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生發簡訊辱罵外賣小哥小哥:他沒進社會不懂事,我不計較!
9月14日,安徽馬鞍山。網友爆料,一名外賣小哥把餐送到安徽工業大學東校區,因學校疫情管控,無法送到宿舍樓下,小哥便讓點餐的學生到校北門來拿。不料,該學生先是拒接電話,隨後又發簡訊辱罵小哥。
對此外賣小哥告訴@時間視頻,「他還沒進社會不懂事,我不計較」。小哥還表示每天爭分奪秒送餐很不易,希望點餐的客戶能對他們多一些理解。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熱評丨能幫外賣騎手「脫困」的關鍵不在系統而在人
如果不是一篇題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火了,大概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從我們在外賣平臺點下訂餐按鈕,到餐送到手上的這段時間裡,外賣騎手經歷了怎樣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
「驚心動魄」這個詞用得並不誇張。其一,它指的是騎手們心理上的「驚心」,包括來自時間上的壓迫感與平臺數據帶來的精神壓力。比如,訂單系統設置的配送時間是直接關係到騎手們收入的最重要指標,一旦發生超時,便意味著差評、收入降低、拖團隊後腿甚至是直至被淘汰。
其二,它還指騎手們行動上的「動魄」。有位騎手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還有一位上海餓了麼騎手粗略統計過如果自己不違章,一天能跑的單數會減少一半。而違章帶來的後果,這幾年來自交管部門日益增多的案件數量,早就說明了一切。
對於騎手們風裡來雨裡去的辛苦,網友們表示心疼;但對於騎手們在馬路上「橫衝直撞」無視交規的行為,大家又深惡痛絕。「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什麼「活人」卻被這些「死系統」給困住了?很多網友對此表示了難以理解。而現實的複雜性,卻是常常大於「算法」的準確性的。
面對這篇爆火的文章,餓了麼連夜進行了回應,9日凌晨宣布將發布「增加一個『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的新功能,呼籲用戶如果不是很著急,請多給騎手一點點時間。對此,一部分網友表示「我願意」,另一部分則認為明明是外賣平臺派單不合理,企業卻把矛盾轉移給消費者,太不合理。
被文章指向的另一個外賣平臺美團,先是表示「暫不回應此事」,等到9日傍晚才終於發聲。也許是看到網友們對餓了麼的聲明的反應後有了經驗,美團的這份聲明,無論是在態度上,還是解決方案上,都顯得更加「周全」:沒做好就是沒做好,系統的問題,終究需要系統背後的人來解決,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讓騎手可以放心地安全行駛。
表面上,技術進步下的「算法」給消費者提供了「送啥都快」的購物新體驗,但人們後來才慢慢得知,這對於實踐技術進步的騎手們而言,卻可能是瘋狂且要命的。外賣騎手「被系統困住」這件事,表面上看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層面,但歸根結底,還是企業的問題。
因為,騎手永遠也無法靠個人力量去對抗系統的分配:系統設定的送餐線路很多是逆行,騎手要自己去消化,如果不按系統設定的逆行線路送餐,就肯定會超時;商家出餐慢,也需要騎手去承擔;對於不耐煩的顧客,更需要騎手去直面……在送餐時間被「系統」鎖死之後,去承擔和消化這一切變量的,只有騎手,而企業這個時候在哪?「我願意」代表的僅僅是網友的善良,其他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賺錢是企業的天性使然,但企業也要承擔該承擔的社會義務。靠著外賣業務,一些企業收穫了巨大的商業成就,但最基本的保障員工生命安全的事情,卻總是需要全社會不定期地拿出來討論、擔憂、操心,這絕不是一個負責任企業該有的態度。當騎手違反交通法規的現象日益普遍,受到傷害的也不再只是騎手自己,如此將企業追逐更大利益的問題轉嫁給全社會來承受,將自己的員工變成「社會問題製造者」的企業,也絕不是一個有良心、講道義的企業。
在面對競爭對手時如何保持正確的姿勢,是所有企業都應該學好的一門必修課。從某企業做出的「更好優化系統」「更好保障安全」「改進騎手獎勵模式」「關懷騎手與家人」「認真聽取大家意見」這五點聲明來看,很多事情企業並不是沒有想到,而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做。這或許需要監管部門再嚴格一些,也需要媒體與網友們的理性聲音再多一些。無論如何,將騎手困住的原兇並非「系統」而是「人」,能夠幫助他們「脫困」的關鍵點當然也就「事在人為」了。希望包括外賣騎手在內的,我們這個社會中的所有普通勞動者,都能夠被溫柔以待。(文丨趙靜)