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書軒:一位放棄光環投身公益的作家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王文華從一個電視臺總經理投入創業,結合公益與企業,更把渴望轉化成夢想的實現,也從創業中得到了許多改變人生質量的啟發。(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張維翔)

以前的公司給了王文華又長又神氣的頭銜──MTV臺灣分公司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以及很好的薪水、福利,「但不知怎麼搞的,擁有了所有的一切,我卻不覺得快樂!我坐到這麼高的位置,卻沒有我更年輕時曾有過的那種熱情、那種創意!」這是王文華當時矛盾的心境。

王文華,從一個電視臺總經理,投入創業,結合公益與企業,更把渴望轉化成夢想的實現,也從創業中得到了許多改變人生質量的啟發。

王文華認為,若是臺灣有很多優秀的人都在做、也做得非常好的事情,就不要再錦上添花了。(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張維翔)

從總經理成為公益初學者

於是,王文華辭掉工作,準備去尋找在他年少時那個充滿熱情和創意的自己。

王文華回到了母校史丹佛大學,在這裡求學的時期是他最有熱情與創意的時候,「我回去想找答案,但並沒有找到!」找答案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然而,當他坐上加州的州際火車時,卻藉由放鬆找回更年輕的自己了。王文華說:「當你心境改變時,你會發現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 

王文華在加州漫遊,看著藍天白雲,走到原野森林中……他秀出當時漫遊的照片,雲朵草木一個個都是「愛心」的形狀;秀出的第三張照片,是他住在森林小屋中自己洗手作羹湯時所切出來的小黃瓜片,也都是「愛心」的形狀。「當時我還是不以為意,認為一切都只是巧合!」返臺後,王文華就決定投入公益事業工作。

王文華表示,捐款的確非常好,能幫助很多人,但它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容易受到大環境景氣的影響,所以臺灣的公益不能只靠捐款。(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張維翔)

走出舒適區勇於改變

王文華在演講現場播出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影片。賈伯斯(當時已罹癌)在影片中談到:「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我會去做我原本要去做的事情嗎?如果好幾天你都覺得不快樂,那麼你的人生要開始做一些改變……」

王文華詢問與會觀眾:「對於我的故事以及這段影片,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各位從中體會出什麼?」

一位與會來賓謝小姐回答:「你面對事情和生命的心態,可以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跟態度?我所看到的兩個成功者,很積極正向的思和面對事情的態度。」

另一位王小姐則說:「兩個故事都在某一個時間點作出了改變。」

王文華表示,這些「答案」只有你自己在內心體會,才是你自己的,「而我從故事中體會到的是──『走出舒適區,勇於改變』,這是我送給大家的第一個禮物。」

王文華所創立的「若水國際」走進偏鄉部落,找尋需要幫助的部落;他們到了南投的達瑪巒部落時,也找了部落長老,洽談實現社會企業的可能。(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張維翔)

重新思考創前人之未有

王文華碰到了創業夥伴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他們決定創業。「我們都想改變,所以我們一同思考;我們看著這個愛心,想想我們能做什麼。若是臺灣有很多比我們優秀的人都在做、也做得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就不要再錦上添花了。」

「一般人想作公益會用什麼方式?」王文華提出一個問題。

「捐款、做志工、做環保……」現場歡眾紛紛響應。王文華表示,捐款的確非常好,能幫助很多人,但它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容易受到大環境景氣的影響,所以臺灣的公益不能只靠捐款。於是,他們發想出一個能做公益又能自給自足、永續經營的社會公益企業。王文華舉喜憨兒烘培坊的例子,這樣的經營方式不但給予喜憨兒工作,也讓他們自給自足、贏得尊嚴。

臺灣不止一個公益與企業成功的例子。象是「微熱山丘」的熱賣,也大大提高了臺灣土菠蘿的價值──由三塊提升到十塊,更成功帶動周邊及上遊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的生計。基於這樣的思考邏輯,王文華與張明正一同創辦了「若水國際」,成為第一個教導如何創辦社會企業的公司。

王文華認為,在目前的大環境裡,每天接受的訊息都有許多不安與失望;然而,重要的是,要忙於渴望,而不要忙於失望!」(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張維翔)

平板計算機的啟示

王文華提到,其實早在2002年蘋果平板計算機還未上世之前,市面上就已經有平板計算機這樣的產品了;但很顯然的,當時這臺平板計算機並沒有成功,原因在於,2002年的平板計算機使用的是觸控筆。「在科技業八年的時間,就如同一般人過了八十年!為什麼整整晚了八年的產品,居然能後來居上?」

