第一所私立大學。
  • 日本近代教育之源本|《福澤諭吉教育論著選》
    父母延展閱讀《西方教育經典文獻》上下卷從來沒有一個日本人像福澤諭吉那樣即使僥倖生存下去,如期畢了業又有何用?於家於國都是無用之物。所以,我們主張,必須先養成健全的體魄,然後培育智能,才可教育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望天下的父母絕對不可忽視這一要旨。時時注意猶恐不足,焉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