王文華說,《賈伯斯傳》提及,有一次,有一個人在宴會上跑過來告訴賈伯斯,最近微軟開發了一臺平板計算機將會改變這個世界,並消滅所有筆電的競爭者,他最好趕快取得授權。然而,賈伯斯非常不以為然,他認為微軟完全搞錯方向了,因為它必須使用觸控筆。

「各位,請問過去你們總共掉過幾支筆、幾支雨傘呢?」王文華問現場觀眾。

而在宴會裡的這一段話,也激起了賈伯斯自己發展平板計算機的想法;蘋果研發出的平板計算機,就是可以憑本能、直覺去使用平板計算機。上市後果然一鳴驚人,廣獲市場肯定。

打破框架不斷創新

天下文化執行副總編輯餘宜芳也從王文華的演說中得到啟發:「這幾個故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創新是要從不可能、不接受、不相信出發,找到新的可能!」

王文華表示,我們都活在很多的框架中;有一些框架是好的,象是看到火不要去摸;不幸的是,也有許多框架讓我們失去創意與冒險的精神。

王文華給的第二個禮物是:「打破框架,不斷創新!」他認為,走出不一樣的路,說不定還能對社會做出一些貢獻,微熱山丘、蘋果的平板計算機都是這樣。

所以,「若水國際」走進偏鄉部落,找尋需要幫助的部落;他們到了南投的達瑪巒部落時,也找了部落長老,洽談實現社會企業的可能。

成為有質量的水

餘宜芳提問:很多人想走出框架,卻有很多不安全感或恐懼,我們怎麼去克服它?

王文華以水為喻。他舉例說,水泥是安全、固定的,但它有緩慢、僵化的缺點;水則是自由的、流動的、可隨環境改變的,但它的缺點是不穩定的、隨時變動的。因此,他也不建議一畢業就去創業、改變,他自己也是在大企業裡做了十年才開始改變,「任何探索、冒險、改變,都必須要有堅實的內涵與基礎,才會成功。」

王文華表示,自己過去十年在大企業中做「水泥」,出來以後才會有很多資源及能力去應付創業路上的挑戰。若沒有這樣的厚實基礎,只是趕流行或憑著一股熱血創業,你會發現熱血就像潑灑在街頭上,很快就乾涸了,「所以,我鼓勵大家做水,做質量比較豐富、營養的水,累積實力後再作改變。」

深入市場完成夢想

1987年的鴻海還是個小公司;郭臺銘當時飛到了休斯頓,想要爭取美國康柏計算機公司(後為惠普併購)的訂單,卻到處吃閉門羹。「大老遠去美國吃閉門羹,一般人可能掉頭就走;但他沒有掉頭就走,反而加碼。」郭臺銘不惜在康柏總部旁邊設立一個成型的機廠,康柏只要有新的產品設計,郭臺銘立刻就做出來,當天就讓客戶可以看到模型。

秉持同樣的觀念,王文華說,若水國際成立後,他們便離開熟悉的臺北,「做公益不是在辦公室、在臺北做的。」王文華說,創業第一年,他們就把臺灣走遍了。

「如果你有一些夢想,你有一些渴望,你的夢想不是在客廳、辦公室就可以達成的!」王文華進一步說:「所有達成夢想、渴望的人,他們都願意捲起袖子、弄髒雙手,脫掉鞋子,深入市場,這也是所有成功企業家和夢想家的特點。」

忙於渴望不要忙於失望

餘宜芳表示,他看著王文華幫年輕人完成渴望;但她也好奇,很多夢想雖然美好,但該如何具體實現?

王文華先反問大家:夢想怎麼實現?現場觀眾紛紛提出,夢想需要勇氣、毅力、執行力、規畫……

對於這個問題,這些年來王文華歸納了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第一需要「熱情」,實現夢想非常辛苦,一定要有熱情克服路上的每一難關。除了熱情還不夠,第二個便需要「能力」,這樣才有條件去落實夢想。

然而,這樣還是不夠的;王文華認為,第三個要素就是要讓夢想能夠成為「永續存在的商業模式」。他認為,現代是一個商業社會,所有夢想要永續落實,必須跟這個商業的機制結合。他舉林書豪發光發熱的過程為例,就是自身的努力與商業環境的結合;微熱山丘的鳳梨酥也一樣,需要這三個因素的結合,才能實現夢想與完成渴望。

王文華認為,在目前的大環境裡,我們每天接受的訊息都有許多不安與失望;然而,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忙於渴望,而不要忙於失望!」 

相關焦點

  • 靜思書軒:書香伴咖啡 陳順福的智慧人生
    心靈沉澱處迷忙中引方向蒲種靜思書軒在2012年10月26日度過了第一個周年,去年蒲種靜思書軒成立後,常來書軒的陳順福,注意到書軒成為慈濟志工聚會的地方,接著又看到一群一群的家庭主婦開始走進書軒,最近更看到很多學生步入書軒大門,這讓他感受到書軒穩步成為社會大眾的心靈休憩站。
  • 北京靜思書軒 建立美善的橋梁
    作為北京靜思書軒的負責人,王明萌推薦《靜思語》,作為現代人沈澱心靈的法寶。(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坐落在崇文門附近的北京靜思書軒,前臨熱鬧大街,後倚密集的住宅小區,早在裝修階段,就已經吸引來來往往的路人好奇觀望。
  • 靜思書軒:書香咖啡香 都市中棲心
    靜思書軒內部陳設,象徵著慈濟四大八法的八角燈,純淨潔白的蝴蝶蘭以及古色古香的書架桌椅,無不融合了蘇州人文的氣息。(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慈濟靜思書軒提供一個簡單、素雅、寧靜又祥和的環境,讓每一位踏進靜思書軒的人,都能感覺到溫馨的氣氛,沉澱在書香、咖啡香、與心靈香之中。我們希望這顆人文的種子,能夠深耕發芽在我們這個熙熙攘攘的社會,給社會帶來祥和。書香靜思書軒提供豐富的書籍,有靜思文化和大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靜思好書。
  • 靜思書軒:不放手 直到夢想到手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陳麗明 地點:臺北市新舞臺靜思書軒 日期:2013年7月6日)「比賽只是一時,人生才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傑出的比賽成績,只是一張通往更好未來的門票。拔河,是要培養如何面對人生的正確態度。」被隊員暱稱「郭老」的景美女中拔河隊教練郭升表示,希望自己訓練下的每位選手,都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所以學習的態度及品德是首項要求。
  • 臺南慈濟高中小學部靜思閱讀書軒正式啟用
    啟用典禮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慈濟基金會)2019年1月17日,臺南慈濟高中小學部靜思閱讀書軒正式啟用,啟用典禮分為贈書及揭牌二個階段進行。慈濟靜思書軒全球營運長蔡青兒分享:「靜思閱讀書軒的起源,其實一開始是在希望工程、減災希望工程、慈濟援建學校或者是偏鄉學校。後來是因為有很多的校友,或者是有心的一些志工雖然身在都市裡,因為覺得和學校的緣分很深,也認為人文教育不應該分區域。只要有緣分並取得學校同意,我們大家可以一起來推動人文教育。
  • 靜思書軒:如何省思生命的真諦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林朝宗 地點:臺北新舞臺靜思書軒 日期:2013年1月19日)練習斷舍離 向自己說再見與自己的人生告別、舍離、放下,沒有人可以輕鬆以對,談,已是不容易,做,則是更大的挑戰!
  • 靜思書軒:楊定一的品德教育人生
    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湧進了約五百位慕名而來,關心孩子的教育及未來的成就的小區會眾。哲學家楊定一博士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時如是說。楊博士回憶有一次開車去接玩足球的孩子,教練過來告訴他說:「你的孩子在結束的時候,都會留到最後一刻,幫我把球收好。」這時候,他很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很高興的是品德重於成績的看法。
  • 靜思書軒:來自臺灣的禪意書店 環保手作受追捧
    走進靜思書軒,只見中式的原木裝潢與綠植相稱,營造出雅致、質樸的氛圍。書軒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可以看書,還可以買到一些環保健康的物品。聽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商品多是義工們親手製作的,堅持天然原味無汙染的理念。有環保餐具、環保文具和包裝精美的禮品,價格適中,實用而有禪意,受環保人士的喜愛。「靜思淨皂」是這裡的熱銷產品,每一塊都是純植物手工製造而成,有艾草、薰衣草、肖柚等11種植物的香皂供選擇,每種植物功效不同,可以起到殺菌、鎮靜、去除頭皮屑等作用。
  • 大陸慈濟:靜思茶道的飲茶學問
    在生態茶園的圖片下方增添了新的茶具的擺放,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完美的畫面,讓靜思書軒更顯融合,同時也體現出了慈濟人很用心地付出,共同營造出這樣溫暖人心的氛圍。郭靜華在展會一開始就參展了慈濟的「靜思書軒」,再來到「大愛感恩科技」,當來到「靜思茶軒」時她與志工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感受「從『靜思書軒』的設計風格到『大愛感恩科技』整體的外觀,與裡面的服裝是用回收的塑料瓶所做的,所體現的是環保愛大地的理念,來到『靜思茶軒』給人的感覺很靜,三個展區無論是在視覺與感覺上都給我很大震撼。
  • 【活動預告】《喜閱 饗樂 靜思感恩閱讀音樂會》
    靜思人文在大陸第一家「靜思書軒」於人文薈萃之地蘇州啟業,至今七年,陸續在大陸華北、華東、華南「開枝善業」,除了「書香、茶香、心靈香
  • 靜思書院:慈濟宗門的精髓
    「師公上人說,無量義經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也就是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四句是要身體力行,也就是行佛法時,要用在生活中。」楊凱丞輕柔細語的點出慈濟宗門的精髓。講到「靜寂清澄」,楊凱丞先問小志工,進入靜思書軒快樂嗎?小志工齊聲回答:「快樂!」楊凱丞接著說,因為人人的心都是很清淨的,沒有惡念在裡面,而且有很多上人的法在心裏面。
  •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 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
    臺灣慈濟迎周年慶全球信眾聚集花蓮靜思精舍朝山(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臺灣慈濟即將迎接51周年慶典,自農曆3月開始,來自全球各地慈濟人及民眾,陸續來到慈濟發祥地靜思精舍尋根。朝山隊伍,從靜思精舍山門、菩提大道、靜思菜園依不同動線三步一跪,起點不同,方向都是靜思精舍大殿,跟著靜思精舍常住師父,一步一步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每一個跪拜都為學習佛陀的清淨心,如繞佛般接近佛的光明境界。
  • 認識慈濟:靜思入課堂 嚴師亦有愛
    一位親切仁慈、一位真誠熱情,兩位來自臺灣教聯會的老師吳秀瑩和蘇月菊帶著她們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人生故事,為廈門靜思書軒的會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靜思教育,在講座中啟發大家對工作、對生活的思考。觀念有迷思無常觸佛法吳秀瑩說她從小就是個乖乖牌,循規蹈矩又多愁善感,而且拘謹又不善人際交往的個性讓她自己的都覺得,最適合的職業就是老師了。
  • 2077連鎖反應 光環玩家請願放棄X1版《光環無限》
    2077連鎖反應 光環玩家請願放棄X1版《光環無限》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12-15 分享到:有了2077的前車之鑑,讓期待《光環:無限》的玩家又多出了一份擔心。
  • 投身公益慈善事業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愛心接力美麗中原」、「夢想課堂」、「暖冬」名師巡講等公益活動,為中國移動河南公司的公益形象增添了新的光環,也成了這個冬天最溫暖的詞語。    愛心接力 百萬助學    2014年「愛心接力美麗中原」公益助學基金的發放對象,為來自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我省高校的近300名貧困學子。
  • 15年堅強求學不言放棄 腦癱大學生投身公益回饋社會
    原標題:15年堅強求學不言放棄 節假日去養老院做義工腦癱大學生投身公益回饋社會譚於映在宿舍備考研究生考試楚天都市報記者 鄒浩 通訊員 葉宛鏵 柳戀雯出生時,她因缺氧窒息造成腦癱,「肢體不協調」「口齒不清」等標籤貼滿了她的童年;但父母從未放棄她,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她堅強求學,一直保持著優秀的學習成績;2017年高考,她以高出一本分數線51分的成績被湖北大學錄取
  • 【靜思•淨斯】 尋找心靈的故鄉
    那時候,我才二十歲左右,深感人命為何這麼脆弱、無常?心中好像打了一個結,吃不下,睡不著、一滴眼淚也掉不出來,因為父親太疼愛我,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我無法接受,幾乎快要崩潰。一位朋友見狀,就說:「你每天這麼痛苦,不睡不吃不哭,不是辦法呀!」我問他:「你知道我父親現在到哪裡去了嗎?」
  • 黃文仔:不忘初心,積極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
    近年來,地產企業家公益事跡不斷,其中,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先生就是踐行公益的標杆代表。積極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探索參與公益的模式,用自己的有限資源,改變自己,改變他人。一直以來,黃文仔先生都秉承「捨得、用心、創新」的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